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什麼

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7-16 08:09:17

① 企業知識產權包括了哪些方面

企業知識產權包括:(一) 專利權發明、實用新型, 外觀設計);(二)商標版權:單位注冊商標和權服務標記;(三)著作權(版權):主要包括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體、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攝影、錄像及其它圖形,文字等創作作品,以及圖書資料,教材、大型攝影畫冊等編輯作品。 (四)商業秘密: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單位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單位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主要包括非專利技術,有關科研、設計、生產、管理、市場;財務等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五)其他

② 企業為什麼需要知識產權

在實踐中,很多中小企業認為專利與自己無關,認為專利不能創造任何直接的價值,而專利申請過程繁瑣,費用高昂,專利戰是那些大公司才需要考慮的,小公司不必為此費心。
其實,抱有這樣看法的人本身並沒有意識到專利對自己的公司有多麼重要。
尤其對於研發型公司而言,專利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中小企業需要用專利保護自己,給自己做一個防護罩。中小企業的特點是:成立時間短、經營規模小、資金不足。面對這些困境,如果在創業初期,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或者技術,很容易出現激烈的同質化競爭,這樣就不能及時把握主動權,陷入被動競爭境地。而擁有一定技術時,需要及時對技術方案進行專利保護,避免因對方侵犯自己的技術秘密帶來經濟損失。同時,專利也是企業很好的宣傳亮點,如果企業擁有自己的專利群,在與客戶進行合作時,往往能得到對方的信任。此外,很多公司的產品需要出口,是否擁有專利權決定了產品的出口地范圍的大小。
其次,中小企業在申報項目時,專利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在申報創新基金、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專項基金等項目時,往往要求專利的數量。如果能夠在申報前有自己的專利群,就不至於臨陣失措。專利的價值當然不止項目申報這么簡單,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專利權可以入股並且經評估後融資貸款。
2012年,武漢格萊美公司通過專利權達到上億元的融資貸款,創下全國專利權質押貸款最高金額。並且,作為公司資本的一部分,專利權可以轉讓、買賣與許可實施,從而收取專利費用。
再次,對於中小企業們所擔心的專利費用問題,除了申請時可以費用減緩以外,授權後,各地的知識產權局都有專利資助政策。公司申請,按照減緩後全程申請費,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從申請到授權為500多元,發明從申請到授權為1500多元,而授權資助則可以完全把申請費用抵消。至於以後每年的年費,授權前三年都是減免的,從第四年開始雖然逐年增長,但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至多幾千元,如果不想繳費則大可放棄權利或者轉讓。作者:曾弟朱詩恩作者單位:北京清亦華專利事務所武漢分所

③ 一個企業的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一般包括商標、專利、著作權和商業秘密,具體要看企業性質。

④ 什麼是企業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指人們對於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依法享有的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它與房屋、汽車等有形財產一樣,都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企業知識產權就是企業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標記、信譽依法享有的權利

⑤ 知識產權公司是主要做什麼的公司

知識產權公司,是提供知識產權代理、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提供服務的,主要是指代理公司,比如專利代理公司、商標注冊代理公司,可以幫助企業撰寫專利申請文件和注冊商標申請文件。

還有一些是提供顧問服務的,比如,對某一行業的專利市場進行分析,對專利趨勢進行預估,形成一些專利調研文件供企業參考。

此外,還有一些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打假,受企業的委託,在市場上調查發現假冒商標、假冒專利的產品,訴至行政或司法途徑,從而維護企業的知識產權。

(5)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什麼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參考資料:網路—知識產權

⑥ 為什麼企業要進行知識產權

企業需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原因如下:

  1. 保護創新和知識產權,是中國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2. 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知識產權是必須跨越的一個門檻。

  3. 擁有核心專利才能參與國際競爭。

  4. 知識產權轉化為現金流才有價值。

  5. 加快在知識產權領域引入懲罰性賠償,加大對侵權者的懲罰力度,才能更好地鼓勵創新

可以參考事例: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6-04/11/c_128883526.htm

