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羅湖區萬科深南道68號屬於什麼街道
羅湖區萬科深南道68號是屬於深圳市羅湖區東門街道的。
羅湖區萬科深南道68號是屬於深圳市羅湖區東門街道的。
『貳』 深圳深南大道的建設歷程
1979年深圳市成立後,為不讓飛揚的塵埃把剛跨過羅湖橋的港商「嗆回去」,深圳市政府決定對深圳通往廣州的107國道進行改造,在蔡屋圍到規劃中的上步工業區2.1公里的碎石路面上鋪上瀝青,深南大道誕生了,人稱「深南路」。這是深圳特區的奠基禮,政治、經濟、文化從此沿這條道路延展、攀升。改造107國道,不過是在碎石土路上鋪點柏油,便於自行車行走。即便如此簡單的「粗加工」,也遇到了阻力。道路要從蔡屋圍村中穿過,深圳當地部分村官和村民認為村中穿道,破壞了風水,要求大隊黨支書馮樹泰聯名在港澳和國外的華僑寫信給中央,堅決反對修路。馮樹泰大會小會上強調要有全局觀念,終究說服了村民,為深南大道的誕生搬掉了「觀念障礙」。
1982年從西往東看的深南路至於為何把這段路叫深南大道,原深圳市規劃國土局總規劃師郁萬鈞說,「最初我們並沒有給這條路想好一個名字。因為深圳特區東起大鵬灣背仔角,西至南頭一甲村,這條路也計劃從原來的深圳鎮一直往南頭修,就叫了深南路,並且一路叫下來。」
1979年7月,第一個踏上深圳土地的「陸豐建築第六施工隊」,承接了深南大道的開路任務,寫下了深圳創業史上的第一筆。工地沒有路,運輸沒有汽車,成千上萬的土石方是用板車拉走的。「該灑瀝青了,可當時哪有灑油機?」老隊長葉建國說,「我們六隊用鐵皮焊了個土漏斗,足有二十斤重,讓兩位身板好的人用手臂舉得直直地操作。有一天,一位灑油工的膠鞋脫不下來了。原來瀝青把膠鞋燙熔,把褲子給粘住了……」
1980年,從蔡屋圍到當時上步工業區的深南路第一段修通了,全長只有2.1公里,7米寬,僅夠兩台車來回並行,但是在當時來說,這條路已經是特區里最長的路了。
1981年,在深南大道上見到的還只是低矮的瓦房、叢生的灌木、茂密的荒草、板結的土地……那時的深南大道不能叫大道,只是一條土路,去機場上班必經此路,而且是唯一的道路。
從1982年到1984年底,第一次擴建工程完工,深南路拓寬到50米,1985年竣工開業的上海賓館成了市區和郊區的坐標,現在和未來的界碑。1987年春節前,深圳市把鐵路用高架橋托起,全線貫通的6.8公里長的深南大道,被深圳人自豪地稱作「十里長街」。
1984年深南大道正式通車後,進行了簡單的鋪草綠化,1991年5月,深圳市決定擴建從上海賓館至南頭聯檢站長達18.8公里的深南大道,把具有1600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新建的深圳科技園、深圳大學、華僑城、錦綉中華、民俗文化村等亮點聯成一體。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後,深圳經濟發展提速。上海賓館到南頭古城18.8公里的深南大道開建,兩年零兩個月後,全長25.6公里的深南大道全線貫通,路幅寬達135米,中心區最寬達350米,沿線與48條南北方向的市政道路交匯,深圳自此走上「跨越式發展」快車道。1996年綠化處正式接管深南大道的綠化工作時,從福田路到華僑城還到處雜草叢生。隨後,綠化處先著手對深南大道進行了整體改造,對道路中間花壇進行調整。1996年年底,在中間地帶種植了美人蕉。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深圳市政府決定對深南路進行全線梳理,從上海賓館往西原有的6車道拓寬成了8個車道,一條美麗大道完整地展現在了深圳人的眼前。1997年,在道路兩側增加了灌木、喬木等100多種植物,從早期的「蓋黃土」式綠化到現在的園林式設計,增加了背景林的層次。
深南大道1999年,由於以前的土質較差,樹木都長不大,於是,深圳市環衛處開始對整條道路的綠化地進行水土改良,對每個樹坑進行擴穴施肥,使土質有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增加行人對深南大道的視覺感,每隔一段距離便種植了木棉樹,當木棉樹開花時,可以說是這條路最美的時候了。深南大道改造工程起始於深圳人大代表的提議。針對深圳市市民提出的安全訴求和交通事故增發的事實,2006年深圳人大代表建言把深南大道改造成「平安大道」。深圳市委書記李鴻忠、市長許宗衡分別批示,要求有關部門以人為本,關愛生命,把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的目標落實到行動上。2006年9月28日,深南路改造工程動工。其中蘊含著諸多先進理念:這是一條「高科技路」,鋪路的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種密實式粗集料,科技含量很高,從新加坡進口,至少15年不用再次修繕。
這是一條「環保路」,覆蓋路面的SMA改性瀝青吸塵能力增強,行車噪音下降2個分貝。在深南大道部分路段增設自行車騎行帶,旨在鼓勵市民多使用無污染的自行車,盡量少用機動車,是「積極而溫和的環保策略」。沿路增設多個公交站點,設立僅供公交車使用的轉向車道,是為公交車開路讓道,與走在全球綠色革命前列的歐、美、日等同步。
深南大道是一條「增效路」,高科技路面不僅保障了路的使用壽命,也保障了車的使用壽命。對於公交車和私車來說,使用效率均提高了,耗能量都減少了,「效益深圳」觸手可及。
深南大道是一條「人本路」,10多年前擴建深南大道時,是按照「通過型道路」設計的,以提高車速為目的,這次改造「正本清源」,徹底體現主幹道以行人優先,而不是以機動車優先。增加斑馬線、信號燈設施、過街通道,降低了車速,增強了人的安全。
2006年,素有「深圳第一路」之稱的深南大道年底直抵東莞交界處,與在建設中的寶安大道連接成一條橫貫深圳東西、直達東莞的最主要幹道。兩路連通後,總長將達60多公里,形成百里長街的城市景觀路,總長度超過了「神州第一街」——北京長安街,將成為中國最長的市政大道。寶安大道與深南大道連接後,可能改名為「深南西路」,或將「百里長街」統稱為「深圳大道」。沿途將規劃為商住區。這條橫貫深圳東西、直達東莞、將東部最富有的兩個城市緊密貫通的美麗大道,在深圳市民以及投資者眼中,早已是炙手可熱的財富大道、「黃金」通道。
『叄』 深圳清湖地鐵站到福田區深南大道3039號怎麼走
清湖站 上車
龍華線 (福田口岸方向) 12站
