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trips知識產權類型

trips知識產權類型

發布時間:2021-07-15 10:22:41

『壹』 TRIPS新提出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基本原則

您好,「TRIPS」的宗旨是期望減少國際貿易中的扭曲和障礙,促進對知識產權充分,有效的保護同時保證知識產權的執法措施與程序不至於變成合法的障礙。包含如下原則:
(一) 國民待遇原則
這是在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中首先提出的,在TRIPS協定中再次強調,各個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和成員都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則。該原則的含義是: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上,成員法律必須給予其他成員的國民以本國或地區國民享有的同樣待遇。如果是非成員的國民,在符合一定條件後也可享受國民待遇。如在著作權保護方面,某公民的作品只要在某成員國首先發表,就可在該成員國享受國民待遇。
(二) 最惠國待遇原則
該原則最早僅適用於國際有形商品貿易,後被TRIPS協定延伸到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其含義是:締約方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給予某締約方或非締約方的利益、優待、特權或豁免,應立即無條件地給予其他締約方。國民待遇原則解決的是本國人和外國人之間的平等保護問題,而最惠國待遇原則則是解決外國人彼此之間的平等保護問題,其共同點是禁止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實行歧視或差別待遇。
(三) 透明度原則
透明度原是是指各成員頒布實施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以及普遍適用的終審司法判決和終局行政裁決,均應以該國文字頒布或以其他方式使各成員政府及權利持有人知悉。
(四) 獨立保護原則
該原則是指某成員國民就同一智力成果在其他締約國(或地區)所獲得的法律保護是互相獨立的。知識產權在某成員產生、被宣告無效或終止,並不必然導致該知識產權在其他成員也產生、被宣告無效或終止。
(五) 自動保護原則
這是僅適用於保護著作權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含義是作者在享有及行使該成員國民所享有的著作權時,不需要履行任何手續,注冊登記、交納樣本及作版權標記等手續均不能作為著作權產生的條件。
(六) 優先權原則
優先權是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授予締約國國民最重要的權利之一,TRIPS協定予以了肯定,解決了外國人在申請專利權、商標權方面因各種原因產生的不公平競爭問題。其含義是指,在一個締約成員提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或商標注冊申請的申請人,又在規定期限內就同樣的注冊申請再向其他成員提出同樣內容的申請的,可以享有申請日期優先的權利。即可以把向某成員第一次申請的日期,視為向其他成員實際申請的日期。享有優先權的期限限制視不同的工業產權而定,發明和實用新型為向某成員第一次申請之日起12個月,外觀設計和商標為6個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貳』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WTO下的TRIPS協議對知識產權調整范圍的規定有何不同

1、世界知識產來權組織是關於源知識產權服務、政策、合作與信息的全球論壇。是一個自籌資金的聯合國機構,直到2014年4月為止,有187個成員國。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所界定的知識產權范圍包括: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表演藝術家、錄音和廣播的演出,在人類一切活動領域內的發明,科學發現,外型設計,商標服務標記、商號名稱和牌號,制止不正當競爭,以及在工業、科學、文學或藝術領域內其他一切來自知識活動的權利。
2、TRIPS是關貿總協定知識產權協議的英文縮寫。
TRIPS只規定了有財產權屬性的知識產權,沒有規定有人身權屬性的知識產權,"TRIPS"協議涉及的知識產權共有以下八個方面: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商標、地理標記、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對未公開信息的保權和對許可合同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

『叄』 TRIPS 協議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有哪些

版權和相關權利(表演者、音像製品生產者和廣播組織的權利)、商標、地理標識、工業設計、專利、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拓撲圖)和未披露信息(商業秘密),以及對協議許可中的反競爭行為的控制。

