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權請求權不是物權的一種權能,但它具有物權的效力。那請問:物權請求權到底是物權還是債權求解惑
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其標的物的排他性權利。依物權的這種性質,它當然具有優先的效力和物上請求權。所以物權請求權是它的效力,自然屬於物權。而且是屬於排他性權利。
② 物權請求權主要包括哪些
1、返還原物請求權。
當物權歸屬不明或是否存在發生爭議時,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專門國家機關提出請求,即為物權確認請求權。
2、排除妨害請求權。
當所有人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時,財產所有人或合法佔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請求不法站有人返還原物,或者請求法院責令不法佔有人返還原物。
3、消除危險請求權。
當他人的行為非法妨礙物權人行使物權時,物權人可以請求妨害人排除妨害,也可請求法院責令妨害人排除妨害。
4、恢復原狀請求權。
當物權的標的物因他人的侵權行為而損壞時,如果能夠修復,物權人可以請求侵權行為人加以修理以恢復物之原狀。
5、損害賠償請求權
當他人侵害物權的行為造成物權人之經濟損失時,物權人可以請求侵害人賠償損失,也可以請求法院責令侵害人賠償損失。
(2)過戶請求權具有物權屬性擴展閱讀:
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都為請求權,有一些類似的屬性,但絕不能將物權請求權等同於債權請求權。兩者的主要區別有:
1、發生的基礎與根據不同。物權請求權以物權為基礎,以物權的支配力受到妨害或有妨害之虞為發生根據;而債權本身就是請求權,該請求權以合同之債及其他法定之債的存在為基礎和根據。
2、保護對象不同。物權請求權制度的保護對象只是「物權」一種,債權請求權的保護對象包括「物權」、「人格權」、『知識產權「及其他其有「排他性」效力的民事權利。
3、對過錯要求不同。一般來說,適用債權請求權要考慮過錯,而物權請求權原則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
因此,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或妨害的情況下,若行使物權請求權,物權人只須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或妨害其物權的行為便可以要求相對人排除妨害、返還原物、恢復原狀,而無須證明相對人是否有過錯。
4、對損害要求不同。債權請求權以實際損害的發生為前提,而物權請求權的發生則無須考慮是否造成實際損害。
5、訴訟時效的適用方面不同。物權請求權權利人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不適用訴訟時效(消滅時效);而債權請求權則適用訴訟時效。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同時規定物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能夠更有效地保護物權。
③ 物權法中有關物權請求權的發條有
第三十三條 【物權確認請求權】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回利害關系人可答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 【返還原物權請求權】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 【排除妨害、清除危險請求權】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 【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請求權】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④ 物權請求權的類型有哪些
(一)返還原物請求權
(二)排除妨害請求權
(三)消除危險請求權
(四)恢復原狀請求權
⑤ 要求開發商辦理房屋過戶登記是物權請求權還是債權請求權
題目信息量太少,房屋現在是什麼狀態,購房合同對辦理產權登記的怎麼版約定的,是什麼原因權沒有辦理房屋產權登記等?
訴訟案由如下:
1、對於物權糾紛:有異議登記不當損害責任糾紛,虛假登記損害糾紛;物權確認糾紛;
2、對於債權糾紛:針對購房合同,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⑥ 物權請求權的其他相關
物上請求權的目的為排除妨害,根據不同的妨害樣態可分為以下幾種:(1)當他人沒有許可權而佔有物權的標的物妨害物權時,發生物權的返還請求權;(2)以此外的方法妨害物權的,發生妨害除去請求權;(3)妨害有發生之虞的,發生物權的妨害預防請求權。
物上請求權在內容上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與債權的請求權相同。因此,存在著給付不能的問題。基於所有權的返還請求權、妨害除去請求權或妨害預防請求權,僅存於返還、除去或預防尚為可能的場合;如果返還、除去或預防一旦歸於不能,則除依不當得利或侵權行為的規定救濟外,別無他途。關於返還請求權的給付不能,若返還義務人是侵奪取得物的佔有,則無論其有無過錯都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若返還義務人是善意或合法取得物的佔有,如因拾得或被交付等而取得物的佔有,此時僅於其有過錯時,始有返還請求權向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轉化。給付不能因第三人引起,而給付義務人對第三人有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物上請求權人得向給付人請求讓與其損害賠償請求權或交付其所受領的賠償物,此即為代償請求權。