會展中心站 (B口出) 下車
步行 200米
會展中心地鐵站 上車
3路 3站
福田中學站 下車
步行 290米
『肆』 萬科深南道68號(萬科深南廣場)交通方便嗎應該怎麼過去
樓盤名稱:萬科深南道68號(萬科深南廣場)
別名:正順廣場|深南道68號
公交線路:文錦中學: M360路、5路、M362路、N2路、14路、382路、381路、336路、69路、83路、395路、372路、97路、N14路、N18路、229路、387路、B705路、B704路
麗都酒店1: M360路、5路、N2路、83路、369路、N14路、229路、B705路
文錦渡客運站: M360路、242路、395路、97路、N18路、312路、B704路
春風萬佳1: M360路、M362路、382路、336路
其他交通方式:福田區: 濱河大道-上步路-深南中路-深南東路-東門方向-正順廣場
南山區:濱海大道-春風路高架橋-春風路-南極路-深南東路-正順廣場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伍』 雜物間是否有規定只能轉讓本小區業主
住宅小區樓房架空層產權應屬於業主所有 在目前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中,有關房地產行業的法律規范構成了現行的房地產法律制度。房地產的法律制度涵蓋了土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房地產開發和轉讓、房地產行業行政管理五大方面的內容,其各方面的內容都有可能涉及到房地產權這個重要問題。 本文就從現有的法律體系論述住宅小區樓房架空層產權應屬於業主所有。 (一)從建設用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關系的相關規定來進行分析 1、《物權法》中的有關規定 第一百四十六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附著於該土地上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一並處分。第一百四十七條 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轉讓、互換、出資或者贈與的,該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佔用范圍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 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一條規定:房地產轉讓、抵押時,房屋的所有權和該房屋佔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抵押。第四十一條規定:房地產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第五十九條規定: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 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上蓋的建築物、附屬物同時轉讓。第二十四條規定: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者轉讓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轉移,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作為動產轉讓的除外。第二十五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轉讓,應當按規定辦理過戶登記。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規定辦理過戶登記。 4、《廣東省城鎮房地產轉讓條例》第四條第二款規定:房地產轉讓時,建築物、附著物的所有權應當與該建築物、附著物所佔用土地的使用權同時轉讓、不得分割。《廣東省城鎮房地產權登記條例》第四條規定:依法核准登記的房地產受法律保護。房地產證是房地產權利人依法經營、使用或者處分該房地產的憑證。 5、《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轉讓條例》第五條規定:房地產建築物、附屬物轉讓時,該建築物、附屬物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移,不得分割。 從上述我國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看出,作為財產法律權利的房地產權,其形式和內容都較為特別:房依地存,地為房載,地轉房隨,房轉地隨,法定登記,確權保護。只有土地使用權份額的建築物才可能取得有房屋所有權,沒有土地使用權份額的建築物的法律權利只能依附於具有土地使用權份額的建築物,而且是一種從權利。房地產權是土地使用權與上蓋建築物、附著物的所有權合二為一的財產權利。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或房地產權並非由合同約定而確權,其須經法定登記才得於確權和保護。只有國家確認和保護的房地產權才能取得《房地產證》等房地產權證。架空層作為建築物中公以結構體作為支撐、無圍合外牆的一個開敞性空間層,依附於小區建築物及其所佔用的土地而存在,是地面到一樓的一段空間,只是一種附屬物,不具有獨立的產權,作為從物,其權利依附於主物,架空層所在的建築物產權歸誰,架空層權屬也就歸誰。架空層所依附的建築物和土地使用權都已被全體業主買走,所以其理應歸全體業主所有。因此,架空層作為房地產的共用部位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由買方依法所有,房地產開發商不得擅自處分。 (二)對《物權法》中的有關規定進行分析 1、《物權法》第十二章建設用地使用權相關規定 (1)第一百三十六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 此條說明建設用地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地下分別設立。