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中國媒體新聞版權聯盟

中國媒體新聞版權聯盟

發布時間:2021-07-17 00:22:14

『壹』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1、《民法通則》司法解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兩個法規中,前者是對民事權益保護的一般性規定,後者在第三十六條專門針對網路侵權行為作了界定,因此都需要作詳細的了解和掌握。

2、《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本條例是網路版權保護訴訟主要引用的依據,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第五條和第六條,主要是對免於版權責任的幾種情況的界定。

3、《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4、《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本規定是規范BBS論壇服務的,重點把握第九條,即違禁信息范圍界定,內容與《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完全一致。

(1)中國媒體新聞版權聯盟擴展閱讀: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設置了許可制度。

在現代社會,由政府代表人民或社會,依據特定的法律,對從事公共事業,尤其是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影響並且在資源上具有一定稀缺性的新聞業實行許可制度。

即由政府通過特定的程序來分配相關的經營機會、社會資源,約束相關的從業者,設法使之滿足公眾的需要、便利和公共利益,是許多國家採用的較為通行的做法。

從法律角度來講,許可有民法意義上的許可和行政法意義上的許可。民法意義上的許可限於公民個人對自己私權利的處分,顯然不屬於這里所講的許可。

這里所講的許可,應當是公權力機構,比如在本《規定》當中,就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的主管機關,即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實施的許可行為。被許可或需要在從事新聞服務活動過程中履行許可手續的,也是前面提到的幾類機構。

『貳』 中國網是合法媒體嗎

中國記錄、中國記錄通訊社是正規新聞媒體機構。
中國記錄通訊社是總部位於香港的具有知名度及公信力的國際性通訊社。中國記錄通訊社是國際媒體組織(IMO)創始成員;中央統戰部主管的中國新聞社發起的世界華文媒體合作聯盟成員;世界華文大眾傳播媒體協會理事單位;國際中文記者聯合會理事單位;海外華文傳媒協會成員;浙江中華文化學院海外華文媒體聯誼會成員。
中國記錄是中國記錄通訊社主管的新聞時政類雜志,是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批準的合法期刊。
中國記錄通訊社主辦過多項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的活動,如:中國形象大使全球選拔賽,中華經典婚禮,國際品牌節等。尤其是「中國形象國際傳播高峰論壇」,更是將中國記錄通訊社「中國形象對外傳播平台」這一品牌形象進行了極好的詮釋。
中國記錄通訊社是唯一受邀參加聯合國非政府組織全球峰會的華文媒體,中國記錄通訊社也多次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海外華文媒體采訪活動。

『叄』 中國財經媒體版權保護聯盟是什麼組織

聯盟官網:網頁鏈接

國家版權局發布的《版權工作「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時期,版權工作要堅持實施版權嚴格保護、推動版權產業發展、健全版權工作體系三大基本原則。

目前,傳統媒體面臨的現狀是新聞作品未經許可被網路肆意轉載現象尤為嚴重,為了遏制這種行為,在國家版權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聯合啟動的「劍網」專項行動中,連續多年將規范新聞網路版權秩序作為重點任務之一。

而國家版權局為了鼓勵報刊單位和互聯網媒體合法、誠信經營,推動建立健全版權合作機制,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在2015年還專門下發了《關於規范網路轉載版權秩序的通知》,目的是加強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版權意識,從而推動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

在司法方面,為了積極應對互聯網時代的新需求,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從去年至今年在杭州、北京、廣州先後成立了互聯網法院。除此之外,今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印發了《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此舉不僅對推動網路空間治理法治化具有重要意義,也給更多權利人帶來了信心。

隨著政策的向好,越來越多的權利人深知,要想真正實現網路轉載市場的規范,不僅需要依賴高效的司法審判和嚴格的行政執法,更需要權利人主動維權,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合作機制。

在這個背景下,為了更好地鼓勵創新、擴大傳播力、加強影響力、創造品牌競爭力,中國行業報協會召集,《傳媒茶話會》與各主流財經媒體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財經媒體版權保護聯盟的倡議。希望在各聯盟成員單位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提高聯盟成員單位對其作品轉載體的議價標准、常態化監控和維權、市場化交易等。

為了讓聯盟的工作不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落地,干出實效。中國行業報協會派專人用了一年時間,對多家企業進行深入調研。經過與多家企業溝通及技術比對,原本區塊鏈除了在資質、開放度以及公益等多個角度與聯盟建立的初衷和願景更為契合外,在版權確權、存證、取證、交易等方面的技術也更為全面,因此最終選擇原本作為聯盟今後的技術支持。