⑦ 一個公司的知識產權有什麼作用

知識產權對企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1、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內保證企容業的經營安全。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企業大多處於科技創新的前沿,通過科技研發,生產出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可以使企業獨享知識產權帶來的市場利益,免於知識產權的流失,規避侵權風險,保證企業的經營安全。2、加強知識產權工作能夠保證企業研發投入的安全。企業在進行科研立項和自主研發時,通過對知識產權信息的分析利用,及時了解所屬領域的知識產權狀況,避免侵犯他人的在先權利,造成「無效」研發,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提高產品市場附加值。企業通過生產、銷售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能夠提升企業形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甚至取得市場定價話語權。4、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提升企業在合資合作和商務談判中的地位。企業利用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增資擴股、質押融資、許可使用、建立產業聯盟等,提高企業在合資合作和商務談判中的地位。

⑧ 企業對於知識產權應該怎麼

一、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戰略的重要構架
在現代管理中,企業戰略是企業基於未來內外部條件變化作出的預先安排。不同企業,戰略層次不同,一般分為公司戰略、競爭戰略和運營戰略三個層次。公司戰略是公司高層指導和控制公司行為的綱領,解決公司經營理念、產業范圍、資源分配和國際化等問題。競爭戰略是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市場競爭。運營戰略指上述兩大戰略的貫徹或流程。因此公司戰略和競爭戰略構成企業戰略的框架。
公司戰略是總戰略,可表現為:穩定性戰略,指企業持續性地向同類型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增長戰略,指提高銷售額,擴大顧主和市場份額等。收縮戰略,是減少經營規模或范圍。組合戰略,是指同時實行上述若干戰略。以上戰略由企業利用已掌握的資源,分析優劣而確立。
競爭戰略由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ichaelPorter提出,他認為,管理的成功取決於選擇正確的戰略,而正確的戰略與組織和產業的形勢相適應,也就是能建立起保持高於產業平均生產水平的競爭優勢。他總結道:管理必須選擇一種能給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的戰略,諸如成本優先、別具一格或專一化戰略。成本優先必須是成本的領導者;別具一格戰略強調高超的質量、非凡的服務、創新的設計技術專長或不同凡響的商標形象;而專一戰略則集中在成本專一化和差別化的空間。不管採用何種戰略,要保持競爭優勢,一方面要跟上產業演變的步伐,另一方面必須阻擋來自競爭對手的侵蝕。企業建立某些障礙使仿製者難以得手,可利用專利或版權減少仿製機會,或與供應商訂立專供合同來限制其向競爭對手供應渠道等。因此,競爭戰略體現了公司戰略的動態變化,也是公司戰略確立和調整的核心。知識經濟條件下,擁有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戰略是21世紀企業戰略的先導,是企業立足市場的利器。
二、
知識產權戰略要求企業考慮知識產權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並將其上升為戰略來設計,建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產權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知識產權對經濟的增長不會自然產生,它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造熱情,保持競爭力來實現。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知識產權特有屬性在管理行為中的具體化,成為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的新形態。