架空層多為首層空間屬於建設用地地表使用權,二樓以上的房屋均屬於建設用地地上使用權,且後者的存在以前者的存在為基礎和依附。當然建設用地地表使用權和建設用地地上使用權是相互獨立的用益物權,但是在架空層與其以上樓房作為建築物的共同體的情況下,後者不可以離開前者。建築物未出售給業主之前,二者均屬於開發商所有。但是在架空層以上的樓房均出售給業主之後,根據本文建築容積率的論述可知,土地使用權已全部轉移為業主擁有。如果架空層卻沒有隨著樓房的轉讓而轉移產權的情況下,架空層是作為依附在土地之表面的建築物,則是對樓房業主權利的侵佔。因為業主在通過購買樓房行為自然而然地取得了該塊土地的使用權,且應以該塊土地的地表所必須附屬的一定范圍的上下空間為權利范圍,即該塊土地的地下(地下室)、地表(架空層)和地上(樓房)的權利均屬於樓房業主擁有。 (2)第一百四十二條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建造的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所有權屬於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但有相反證據證明的除外。 根據現行房地產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後,憑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及立項許可等其他政府批准文件,申請有關建設主管部門發放的建設許可證、開工許可證等,即可以按照批准和用途,以該土地建設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附屬設施。對建成後的的房屋等不動產的歸屬,《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60條第二款規定「在依法取得的房地產開發用地上建成房屋的,應當憑土地使用權證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申請登記,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產管理部門核實並頒發房屋所有權證書。」由此可見,在現行的法律模式下,建設用地使用權人在完成房屋等不動產建設後,有權憑借建設用地使用權證,申請辦理房屋等不動產所有權權屬證書,取得房屋等不動產所有權。因此,法律推定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享有該土地范圍內建造的房屋等不動產的所有權,除非有相反證據證明該土地范圍內建造的房屋等不動產屬於他人(如土地使用權轉讓、與他人合資共建等)。即在房產未依法預售給業主之前,房產開發商通過原始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房屋等不動產的所有權。業主通過買售樓房,樓房依法轉讓後,依據「地隨房走、地轉房隨」的法律原則下,業主成為該塊土地的使用權人,因此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所有權屬於業主所有。架空層也是建築物的構件之一,當然也屬於該樓房業主的所有。 2、不動產登記的規定 《物權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設立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應當向登記機構申請建設用地使用權登記。建設用地使用權自登記時設立。登記機構應當向建設用地使用權人發放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 由此可見,不動產物權變動經依法登記始發生法律效力是一項原則,但並非所有不動產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都需要登記才能產生法律效力,「法律另有規定除外」包括兩種情況:一是無須進行登記的不動產物權,如《物權法》第九條第二款規定「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二是不動產物權的變動不以登記不生效要件,這又分兩種情形:一是無須登記即能發生不動產物權變動效力,如《物權法》第二十八條、二十九、三十條規定。二是登記是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對抗要件,如《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定。而很顯然,架空層由於屬於從物,從物的法律權利依附於主物。主物轉移,從物隨之轉移,主物與從物不可分割。從物不能獨立轉讓,它只能隨著房屋這一主物的轉讓而轉讓,因此,架空層無須登記即發生法律效力,即產權自然而然地歸屬於房屋的買受者。 (三)從政府與房地產發展商訂立《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的角度進行分析 誠然,在二級市場的房地產首次轉讓時,如果房地產開發商不違反與政府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和相關法律規定,房地產開發商與買方雙方當然可以在《房地產買賣合同》中作出如下的約定:主物和從物所有權轉移給業主後,從物的佔有、使用、收益的三項法律權利由房地產發展商享有。 然而,此種約定也只是一項債權約定,而非是一項財產所有權轉移的確認,從物的所有權仍然依附於主物而屬於買方。 但是,政府與房地產發展商訂立《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約定了出讓宗地號的土地面積、用途、地價、建築容積率、開發建設完工期限等規定。同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通常還有如下的約定:(1)房地產開發商除向政府給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外,每年還必須按規定繳付土地使用權費。