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犯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侵權行為《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具體是指: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或者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四、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八、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註:1、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2、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扣押、查封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❷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 為什麼刪除第三條 最高院有說明嗎
其一、首先:《伯爾尼公約》第10條規定:「本同盟各成員國的法律允許通過報刊、廣播或對公眾有線傳播,復制發表在報紙、期刊上討論經濟、政治或宗教的時事性文章,或具有同樣性質的已經廣播的作品,但以對這種復制、廣播、有線傳播並未明確地予以保留為限」。而我國《著作權法》第32條規定關於報刊轉載的規定顯然擴大了這一法定許可范圍。與《伯爾尼公約》的規定還有差距,於國際脫節。所以,簡單地件報刊轉載的法定許可擴大到網路環境也欠妥當。其次,該先前司法解釋排除了作者的信息網路傳播權。《著作權法》已明確規定作品的網路傳播是作者使用作品的一種方式,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作者享有的一項單獨的財產權。如果隨意將作者在報刊刊登的作品數字化並進行網路傳播,勢必侵犯作者對作品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
其二、在今年施行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第二條規定:「權利人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受著作權法和本條例保護。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將他人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應當取得權利人許可,並支付報酬。同時在第六條又規定了以下六種免責情形即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一)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適當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二)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三)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向少數教學、科研人員提供少量已經發表的作品;
(四)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向公眾提供已經發表的作品;
(五)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向中國境內少數民族提供;
(六)不以營利為目的,以盲人能夠感知的獨特方式向盲人提供已經發表的文字作品;
(七)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路上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
(八)向公眾提供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
所以,2004版第三條的規定與現行有效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相違背。
其三、刪除的司法解釋即2004版第三條,在司法實踐中操作性差,不易掌握。另外,刪除的司法解釋部分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著作權的的財產權利。
http://www.luoyun.cn/DesktopMole/BulletinMdl/BulContentView.aspx?BulID=2120&ComName=default
❸ 對網路誹謗犯罪向誰報案
對於網路誹謗,有可能屬於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處理;也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行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要求侵權人承擔相關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❹ 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實施
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實施,在立法保護方面,隨著我國深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立法和司法解釋工作得到加強,網路版權法律體系不斷完善。那麼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實施?網路版權保護網路版權保護應該怎麼實施?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有網路版權保護的相關內容,明確了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還規定了技術保護措施和權利管理信息以及網路版權的鄰接權等內容。2、2006年國務院頒布事實的《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是專門關於網路版權保護的行政法規。3、2005年,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國家版權局和信息產業部聯合頒布了《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規定了網路版權行政保護的適用范圍、實施網路版權行政保護的管理部門和管轄權,確定了權利人的通知和互聯網內容提供者的反通知制度,界定了版權權利人、互聯網內容提供者、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在保護網上著作權方面的責任及免責情形,並規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4、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了《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進行了修改。
❺ 看盜版網路小說違法嗎
看看一般不構成違法,如果盜版小說網站的目的不是為了營利,而是供自己閱讀,則難以構成犯罪;如果以營利為目的,盜版小說網站,則是犯罪行為,當其行為達到立案條件時,將會受到刑事處罰。
❻ 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有哪些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關於審理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內規定》.
網路容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未經權利人許可,通過信息網路提供權利人享有信息網路傳播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將構成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網路服務提供者在提供網路服務時,如果教唆或者幫助網路用戶實施侵害信息網路傳播權行為的,網路服務提供者需對網路用戶侵犯權利人信息網路傳播權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在延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對此類案件的管轄原則基礎上,根據司法實踐的情況,增加規定了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難以確定或者在境外的,原告發現侵權內容的計算機終端等設備所在地可以視為侵權行為地.