『肆』 trips協議中規定的知識產權保護范圍有哪些

根據TRIPS協定第1.2條:就本協定而言,「知識產權」詞指作為第二部分第1節至第7節主題的所有類別的知識產權。
(1)版權與相關權利(各成員應遵守《伯爾尼公約》(1971)第1條至第21條及其附錄的規定);
(2)商標(任何標記或標記的組合,只要能夠將企業的貨物和服務區別於其他企業的貨物或服務,即能夠構成商標。此類標記,特別是單詞,包括人名、字母、數字、圖案的成分和顏色的組合以及任何此類標記的組合,均應符合注冊為商標的條件);
(3)地理標志(「地理標識」指識別貨物來源於成員領土或該領土內地區或地方的標識,該貨物的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主要歸因於其地理來源);
(4)工業設計(各成員應對新的或原創性的獨立創造的工業設計提供保護。各成員可規定,如工業設計不能顯著區別於已知的設計或己知設計特徵的組合,則不屬新的或原創性設計。各成員可規定該保護不應延伸至主要出於技術或功能上的考慮而進行的設計);
(5)專利(專利可授予所有技術領域的任何發明,無論是產品還是方法,只要它們具有新穎性、包含發明性步驟,並可供工業應用);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
(7)對未披露信息的保護(在保證針對《巴黎公約》(1967)第10條之二規定的不公平競爭而採取有效保護的過程中,各成員應依照第2款對未披露信息和依照第3款提交政府或政府機構的數據進行保護。第2款:(a)屬秘密,即作為一個整體或就其各部分的精確排列和組合而言,該信息尚不為通常處理所涉信息范圍內的人所普遍知道,或不易被他們獲得;(b)因屬秘密而具有商業價值;並且(c)由該信息的合法控制人,在此種情況下採取合理的步驟以保持其秘密性質。第3款:各成員如要求,作為批准銷售使用新型化學個體製造的葯品或農業化學物質產品的條件,需提交通過巨大努力取得的、未披露的試驗數據或其他數據,則應保護該數據,以防止不正當的商業使用);
(8)對協議許可中限制競爭行為的控制。