(2)房地產開發商在土地使用年限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規定以及合同的約定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3)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包括土地使用權連同地上建築物的轉讓。(4)建築物必須連同土地使用權一起轉讓,轉讓雙方簽訂轉讓合同並到產權登記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按政府有關規定繳納稅費。(5)建築物連同土地使用權轉讓後,新的土地使用者仍應遵守《土地使用規則》。由此可見,依《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房地產開發商在二級市場首次轉讓建築物時,必須連同土地使用權一起轉讓。因此,在商品房住宅小區建築物時首次轉讓時,當房地產開發商將不計算容積率的建築物(面積)以買賣合同方式來約定不轉移,為房地產開發商所有時,房地產開發商將違反《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書》規定,買賣合同將違反房地產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會導致無效。 (四)從房地產初始登記和轉移登記進行分析 1、初始登記。住宅建設工程取得法定的建設工程竣工驗收證書等法律文件後,房地產開發商將向房地產權登記機關申請辦理住宅建築物的房地產初始登記。理論上,房地產權登記機關應按如下原則辦理房地產權的初始登記:(1)明確計算容積率建築物的建築面積與宗地號的土地使用權面積的除商關系,以確定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每平方米攤分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份額。(2)明確每一房屋單元的建築面積(含應直接分攤到每一房屋單元的公用面積)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份額,以確定每一房屋單元的房地產權。(3)將不計算容積率的建築物(面積)的法律權利確立並歸屬於計算容積率建築物(面積)。從上述(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初始登記中,由於不計算容積率建築物(面積)不能取得其所在地塊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份額,不能取得完整、獨立的房地產權利,不能取得《房地產證》,其法律權利只能依附並歸於計算容積率建築物(面積)。目前,在房地產初始登記的實務中,房地產權登記機關除辦理《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或《房地產證》外,對於共有、他項的房地產權證,房地產登記機關並不辦理。 2、轉移登記。在房地產二級市場,房地產開發商與買方簽訂《買賣合同》,買方依約付清購房款後,雙方共同向房地產權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首次房地產轉移登記。房地產登記機關將按《房地產買賣合同》的約定辦理轉移登記,將房屋單元的房地產權轉移登記給買方,確認買方的房地產權。而架空層的法律權利歸屬的轉移並沒能記載於房地產權證。如前所述,由於不計算容積率建築物的法律權利只能依附在計算容積率建築物,當房地產開發商將商品住宅小區的房屋單元全部出售完後,不計算容積率建築物的法律權利將全部轉移並歸屬於小區房屋的所有權人,由小區全部房屋的所有權人共同共有。 (五)從公用面積分攤的有關規定進行分析 1、1994年9月實施的《深圳市房屋建築面積計算細則》第一條第(二)款第2項規定:公用面積分為應分攤公用面積和不能分攤公用面積兩部份。應分攤的公用面積包括室外樓梯、樓梯懸挑平台、內外平台、門廳、電梯房、多層建築中突出屋面結構的樓梯間等。不能分攤的公用面積除前款所列之外,建築報建時未計入容積率的公共面積和在關文件規定不進行分割的公共面積,包括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消防避難層、地下室、半地下室、設備用房、梁底標高不高於2米的架空結構轉換層和架空作為公眾休憩或交通的場所等。第一條第(五)款規定:「公共面積(包括應分攤公用的和不應分攤的)應由物業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其產權屬應屬於建築物內參與分攤該公共面積的所有業主共同擁有,物業管理部門不得改變其使用功能或有償出租(售)」。 2、《深圳市房屋建築面積測繪技術規程》第4.3.1.1條規定:建築物內可供公用使用的面積,包括應分攤公用建築面積和和不分攤公用建築面積。第4.3.1.3條規定:不分攤的公用建築面積包括:…;建築物底層、頂層或裙樓頂層架空用於公共通行、停車、綠化、休閑使用的公共空間;…;建築物地下用於人防、公共停車、放置設備的建築空間…。 根據《深圳市房屋建築面積測繪技術規程》的規定可知,首層樓房架空層的建築面積是不計算建築容積率的,不能獲得相應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份額,其法律權利依附於計算建築容積率的房屋建築物。依據物權法理論,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是主物,不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是從物(是住宅房屋單元的從物)。從物的法律權利依附於主物。主物轉移,從物隨之轉移,主物與從物不可分割。從物的法律權利依附於主物,但從物依然享有與主物相互聯系的、可分離的使用、佔有、收益的三項法律權利。 