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在中國知識產權難以保護
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商品經濟和近代科學技術的產物。自十八世紀以來,資產階級在生產領域中開始廣泛採用科學技術成果,從而在資本主義市場中產生了保障知識產品私有的法律問題。資產階級要求法律確認對知識的私人佔有權,使知識產品同物質產品,一樣成為自由交換的標的。在這種情況下,便產生了與傳統財產制度相區別的新的財產方式——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制度產生的歷史不長,它的興起至今只有兩、三百年的時間,但對於推動資本主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在當今世界,一個國家知識產品的生產數量和佔有容量,往往成為衡量這個國家經濟文化水平的標志。因此,凡是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都較早地建立和健全了他們的知識產權制度和知識產品市場的不斷擴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知識產權的立法問題,通過法律的形式授予知識產品所有者以專有權,促使知識產品進入交換和流通,知識產權制度已經成為各項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發展及不足在我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知識產品的認識出現了重大意義的突破。《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和《中共中央關於科學技術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民法通則》中的知識產權制度,不僅對我國現階段存在著的商品經濟作出了正確的說明,而且明確地承認技術已經成為獨立存在的知識形態的商品。這些科學論斷正是我們建立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幾年間,經過巨大的努力,我們先後頒布了《商標法》(1982年),《專利法》(1984年),修訂了《發明獎勵條例》(1985年)《自然科學獎勵條例》(1985年),發布了《合理化建設和技術改進獎勵條例》(1982年)。1986年4月通過的《民法通則》在第五章針對知識產權作了專門規定,從而為建立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規范體系提供了指導性原則。
❷ 知識版權的弊端
1 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
❸ 描繪一下中國信息知識產權侵犯問題的危害
知識產權濫用的危害性
任何權利的濫用必然帶來負面效應和不良後果,
知識產權濫用也不例外,
它
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
1.2.1
限制自由競爭
知識產權制度是通過限制競爭的方法來促進競爭,但是
「
允許這種對競爭的
限制是法律權衡利弊的結果,知識產權存在本身並不能說明它沒有任何消極後
果,只是這種消極後果在可容忍的范圍之內。
」
[9]
高度擴張的知識產權破壞了知
識產權體系內部固有的利益平衡,
引發了權利濫用。
知識產權人可以濫用自己的
市場支配地位,限制交易相對方的自由選擇權;也可以憑借知識產權的獨占性,
阻止被許可人和其他同類企業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
這種限制、
妨礙競爭
的行為破壞了市場良好的競爭秩序,
挫傷了其他知識產權人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積
極性,
降低了市場主體相互之間競爭的激烈程度,
不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
公共利益的提高。
1.2.2
妨礙科學技術發展
從
1624
年英國設立專利制度以來,知識產權制度存在了將近
400
年,人們
對於設立這項制度的目的和價值早已經達成共識,
那就是鼓勵人們發揮自己的才
智,
創造更多更新的科技成果,
以此來帶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並且
造福於全人類。
TRIPs
協議第
7
條指出: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實施應有利於促進技
術革新、
技術轉讓和技術傳播,
有利於生產者和技術知識使用者的相互利益,
保
護和實施的方式應有利於社會和經濟福利,
並有利於權利和義務的平衡。
但是客
觀事物的狀況往往和人們美好的願望背道而馳。
現實生活中,
科技和經濟領先的
發達國家總是借知識產權保護之由,
行知識產權濫用之實,
為發展中國家的科學
創新和技術進步設立各種各樣的障礙和壁壘,
使得發展中國家的創新活動受到阻
礙,科學技術難以發展。中國加入
WTO
後,外國政府和企業以侵犯知識產權或
要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由,頻頻向中國指責和發難是最好的例證。
1.2.3
引發國際爭端
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成為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而
