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求真務實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求真務實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1年12月0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商標轉讓與代理服務、版權轉讓與代理服務、著作權代理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李虹
成立時間:2011-12-07
注冊資本: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14475896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12號天作國際中心1號樓A座1107室
⑵ 工商注冊字好與商標注冊法律性一樣嗎
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啊,都有個法律規范的問題字型大小與商標的沖突導致了多少年來企業之間戰事不斷,但維權與侵權之爭往往被「法」所困。
眼下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吳良材」在江蘇省六地法院狀告蘇州「吳良材」侵權與不正當競爭,此舉引發了法律界新一輪的討論熱潮。
200年的老字型大小與8齡同名「兄弟」爭戰難休 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是由吳良材先生於1807年創設的「吳良材眼鏡店」沿續而來,至今已經有200年了,「吳良材」是該公司的注冊商標,其字型大小是前國內貿易部和現商務部認證的「中華老字型大小」。
2004年2月25日,「吳良材」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上海「吳良材」注冊商標的許可使用加盟店在全國已遍布100多個城市共200餘家,至2005年底,其營業額達2.28億元,列全國眼鏡零售店首位。
2004年,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發現蘇州市吳良材眼鏡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字型大小與自己已在先注冊的商標「吳良材」相同。
經調查發現,該公司1992年成立,原名為「蘇州市寶順眼鏡有限公司」,1999年11月5日變更為「蘇州市吳良材眼鏡有限責任公司」。
隨後,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發現,在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經營的商店和加盟店內,將「吳良材」和「吳良材眼鏡」突出使用,申請注冊了吳良材.com域名,在其公司網站、宣傳品、包裝袋、發票、眼鏡盒上使用與上海的注冊商標「吳良材」相同的文字,並且以「吳良材」字型大小許可他人加盟,收取加盟費。
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認為,自己的商標「吳良材」注冊時間比蘇州寶順變更企業名稱使用「吳良材」早10年,上海使用自己的「吳良材」字型大小比蘇州的「吳良材」企業名稱早200年。
作為同業的鄰居,蘇州「吳良材」是藉助合法的形式攀附上海「吳良材」200年的商業信譽,是「搭便車」和「傍名牌」,誤導消費者,其行為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字型大小權與商標權產生於不同的法律授權,上海「吳良材」的遭遇似乎源於法律「真空」 2004年11月5日,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向蘇州市工商局請求制止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不正當競爭行為,撤銷其企業名稱。
07年6月,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先後向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無錫市、泰州市、鹽城市、常州市6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蘇州市工商局始終未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近日,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陸續收到江蘇省無錫市、常州市等中院的《民事裁定書》,裁定中止訴訟,要等待蘇州市中院的審理結果。
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的分公司和加盟店在此期間已由原來的28家發展到了40家。
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的遭遇似乎源於法律的「真空」。
正如蘇州吳良材眼鏡公司所稱,字型大小權與商標權產生於不同的法律授權,兩種權利沒有強弱和高低之分,目前不存在一種權利可以限制另一種權利的法律依據。