在現行的房地產行政管理制度下只有計算建築容積率(建築面積容積率=建築總面積/建設用地面積)的建築物才可以取得相應宗地號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份額。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權利人要依法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費,並可依法取得《房地產證》。對於不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由於其沒有相應宗地號的土地使用權面積份額,因此,其權利人無須向國家交納土地使用費,其初始登記時的法律權利依附於具有房地產權的建築物,不能單獨取得《房地產證》。不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的房地產權利完全依附於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其不能單獨地從計算建築容積率的建築物中分離或分割。 從上可知,架空層的公共開放空間的建築面積不收取地價,不參與計算容積率,不作為共有建築面積分攤給業主,也不確權給開發單位。房地產開發商在轉移房地產時,首層樓房架空層不能從計算建築容積率的房屋單元中分離或分割,也不能將首層樓房架空層的產權約定為房地產開發商所有。 首層樓房架空層的產權,實際上是依附於房屋單元的佔有、使用、收益的不完全物權。初始登記時,樓房架空層依法不能取得獨立的房地產權,其法律權利依附於計算容積率的房屋建築物。在轉移登記時,其不能取得房地產權證,其產權依附於取得《房地產證》的房屋單元。房地產開發商預售或現售小區房屋單元後,房屋單元辦理初始登記和轉移登記,首層樓房架空層的房地產權應依法隨房屋單元的轉移而轉移。 (六)從房屋本體維修基金管理規定進行分析 1、《物業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四條規定:住宅物業、住宅小區內的非住宅物業或者與單幢住宅樓結構相連的非住宅物業的業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交納專項維修資金。 專項維修資金屬業主所有,專項用於物業保修期滿後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維修和更新、改造,不得挪作他用。 專項維修資金收取、使用、管理的辦法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第五十五條規定: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應當在徵得相關業主、業主大會、物業管理企業的同意後,按照規定辦理有關手續。業主所得收益應當主要用於補充專項維修資金,也可以按照業主大會的決定使用。 2、《深圳市房屋本體維修基金管理規定》有關規定 第二條規定:本體基金屬住宅區、工業區及各類樓宇物業業壺的共有資產,以每棟房屋為單位,由該棟房屋的所有業主按各自房屋的建築面積分擔和享有,本體基金的主管部門是市住宅主管部門。各區住宅管理部門對轄區內各類物業的本體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進行具體指導和監督。 第三條規定:業主自該棟房屋竣工交付使用保修期滿後的第一個月起,按月向物業管理公司下屬的管理處繳交本體基金。業主發生變更時原業主所交的本體基金不予退還。《條例》實施之前已人住並超過保修期的房屋的本體基金,由業主自《條例》實施之日起按月繳交,但經業主管委會或多數業主同意,可以緩自本規定實施之日起繳交。因開發單位的原因造成空置的房屋,其本體基金由開發單位繳交。 第六條規定:共用部位的維修養護由管理處組織實施,其費用從本體基金中支出。共用部位是指結構相連或具有共有、共用性質的部位、設施和設備,包括:房屋的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屋蓋、梁、柱、牆體等),抗震結構部位(包括構造柱、梁、牆等)、外牆面、樓梯間、公共通道、門廳、公共屋面、本體共用排煙道(管)、電梯、機電設備、本體消防設施、公共天線、本體上下水主管道、共用防盜監控設施等。 從以上《物業管理條例》第二、三條的規定及《深圳經濟特區物業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本體維修基金的交納義務人是業主,因開發單位的原因造成空置的房屋,其本體基金由開發單位繳交。既然如果架空層屬於開發商所有,但法律卻沒有規定開發商對此要交納本體維修基金,開發商事實上也沒有交納本體維修基金。根據《深圳市房屋本體維修基金管理規定》第六條的規定,架空層當然屬於共用部位[「是指結構相連或具有共有、共用性質的部位、設施和設備,包括:房屋的承重結構部位(包括基礎、屋蓋、梁、柱、牆體等),抗震結構部位(包括構造柱、梁、牆等)」],因此架空層的維修支出需要由本體維修基金承擔。開發商沒有理由只享受權利卻不承擔義務。同時,從《物業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也可間接也認定架空權的產權歸屬於業主所有。
『陸』 物權司法解釋
物權類
1 200001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分行與濟南市電信局侵權損害賠償一案的復函
2 1995010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王春林與銀川鋁型材廠有獎儲蓄存單糾紛一案的復函
3 1994090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淄博食品廠訴張店區車站辦事處財產交換一案請示的函
4 199403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四川經濟日報社與段惠民、第三人成都實用信息公司財產侵權案如何處理的復函
5 19901105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對有關獎券糾紛問題的復函