經過一年的籌備工作,中國財經媒體版權保護聯盟在2018年12月15日正式宣告成立。

『肆』 中國企業新聞聯盟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網站

你好,中國企業新聞聯盟是一個跨行業、覆蓋所有大中小型企業新聞,提供多行業新聞的大型企業新聞門戶網站.網站涉及行業多達20餘個,提供大量時政要聞、行業訊息、供求信息、企業動態等相關新聞報道,力求以最具有時效性、公正性的新聞態度為行業打造一個完全公開化的新聞資訊平台。中國企業新聞聯盟強調企業資訊新聞化的傳播手段,目標是以廣大企業新聞為主體,為挖掘成員企業新聞傳播價值而努力,最終實現聯盟企業成員網路新聞空白填補、網路輿論環境逐步改善目標,積極激發企業自主新聞意識、認識新聞價值、主動豐富新聞內容,最終實現「我新聞、我精彩」的價值宗旨。

『伍』 中宣部下面直屬的幾大新聞媒體是哪些

中宣部下屬人民日報社、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華社
肯定是國家的喉舌,,

中國新聞社簡稱中新社,是由新聞界和僑界知名人士於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發起成立的,是中國內地僅有的兩家通訊社之一,以海外華僑、外籍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為主要服務對象,向境內外媒體提供供稿服務。經過五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中新社已具可觀的規模。其總社設在北京,在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設有分社,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法國、英國等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作為綜合性的國家通訊社,中新社有現代化和多樣化的新聞傳播方式,每天向海外播發大量新聞、專稿和圖片,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科教文衛、社會生活、港澳台新聞,稿件輕盈活潑,特色鮮明,廣受歡迎。目前,海內外數百家新聞傳媒採用中新社稿件。

新聞通稿:平均每天播發中文新聞電訊稿100餘條,向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播發新聞稿。同時每日在北京和香港出版《中國新聞》中文稿刊,提供給國內外新聞機構和讀者。

專電特稿:根據港澳台和海外華文傳播機構的要求,每月提供專電、專稿和專欄、專刊稿300篇左右,其體裁包括評論、通訊、專訪、特寫、雜文、游記等,題材廣泛。

新聞圖片:每月播發約1000多幅重大新聞和專題新聞圖片,並根據港澳台和海外華文報刊的要求,提供圖文並茂的彩色圖片專稿;定期向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和中國駐外機構提供展覽圖片。

新聞網站:中新社目前開辦有「中國新聞網」(www.chinanews.com.cn)、「中國新聞圖片網」(www.cnsphoto.com)兩個大型網站,為網路受眾提供即時的新聞和圖片。各分社也都設有子網站。

電影聲像:由電影聲像部拍攝製作,或與港台、海外影視界合作拍攝製作電影故事片、紀錄片,或電視劇、電視專題片,並製作和對外發行各種華語錄像帶。

刊物出版:出版《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經濟周刊》、《中華文摘》月刊等,一些分支機構在當地還出版了多種報刊。

『陸』 中國目前所有的新聞媒體都是國營的嗎都歸國家所有嗎

中國媒體全屬國家掌控,所謂'私立'那就是盜版或私印了,但此類書,報,刊都沒敢涉及政治半步,以趣味性,娛樂性為主的,國家也不予承認也有山高皇帝遠的地方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任何電視台,報刊等都是事業單位,隸屬各級宣傳部管。

『柒』 中國在新聞媒體的監管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新媒體采編相關法律法規

在國內新媒體發展的過程中,政策法規的出台以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可以說是在匆忙之中啟動的。特別是互聯網的跨媒體特徵,給原來按照行業界限劃分的管理體制帶來了挑戰。新媒體面臨的法律環境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針對互聯網的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數十個,其中有憲法與法律,有司法解釋,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部門通知,還有地方法規和行業規范。而面對新媒體不斷涌現的新應用,已有政策法規還將繼續調整、修改,新的法規還會不斷頒布。作為新媒體從業人員,需要對這些政策法規有面上的了解,樹立相應的法律意識,這也是避免觸碰管理和法規紅線,保障媒體正常運行的基本要求。

