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運動會的資料
這個簡省的事樓主還是你來吧,我給你最全的資料。
最早的運動會就是古希臘的古代奧運會
古代奧運會的產生
奧運會的全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一詞源於希臘的地名「奧林匹亞」。奧林匹亞位於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這里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古希臘人在這里建起了許多神殿,因此,古人把這塊土地叫做阿爾菲斯神城,也稱"聖地"奧林匹亞,依當時的信念,它象徵著和平和友誼。
古代希臘和地中
海區域其他國家的人們在祭典和收獲季節,常常舉行盛大集會,並進行各種游樂和競技活動,熱鬧非凡。最初這項活動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奧林匹亞的集會最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臘爆發戰爭,各地戰火連綿,瘟疫成災,農業欠收.希臘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懷念當年的那種慶典活動。於是,奧林匹亞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國王聯絡其他幾個城邦的國王,達成了一項定期的奧林匹亞舉行運動會的協議,並規定在運動會年實行「神聖休戰日」。「神聖休戰日」期限是三個月。在這期間,任何人不得動刀兵發動。即使正在交戰的雙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備去奧林匹亞參加運動會。從此,就產生了全希臘性的賽會.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記錄下獲獎者安全名。這就是後人所說的第一屆古希臘運動會。之後,這種賽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因此比賽地點在奧林匹亞,也稱它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奧運會被羅馬帝國的皇帝廢除為止,古代奧運會一共舉行了293屆。
古代奧運會並不都是歡樂
古代奧運會對普通奧運觀眾並不意味著歡樂。一個典型的奧運觀眾,如果是從雅典出發,他必須跋山涉水穿過大半個伯羅奔尼撒半島,沿著一條崎嶇不平的朝聖者古道,頭頂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藉助騾馬的腳力,用兩個星期的時間才能走完雅典到奧林匹亞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來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則需要更長時間
。
當筋疲力盡的觀眾終於抵達奧林匹亞,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奧林匹亞基礎設施極為簡陋,僅有一家稍微像樣的旅店,並且只向外交使團和官員開放,級別不夠的貴族只能自己搭帳篷解決住宿問題。至於另外8萬名普通觀眾——其中將近一半是兜售飲食、紀念品的小商販——不得不到宙斯神廟附近的曠野里自便。於是,奧運期間這里變成了一片衛生狀況惡劣的露營地。
奧林匹亞的運動場不設觀眾席,也沒有樹陰遮蔽,因為宗教原因,奧運會上不允許觀眾戴帽子,人們只能從早到晚站在塵土飛揚的運動場中間,暴曬於烈日底下。由於夏季河水斷流,井水供不應求,觀眾脫水、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那時,希臘沒有完善的排污系統,乾涸的河床成了幾萬人的臨時廁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蒼蠅,衛生狀況可想而知。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古代奧運會連續舉辦了一千多年。據說,奧運會的臟亂程度令人聞之色變,以至於有這樣一種說法——對於不服管教的奴隸,主人會以威脅的口氣對他說:再不聽話,就罰你去奧林匹亞看奧運會! (《南方周末》8.19賦格文)
奧運會會歌
現代首屆夏季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在雅典開幕,開幕典禮中,演奏了一曲庄嚴的古典弦樂,1958年國際奧委會將它定為奧運會會歌,會歌作曲者為希臘薩馬拉斯,作詞者為帕拉馬斯。
奧運會會旗
1913年,法國顧拜旦建議設國際奧委會會旗,並設計為白底,無邊,中央從左至右有藍,黃,黑,綠,紅5個套連圈環,依次代表歐亞非澳美5洲,白底意指所有國家都能在自己旗幟下參賽。1914年7月,奧林匹克大
會首次懸掛奧林匹克旗。1920年,舉辦第5屆夏季奧運會的比利時奧委會贈送國際奧委會一面同樣的旗,奧運會期懸掛,後成定製,歷屆奧運會開幕由上屆舉辦城市轉交此旗,由舉辦城市保存,比賽期間主運動場僅懸掛借用品,1952年,奧斯陸市贈送國際奧委會冬季奧運會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奧運會。1970年,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評議》第4期上對會旗賦予新含義:它象徵5大洲團結,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競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奧運聖火
