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新企業審批認定條件是什麼高新技術企業多少分及格
先來說說申請的條件吧:
(一)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三)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四)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五)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a.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於5%;
b.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
c.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0%;
(六)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於60%;
(七)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八)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我們再來說說打分要求:由於高企認定是採用打分帛,所以綜合打分要大於70分才能成功高企。
B.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分標准
四項指標權重結構詳見下表: 序號 指 標 賦值 1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30 2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30 3 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20 4 成長性指標 20 合計 100 企業擁有的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
□A. 6項,或1項發明專利 □B. 5項 □C. 4項,
□D. 3項 □E. 1~2項 □F. 0項 [說明]
1.由專家對企業申報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是否符合《工作指引》要求進行評判。
2.同一知識產權在國內外的申請、登記只記為一項。
3.若知識產權的創造人與知識產權權屬人分離,在計算知識產權數量時可分別計算。
4.專利以獲得授權證書為准。
5.企業不具備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不能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最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
□A. 4項以上 □B. 3~4項(不含3項)
□C. 2~3項(不含2項) □D. 1~2項(不含1項)
□E. 1項 □F. 0項 [說明]
1.同一科學技術成果(專利、版權、技術使用許可證、注冊的軟體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在國內外的申請只記為一項。
2.購入或出售技術成果以正式技術合同為准。
3.此項評價可計入技術訣竅,但價值較小的不算在內。從產品或工藝的改進表現來評價技術訣竅等的價值大小(企業可以不披露具體內容)。
4.技術成果轉化的判斷依據是:企業以技術成果形成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 (1)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立項報告;(2)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3)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4)設有研發機構並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5)建立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
□A. 5項都符合要求 □B. 4項符合要求 □C. 3項符合要求 □D. 2項符合要求 □E .1項符合要求 □F.均不符合要求 此項指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總資產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的評價(各佔10分),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
總資產增長率=1/2 (第二年總資產額÷第一年總資產額+第三年總資產額÷第二年總資產額)-1。
銷售增長率=1/2 (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
用計算所得的總資產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分別對照下表指標評價檔次(ABCDE)評出分數比例,用分數比例乘以賦值計算出每項得分,兩項得分相加計算出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實際得分。
比率檔次標准:A:≥0.35; B:≥0.25; C:≥0.15; D:≥0.05; E:<0.05 F:0
檔次分值:A:0.80~1.0; B:0.60~0.79; C:0.40~0.59; D:0.20~0.39; E:0.01~0.19; F:0
說明:
1.在計算會計年度內企業未產生銷售收入或成長性指標為負的按0計算;第一年銷售收入為0的,按兩年計算;第二年銷售收入為0的,都按0計算。
2.此項指標計算所依據的數據應以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財務報表為准。
C. 高企認定評分指標是哪些
主要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進行評版價權。各項指標均按照整數打分,滿分為100分,綜合得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為符合認定要求。四項指標分值結構分別為:知識產權30分、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20分、企業成長性20分
D. 高企自評得分多少可以被認定
企業想要申報高企認定,企業創新能力要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進行評價,滿分100分,綜合得分需要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則為符合認定要求。參見下圖:
補充說明:評分滿足後也要滿足其他條件,否則不能認定成功。
E. 高企認定中的知識產權如何得分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知識產權佔30分,一類知識產權比二類知識產權得分高;自主研發取得比受讓取得得分高;數量越多越好;知識產權與高新收入關聯越緊密,得分越高。
F.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要多少分才能通過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有一個嚴格的評分制度,最終得分超過71分(含71分),成功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最終得分介於50~70分之間,則進入高新技術企業入庫培育。具體打分標准如下:指標滿分100分=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企業成長性(20』)。G. 為什麼高企申報知識產權轉化得分不高
第一,錯誤理解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和邏輯,有的企業甚至將成果和內轉化結果弄反了。
第二容,缺少科技成果轉化的材料與支撐。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有數量要求,更有質量要求。單純的堆砌數量沒有意義,能夠被評審專家認可的科技成果轉化才有價值。
經過查閱一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低的企業申報的材料之後,發現有的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匯總表上羅列了二三十項轉化,而申報資料中一項證明材料都沒找到,甚至連最基本的對應的專利都沒有,或者有證明材料,但明顯缺乏足夠的證明力度,如果被認可的轉化數量少切數量低,得分自然就會低。
H. 高企認定是怎麼評分的
【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指標】
首先介紹下高企的評審指標:
1.知識產權30分;
2.科技轉化30分;
3.研發管理20分;
4.財務成長性20分.