❼ 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介紹
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41號)(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4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02 次會議《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決定》修正)
❽ 與著作權法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行政規章各有哪些急求急求!!!詳細一點,精確到其全名
1.中華人民來共和國著作權自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實施條例(2002)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2002年10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6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2年10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8年12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3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12月23日起施行。
❾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原文是什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2011.01.10]
發布時間:2011-1-11 18:29:25 瀏覽量:41 【字體:大 中 小】
最高人民法院文件
法發[2010]50號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做好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網吧因提供影視作品被訴侵權的相關案件大幅增加,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為解決當前審理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依法妥善審理好此類案件,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級人民法院要認真研究分析當前涉及網吧著作權糾紛案件急劇上升的成因和現狀,在此類案件的審理中,在積極支持當事人依法維權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濫用權利情形的發生。要注意處理好依法保護與適度保護的關系,既要依法保護當事人的著作權,有效制止侵權行為,又要正確確定網吧經營者和相關影視作品提供者的責任承擔,注意把握司法導向和利益平衡,積極促進信息傳播和規范傳播秩序,推動相關互聯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要積極探索有效解決糾紛的途徑,認真貫徹「調解優先,調判結合」的工作原則。在加強訴訟調解的同時,積極推動建立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採取各種措施引導網吧經營者規范經營行為,以減少訴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三、網吧經營者未經許可,通過網吧自行提供他人享有著作權的影視作品,侵犯他人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權利的,應當根據原告的訴訟請求判決其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賠償數額的確定要合理和適度,要符合網吧經營活動的特點和實際,除應考慮涉案影視作品的市場影響、知名度、上映檔期、合理的許可使用費外,還應重點考慮網吧的服務價格、規模、主觀過錯程度以及侵權行為的性質、持續時間、對侵權作品的點擊或下載數量、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等因素。
法律、行政法規對網吧經營者承擔侵權責任的情形另有規定的,按其規定執行。
四、網吧經營者能證明涉案影視作品是從有經營資質的影視作品提供者合法取得,根據取得時的具體情形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理由應當知道涉案影視作品侵犯他人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權利的,不承擔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但網吧經營者經權利人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應對損害的擴大部分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五、網吧經營者請求追加涉案影視作品提供者為共同被告的,可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追加其參加訴訟。
本通知自下發之日起執行。執行中如有問題和新情況,請及時層報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❿ 關於網站轉載追究法律責任問題
一、網站轉載的文章有沒有著作權
作品都享有著作權,而著作權的所有人為該作品的作者。那麼,何謂作品?網站轉載的文章屬於作品嗎?
我國著作權法第3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四)美術、攝影作品;(五)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七)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八)計算機軟體;(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最高院解釋》)第2條的規定,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包括著作權法第3條規定的各類作品的數字化形式。
所以,結論很清楚,網站上轉載的文章作為紙媒體文字作品的數字化形式,是有著作權的,著作權人仍為該文字作品的作者。
二、網站轉載文章是否侵權
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包括發表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等,《最高院解釋》也規定將作品通過網路向公眾傳播,屬於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權人享有以該種方式使用或者許可他人使用作品,並由此獲得報酬的權利。
根據《最高院解釋》的規定,已在報刊上刊登或者網路上傳播的作品,除著作權人聲明或者上載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受著作權人的委託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以外,網站予以轉載、摘編並按有關規定支付報酬、註明出處的,不構成侵權。
換句話說,在網站上轉載別人作品,在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時才是合法的:
1、著作權人或受著作權人委託的上載該作品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沒有做不得轉載、摘編文章的聲明;
2、支付報酬、註明出處。
否則,就是是侵權行為。
另外,根據《著作權法》第22條的規定,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的,屬於合理使用的范圍,不需要支付作者稿酬,但需要標明作者、出處等信息。現在的問題是:又有幾個網站是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網站轉載的目的總是為了藉助其他網站的文章來豐富自己網站的內容,從而吸引更多人訪問,或多或少帶有商業目的。
以上就是對網站轉載的文章有沒有著作權以及網站轉載文章是否侵權的回答,希望能夠解決您的問題。網路轉載文章十分的常見,而且也容易引發糾紛。對於網路轉載文章如果造成侵權,還涉及到調查取證的事項,過程比較的復雜專業,因此建議您咨詢專業律師,律師實務經驗豐富,相信律師能夠給您更好的建議以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