涉及網路管理的法律法規雖然比較繁多,但實踐經驗表明,與日常編務工作密切相關的主要集中在與信息內容安全、版權保護以及名譽權保護等幾個方面,主要條款摘錄如下: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本辦法主要是對網路信息服務提出基本規范,其中必須重點掌握:

第十五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六條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辦法第十五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

本規定是規范BBS論壇服務的,重點把握第九條,即違禁信息范圍界定,內容與《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完全一致。

第五條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分為以下三類:

(一)新聞單位設立的登載超出本單位已刊登播發的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二)非新聞單位設立的轉載新聞信息、提供時政類電子公告服務、向公眾發送時政類通訊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三)新聞單位設立的登載本單位已刊登播發的新聞信息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 根據《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和有關行政法規,設立前款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當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審批。 設立本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應當向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備案。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本條例是網路版權保護訴訟主要引用的依據,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第五條和第六條,主要是對免於版權責任的幾種情況的界定。對該條例第十四條到第十七條的內容也需要准確理解,這幾條對於網友自主上傳內容涉及的侵權行為及其處置程序作了清晰的界定,與第五條和第六條一樣,是網站遭遇版權訴訟時需要經常引用到的條款。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兩個法規中,前者是對民事權益保護的一般性規定,後者在第三十六條專門針對網路侵權行為作了界定,因此都需要作詳細的了解和掌握。

在行業規范中,則需要掌握《網路色情淫穢信息的13條標准》,用於鑒別低俗信息。

目前用於調節網路版權糾紛的主要依據是《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而在該條例中又主要集中在第五條和第六條的第二、七、八款,以及十四至十七條,其內容如下:

第五條 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進行下列行為:

(一)故意刪除或者改變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無法避免刪除或者改變的除外;

(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提供明知或者應知未經權利人許可被刪除或者改變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

第六條 通過信息網路提供他人作品,屬於下列情形的,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

(二)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向公眾提供的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七)向公眾提供在信息網路上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問題的時事性文章;

(八)向公眾提供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

這兩條主要是針對通過編輯發布到新聞頁面上的內容,因為經過編輯發布以及推薦以後,所轉載信息的使用性質就發生了改變,成為網站主動實施的一種行為。因此編輯在轉載有關內容的時候,應當按照法規的要求進行鑒別和選用。

第十四條 對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或者提供搜索、鏈接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權利人認為其服務所涉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犯自己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或者被刪除、改變了自己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可以向該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交書面通知,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通知書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權利人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刪除或者斷開鏈接的侵權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名稱和網路地址;

(三)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明材料。

權利人應當對通知書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五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權利人的通知書後,應當立即刪除涉嫌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涉嫌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並同時將通知書轉送提供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服務對象;服務對象網路地址不明、無法轉送的,應當將通知書的內容同時在信息網路上公告。

第十六條 服務對象接到網路服務提供者轉送的通知書後,認為其提供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未侵犯他人權利的,可以向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交書面說明,要求恢復被刪除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恢復與被斷開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書面

說明應當包含下列內容:

(一)服務對象的姓名(名稱)、聯系方式和地址;

(二)要求恢復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名稱和網路地址;

(三)不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明材料。

服務對象應當對書面說明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七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服務對象的書面說明後,應當立即恢復被刪除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可以恢復與被斷開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同時將服務對象的書面說明轉送權利人。權利人不得再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刪除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或者斷開與該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

以上四條,針對的是網民自主上傳的內容。所謂「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即指提供論壇、博客、空間、相冊等服務,其要點在於相關內容由網民自主上傳,沒有任何編輯行為。對於這種信息,網站無法對其內容的真實性以及版權信息進行鑒別,因此該條例設置了一個通知――刪除――反通知――恢復的程序,即權利人發現侵權,可以通知網站刪除,網站刪除之後通知原上傳者,如原上傳者能夠提供不侵權的證據,網站可以恢復並通知權利申訴人,之後權利申訴人不得再就同一信息提出刪除要求。這樣一種程序設置,免除了網站大量的風險,在這個過程之中,只要網站按照程序要求及時進行處理,便不再承擔其他法律責任。

近年來涉及網路侵權的案例

1. 2004年,正東唱片訴世紀悅博案。正東唱片公司訴世紀悅博公司在其經營的網站上向公眾提供了原告擁有版權的35首歌曲的下載服務。法庭終審判決認定,被告所提供的雖是鏈接服務,但該鏈接服務是人工選擇、編排、整理的結果,而非計算機的自動鏈接服務,故應承擔「幫助侵權」的責任。

