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物權的保護方法有哪些呢
物權的保護方式主要有:確認權利;請求返還原物;判處妨內害或消除危險;請求損害賠償;修理、容重做、更換或恢復原狀。《物權法》第三章物權的保護、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⑵ 如何進行物權保護
我國物權法中物權保護方法為:(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專(四)返還財屬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賠償損失;(八)支付違約金;(九)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賠禮道歉。
⑶ 根據物權法規定,物權的保護方式有哪幾種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3)對特許物權應當怎樣進行保護擴展閱讀
物權取得
一、取得原因
1、法律行為.這是物權取得的最常見的原因,如買賣、互易、贈與、遺贈以及通過物的所有人與其他人的設定行為為他人設定抵押權、質權等他物權.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物權,主要有:
(1)因取得時效取得物權;
(2)因公用徵收或沒收而取得物權;
(3)因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取得所有權;
(4)因附合、混合或加工取得物權;
(5)因繼承取得物權;
(6)因法律的規定而取得物權;
(7)孳息的所有權取得。
二、物權消滅的原因
1、法律行為.這又包括拋棄合同以及撤銷權的行使.拋棄就是單方消滅物權的行為;合同則是雙方約定物權存續期限或物權消滅的意思表示;行使撤銷權來消滅物權主要是在合同規定中,行使撤銷合同的權利,從而使用權合同規定的物權歸於消滅.
2、由於法律行為以外的原因而消滅物權,主要有:標的物的滅失;物權的法定期限的屆滿;還有因兩主體之間的關系而產生的某種他物權,兩主體混同後,此種物權即歸於消滅.
⑷ 請問物權的保護方法有哪些
比如我們要求無權佔有人返還我們丟失的手錶時,如果手錶被他摔壞或者手錶又被他不小心丟失而且再也找尋不到了,那麼返還原物的請求權恐怕就不能發揮太大作用了。這時要靠侵權損害賠償的幫助。也許日常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還是告侵害人侵權。此外,如果侵權人的行為構成犯罪,如盜竊罪、搶劫罪和侵佔罪等等,那麼為了懲罰他的不法行為,就不僅僅是讓他承擔民事責任那麼簡單了,還有更嚴厲的刑罰等待著他。這些都是物權請求權之外的保護物權的方法,它們與物權請求權一起,扞衛著人們的財產權利。具體來說,這些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恢復原狀請求權。根據《物權法》第36條的規定,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這就叫做恢復原狀請求權。這種權利的前提是所有人的財產還有可能修復或者有替代的一模一樣的產品可供更換。如無權佔有人不小心把撿到的手錶摔壞了,所有人可以要求他修理以恢復到手錶原來的狀態;如從商店購買的彩電圖像不清晰,可以要求商店換一台新的。在這個過程中,是無權佔有人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付出一定的金錢或勞力,以恢復標的物的原有價值,其實是與金錢損害損害賠償異曲同工的。雖然說一個物在價值上可以通過修理恢復原狀,可修理後的物與原來的物不可能是同一個物,多多少少會有所變化。所以說恢復原狀的請求權不是一種物權請求權,而只是侵權請求權的一種。
2.金錢損害賠償請求權。根據《物權法》第37條的規定,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損害賠償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民事責任方式。如無權佔有人不小心把撿到的手錶摔壞了,不能修理或者所有人認為修理後對他也沒有多大價值了,他就可以請求無權佔有人賠償他一定數量的金錢。金錢損害賠償請求權既可以作為單獨的一項請求權,又可以與其他請求權並用,而且並用的情況比較多。比如加害人修復所有人的財產後,仍不能彌補所有人損失的,所有人還可以再要求賠償損害。恢復原狀請求權和金錢損害賠償請求權都屬於侵權請求權,它們與物權請求權的不同之處將在下面一個問題中講述。
3.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我們知道,物權請求權和侵權請求權行使的結果是使侵犯我們財產的人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可有時候只讓他承擔民事責任還是不夠的,不能起到有效的懲罰作用,也不能對社會上其他潛在的不法分子形成足夠的威懾。這對候需要國家出面來追究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苛以一定的刑罰,以更好的保護人民的財產權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中專門有一章規定了侵犯財產罪,包括搶劫、盜竊、侵佔、詐騙等等,適用於以各種手段侵犯他人的財產權利,而且情節較為嚴重的犯罪分子。通過剝奪其自由,或苛之以罰金,或沒收其財產,使犯罪分子受到懲罰和教育,也能更有效的保護人們的財產。