通常,知識產權管理可從下列幾方面展開:制定戰略。根據不同的知識產權類型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如專利戰略要求確立專利開發、調查、申請或實施等制度;商標戰略要求商標設計、注冊、使用和保護常規化;版權戰略把握版權的使用和保護。設立管理部門。在組織構成上按不同知識產權類型進行分組,並將其歸屬相關的部門,如將其隸屬於研發部門或法務部門等。管理制度的建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可細化成幾個部分:新員工的知識產權背景調查制度;知識產權資料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獎勵制度;知識產權培訓制度;知識產權審檢制度,包括產品、合同等的審查和檢驗;保密制度,如與員工訂立保密協議,在規章制度內確立保密條款等;評估制度,主要指知識產權評估的標准和程序。知識產權戰略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構架,是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經營的要義。
三、知識產權戰略的迫切性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知識經濟是用更先進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出更多的產品。誰掌握最新的技術、知識,誰就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集中表現為知識產權的掌握量和先進度。其特徵是創新導致價格倍增,資本追逐知識,知識對價值的貢獻比重增加。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創新的產生和成長依賴知識的滋養和孵化。企業為追逐利潤在此表現的更為突出和迫切。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世界五百強企業發展的進程是對此最好的詮釋。在國內,且看各跨國集團在我國的跑馬圈地,佔山為王,多半憑借知識產權優勢佔領市場。如,早在1994年,百事可樂與四川天府可樂合資,百事以參股60%控股,並停用「天府可樂」,使被認為民族飲料象徵的天府可樂悄然退出市場,而百事可樂行銷市場。1999年,北京亞都科技集團被微軟以侵犯軟體著作權為由起訴;繼而思科公司對我國著名軟體企業華為公司提出侵犯知識產權指控。微軟則利用其技術優勢,形成在我國軟體行業的高端市場。2004年初,德國漢高公司收購上海輕工集團「熊貓」品牌,啟用漢高牌並停用「熊貓」。這些案例凝聚了我國自有品牌痛失市場的教訓,也是跨國企業成功發展的慣用模式。這種模式的背後是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支撐。在知識產權戰略的引領下,這些企業在新興市場的開發上循序漸進,先是放水養魚,繼而步步為營,最後達到市場通吃的目的。
我國企業要立足於市場,不斷提升競爭力,必須確立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戰略是知識經濟對企業管理的新要求,是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發展的必然。就國內企業而言,海爾集團不斷發展之路就是很好的證明。海爾藉助自有知名品牌和不斷創新的技術,研發不同市場的產品,將市場拓展於全球不同的地區,使其成為中國知名品牌的一面旗幟。相反,急功近利的模仿與復制,除了遭受侵權之訴之外,永遠只能給別人做嫁衣,替他人打工。
此外,確立知識產權戰略,也是市場的呼喚。「入世」以來,國際知名品牌大舉進入我國。2001年,世界五百強企業對我國投資達468.8億美元,其中已有400多家進入中國。世界五百強是代表了全球先進生產力水平及企業組織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的強勢企業群體。這些企業在對我國進行投資的同時,大量申請取得知識產權,企圖建立和維持對相關領域的獨占。但是,近年
為跨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對手。跨國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採用綜合戰略措施,用商標、專利、版權及商業秘密立體交叉地展開對我國市場的爭奪攻勢,使我國企業面臨諸多跨國企業的知識產權爭訟。我國企業要在此環境下生存,必須尋求包括知識產權戰略在內的各種途徑,確保市場地位。在國內外企業雲集的我國市場,市場呼喚企業盡快建立自身的知識產權戰略,保護我國經濟良性發展,更為企業贏得一份競爭的席位。我國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定位
在紛繁復雜的知識產權紛爭面前,我國企業只有建立多方位、立體化的知識產權戰略系統,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化被動為主動,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實現利潤最大化。為此,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著力定位於知識產權的研發、取得、合法有效的利用和保護若干方面。具體概括如下:
品牌戰略
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品牌戰略要求企業在市場營銷方面確立全面的品牌意識,打造自有品牌,制訂和採取保護品牌的制度與有效措施。
首先,強化商標意識,著力打造民族品牌,爭取市場;同時,落實自有品牌的合法使用和法律保障制度,建立一套商標開發設計、申請和保護機制。將品牌的開發和利用列入企業目標管理的項目之中,並由企業研發部門、法務部門等職能機構將其制度化進而監督實施。
