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1、平等保護原則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2、物權法定原則
物權種類法定:當事人不得自由創設法律未規定的新物權
物權內容法定:當事人不得在物權中自由創設新的內容(如法律規定動產質押必須移轉佔有,當事人就不能創設不移轉佔有的動產質押)
3、一物一權原則
(1)一個所有權的客體僅為一個獨立物,集合物原則上不能成為一個所有權的客體,而應為多個所有權的客體。(2)一個獨立物上只能存在一個所有權,但一物之上的所有人可以為多人,多人對一物享有所有權,並非多重所有權,所有權仍然是一個,只不過主體為多人。3)在按份共有中,各共有人根據其份額對財產享有相應的權利,但份額本身並非單獨的所有權。4)一物之上可以存在數個物權,但各個物權之間不得相互矛盾。一物一權主要是指一物之上只能設定一個所有權,不是指一物之上不能設置多個物權,如在一物之上可以有多個抵押權的存在。5)一物的某一部分不能成立單個的所有權,物只能在整體上成立一個所有權。
4、公示、公信原則
(1)公示原則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由此可見,不動產的權利狀態通過「登記制度」表示,而動產的權利狀態則通過「佔有」表示。
(2)公信原則 所謂公信,是指當物權依據法律規定進行了公示,即使該公示方法表現出來的物權存在瑕疵,對於信賴該物權存在並已從事物權交易的人,法律承認其法律效果,以保護交易安全。
㈡ 簡要說明對物權法第15條(物權與債權的區分原則)的理解急!
物權法
第十五條 【物抄權效力與合同效力的區分】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條文注釋]本條是關於合同效力和物權效力區分的規定。
根據合同法規定,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合同一經成立,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就可以發生效力。合同只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合意,並不必然與登記聯系在一起。登記是針對民事權利的變動而設定的,它是與物權的變動聯系在一起的,是一種物權變動的公示的方法。登記並不是針對合同行為,而是針對物權的變動所採取的一種公示方法,如果當事人之間僅就物權的變動達成合意,而沒有辦理登記,合同仍然有效。
㈢ 論述物權與知識產權相分離原則以及其例外
知識產權是虛擬的,不同於物權!
㈣ 何為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分離原則
恭喜發財
㈤ 物權法區分原則的意義
物權法區分原則的意義的理解:就是債權形式主義與物權形式主義兩種物權變動規回則的差答異闡說。在物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規則下,物權法的區分(分離)原則是指作為物權變動原因的法律行為(債權行為)與直接發生物權變動效果的法律行為(物權行為)相區分的原則,祖國大陸及我國台灣地區學者以物權行為獨立性稱之。在物權行為模式下,物權變動效果是物權行為的直接結果,作為其原因的債權行為並不能直接影響物權的變動。物權變動原因的物權行為是債權行為的履行,是真正的法律行為,其本身不殘留任何履行問題。在債權形式主義物權變動規則下,區分(分離)原則是指作為物權變動原因的法律行為(如買賣合同)與履行該法律行為所發生的物權變動效果相區分,原因法律行為的生效(有效)不是物權變動效果的充分條件,有效原因法律行為與為履行該行為而完成法定公示方式共同構成物權變動效果的充分條件。公示方式的完成本身不具有法律行為的意義,而是純粹的事實行為。由此可見,債權形式主義立法模式下,物權變動效果的發生不是作為其原因的法律行為的當然和直接結果,而是以公示方式的完成為標志。公示方式的完成並不需要有特別的「法律行為-物權行為」介入其間。
㈥ 論物權與知識產權分離原則的突破(以美術作品的展覽權闡述)
首先說明知識產權的特點並和物權進行對比,然後從知識產權是一種財產權來論證與物權的共通版性權。
美術作品中無形的美感是著作權的一種,是一種知識產權;而最為一幅畫本身,它是一種物權。我們常常將這兩種權利分開,殊不知沒有美感,沒有著作權的畫的物權的意義僅僅在於一張白紙。
㈦ 何謂"物權行為和債權行為分離"原則請舉列說明物權變動和債權(合同)行為效力關系 考試 在
http://www.law28.com/html/la2/la2s5/mftz/20070410/1862.html物權來行為源http://..com/question/4784498.html債權行為
。
理論請參看上面網頁。
舉例:
物權行為:你把電視台扔了,行使物權的處分權行為
債權行為:你朋友向你借1000元錢。再如,侵權行行為而形成的侵權之債,債權人主張權利都是全權行為
㈧ 債權物權相分離原則是否適用不動產
適用。比如說買賣合同簽訂屬於債權行為不具有物權效力。不動產完成變更登記則屬於物權行為意味著物權的轉移。
㈨ 民法為什麼將物權和債權分開
(一)物權與債權反映不同的財產關系,體現不同的經濟利益
物權反映靜態的財產支配關內系,其體現的經濟利益,
債權容反映動態的財產流轉關系
(二)物權與債權的主體、客體不同
(三)物權與債權的效力不同
(四)物權與債權在有無期限性上存在區別
(五)物權、債權的變動不同物權的變動采法定主義和公示主義,債權的變動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