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國通信行業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中國通信行業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1-07-17 13:09:41

1.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排名如何

6月13日,《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專,2017年,我國知識產屬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為218.3(以2010年為100),比上年增長9.0%,保持較高增速。

作為《報告》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我國專利質量近年來穩步提升。2017年,全國專利維持率達到60.0%,較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達到6.2年,較2016年提高0.3年。但從數量、質量與效率3個二級指標對知識產權創造這個一級指標的貢獻度來看,我國知識產權質量的發展還相對落後於數量和效率。

2. 知識產權未來發展前景

知識產權背負著技術和法律雙重屬性,根本上運用於商業。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革命性爆炸式發展的環境下,給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及其產業的發展不斷帶來挑戰注入活力,熱點問題和新的發展不斷涌現。

典型的,NPE以及專利海盜問題,它對業界提出的主要疑問有,現有的專利制度是否適於軟體等技術的保護? 現有制度是否還能保護技術進步?是不是對專利的保護力度過大了?是否需要制度的變革來解決問題?標准必要專利問題也對制度和產業的發展提出了相關的疑問,而且顯得更明確,在科技越來越呈現復雜性和開放性的發展趨勢下,以後的路該如何走?這可以歸結為對制度的挑戰。上述兩個問題還在另外一個方面提出了挑戰:知識產權運營模式的創新。

就制度挑戰這一方面,短期內,比如未來十幾年二十年,可能還不會有根本性的變革,之後就很難說了。短期內,這幾個趨勢應當是較為明確的:發達國家目前對知識產權保護過度,保護力度應向總體寬松來調整,對知識產權質量方面的授權標准會有提高,而不發達國家則相反;各國制度會向更統一更接軌的方向發展;制度會更復雜。相應,更國際化、專業性更強,是對從業人員的大方向上的要求。

知識產權運營模式的創新會對知識產權產業更有塑造力,更考驗我們的智慧和知識結構。近年來的商業模式創新,除技術支撐和驅動之外,還呈現跨界發展的明確趨勢。知識產權產業的發展在這方面會有過之而無不及,其需要的不是簡單的跨界,而是深度專家級的跨界和相應知識經驗的融合。也就是說,如果還是作專利代理人撰寫申請文件、答復審查意見,可能不會有太豐富的變化,但如果是與企業商業運作深度結合,就需要有跨知識產權、某行業、金融、貿易等領域,且在多個領域有深度認識和經驗的專家,無論是做知識產權咨詢還是經理人,或是新出現的某個知識產權產業中的職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因素。中國知識產權制度和產業的發展絕不是簡單的與西方主導的制度去接軌。在這方面,中國與西方國家會有復雜的搏奕、交換、作用與反作用,這是由中國獨特的體制、文化以及巨大的體量、漸強的實力來支撐的,中國會與世界更接軌,但會有自己特色的體制和運行方式,會產生可能今天我們難以想像的結果,世界也會受我們這方面的影響。所以,從業者具有中國經驗絕對是一個巨大優勢。

3. 中國通信技術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到2004年9月底,全球在3G核心頻段發放120張許可證。核心頻段有FDD(頻分雙工)和TDD(時分雙工)兩種方式。在120張許可證中,FDD+TDD組合方式有100張,大多數歐洲的運營商都採用這種形式。從技術角度看,採用WCDMA技術的共116張許可證,其中有19個國家的38個網路已商用的,用戶數為1060萬;採用TDD技術的有101張,目前尚未有商用網路;採用cdma2000技術的有3張,目前尚未有商用網路,但在原有頻段升級到cdma2000 1x和1x EV-DO/1x EV-DV的約有80個商用網路,cdma2000用戶為1.13億,EV-DO用戶930萬。

由統計數字看出,cdma2000 1x發展迅速,已經在全球大規模商用。其原因得益於技術的成熟性以及能後向兼容,但目前運營商仍在2G網路的頻段上運營,全球尚未有3G核心頻段的網路運營。隨著競爭的加劇和移動增值業務的開展,支持更高數據吞吐量(2.4Mbps)的cdma2000 1x EV-DO的商用運營商由2003年底的5個增加到目前的10個,用戶達到930萬,90%以上的用戶集中在韓國