這種沖突是中國法律立法的缺陷造成的,並不能歸責於當事人。
蘇州市工商局也強調,蘇州市吳良材眼鏡公司是1999年由蘇州市寶順眼鏡公司變更而來,上海吳良材眼鏡公司的商標在2004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標。
蘇州「吳良材」名稱變更與上海「吳良材」公司馳名商標的認定無關。
專家稱有法律「盲點」但無法律「真空」不能以制度漏洞掩蓋主觀惡意近年來,字型大小權與商標權的沖突一直是我國知識產權糾紛的熱點和難點,也是法律界關注的重點。
在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發展中心召開的「商標與企業字型大小法律保護專家研討會」上,眾多知識產權專家紛紛指出,解決兩權沖突只有法律「盲點」而無法律「真空」。
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等專家指出,不能把馳名商標認定時間與事實上的「馳名」混為一談。
他認為蘇州企業名稱變更是在「吳良材」馳名商標認定之前,因此就沒有追溯力的認識是完全錯誤的。
從保護原則上來看,認定馳名商標的時間並不是商標事實上「馳名」的具體時間。
以「吳良材」為例,判斷上海「吳良材」商標該不該保護的關鍵問題在於1999年蘇州寶順眼鏡公司做企業字型大小變更時,「吳良材」商標是否被相關公眾所知曉、是否被熟知。
「依法取得」並不能抵消他人的在先權。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高級官員、發展中國家PCT司原司長王正發表示,在我國企業名稱是分級管理的,而商標是全國范圍的統一注冊,合理地解決企業名稱和商標的沖突,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法院,關鍵要抓住兩條:是不是侵犯先有權利,是不是混淆誤導。
不能以制度漏洞掩蓋主觀惡意。
中國社科院知識產權中心秘書長唐廣良認為,商業標識的沖突無非有兩大類:一類可以簡單地稱為善意的沖突,這種行為多發生在一些公用的標識、大家通常願意選擇的一些詞彙、標識、地理名稱上等,比如「長城」之類的名稱,還有一些地方性的語言,一些美好的詞彙,這類沖突的產生可能有制度上的原因;另一類是惡意的沖突,即使制度上有漏洞也不是導致這類沖突產生的本質原因,其本質是商業誠信問題。
在解決字型大小與商標沖突問題上,只有認識上的「真空」,不存在法律上的「真空」。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田坦言,惡意,是主觀故意要利用別人的商譽來為自己謀利,這是違背公平、誠實、合法基本原則的,所以無論侵權方經營、宣傳投入多少費用,都不能成為法律支持的對象。
只要我們准確地把握是非,法律只是一個技術手段問題。
無論是行政機關還是司法機關,通過個案逐步地推進,向社會釋放一種理念,一種傾向,一種導向,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正當的,應當制止的,通過示範作用,教育社會最終遏制這種沖突的發生。
⑶ 立體商標的新聞報道
雀巢「掄」起「」向中國醬油瓶「開砸」中國的醬油生產企業卻面臨著一場寒流:雀巢公司以包裝「」立體商標為武器向中國的醬油瓶「開砸」,這場寒流的前峰已到達廣東省開平市,未來將涉及到整個醬油行業,因為,在中國市場上,棕色方形瓶早就是調味品行業中高端醬油的常見包裝。業內認為,這是國內立體商標爭議第一案。
據來自開平市食品行業協會的消息,2008年10月,雀巢公司向開平市的味事達、廣中皇兩家公司發出警告函,向開平市工商局投訴開平市的民豐、味香皇、和味香三家企業,稱雀巢在食用調味品上享有注冊號為G640537號「」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開平市的這些調味品企業在醬油等產品上使用與該商標近似的棕色方形瓶包裝,侵犯了其商標權,要求這些企業停止侵權,銷毀涉嫌侵權物品。
據悉,除上述被投訴或警告的5家企業外,僅開平市就有28家規模以上企業在生產使用棕色方形瓶包裝的味極鮮等醬油。 早就是中國市場高端醬油的常用包裝
在中國醬油瓶挨「砸」的當口上,開平市行業協會首先站了出來明確表示,味事達生產的醬油從1983年就開始沿用該包裝,1991年就為使用方形瓶的瓶貼申請外觀設計專利。雀巢公司2007年才取得包裝「」立體商標注冊,這應該是個注冊不當商標。
據開平市食品行業協會介紹,1983年就開始沿用該包裝的味事達公司的「味事達」品牌具有很高知名度,是中國馳名商標。央視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調查證明,「味事達牌」味極鮮方瓶裝醬油連續5年在全國15個主要城市總體的方瓶包裝醬油市場中,市場金額及數量的佔有率均為第一。2001年至2003年,味事達使用棕色方瓶的「味極鮮」醬油銷售額每年都達到上億元,市場佔有率遠遠超過了雀巢公司。
該協會提供的情況顯示,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內地調味品行業使用棕色方形瓶作為其產品包裝的企業約在上百家左右,棕色方形瓶早就是調味品行業中高端醬油的常用包裝。
中國企業不看國際公告雀巢「揀漏」
雀巢公司申請「」商標最終能在中國獲得注冊,一個重要因素是得益於中國企業「睜著眼睛不看世界」,讓雀巢公司「揀」了個大「漏」。有此看法的人不在少數。