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恢復古奧運會舊制,奧運會期間主體育場燃燒奧林匹克聖火,聖火火種取自奧林匹克,採用火炬接力方式傳到主辦國,在此之前1928年的第9屆奧運會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
的主體比賽上自始至終有一高塔燃著熊熊的焰火。火種用聚光鏡集陽光點燃而成,然後通過接力傳送經4個國家至東道國主辦地,這是奧運會首次舉行這種活動。1936年7月20日,奧林匹亞為第11屆夏季奧運會舉行點火儀式後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8月1日傳到柏林,全程3075公里,參加接力的共有3075人,從這屆起,國際奧委會正式規定點燃奧林匹克火焰是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此外,燃點聖火是為了紀念一次大戰中犧牲的戰士,而火炬傳送則象徵在世界各地傳播和平的友誼。
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皮埃爾•德•顧拜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是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他出生於巴黎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入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政治、後又去英國深造,學教育學。當時英國的戶外體育對顧拜旦震動很大,他立志
回去要改變法國對體育的漠不關心,他更嚮往的是擴大世界的體育交流。1863年,顧拜旦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但不是照搬,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古奧運會擴大到世界范圍。盡管顧拜旦的主張遭到一些反對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終於有20個國家派代表在法國巴黎大學召開了第一屆「重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會議」。6月23日晚,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這一天,對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對奧林匹克運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少國家把這一天作為體育節日,中國也於1986年將這天定為奧林匹克日。
現代奧運會的歷史
奧運會自公元 776 年於希臘的奧林匹亞舉行以來,已經有 1200 年的歷史。當時的運動項目有五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和摔跤)、賽跑、拳擊、摔跤、Pankration(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四輪馬車賽跑和騎馬。
奧林匹克的復興始自 1896 年,當時希臘的雅典舉辦了第一次現代奧運會,當時有來自 14 個國家的 245 名運動員參加。 此後,參賽運動員、參賽國家和比賽項目與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亞的悉尼奧運會上,有來自 199 個國家的 10,000 多名運動員參賽。
冬季體育項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奧運會中,當時是花樣滑冰運動。冰球項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奧會第一次在法國的查米尼斯單獨舉行。 自 1994 起,冬奧會定於不和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因此目前奧運會為每兩年一屆,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交替進行。
奧林匹克運動有一系列獨特而鮮明的象徵性標志,如奧林匹克標志、格言、奧運會會旗、會歌、會徽、獎牌、吉祥物等。這些標志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形象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理想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內涵。今天,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不斷發展壯大,奧林匹克標志也已經在全世界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林匹克標志、奧林匹克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產權屬於國際奧委會專有。國際奧委會可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使奧林匹克標志、旗、格言和會歌在各國和國際上獲得法律保護。為了加強對奧林匹克知識產權和奧林匹克標志的保護,保障和維護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人和奧林匹克標志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我國先後頒布了《北京市奧林匹克知識產權保護規定》(2001年10月11日北京市政府令第85號發布)和《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02年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5號發布)。