4. 急需中國通信行業的現狀和規模

中國通信業發展現狀
1、通信業連續十幾年保持快速發展,業務量、業務收入和用戶總數持續快速增長。
1978年以來通信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5年全年累計完成通信業務總量12198.9億元,同比增長24.6%,完成通信業務收入6373.7億元,同比增長11.3%,通信行業增加值完成4159.6億元,同比增長12.0%。電信業實現了向世界第一大網的跨越,電話用戶總數躍居世界第一位,達7.4億戶;互聯網上網人數躍居世界第二位,達1.11億人;一個覆蓋全國、連通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多樣化的現代電信網已基本形成;長途傳輸、本地交換、移動電信全部實現數字化。回顧我國電信發展史,從1882年開通第一部電話起到1992年的1000萬用戶,經歷了110年的漫長歲月,而從1000萬戶到1998年的1億戶只用了6年時間,此後到2億戶用了兩年,從2億戶到2005年的7億多戶,也只用了短短5年的時間,整體水平實現了史無前例的歷史性跨越。
2通信業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市場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以信產部成立為標志,國家對電信業實施了政企分開、破除壟斷、引入競爭為主要內容的戰略性改革,電信業的競爭格局初步形成,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由壟斷經營向競爭開放的轉變。我國基礎電信企業有6家,增值電信企業數量有較大增加,形成了不同規模、不同業務、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共同發展和相互競爭的格局。電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取得了顯著成績。
3各運營企業轉變觀念、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電信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企業服務意識有了很大改變,逐步由規模競爭轉向效益競爭。由適應需求過渡到積極引導消費者的需求並創造消費需求,開拓市場與創造市場相結合,並且更注重於創造市場。中國移動的GPRS、WAP;中國聯通的「紅莓」電郵業務等就是這方面的有益嘗試。運營商更多的是考慮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確立為客戶提供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的目標並提供一體化的信息解決方案,通過對信息服務鏈的各環節的整合,設計出最佳的商業模式。這方面的最新嘗試是網通推出的「2008HOTEL奧運寬頻酒店」。
4電信行業發展的外部環境進一步形成和完善。
競爭越充分,市場越開放,就越需要政府依法加強管制;而政府管制越是科學、規范,就越能促進有效競爭和有序競爭的形成,使市場逐漸成熟與繁榮。1998年以來,政府陸續頒布了《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和《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等法律法規,信產部先後發布了20餘件配套規章,為電信業開放市場、促進競爭、加強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5增量不增收。規模大,技術水平高,價值量小,增量不增收。以2004年為例,2004年1-2月通信業務總量為1434.0億元,同比增長45.3%;通信業務收入為909.9億元,同比增長14.4%,其中電信收入增長15.3%。業務總量的增長並未帶來收入的同步增長,「增量不增收」的問題非常突出。
6從我國通信行業的國際發展競爭力看,我國的人均通信水平距世界先進水平還相差較遠,各項普及指標仍處在發展中國家水平,通信領域監管手段薄弱,競爭還不夠規范。
通信業務量規模和業務收入預測