該四項指標採取權記分方式,70分以上及格.分數越高,通過率越高,方圓盛世會針對這四點評分,為企業提出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方案的.
一、知識產權(30分)
知識產權包含: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專利、軟體著作權等.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時候,主要打分項目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軟體著作權,因此企業可以著重申請這幾個.其中,發明專利權重,實用新型和軟體著作權次之.如果沒有發明專利時,可以多申請實用新型和軟著權,可以獲得較高分數.
二、科技轉化(30分)
此項根據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進行綜合評價.轉化能力越強,得分越高,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
三、研發管理(20分)
研發管理評分注意參考了企業的研發費用、科研成員以及企業管理制度.其中研發費用可以找專門的財務來做.科研成員主要有亮點:降低總體員工基數和提高研發人員人數.企業的管理制度要不斷完善.
四、財務成長性(20分)
企業近3年財務成長性需在25%以上,這個指標主要是凈資產增長率和銷售收入增長率,兩項滿分都是10分.以2017年申請國高為例.
凈資產增長率=1/2*(2015年末凈資產÷2014年末凈資產+2016年凈資產÷2015年末凈資產)-1
銷售收入增長率=1/2*(2015年銷售收入÷2014年銷售收入+2016年銷售收入÷2015年銷售收入)-1
I. 高企認定得分低怎麼辦
(一)知識產權得分不高
1、大量或所有知識產權是在短時期內集中突擊式獲得;
2、一般製造企業,知識產權全部或主要是軟體著作權;
3、發明專利授權時間較早;
4、「技術先進性」、「對產品支持作用」欄目,直接把專利說明書中的內容簡單抄錄進去;
5、沒有專利?——系統錄入時是否用來申報過高企,選擇了「是」
6、知識產權的先進性和與主營產品的關聯性說明的不夠清晰;
7、所提供的知識產權與「RD」「成果轉化」「PS」無關聯、沒有授權的專利錄入系統造成誤導。
(二)科技人員佔比不達標或被否
1、總人數過少,但科技人員比例過高其他人員所剩無幾,不足以維持公司正常經營管理;
2、科技人員數量與研發費用人員人工嚴重不匹配科技人員年均收入嚴重偏低;
3、學歷過低: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佔比極少甚至沒有;
4、人員不符合「直接」、「專門」的定義研發人員職責和部門不合要求等,如財務人員、銷售人員列入科技人員名單;研發人員的專業專家不認可。
(三)研發費用全部被否或部分被否,佔比不達標
1、研發費用專審報告數據依據不足;
2、研發費用數據不合理;
3、出具專項審計的事務所資質證明有重大問題;
4、研發項目被否定,導致該項目的研發費用被核除。
(四)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未通過
1、總收入統計不全面,漏計投資收益、政府補助等
2、未提供與PS收入相關的、該年度的發票(及合同)
未提供發票;
發票不是申報前一年度的;
發票品名與PS名稱沒有關聯性,又無適當的合同證明關聯性。
3、主要產品(服務)收入指標未達到要求
申報當年受讓知識產權不能支撐上一年度高品收入;
4、PS收入定性、分類不符合要求,產品(服務)描述簡單、粗略,沒有體現高新技術特徵。
(五)財務成長性指標未達預期得分
1、審計報告有保留意見
2、年度審計報告收入與年度納稅申報表收入不一致
3、前後年度審計報告中凈資產的期末數、期初數不一致
4、凈資產增加的主因是增加實收資本,且對凈資產增長率起決定性作用,但是未提供增資驗資報告。
5、上傳的財務資料不完整或不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