可見,通過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的結合,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的結合,編織了一個保護人們財產權利的大網,使人們能夠安居樂業,整個社會也井然有序,《物權法》保護人民財產的最終目的也能得以順利實現。
⑸ 如何保護自己的物權不受不法侵害
沒人侵犯就不用保護啊,如果一直在保護,就不能充分發揮物有所用了……有侵犯才有保護……保護途徑有:和解,調解,訴訟等
⑹ 新物權法能不能保護到我的這種情況
按物權法規定來辦
⑺ 物權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物權法的基本內容
物權法是民法典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民法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民法典關於財產歸屬和利用的法律制度。
物權法的基本內容是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規定物權法的總則,就是物權法的一般性問題,對物權法的基本問題做出基礎性的規定。在物權法草案中,集中規定的是這樣的問題:一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二是物權變動規則,三是物權請求權。這里的核心問題是物權變動規則問題。這是學者爭論最大的問題,也請同學們注意研究。
第二部分,規定的是所有權,對所有權問題做出具體規定。這一部分主要解決的是財產的歸屬問題,當然也有利用的問題。按照物權法草案的規定,規定了三種所有權,然後規定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相鄰關系和共有,最後規定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其中規定了善意取得等制度。這里爭論最大的就是所有權類型的「三分法」問題,這個問題也請同學們注意研究。
第三部分,就是用益物權,這一部分主要規定的是財產的利用問題,是合法利用他人的財產創造財富,即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財產用益的權利。草案規定的用益物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鄰地利用權,典權,居住權,以及特許物權。
第四部分,規定的是擔保物權。擔保物權也是財產的利用問題,但是與用益物權相比較,利用的方式不同,方法也不同,主要是利用財產對債權進行擔保。這一部分規定的基本內容是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和讓與擔保。專家認為,還應當規定優先權,發揮這種優先權的擔保作用。
第五部分,也是最後的部分,就是佔有問題,對佔有這種事實狀態做出法律規定。
⑻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有哪些
物權的民法保護方法主要有一下幾種:
1、返還原物 2、確認物權 3、排除妨害 4、消除危險 5、恢復原狀 6、賠償損失
⑼ 求問物權受到侵害可以採取哪些方式進行保護
物權受到侵害的,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等途徑解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物權的保護應當採取如下方式: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⑽ 物權法基本內容
物權法的基本內容
物權法是民法典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民法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民法典關於財產歸屬和利用的法律制度。
物權法的基本內容是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規定物權法的總則,就是物權法的一般性問題,對物權法的基本問題做出基礎性的規定。在物權法草案中,集中規定的是這樣的問題:一是物權法的基本原則,二是物權變動規則,三是物權請求權。這里的核心問題是物權變動規則問題。這是學者爭論最大的問題,也請同學們注意研究。
第二部分,規定的是所有權,對所有權問題做出具體規定。這一部分主要解決的是財產的歸屬問題,當然也有利用的問題。按照物權法草案的規定,規定了三種所有權,然後規定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相鄰關系和共有,最後規定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其中規定了善意取得等制度。這里爭論最大的就是所有權類型的「三分法」問題,這個問題也請同學們注意研究。
第三部分,就是用益物權,這一部分主要規定的是財產的利用問題,是合法利用他人的財產創造財富,即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財產用益的權利。草案規定的用益物權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鄰地利用權,典權,居住權,以及特許物權。
第四部分,規定的是擔保物權。擔保物權也是財產的利用問題,但是與用益物權相比較,利用的方式不同,方法也不同,主要是利用財產對債權進行擔保。這一部分規定的基本內容是抵押權、質權、留置權和讓與擔保。專家認為,還應當規定優先權,發揮這種優先權的擔保作用。
第五部分,也是最後的部分,就是佔有問題,對佔有這種事實狀態做出法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