通信業務總量規模預測
(1)多元線性回歸預測
首先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進行預測。本文從郵電通信業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設計解釋變數。需求方面的解釋變數分別為以1978年不變價格計算的GDP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I,城鎮人口數PO,供給方面為郵電通信業固定資產投資額FI,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從業人員數EM(從統計年鑒上無法獲得郵電通信行業的從業人數,但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從業人員數也能從總體上反映郵電通信行業的發展趨勢)。另外設計了三個虛擬變數D1、D2和D3,分別代表郵電通信行業引入競爭、中國加入WTO以及電信資費下調的影響。其中D1以1999年信息產業部拆分中國電信為分水嶺,1999年以前取值為0,以後為1;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以前D2值為0,以後為1;電信資費下調的年份有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5年,D3值為1,其餘年份為0。
(2)曲線趨勢延伸預測法
1990年到2005年通信業務量的數據的對數對時間做散點圖可以發現,其線性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本文採用半對數(線性到對數)模型[5]利用1990年到2005年數據對業務量進行預測,模型為:lnYWL=4.711+0.3276t,t統計值為25.98,R2=0.9797, AR2=0.9782, F=674.7,很好的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據此得到模型二預測值如表2:
表2 曲線趨勢延伸法預測的業務量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YWL 25336 34892 48050 66171 91126 (3)兩個預測模型的綜合
觀察表1和表2可以發現,模型一的預測值偏小,模型二的預測值偏大。為了得到更有效的預測結果,本文採用組合預測法對預測結果進行綜合處理,令w1=∑σ2i2/(∑σ1i2+∑σ2i2),w2=1-w1,w1和w2分別為模型一和模型二預測結果的權重,∑σ1i2,∑σ2i2分別為兩模型殘差平方和。計算可得w1=0.8,w2=0.2,組合預測結果見表3:
表3通信業務總量的組合預測值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YWL 21042 26547 33170 41231 51175

分電信業務和郵政業務收入預測
根據信息產業部提供的分電信和郵政的業務收入數據( http://www.mii.gov.cn)繪制出業務收入依季度變化的圖形,可看出序列有線性增長的長期趨勢,有一定的季節性。本文採用時間序列的傳統分解技術[6]分別對2006年到2010年的電信和郵政業務收入進行預測:假定序列的結構模式為Yt=Xt×St×Ct×εt,然後分解出Xt、St和Ct,最後進行預測。計算步驟如下:
1) 對序列Yt進行移動時段為4的移動平均,其值為XtCt;
2) 將Yt值除以XtCt,分離出季節因素與隨機因素Stεt;
3) 計算各季度的平均值Stεt,從Stεt序列中消除隨機性,分離出季節因素;
4) 求出長期趨勢Xt與循環因素Ct。以電信業務收入數據為例,用線性趨勢方程估計長期趨勢Xt,用最小二乘法得到Xt=36t+925(t統計值為13.81,R2=0.932,F=190.77);以XtCt除以Xt,就分離出Ct;
5) 進行預測Yt=Xt×St×Ct,εt不能預測,Ct值不能計算,只能根據歷史值判斷,估計為0.99。
預測結果見表4。
表4電信業務和郵政業務收入預測值(億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電信業務收入 6336 6909 7483 8056 8629
郵政業務收入 586 607 628 649 670

5. 知識產權行業現狀處於一個什麼狀態,未來發展會是什麼樣子

知識產權是一國和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專心要素,重要性不言而喻。屬但由於我國知識產權制度滯後,使得侵權等現象普遍,損害了企業的正當權益,不利於知識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從數量和規模上來看,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相比前幾年有大幅增長。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知識產權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專利代理機構數量約為1256家,執業專利代理人數量達到1.2626萬。
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除了數量不足、人才匱乏,服務內容也較為傳統,國際競爭力薄弱。其原因是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起步晚,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法規不完善,多集中於產業鏈低端環節等。
未來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加快知識產權服務標准體系,以及加大扶持及宣傳力度。同時,重點培育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鼓勵創立知名服務機構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知識產權服務機構。