2. 2005年,步升訴網路案,國內首例因利用搜索引擎免費下載MP3被判侵權的案例。 上海步升音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稱被告網路公司未經其許可,通過互聯網提供下載服務,向公眾傳播其享有錄音製作者權的46首歌曲,嚴重侵犯了其權益。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一審判決網路立即停止在其網站上提供34首侵權歌曲的訪問鏈接並賠償原告6.8萬元。

3. 2006年,步升訴飛行網,內地首例P2P技術侵權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就上海步升起訴北京飛行網(Kuro)音樂軟體開發有限公司一案公布判決結果:飛行網和其服務維護商舶盛舫安信息技術公司連帶賠償步升公司20萬元及訴訟合理支出1萬元。

4. 2007年,全球四大唱片公司狀告雅虎中國案。 華納、環球、百代、索尼四大唱片公司旗下的11家唱片公司訴稱,雅虎中文網站向公眾提供涉案的47張專輯共計233首歌曲的在線試聽、免費下載及相關鏈接服務,且對歌曲信息進行搜集、整理、分類、編排,侵犯了原告對涉案歌曲所享有的錄音製作者權中的復制權、信息網路傳播權以及相應的獲得報酬

權。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被告刪除有關搜索鏈接,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1萬余元。

網路侵害名譽侵權的判定依據主要是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涉案信息如果是屬於編輯主動發布的內容,則網站是侵害的直接行為人,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是網路用戶發布的內容,則要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與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民法通則司法解釋中相關條規如下:

第一百條 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二十條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關於民事權益的范圍,是如此界定的:

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本法所稱民事權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監護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股權、繼承權等人身、財產權益。

對於網路侵權責任的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是如此表述的:

第三十六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捌』 中國八大新聞媒體

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中國企業新聞觀察網、中國青年網、中國網。
來源中國媒體合作聯盟

『玖』 中國媒體聯盟是什麼

中國媒體聯盟網[1]簡介

中國媒體聯盟網是一個匯聚國內最優勢的媒體資源——500家大眾媒體、2,200家行業出版物、1,000多家網站的綜合網。作為中國較早成立的媒體聯盟的網站,中國媒體聯盟網現已穩固地位列於全國媒體傳播第一陣營。

中國媒體聯盟集納了全國主流媒體的一萬余名高端媒體記者,可以快捷、高效地將新聞稿件用圖文或者視頻的形式發布在全國的數十萬家媒體,傳播國內優秀文化。

中國媒體聯盟還擁有全國超過8億的受眾覆蓋,跨界的媒體聯合,讓新聞傳播維度更加廣泛。與全國記者的直接通聯,還可以讓媒體與客戶群體更加親密接觸。現在,中國媒體聯盟已與國內多家傳媒公司形成互聯,可全方位、立體式報道社會新聞熱點話題,傳播目標客群優秀文化。

中國媒體聯盟的主要線下活動「中央媒體行」是一個以挖掘目標客群深層文化內涵為主的媒體集體采風活動。它以深層新聞報道價值為目標,記錄客群點滴發展歷程,傳播最前沿的新聞資訊,努力做到給國內目標客群一個國際視角,讓國際視角對應一個國內客群落點。

目前,「中國·中央媒體行」活動已成功舉辦了《中央媒體行之走進方山》、《中央媒體行之走進奧玻》、《「一掌在握,銀聯互通」》媒體發布會、《美麗鄉村系 列之弄拉風情》等近百屆媒體采風活動,近千家媒體的稿件密集式傳播發布與轉載,使傳播效應縱貫全國,同時也為新聞傳播提供了一種旅行式全新感受。

選擇了我們,也就選擇了一類優秀文化與一種新的視野。

中國媒體聯盟,讓您與媒體零距離。

中國媒體聯盟,您身邊的媒體傳播專家。

閱讀全文

與中國媒體新聞版權聯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投訴 瀏覽:149
知識產權合作開發協議doc 瀏覽:932
廣州加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65
企業知識產權部門管理辦法 瀏覽:455
消費315投訴 瀏覽:981
馬鞍山鋼城醫院 瀏覽:793
馮超知識產權 瀏覽:384
介紹小發明英語作文 瀏覽:442
版權使用權協議 瀏覽:1000
2018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表 瀏覽:884
馬鞍山候車亭 瀏覽:329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