『伍』 巴黎公約和TRIPS協議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區別

�那麼,在具體的制度、規定方面,比之於巴黎公約,TRIPS協議對商標權的保護又有哪些體現和不同呢?通過對TRIPS協議規定的分析,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可保護的客體方面。
��TRIPS協議規定任何能夠將一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的商品或服務相區別的標記或標記的組合,均應能構成商標。這一概念界定中,一改巴黎公約中的模糊性規定,明確了商標認定中主要標准——標記的識別性。顯然,商標的最基本功能便是區別商品或服務的來源,使不同的商品或服務、不同的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不至混淆。為此,協議還特別說明,如果符號本身不能區別相關貨物或服務,成員亦可根據使用而獲得的識別性來確定其是否可以注冊。意即當標記和商品或服務之間沒有意義上的聯系時,申請注冊人可以通過商標的使用使公眾對標記所標示的商品或服務產生識別,從而獲得注冊。同時,考慮到大多數國家的現狀,協議未對商標客體的范圍加以強制要求,而是允許各國可以「以視覺上可感知」作為注冊條件,掌握了一定限度的靈活性。
��在商標使用范圍上,TRIPS協議的定義又將其擴大到服務領域,規定服務商標應與商品商標受到同樣的保護。較之於巴黎公約「不應要求本聯盟各國對此相商標(服務商標)的注冊做出規定」而言,對於服務商標的肯認,TRIPS協議不是由各個成員國自由認定,而是將商品商標的規定原則上適用於服務商標。這意味著,TRIPS協議中適用於服務商標的規定,各成員國有義務遵守。反觀其原因,不難發現,巴黎公約的最後修訂是於上個世紀60年代完成的,此時世界各國的第三產業尚不發達,即便在發達國家也是剛剛處於興起階段,對商標的保護自然主要限於商品商標。而TRIPS協議的簽訂則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西方各大國尤其是對協議簽訂起重要影響的美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最大比重,對服務商標的保護自然也要求進一步提高,上升到與商品保護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商標注冊方面,協議的新規定包含三點重要內容:一。成員可將商標的注冊取決於使用,但不得將實際使用作為申請注冊的先決條件,不得僅僅以在申請之日起3年內未實現使用意圖而駁回申請。其意義在於,未經使用的商標也可用於申請,只要其以使用為目的即可;商標能否注冊與其使用達到的效果無關,僅僅因為未達到使用目的而不予注冊,有悖公平。二。使用商標的商品服務的性質,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成為商標注冊的障礙。本條意指,成員國注冊機關不得因商品或服務本身的情況而阻止申請標記成為商標。例如在商品或服務與申請標記本身沒有內在或外在的關聯時,申請標記若符合法律的規定,便可成為商品或服務的商標。當然,根據民法的基本原則,此處的商品或服務應當然理解為為法律和公序良俗所允許,否則,商品、服務的本身即為法律所不允,又何談商標注冊?三。規定了商標注冊前後的公告和提供撤消注冊和提出異議的合理機會。這一條款,承接巴黎公約中對無權代理人或代表人申請注冊商標侵害真正所有人利益時的補救措施,並擴大了其適用,對於惡意注冊等其他有害真正權利人利益的行為進行預防和補救。同時,商標注冊的獨立性原則也由於對巴黎公約的遵守而當然地承續下來。
(二)對權利本身的保護
��TRIPS協議將商標權界定為商標專有權,這是一種不同於所有權而又類似於所有權性質的權利。強調「專有」說明其不像所有權那樣可以通過對具體有形物的佔有來享有權利,它意味著,並不是佔有了商標就可以享有商標的權利,其權利只能由申請注冊人或受讓人壟斷性地享有。其類似於所有權,意指其所有人可以像行使所有權那樣對其商標專有權進行使用、收益、處分,並得以排除他人的妨害。尤其是對於商標權的處分方面,協議對強制許可進行了限制——「成員可確定商標的許可與轉讓條件」,但「不得採用商標強制許可制度」,並給予權利人自主轉讓的自由,亦是對協議第一部分「知識產權是私權」的確認。
��此外,對於馳名商標,由於其包含著商標權利人較多的經營勞動和商譽等無形財產,也凝聚著更多的消費者的信賴,故各國際公約均對其實行特殊保護。又由於馳名商標的保護往往涉及各國民族產業的利益,故各國往往對其採取有利於本國商標的作法,尤其是在對馳名商標的認定上。巴黎公約對馳名商標的認定只是籠統地規定了由注冊國或使用國主管機關認定,這就難免出現標准不一的情況。對此,TRIPS協議雖然也未能給出統一的標准,但其規定,認定馳名商標「應當顧及有關公眾對其知曉程度,包括在該成員地域內因宣傳該商標而使公眾知曉的程度」,顯然,這一標準是作為成員國必須遵守的標准提出的,這就大大減少了認定馳名商標中的不確定因素。此外,在商標確權方面,TRIPS協議增加了提供司法機構或准司法機構復審機會的規定,盡管這一規定未必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而,畢竟為當事人多提供了一條救濟途徑。
��在權利保護的程度上。TRIPS協議給出了假冒商標的定義,只要使用了與有效注冊的商標相同的商標,或者使用了其實質部分與有效注冊的商標不可區分的商標,即構成假冒商標,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力度則更進一步加大:首先,馳名商標不經過注冊也能受到保護,而且是按照比普通商標更高的標准進行的保護。其次,對馳名商標實行「跨類」保護,不僅包括了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的保護,而且還擴大到不相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這比以往任何公約的保護力度都為強大。究其原因,乃當今世界,企業經營多元化成為潮流,資本流動異常活躍,即使是在與原商標所標示商品或服務不相同的商品或服務上,仍足以讓消費者產生誤解,造成對原馳名商標淡化的危害。因此,TRIPS協議的這種加強保護的規定是完全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對侵權責任的追究方面,TRIPS協議的制度設計也更為完備,有一整套的民事、行政、司法救濟程序,包括刑事程序的嚴格保護:「全體成員均應提供刑事程序及刑事懲罰,至少對於有意以商業規模假冒商標或對版權盜版的情況是如此。可以採用的救濟應包括處以足夠起威懾作用的監禁,或處以罰金,或二者並處,以符合適用於相應嚴重罪行的懲罰標准為限。」
��在保護的期限方面,TRIPS協議第18條規定,商標首次注冊以及各次續展注冊的期限,均不應少於7年,且商標注冊可以無限次續展,這一規定,是原有國際公約中皆未有規定的。協議中,公約對於「7年」注冊或續展期限的規定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各國可以根據情況制定比此更高的標准;而相反,若是低於7年的期限規定,則是違反應當承擔的公約義務。不限制續展的次數亦符合了商業經營活動中商標經營和使用的要求,利於商標品牌的培養和商標價值的利用。在三種知識產權中,一方面,商標權的保護期限最短,另一方面,又只有商標權可以無限次續展。協議之所以如此規定,乃考慮到商標的存續往往與企業的經營狀況密切相關,而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企業經營狀況復雜多變,過長的期限實無必要。
��(三)其他保護措施
��對於合法產生的有效商標,協議還規定了一些對於保障其存續和自主使用的要求,要求各成員國遵守,包括以下兩點內容:
��一.對撤消注冊的限制。對於以使用作為保持注冊前提的國家,「則只有至少3年連續不使用,商標所有人又未出示妨礙使用的有效理由,方可撤銷其注冊」。其中,期間限定在「至少3年」范圍內,且以「不連續使用」作為必要條件;在上述條件下,若當事人有「有效理由」存在,還可排除以上的規定,直接不予撤消。並且,協議緊接著將「因不依賴商標所有人意願的情況而構成使用商標的障礙」解釋為不使用的有效理由。使用的主體也不僅僅限於所有人,商標受所有人控制時他人的使用亦認為是保持注冊所要求的使用。這些規定大大排除了非出於權利人本願而使商標歸於無效的情形。
��二.商標使用不受不合理的干擾。商標在貿易中的使用不得被不合理的特殊要求所干擾,諸如要求與其他商標共同使用、以特殊形式使用或以不利於商標將一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區分開的方式使用。這一規定在保障商標自主使用的同時,對發展中國家也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可以保護發展中國家商品、服務的品牌,同時也斷絕了他們藉助他國馳名商標闖自己品牌的道路。當然,協議並不排除當事人自願增當時用的與其他商標共同使用等,只是禁止成員國以法律的形式干涉商標權人正當使用的自由。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增強,資本和商品、服務市場亦將日益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商標沖破地域性的限制,走向了國際市場,國際之間的商標沖突也日益紛雜。商標保護的要求亦將隨之不斷得到加強,可以預測,未來的商標權保護,亦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和加強。然而,無論商標權的國際保護呈現怎樣加強的趨勢,商標的所有人都只有在將自己的標記或商標納入法律劃定的保護范圍內、滿足法律規定的要件時,方能使自己的權利得到真正的維護,否則,無論保護加強,都難以避免我們在商標問題上的吃虧受損。因此,對於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尤其是欲走向或正走向國際市場的企業而言,樹立商標保護意識,重視商標保護更是不容忽視。