6 19891221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關於淮北市青龍山鎮洪庄行政村訴青龍山鎮人民政府塌陷區水面使用權糾紛一案的電話答復
7 198804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劉士庚訴定州市東趙庄鄉東趙庄村委會白銀糾紛一案的批復
8 1988040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掘獲過去地主埋藏的銀元歸誰所有問題的批復
9 196402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地主王維新與農民換房並挖出銀元銀錁等財物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節錄)
10 195807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知情的買主買得的贓物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復函
11 195111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善意非直接由所有人手中取得之所有權應否保護的問題的復函
擔保物權類
1 2005053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資產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
2 200411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出口退稅託管賬戶質押貸款案件有關問題的規定
3 200404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問題的批復
4 200402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深圳發展銀行廣州分行信源支行與成都宗申聯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一案的請示的復函
5 200312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如何適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四條請示的答復
6 2003112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甘高法[2003]183號請示的答復
7 200310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在訴訟時效期間債權人依法將主債權轉讓給第三人保證人是否繼續承擔保證責任等問題請示的答復
8 20030904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辦公室對湖南高院關於《合同法》生效前承包人的工程款與抵押權的受償順序問題的請示報告的答復函
9 200306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外國企業派駐我國的代表處以代表處名義出具的擔保是否有效及外國企業對該擔保行為應承擔何種民事責任的請示的復函
10 2003043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南昌市商業銀行象南支行與南昌市東湖華亭商場、蔡亮借款合同擔保糾紛案請示的復函
11 200302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錦州市商業銀行與錦州市華鼎工貿商行、錦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華通信設備安裝公司借款糾紛一案的復函
12 2003010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船舶抵押合同為從合同時債權人同時起訴主債務人和抵押人地方人民法院應否受理請示的復函
13 2003010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吉林市商業銀行營業部與交通銀行吉林分行船營支行長春路分理處存單質押糾紛一案請示的答復
14 200211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及擔保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的適用和保證責任方式認定問題的批復
15 200211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16 20021122 最高人民法院對《關於擔保期間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的方式及程序問題的請示》的答復
17 200210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中國銀行中銀發[2002]45號請示的答復
18 200210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廣西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信達資產公司南寧辦事處借款合同擔保糾紛一案請示的復函
19 2002080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擔保法生效前發生保證行為的保證期間問題的通知
20 200206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有工業企業以機器設備等財產為抵押物與債權人簽訂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批復