知識產權與科學技術的聯系最為緊密,
人們對知識產權的認識逐步從個人的財產
權利、
精神權利的法權層次上升到企業乃至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戰略的高度。
知識
產權變成了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獲取壟斷利潤的手段和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工具,
可以幫助發達國家保持和鞏固他們相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優勢地位,
於是發
達國家更加傾向於濫用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的壟斷會成為經濟壟斷的某種重要
因素乃至關鍵因素,這往往成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斗爭的焦點。
」
[10]
發達國
家的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無疑會侵害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兩者之間的爭端和矛盾就
在所難免。
❹ 請高手談談知識產權的弊處
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是鼓勵創新,不鼓勵模仿與復制。這種制度利弊幾何,還會長期爭論回下去。例如,在上世紀答八十年代初即不贊成在中國搞專利制度的人,至今仍認為專利制度阻斷了企業無數仿製與復制的機會,對我國經濟是不利的。不過,「溫州製造」不斷在國際市場上被「溫州創造」所取代,後者成本遠低於前者,獲得卻遠高於前者的事實,應當使人們對專利制度的利弊十分清楚了。
知識產權制度絕非無弊端。中國古語「有一利必有一弊」,不惟知識產權制度如此。但只要其利大於弊,或通過「趨利避害」可使最終結果利大於弊,就不應否定它。至少,現在如果再讓科技、文化領域的創作者們,回到過去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大鍋飯」的時代,恐怕只有議論者,並無響應者。至於創作者與使用者權利義務的平衡上出現問題,可以通過不斷完善「權利限制」去逐步解決。知識產權制度中對我們自己的長項
❺ 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利與弊
沒有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的發明創作就永遠也搞不起來。
有的話,許多東西窮人就買不起了。
❻ 急求知識產權的保護弊大於利!!!
從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時,發達國家利用自身知識產權的壟斷地位對民族企業進行打擊這一角度入手。
如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王致和商標案,就是某些人利用了一些商家對知識產權重視度不夠的缺陷,將中華老字型大小商標據為已有的典型案例。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作為成員國必須遵守《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然而中國的知識產權事業尚不完善,在與發達國家產生知識產權糾紛時顯得很被動。
❼ 國內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哪些問題
在國外主要實行使用在先原則,在中國則是注冊在先原先原則。保護意識不足專主要是國家處在從中國製造屬轉向中國自製的初期。而且提前保護意識低不到收到法院傳標才知道侵權了,國家宣傳也在剛開始,中國老闆特別是現在的中小企業的文化水平低。
❽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為什麼那麼差勁
首先,法制就不健全,費力沒好處的事,執法必然不嚴,這就不展開了,這是根本;
其次,真正懂知識產權(商標還好點,但是專利除了法律,主要涉及技術)的人還是太少。
❾ 你認為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有何不足
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
這個題太大了!
我個人認為:
一、中國的申請人在知識產權方面保護問題上所存在的問題是「成本原則」認識不夠。
二、代理機構在代理此類案件時,只是走統傳的模式,即,撰寫專利,拿證,繳年費。應該多從知識產權的經營管理出發給客戶提供專業意見。
❿ 如何看待在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
在中國市場,知識產權領域有兩種情況存在,一是侵權假冒還是比較嚴重,侵犯知識內產權的行為比較多。容二是知識產權的擁有人,通過濫用知識產權來排除、限制競爭的情況也比較多,特別是互聯網領域。經常上網可能會有感受,每次點開一個頁面或者使用一個軟體,裡面會有很多的條款,幾十條甚至上百條,裡面很多條款有一些限制性的說法。比如不能使用別的什麼或是相同功能的不同軟體之間系統不能兼容的問題。
現在有一些企業存在濫用知識產權的情況。對一些特別大的企業來講,應該有社會責任和擔當,在尊重知識產權的前提下要注意到知識產權也要有利於便捷的傳播的問題。另一方面,中國目前侵權盜版的問題還比較多,還有一些不法的盜版分子從事未經許可的商業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