『陸』 知識產權國際公約有哪些形式

與知抄識產權有關的國際公約:
《與貿易(包括假冒商品貿易在內)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1994)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1883)
《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1971)
《保護表演者、錄音製品製作者和廣播組織的國際公約》(即《羅馬公約》1961)
《關於集成電路的知識產權條約》(1989)
《專利法條約》(2000)
《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注冊海牙協定》(日內瓦文本1999)
《國際承認用於專利程序的微生物保存布達佩斯條約》(1977)
《專利合作條約》(1970)。

『柒』 trips協議中知識產權如何實施

看trips的條文不就知道了,因為國內立法必須滿足TRIPS的最低標准,所以國內法如何規定的也基本反映了TRIPS的要求。

『捌』 知識產權可以分為哪幾類

知識產權的類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著作權(版權),另一類是工業產權。
知識產權的特點有四:

1、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即只有權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經權利人許可不得行使其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產權,它是指智力創造性勞動取得的成果,並且是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這種智力成果又不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現。但它又與思想的載體不同。權利主體獨占智力成果為排他的利用,在這一點,有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所以過去將之歸入財產權。

2、是知識產權的對象是人的智力的創造,屬於「智力成果權」,它是指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領域從事一切智力活動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其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這種智力成果屬於一種無形財產或無體財產,但是它與那種屬於物理的產物的無體財產(如電氣)、與那種屬於權利的無形財產(如抵押權、商標權)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動(大腦的活動)的直接產物。

3、是知識產權取得的利益既有經濟性質的也有非經濟性的。這兩方面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因此,知識產權既與人格權親屬權不同,也與財產權(其利益主要是經濟的)不同。

4、是知識產權的地域性和時間性,知識產權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力、多邊協定外,依一國法律取得的權利只能在該國境內有效,受該國法律保護;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各國法律對知識產權分別規定了一定期限,期滿後則權利自動終止。

(8)trips知識產權類型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據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的Mark Lemley教授,廣泛使用該術語「知識產權」是一個在196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立後出現的。

