目前,社會上一些單位研究開發出一項技術成果後,往往宣布對該項技術成果擁有「所有權」。這種說法並不確切。一般,我們只有對於專利技術,專利權所有人才有所有權。而非專利技術,一般不稱所有權,只涉及使用權和轉讓權的問題。
「所有權」指的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所有權是排他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一項技術成果,只有經申請並被授予專利權以後,專利權人才在專利權有效期內享有與所有權相類似的實施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排他權。非專利技術成果使用權、轉讓權則不同,第一,它只存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具體說,一是在單位與職工之間,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單位,非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完成非職務技術成果的個人。二是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約定非專利技術成果使用權、轉讓權歸一方當事人的,另一方不得使用、轉讓;約定使用權、轉讓權歸雙方共有的,各方均可使用,但任何一方轉讓非專利技術成果應當徵得另一方同意,所得利益由雙方合理分享。第二,它沒有對抗第三者的效力。這就是說,非專利技術成果的權屬只在單位和其職工之間,在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影響任何掌握該項技術的第三方使用、轉讓同一技術。因此,非專利技術成果的使用權和轉讓權,不是排他權利,而是非獨占的權利,因而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的屬性。
㈡ 什麼叫長期使用權
不知道你是要問哪方面的長期使用權
一般來講,長期使用權是針對土地的。比內如說房地容產開發商買的地皮,他其實只是買了最多七十年的土地使用權,所有權還在國家手裡。也就是說,買的房子七十年以後腳下的土地使用權就不是自己的了。當然這個不用擔心,房子的所有權是自己的。按照現在國家的政策,七十年以後給國家出少量的土地使用費就可以了。
㈢ 技術開發合同中,關於技術成果 知識產權的使用權內容以及歸屬問題
你好復,作為一個法律人,制我可以幫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因此,你的單位是受其他單位的委託完成的發明創造,合同並未約定的話,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的單位(即你的單位);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為專利權人。
望採納,可追問。
㈣ 如何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
根據中發〔2015〕8號文件的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要求,內為解決容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的瓶頸問題,自治區出台了本《暫行規定》,進行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管理改革。通過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將科技成果管理由過去的「審批制」改為「放權制」,把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下放給事業單位,更有利於調動事業單位及其科技人員轉移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產業化。
以前,科技成果的使用和處置一直按照現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執行,科技成果對外投資、轉讓,要由單位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審批及備案。這次改革將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的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使用事項的審批納入了改革范圍,取消了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事項的所有審批和備案要求。改革後,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分配不再審批或備案。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都下放給事業單位,減少層層審批,縮短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時間,大大激勵了科技人員轉移轉化科技成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突破,不僅簡化了程序,而且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速度。
㈤ 轉讓專利或者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業務活動,指的是什麼
屬於技術轉讓,具體應該是專利轉讓或專利許可,需要簽訂相應的專利轉讓或專利許可合同,並在合同內約定相關技術轉讓和實施的細節。
目前,社會上一些單位研究開發出一項技術成果後,往往宣布對該項技術成果擁有「所有權」。這種說法並不確切。一般,我們只有對於專利技術,專利權所有人才有所有權。而非專利技術,一般不稱所有權,只涉及使用權和轉讓權的問題。
「所有權」指的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所有權是排他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一項技術成果,只有經申請並被授予專利權以後,專利權人才在專利權有效期內享有與所有權相類似的實施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排他權。非專利技術成果使用權、轉讓權則不同,第一,它只存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具體說,一是在單位與職工之間,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單位,非職務技術成果的使用權、轉讓權屬於完成非職務技術成果的個人。二是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約定非專利技術成果使用權、轉讓權歸一方當事人的,另一方不得使用、轉讓;約定使用權、轉讓權歸雙方共有的,各方均可使用,但任何一方轉讓非專利技術成果應當徵得另一方同意,所得利益由雙方合理分享。第二,它沒有對抗第三者的效力。這就是說,非專利技術成果的權屬只在單位和其職工之間,在合同當事人之間具有法律約束力,不影響任何掌握該項技術的第三方使用、轉讓同一技術。因此,非專利技術成果的使用權和轉讓權,不是排他權利,而是非獨占的權利,因而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的屬性。
㈥ 2018哪些人會享受優惠政策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這些人有望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技術工人
報告提出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退休人員
報告提出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合理調整社會最低工資標准。
就醫人員
報告提出提高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水平,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於大病保險。
外來務工人員
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㈦ 全面放開要素市場觀點對嗎
各要素市場的具體突破點:
土地要素市場: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
勞動力要素市場: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
資本要素市場:上市和發債企業的信息披露、退市等基本制度要求和股市、債市的注冊制改革。
技術要素市場: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並行推進職務成果「三權」改革和所有權改革試點。
數據要素市場:通過制定出台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探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准規范、支持構建多領域數據開發利用場景,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
我們的要素市場的改革任務還沒有完成。客觀來說,勞動成本大幅度上升,主要不是因為政策調整的結果,而是供求關系發生了逆轉,但是我們碰到很多問題,比如能源價格、土地市場、資金市場上,仍有問題沒有解決。
我個人更關心的是金融改革的問題。我們今天碰到了很多問題,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第一,我們今天的金融體系還是以銀行為主,但經濟已經進入了中高收入水平,需要靠創新和產業升級來支持下一輪增長,當前的金融格局和這樣的要求是不完全匹配的。
第二,我們的利率並不完全自由,這導致普惠金融很難發展。因為你要給普惠金融的群體,也就是小微企業提供更多的融資,本身是一個風險比較高的事情,我們需要提高利率,利率要覆蓋風險,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正規部門的利率提不上去,所以發展普惠金融很難。
第三,正規部門的各種管制比較多,所以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當然,即使在市場化的國家,影子銀行也是很發達的。
第四,仍然有一些政府兜底的現象,所以僵屍企業繼續存續,配置資源的效率下降,導致系統性風險上升。
我們今天面臨的改革難題是很明顯的,核心問題就是,我們已經把規模做起來了,但是市場機制真正的運行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所以下一輪的改革,我們要面對的挑戰還有很多。
㈧ 如何將知識產權劃分為所有權和使用權
您好,
您的問題問的不對,您是想知道知識產權分類還是什麼?
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劃分?沒有這樣的說法,使用權是所有權的全能之一。
樓上的說法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