當今世界上流傳最廣的標志要數奧林匹克五環了,隨著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它已成為奧林匹克精神與文化的形象代表,五環「轉」到哪裡,奧林匹克運動就在哪裡生根開花。
說起五環的來歷,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 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第一次舉行火炬傳遞活動,火炬的傳遞路線自奧林匹亞開始,從希臘北部出境,沿多瑙河穿過奧地利,最後進入德國。為了烘托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活動,奧運會組委會主席卡爾•迪姆及其同事幾乎完全按照古奧運會的情景來布置沿途經過的古希臘遺址。火炬到達德爾菲帕那薩斯山的古代運動場時要舉行一個特別儀式,這時,迪姆突發奇想,在一個高約3英尺的長方形石頭的四面設計並刻上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志,放在了古運動場的起跑線一端。儀式結束後,火炬繼續北上,而這塊作為道具的石頭卻被留在了古運動場。
由於極少有人知道這塊刻有五環標志石頭(後被稱做「迪姆之石」)的真實身份,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它被當做了「有3000年歷史的古代奧運會遺跡」。這個以訛傳訛的錯誤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被德爾菲的希臘官員指出。1972年5月,這個假文物被送到德爾菲的另一個地方——古羅馬廣場入口處。
事實上,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五環標志出自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之手。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應該有自己的標志,這個念頭在他的腦海里盤桓已久。1913年,他終於構思設計了五環標志和以白色為底印有五環的奧林匹克旗,打算在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之際推出這個標志。
1914年6月15日~23日,國際奧委會在法國巴黎索邦學院舉行代表大會,同時慶祝國際奧委會成立20周年。在紀念大會上,顧拜旦興致勃勃地拿出自己設計的五環標志和一面印著五環的旗幟向大家展示,並建議將它們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標志。聽了顧拜旦對五環標志的說明後,會議確定將奧林匹克五環和奧林匹克旗作為奧林匹克標志。
奧林匹克五環標志由5個奧林匹克環從左至右套接而成,可以是單色,也可以是藍、黃、黑、綠、紅5種顏色。最初的解釋是五種顏色代表各國國旗的顏色,後來又將5個不同顏色的圓環解釋為五大洲的象徵。
奧運會會旗,3米長,2米寬,以白色為底,象徵純潔。藍、黃、黑、綠、紅五環,環環相扣。1914年,在巴黎舉行的奧林匹克大會首次懸掛了奧林匹克旗。1920年,奧林匹克旗第一次飄揚在安特衛普夏季奧運會體育場。這屆奧運會後,比利時奧委會贈送了國際奧委會一面同樣的旗,在奧運會期間懸掛,後成定製,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由上屆舉辦城市轉交此旗,由舉辦城市保存,比賽期間主運動場僅懸掛代用品。1952年,奧斯陸市贈送國際奧委會冬季奧運會會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與夏季奧運會相同。
1979年6月,國際奧委會正式宣布了會旗和五環的含義: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旗幟和5個圓環的含義是:象徵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至今為止一共舉行了27屆奧運會
第一屆雅典奧運會
第二屆巴黎奧運會
第三屆聖路易斯奧運會
第四屆倫敦奧運會
第五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第七屆安特衛普奧運會
第八屆巴黎奧運會
第九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
第10屆洛杉磯奧運會
第11屆柏林奧運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4屆倫敦奧運會
第15屆赫爾辛基奧運會
第16屆墨爾本奧運會
第17屆羅馬奧運會
第18屆東京奧運會
第19屆墨西哥城奧運會
第20屆慕尼黑奧運會
第21屆蒙特利爾奧運會
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
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
第24屆漢城奧運會
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
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第27屆悉尼奧運會