6. 通信行業的現狀

馬太效應,大的抱著國家的腿,在定製行業標准,引領行業發展,小的嘛,跟風唄,然後漸漸的被淘汰。

7. 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現狀及歷史

近年來,隨著中國加入WTO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一個投資和消費熱點,尤其是體育用品行業。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提出的主題思想是:「給中國人一個機會」。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申辦則成為中國國內企業向世界品牌沖刺的一個強有力的跳板。與此同時,國外的體育用品製造商也紛紛將目光投向了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在這一形勢下,中國本國的體育用品製造商們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資源,運籌帷幄以出奇制勝,根植於國土,立足於世界,就成為了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體育品牌的概念及其分類
1.體育品牌的概念
美國市場營銷協會對品牌的定義是:品牌是一種名稱、術語、標記、符號或設計,或是它們的組合運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認某個銷售者或某群銷售者的產品或服務,並使之同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區別開來。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品牌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承載著一定的精神內涵,並通過其載體(即某項產品或服務)體現出來,不同的品牌其內涵也各不相同,體育品牌由於承載著體育運動的精神和特點而自有其獨特的價值。
根據品牌的定義,按照筆者的理解,體育品牌是體育營銷意義上的以差別化為代表的體育商品個性和獨特賣點的標志,是活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一種消費情結,是一個名稱、術語、符號、標記,或是這些因素的組合。體育品牌是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創建的, 企業生產了產品, 通過一定的渠道, 將信息傳遞給消費者, 消費者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 對產品產生認同感, 進而同品牌建立良好的關系, 形成消費「忠誠」。 同時, 品牌在接受了消費者的檢驗後, 在以後長期的經營中不斷改進自己, 形成獨特的「品牌文化」, 最終形成「品牌」。
2.體育品牌的分類
從目前國內外體育營銷的實踐來看,體育品牌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體育核心產業品牌。體育核心產業包括競技表演業、健身娛樂業等,該產業形成的體育品牌包括體育賽事品牌、體育運動員品牌等。二是體育賽事品牌。體育賽事是體育運動的核心,最能夠展現體育運動的活力和魅力,也最能夠體現體育運動的精神和理念。三是體育運動員品牌。體育運動員是體育活動的參與者,是體育運動的核心,在體育活動中發揮主體性作用,正是他們將體育運動的魅力呈現給觀眾,讓人們感受到他們在運動場上拼搏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他們是力和美的化身,是體育理念的傳達者。四是體育支持產業品牌。體育支持產業包括體育用品、器材、服裝、場館等產業領域,該產業所形成的體育品牌包括體育用品品牌、體育設施品牌等;五是體育用品品牌。體育用品品牌,是指體育企業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創造出來的,得到社會公認的,與同類體育用品相比較,具有高知名度、高美譽度、高壽命、高效益、高價商標並名列前茅的產品。
二、我國體育品牌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1.我國體育品牌發展的現狀分析
體育用品行業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目前我國最先發展,歷史最為久遠,最為成熟的一個區域,也是體育產業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行業。近幾年來我國的體育用品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全國居民用於體育用品的支出已經位於日常基本生活消費之外重要消費支出的第六位,全國體育用品行業總產值更是以每年493億元的規模增長,目前我國體育用品的年銷售額為300年~400億元。中國體育用品生產從地域分布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集中在京津、滬閩、粵三地,尤其是福建和廣東地區,體育用品生產廠家更為密集。目前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已超過400萬家,中國的體育市場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景象,國內自主體育品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2.我國體育品牌發展存在的問題
(1)我國的體育用品科技含量相對較低。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大多生產技術落後,研發處於兼容並蓄的模仿階段,更缺乏專業運動領域的作為。在我國生產企業中,「重生產」、「輕研發」的現象還十分普遍,絕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研發隊伍,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缺乏把傳統產品不斷升級換代的前瞻意識,缺乏對國內外市場信息的掌握和未來走向的准確判斷。企業對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直接導致生產出來的體育用品檔次、科技含量、產品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較差,不具備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因此,不利於我國體育品牌的長足發展。