『玖』 TRIPS協定與四個重要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的關系

世貿組織(WTO)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協定》(TRIPS)

1994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達成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TRIPS)。此輪談判的最後協議決定,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TO)並制定了相應規則。即WTO成員國必須遵守包括TRIPS協議在內的所有協議,同時簡化了解決成員國之間貿易爭端的解決機制。截至2002年1月,WTO共擁有144個成員,貿易量佔了全世界貿易量的90%以上。有30個以上國家正在進行加入談判。

TRIPS要求所有WTO成員對包括版權、專利、商標、工業設計、地理標識、集成電路外觀設計以及未公開信息在內的、范圍廣泛的知識產權提供最低限度的保護。如此一來,TRIPS協議就涵蓋了目前存在的、幾乎所有的知識產權國際協議,如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巴黎公約》和《尼泊爾公約》,並增加了一些新的義務,諸如地理標識、專利、商業秘密以及政府在知識產權強制性執行方面的義務等。

由所有成員國代表參加的即TRIPS理事會,負責管理與TRIPS協議有關的事務。TRIPS理事會根據協議本身的授權以及兩年一次的WTO部長級會議的要求,對TRIPS協議各個方面的執行情況進行審核。

在TRIPS協議執行中,最容易引起爭議的是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l 第7條所提出的目標,即「知識產權應當有助於技術轉讓」,是否能夠實現,特別是對WTO的發展中成員國家來說。

l TRIPS協議第8條與協議其它條款之間存在潛在的矛盾。第8條允許成員,在TRIPS協議框架下,採取必要措施保護公共健康及防止對知識產權的濫用;而其他條款則規定了對葯品提供專利保護的義務、對授予強制許可條件的限制(第31條)、專利權例外規定的范圍(第30條)等。

l 協議第39條,關於保護實驗數據,以防止"不公平的商業使用"。

l 協議第23條關於對葡萄酒和烈酒地理標識提供額外保護規定的合理性。

l 與生物有關的發明的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例如微生物(協議第27條第3.(b))以及植物品種,與其他國際公約,例如《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一致性問題。

l 成員國中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為履行TRIPS協議關於知識產權管理和執法的義務,所需付出的成本。

TRIPS協議於1995年1月1日生效。在WTO成員中的發達國家應當在協議生效後的1年內實施協議的所有規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應當在2000年1月1日前實施;如果發展中國家將專利保護范圍拓寬到,覆蓋葯品之類的目前尚未受到保護的新領域,則可獲得5年的額外過渡期限。協議還規定,最不發達國家(LDCs)應在2006年之前實施TRIPS協議,但多哈部長會議關於TRIPS協議與公共健康的宣言將對葯品保護的過渡期限延長了10年。

當TRIPS協議的解釋與一國執行該協議的國內法律生發沖突時,成員國可以將案件提交WTO的爭端解決委員會(DSB)予以解決。至今已有24個涉及TRIPS協議的案件啟動了爭端解決機制,其中:23個案子是發達國家成員提出的,1個是巴西提出的;16個涉及發達國家之間的爭端,7個涉及發達國家提起的與發展中國家的爭端,1個是巴西提起的與美國的爭端。在上述24個案子中,10個通過雙方協商得以解決,7個由按照程序設立的專家小組作出裁決,另外7個懸而未決。

閱讀全文

與trips知識產權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 瀏覽:714
貴州注冊土木工程師岩土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29
買家投訴發票 瀏覽:251
普通護照的期限 瀏覽:766
發明文言文 瀏覽:523
國培線下專題研修成果 瀏覽:577
馬鞍山蘇叢勇 瀏覽:109
人民的名義侵權問題 瀏覽:53
全椒到馬鞍山汽車時刻表 瀏覽:899
logo可用字體版權 瀏覽:861
馬鞍山中豪 瀏覽:929
tefl證書在哪裡考 瀏覽:564
小陸離與成果 瀏覽:654
迷你世界冒險轉化創造 瀏覽:680
2014納稅申報期限 瀏覽:274
lol2016猴年限定皮膚 瀏覽:48
陝西房地產估價師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140
證書小知識 瀏覽:431
馬鞍山何兵 瀏覽:376
設計創作版權合作合同範本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