民法中關於給付,尚存在給付遲延及不完全給付的規定,應解為物上請求權也適用該相關的規定。給付人對請求權人應賠償因自己遲延而生的損害;請求權人遲延受領給付的,給付義務人僅就故意及重大過失負其責任。一部給付(即不完全給付)的,給付義務人對未給付部分負損害賠償責任;發生加害給付(也屬不完全給付),即引起請求權人或受領義務人權利損害的給付,此時,給付義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在談到物上請求權的保護時,不能不提到訴訟時效的問題。我國《民法通則》 規定了統一的訴訟時效制度(普通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不論是基於違約還是基於侵權而產生的請求權均應適用訴訟時效。由於基於侵權的請求權包括了物上請求權,因此,我國民法不存在物上請求權及其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則。然而這一立法並不合理。承認物權受侵害時的請求權因一定時間的消逝而不能行使,將嚴重損害物權的完整性。
對於物上請求權能否適用訴訟時效,我國大陸民法學者共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以王利明先生為代表,認為物上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王利明先生指出,基於下列三點理由物上請求權不應適用訴訟時效:(1)物上請求權與物權不可分離,既然物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則物上請求權亦不能適用之。(2)由於物權請求權通常適用於各種持續性的侵害行為,對這些侵害行為非常難以確定其時效的起算點,因此物權請求權難以適用訴訟時效;(3)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但由於取得時效可適用之,依然可以發揮防止權利上的睡眠,推動財產流轉及維護經濟秩序的作用。
第二種觀點以梁慧星先生為代表,認為應將不同之物上請求權區別對待。梁先生認為只有返還財產請求權與恢復原狀請求權這兩種物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其他的物上請求權皆不適用。至於何以做此種區別,梁先生未作說明。
第三種觀點以陳華彬博士為代表,主張已登記的不動產物權所生的物上請求權不宜因訴訟時效而消滅,但未登記的不動產物權所生的物上請求權及由動產物權所生的物上請求權則適用之。上述學說,以第一種觀點為目前的通說。
我認為,物上請求權是否受訴訟時效的限制,應結合其權利的性質及時效制度的目的來加以綜合考慮。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停止侵害請求權由於其直接涉及物權支配效力及物權行使的完整性、不應適用訴訟時效。而對於返還財產請求權由於其涉及到物權的變動,在我國未規定取得時效的情況下應分別適用:不動產及需登記的動產返還財產請求權不適用消滅時效;而不需登記的動產返還財產請求權適用消滅時效。恢復原狀請求權由於涉及賠償及社會穩定應適用訴訟時效。
當事人多年來的權利的不行使狀態應視為其對動產佔有合法性的肯定,在對方已公開、持續、善意、和平地佔有該物的情況下,認定物權已具備變動的公示公信條件,從而必須對返還財產請求權加以時效限制。由於該權利的喪失而成就佔有人對該物佔有的合法性,同時也能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防止權利處於睡眠狀態。
恢復原狀請求權,由於其更類似於債權(傳統民法中的賠償可以是實物狀況,這與恢復原狀類似),所以該權利可以適用訴訟時效。現行的司法實踐中對於這類權利的行使一般也認同為必須受時效限制。 返還財產請求權及恢復原狀請求權的時效限制體現在不動產中的侵權行為的訴訟中則更為明確。我國自50年代以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許多不動產事實上不是原產權人在居住,由於不動產產權的變更必須辦理登記,因此使用人並非合法所有人。如果物上請求權一律不適用訴訟時效,產權人可以隨時提起訴訟,並要求使用人恢復原狀,這將不利於保護現有使用人。如果物權一律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由於房產變更未有原產權人同意,則佔有人永遠屬於非法佔有狀態,產權人的物權永遠屬於架空狀態,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只有對不同請求權適用不同訴訟時效的規定才能解決上述問題。
2007年的物權法第二百四十五條明確規定,「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由此可見,我國物權法對物權請求權也採取了卻別對待的態度,即返還請求權使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另外,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08年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魯高法(【2008】243號) (五)關於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的買受人請求出賣人辦理物權變動手續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的問題。在商品房買賣中,如果出賣人已經將商品房實際交付給買受人,買受人亦實現了對商品房的佔有,此時買受人請求出賣人轉移房屋所有權,辦理商品房產權的登記手續的請求權具有物權屬性,依據《物權法》的規定不適用《民法通則》關於訴訟時效的規定。
⑦ 物權請求權的主要類型
(一)返還原物請求權
(二)排除妨害請求權
(三)消除危險請求權
(四)恢復原狀請求權
⑧ 物權請求權的問題!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是相對權的典範,即僅僅相對於某個特定的人產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