雀巢公司在其警告函中稱,「」是由JuliusMaggi先生設計的,這一瓶型被雀巢公司沿用了100多年。雀巢公司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通過香港向大陸出口使用該瓶子包裝的「美極」鮮味汁產品。1992年,雀巢公司在中國成立了東莞美極有限公司,「」瓶從那時起進入了中國市場。
1995年2月9日,雀巢公司的「」在瑞士取得商標基礎注冊,1995年7月27日,該商標取得國際注冊,申請指定了好多個馬德里協定成員國,包括中國在內。
據了解,商標的國際注冊,首先是申請人在原屬國申請或者取得注冊,以此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申請注冊,同時通過領土延伸向馬德里協定成員國指定申請商標注冊,國際局只作形式審查、發布公告並送達申請人指定的成員國。成員國通過實質審查,或核准,或駁回,然後通過國際局公告。
對於立體商標的國際注冊,好多國家通常都是根據本國情況而定,國內若沒有相關產業,可能會核准,若有的話一般是駁回申請。如日本對醬油需求量比較大,有類似的產業,因此「」商標在日本被駁回了,在新加坡也被駁回了,在西班牙也受到了最終駁回裁定,在德國也被最終駁回。中國曾對它發了兩次最終駁回裁定,一次是針對它1995年的申請,另一次是針對它2002年的後期指定。
雀巢公司2002年3月14日向中國提出「」立體商標國際領土延伸後期指定。2002年11月27日國家商標局駁回了該商標申請。2003年1月14日,雀巢公司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駁回復審。2007年6月11日,商標評審委完成復審作出決定。認為「該商標的三維標志通常會被消費者認為是商品的容器,本身難以起到區分商品來源的作用,但雀巢公司在駁回復審程序中提供了大量使用證據,足以證明該標志已經起到了區分來源的作用,具備了商標應有的顯著特徵」,給予初步審定,並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注冊局進行公告。中國商標主管部門對此類公告一直不用中文在國內公告。
由於國內企業很少關注國際公告,該商標異議期滿便順利獲得注冊,核定使用在第30類3018類似群組「食品香料」商品上。而眾多中國使用方形瓶的企業對即將由此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卻渾然不覺。 立體商標注冊不當可申請撤銷
「」商標糾紛已引起業內和法學界的高度關注。日前,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組織知識產權專家對該商標進行了會診。
不符合商標法和國際通行原則
據介紹,立體商標的保護在國際上的時間很長,但數量不是太多。中國對立體商標的保護始於2001年修改商標法以後。法律對立體商標有特別的限制,強調必須有長期使用形成的顯著性才能注冊。
全國人大法工委巡視員何山指出,這個商標在瑞士注冊早,但是,根據地域原則,你在那個地方可以區別商品來源,在那個地方可以注冊,在那個地方的保護是正當的。而在中國2001年開始保護立體商標之前,20年來這種包裝在市場上已經被中國的企業廣泛使用,消費者已經把這種包裝視為很多企業普遍使用的包裝,這種情況下它已不具有商標區分來源的特徵了。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春田認為,中國的企業在中國的法域靠自身的質量、服務,二十多年來用這種瓶子作為包裝,在中國形成了同類產品企業公用的商業信譽。已經公用的東西再把它私權化,不符合我國商標法的規定,也不符合國際通行的原則。因為它的市場信譽是中國企業共同創造成的,所以雀巢注冊「」是不恰當的。
雀巢公司有濫用授權程序嫌疑
中華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葆霖認為,雀巢公司在2002年向中國申請「」商標注冊時,強調通過使用產生了顯著性,但是,向商評委提供證據材料時隱瞞了它所知道的別人已經在先使用的事實真相,這種情況下取得注冊的合法性要質疑。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五庭庭長張廣良認為,雀巢公司在注冊商標的過程當中隱瞞了明知的事實,說它有不正當注冊或者欺騙手段注冊都是可以的。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它在程序上是合法的,但是它通過形式上合法達到非法的目的。雀巢公司有可能構成濫用授權程序。
中國企業要積極啟動撤銷程序
中國社科院教授李順德及其他專家們一致指出,對作為產品包裝的立體商標,法律特別強調必須有長期使用形成的顯著性才能給注冊,在中國市場,這個商標已經不具有可識別的顯著性,基於實際情況,中國企業要積極啟動撤銷程序,不能讓它繼續合法存在。
⑷ 程永順的介紹
北京務實知識產權發展中心主任程永順先生,原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知識產權庭副庭長、高級法官。程永順先生是我國最早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的法官之一,主審和參與審理過一大批有重大影響的知識產權案件。2003年被英國《知識產權管理》雜志評為當今世界50位最有影響的知識產權人士之一。 2012年5月27日, 務實中心主任程永順當選為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在知識產權界享有較高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