其次,洞悉市場競爭動向,尤其是競爭對手的發展狀況,掌握跨國企業在華的商標戰略,修正自己的商標戰略。利用國內外市場資源,進行跨國經營,使品牌向全球發展,以商標的國際化帶動知識產權戰略。品牌戰略一個不容忽視的內容是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在我國,長期對知識產權缺乏了解,對商標的保護往往被忽略。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數百年來歷煉了眾多的民族品牌、字型大小,成為贏得市場的金字招牌,如「五糧液」、「同仁堂」、「吳良材」等等。其中一些是未經注冊的馳名商標。一些投機取巧者在國內、外搶先注冊,使這些品牌本應有的市場受到限制,甚至被扼殺。企業對馳名商標管理,一是形成制度化的使用機制;其二在遭遇被搶注時,快速反應,熟練運用馳名商標保護制度。
技術創新戰略
創新才有發展。企業若要長遠發展,首先要培養創新能力,鼓勵開發研製自己的核心技術。在思路上,將跟蹤和模仿為主的初級模式調整為以自主創新為主的發展模式;在資源分配上,加大技術投入,提高開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完善研發機制,突出研發與技術升級的地位。
另外,在專利已經劃地為牢條件下,企業可以通過對引進、消化、吸收及再創新,開發圍繞核心專利的應用性專利技術,形成對原核心專利的包圍,利用交叉許可,謀求自身的發展空間。企業還可以採取企業跟隨戰略,把握市場技術動向,注意新技術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分析新技術與企業產品的延伸可行性,認為有市場價值時跟隨開發。
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公有技術,結合企業特點進行技術改造,特別是注意追蹤了解新近失效的專利技術,發現有應用價值的及時利用加以開發。總之,技術創新可以有多種途徑,但確定創新戰略是第一步。
專利、商業秘密保護戰略
「入世」以來,美、日等技術大國屢屢利用知識產權大棒對我國提起專利侵權之訴。據報道,近三年來我國企業因知識產權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圓。面對跨國企業來勢兇猛的知識產權策略,實施專利保護成為企業發展的護身符。
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的知識管理機構,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網路。開通專利文獻檢索渠道,了解最新專利信息;對相似技術由專業人員進行侵權分析,避開侵權技術;了解本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確保企業技術研發的方向和合法性。
普及知識產權常識,增強員工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遵守列入員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使之成為日常的工作規程。
加大專利申請力度,對專利及早申請,並在基本專利四周設置大量技術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權利要求范圍的權利,以增加專利申請的數量,擴大專利保護的權利范圍。一些企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如:就2003年,華為公司申請專利達1551件,中興通訊達640件,佔了我國IT行業專利申請的半數;在數字電視行業,康佳和創維也突破跨國企業的專利圍困,申請一批核心和外圍專利。
商業秘密往往不被重視,一般只在發生損失時,才倉促應對。事實上,商業秘密的分布非常廣泛,不僅指技術秘密、技術訣竅,更大范圍地存在於企業商業運作中的各種經營信息,如客戶名單、貨源渠道等;而且,在創新過程中形成的大量初級技術尚不足以專利來保護的,往往成為商業秘密保護對象。如軟體企業的源代碼等。
近年來,因企業員工流動而造成商業秘密泄露案件時有發生,顯示出企業的戰略盲區。首先,企業應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嚴密的保密制度,訂立保密協議;並將商業秘密保護作為企業保衛工作的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項目之一。其次,強化對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落實泄密後的處置方案,構建企業安全防範網路。同時,在引進人才時,除了解其教育、技術等背景外,還應審查其帶有的技術或秘密的知識產權狀況,在掌握其合法性的條件下再決定是否引入,也是商業秘密戰略的內容之一。商業秘密保護戰略更大限度的構築起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網。
總之,知識產權戰略成為21世紀企業的鮮明特徵,是知識經濟對企業提出的客觀要求。知識產權戰略要求企業加強知識產權戰略管理,樹立品牌意識,洞悉發展趨勢,立足技術創新,健全保護機制,構建起立體化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閱讀全文

與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