21 200202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西安市第三奶牛場與咸陽市中陸城市信用社、西安新業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抵押借款合同糾紛一案的復函
22 200108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沈陽市信託投資公司是否應當承擔保證責任問題的答復
23 200108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能否對連帶責任保證人所有的船舶行使留置權的請示的復函
24 200012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5 200008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
26 200002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展期貸款超過原貸款期限的效力問題的答復
27 19990630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縣級以上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能否作為保證人問題的復函
28 199903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海口魯銀實業公司典當拍賣行與海南飛馳實業有限公司、海南萬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海南內江房地產開發公司抵押貸款合同糾紛一案的復函
29 199809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確認企業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中有關保證合同效力問題的通知
30 1996103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四川省汽車運輸成都公司與四川省農村信託投資公司擔保借款糾紛一案中四川省汽車運輸成都公司應否承擔保證責任的復函
31 19951106 最高人民法院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借款擔保合同糾紛請示問題的答復
32 1995050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請示的株洲鋼廠與湘潭亨發工貿公司等購銷合同糾紛一案有關保證人保證責任問題的復函
33 199504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請示的經濟合同糾紛案有關保證人保證責任問題的復函
34 199504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認定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國際業務部申請宣告武漢貨櫃有限公司破產一案中兩份抵押合同效力問題的復函
35 199412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銀行貸款抵押財產執行問題的復函 (失效)
相關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五批)(20020306)
36 1994090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詐騙犯罪的被害人起訴要求詐騙過程中的收取擔保費用的保證人代償「借款」應如何處理的請示的函
37 1994041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
38 199403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而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
39 199312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應否免除問題的復函
40 199307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貴陽第二城市信用社向中國北方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函是具有擔保性質的答復
41 199307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保險公司與長城公司的保險合同的效力及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函
42 1993040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農業銀行哈爾濱市分行道里辦事處訴民革哈爾濱市委及三棵樹糧庫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一案中三棵樹糧庫是否承擔擔保責任的復函
43 1992102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電子器材公司與招商銀行擔保合同糾紛一案指定管轄的通知
44 1992090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職工利用本單位公章為自己實施的民事行為擔保企業是否應承擔擔保責任問題的函
45 19920418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關於同一抵押物設立數個抵押權依次受償問題的函