(2)我國體育產品缺乏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就是指通過建立一種清晰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的基礎上,利用各種內外部傳播途徑形成受眾對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認同,從而形成一種文化氛圍,通過這種文化氛圍形成很強的客戶忠誠度。這種忠誠度是將物質與精神高度合一的境界,人物合一是對品牌文化的總結。它代表了某一種人群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個性。品牌文化其實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生活方式和習慣,它的魅力就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給消費者產品或服務,而且幫助消費者去實現他們的夢想。我國體育品牌將文化作為品牌戰略切入點的企業較少,很少從高端理解品牌或者從文化的宏觀視角塑造品牌,所以說我國的體育品牌缺乏文化根基作支撐。
(3)市場發育較低,行業競爭不規范。近年來,市場的活躍對體育品牌的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短時間內過多過濫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展銷活動造成了無序的競爭,也給大量質量低下的偽劣產品提供了生存的條件。
我國對體育品牌業的標准化工作由於種種原因一直處於滯後狀態。因此,必須通過經濟和法律的手段,加強技術等級標准審查、企業計量標准審查、企業質量管理審查等,限制那些檢測設備不完善、無標生產、缺乏有效的質量保證的產品投產和銷售。
三、我國體育品牌發展的戰略途徑
體育品牌戰略就是以市場為導向,樹立「名牌意識」,從產品的質量、科技、創新、營銷服務以及管理等多方面、全方位出發,由企業內部與外部多方面共同努力、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名優品牌體育用品。
1.注重品牌質量及產品創新
品牌質量包括品牌本身所代表的產品質量和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感受的質量。品牌質量以產品質量為基礎,並擴展到消費者心中感受的質量。現在國內的品牌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發展,但是做的還遠遠不夠。
科技又是創新的基礎,每一個品牌產品都應具有其他產品所不具有的科技含量和技術訣竅。我國體育用品企業因為受到設備、資金、技術和管理的限制,更多強調的是低價位,而忽視了對產品技術的研發,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體育用品,如賽車、戶外用品等設備器材的開發和研製,產品的質量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感受到的質量。只有不斷使產品的技術含量提高,創造出企業自己的專利技術,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名牌才能永久名牌。
2.加強體育品牌文化
品牌知名度高並非代表品牌價值高,品牌的文化內涵才是品牌價值的核心資源,名牌的背後是文化,產品是暫時的,文化是永恆的,只有文化的,才是經典的。所以體育用品企業應重視品牌的文化含量,努力把文化、知識、智慧注入到品牌創建的所有過程中,豐富品牌的文化內涵,使品牌更具競爭力。我國的體育用品企業中還普遍處於起步階段,為此,借鑒國外知名體育用品品牌成熟的品牌文化理念和運作經驗,努力提高企業的文化創造力,用文化來創造品牌,用文化來創造品牌增值的價值,使品牌文化成為我國體育用品品牌成長的加速器,早日打造出我國的世界體育用品強勢品牌。
3.清晰市場定位及創造品牌個性
在目前眾多運動品牌雲集的情況下,就要細分市場,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鎖定高中低檔不同的消費階層、不同的區域市場等手段找准品牌定位。我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體育用品品牌發展的國際環境發生了大的變化。因此,必須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在國際市場的大環境中運籌體育用品品牌的發展戰略。我國體育用品品牌首先就是要正確分析市場生存環境,明確品牌定位。我國的體育用品品牌普遍存在著品牌定位模糊不清的缺陷,如作為我國體育用品品牌龍頭老大的「李寧」,在品牌創建的12年間,除了上世紀90年代的急速膨脹期,「李寧」一直不能突破成長的上限,營業額停滯不前,已有的消費者並沒有重復購買產品,也沒有新的消費者加入。造成這個結果主要就是品牌定位不清晰的原因所致。要想在全球市場與世界知名體育用品品牌競爭,我國體育用品品牌必須在創建品牌之初就形成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策略,在品牌創建過程中要清楚地將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則傳達給市場,提供足夠的營銷資源並保證定位準確。
體育品牌的成功營銷不但能帶動體育產業大發展,更能帶動國內生產總值的大力發展,體育品牌是一個新的營銷點,在我國具有巨大的可挖掘的潛力。怎樣正確認識中國體育品牌的發展走向,以及如何制定適合中國體育品牌的發展戰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8. 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現狀如何

據報復道,國家知識產權制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6月12日發布《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明顯進展。

《報告》分析了包括經濟合作組織(OECD)34個國家、金磚5國和新加坡在內的40個國家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世界排名提升迅速,從2012年的第19位提升至2016年的第10位。我國知識產權發展能力、績效水平分別處於世界第4位、第3位。但知識產權環境仍然是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的重要掣肘,排名29位,有待改善。來源:中央廣電總台央視新聞客戶端

閱讀全文

與中國通信行業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
省知識產權局侯社教 瀏覽:51
道閘3C證書 瀏覽:820
土地使用權期滿地上建築物 瀏覽: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