46 1992040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保險單能否用於抵押的復函
47 199110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金融機構不履行其義務是否應當承擔責任的復函
48 199110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是否可直接判令保證單位履行債務的復函
49 1991083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惠州恆業公司訴恩平旅遊實業公司購銷合同糾紛一案中銀行是否負擔保責任的函
50 199106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借款合同當事人未經保證人同意達成新的《財產抵押還款協議》被確認無效後,保證人是否繼續承擔擔保責任的請示的答復
51 19910427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於購銷合同當事人延長履行期限後保證人是否承擔保證責任問題的電話答復
52 1991013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靈山縣公安局對其工作人員擅自以所在單位名義對外提供財產保證,應否承擔民事責任問題的答復
53 19900524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關於洪紹武賀建玲債務擔保一案適用法律問題的復函
54 199004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河南省軍區訴鄭州市花園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借貸擔保合同糾紛一案的法律適用和擔保協議效力問題的復函
55 19890717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審判庭關於國家機關作為借款合同保證人應否承擔經濟損失問題的電話答復
56 198810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機關不能擔任保證人」的時效問題的答復
57 198810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作為保證人的合夥組織被撤銷後,債權人未請求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的,是否不視為債權人放棄請求權的批復
58 1988100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國家機關能否作經濟合同的保證人及擔保條款無效時經濟合同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
59 198803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不具備法人資格的企業分支機構作為經濟合同一方當事人的保證人其保證合同是否有效及發生糾紛時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 (失效)
相關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廢止的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司法解釋目錄(第二批)(19961231)
60 19880109 關於借款合同雙方當事人未經保證人同意達成延期還款協議後保證人是否繼續承擔擔保責任的批復 (失效)
相關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廢止的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司法解釋目錄(第二批)(19961231)
61 19870205 關於專業銀行、信用社擔保的經濟合同被確認無效後保證人是否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問題的批復 (失效)
相關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部分司法解釋的通知 附: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廢止的1979年至1989年間發布的司法解釋目錄(第二批)(19961231)
62 195706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擔保人是否應代債務人償還欠款問題的批復
63 195308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重慶市針織業聯營社對外擔保的責任問題的解答意見的復函
64 19530206 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執行保證債務問題的答復
65 1952042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償付抵押債務應依照司三通字第16號通報第四項之規定處理的復函
66 1951090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抵押權問題的復函
67 195107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請示抵押權問題的答復
68 195107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務擔保財產與抵押財產性質及各債權人在受償時有無區別的問題的批復
『柒』 深圳深南大道2012號旁有地鐵口嗎
一號線大劇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