第28屆雅典奧運會
回答者:haoboo - 高級經理 六級 1-6 18:30
--------------------------------------------------------------------------------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好
50% (1) 不好
50% (1)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太長了
評論者: 名字很重要 - 魔法學徒 一級
--------------------------------------------------------------------------------
其他回答 共 1 條
運會吉祥物始於冬季奧運會。1968年在法國格勒諾布爾舉行的第10屆冬奧運上,出現了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個吉祥物——名為「雪士」的卡通型滑雪小人兒。
1972年德國慕尼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Waldi
Waldi是一隻短腿長身的德國獵犬,是夏季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官方的奧運吉祥物,代表了運動員堅韌、堅持和敏捷的特性。Waldi被生產成為各種形式和尺寸的紀念品:長毛絨、塑料玩具、海報、鈕扣等等。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夏季奧運會吉祥物Amik
吉祥物已經成為奧運會的傳統,被選為吉祥物的動物是海狸,命名為Amik,是加拿大阿爾貢金族印地安人語海狸的意思。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Misha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吉祥物是一隻名叫Misha的俄羅斯熊,由著名的兒童書籍插圖畫家維克多切茲可夫設計。Misha在1977年12月19日第一次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在莫斯科奧運會期間被用在諸如毛絨玩具、瓷器、塑料製品、玻璃器皿等上百種紀念品上,而且還被印製成了郵票。
1984年美國洛杉磯夏季奧運會吉祥物Sam
名為Sam的老鷹以美國星條旗為背景,紅白藍顏色更是美國的代表色,以卡通造形的鷹穿著代表美國傳奇人物「山姆大叔」的服裝。由迪斯尼所設計的吉祥物,十足的美國風味,吉祥物被商業化利用也從此次開始。
1988年韓國漢城夏季奧運會吉祥物Hodori
1988年漢城奧運會在東方舉行,韓國人選擇較具東方色彩的小老虎做為漢城奧運會的吉祥物,取名為 Hodori。這個名叫「Hodori」的老虎被設計成為一隻友善的動物,代表了韓國人熱情好客的傳統。吉祥物的名字是從2295個由公眾提交的名字中挑選出來的。「Ho」來自於韓語的虎,而「Dori」是韓國人稱呼小男孩常用的一種愛稱。
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那夏季奧運會吉祥物Cobi
吉祥物是一隻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動物,取名為 Cobi。組委會為了宣傳奧運會,在西班牙的電視里特地為它製作連續劇。這個由西班牙當地漫畫家扎維爾·瑪瑞斯克設計的小狗Cobi一開始並未被西班牙人普遍接受,但隨著奧運會的結束,Cobi慢慢的流行了起來,並且逐漸受到了西班牙人和世界的喜愛。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吉祥物Izzy
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吉祥物「Izzy」 是第一個用電腦製作出的吉祥物。它是一個幻想出來的生物,被起名叫做「izzy」。這個名字來源於「Whatizit」。因為沒有人能看出它到底像什麼。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結束以後它改變了幾次形象。最後它得到了一張嘴,並在眼睛上增加了閃亮的星星,同時原先細長的腿上增加了肌肉,臉上也長出了鼻子。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夏季奧運會吉祥物Syd、Ollie和Millie
2000年悉尼奧運會吉祥物Ollie、Syd和Millie 設計者:馬修 哈頓。吉祥物是三個澳洲本土動物,分別代表了土地、空氣和水。Ollie代表了奧林匹克的博大精深(來自於奧林匹克);Syd表現了澳洲和澳洲人民的精神與活力(來自於悉尼);Millie是一個信息領袖,在它的指尖上有資料和數據(來自千禧年)。
2004年希臘雅典夏季奧運會吉祥物Athena(雅典娜)和Phevos(費沃斯)
吉祥物是根據古希臘陶土雕塑玩偶「達伊達拉」為原型設計的兩個被命名為雅典娜和費沃斯的娃娃。他們長著大腳丫,長長的脖子,小小的腦袋,一個穿著深黃色衣服,一個穿著深藍色衣服,頭和腳為金黃色,十分可愛。根據希臘神話故事記載,雅典娜和費沃斯是兄妹倆。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希臘首都雅典的名字由此而來。費沃斯則是光明與音樂之神。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是歷屆奧運會中最多的,有五個。它們分別是:奧林匹克聖火形象的福娃歡歡、大熊貓形象的福娃晶晶、魚形象的福娃貝貝、藏羚羊形象的福娃迎迎和燕子造型的福娃妮妮五個擬人化福娃。五種造型名字合在一起就意味著「北京歡迎你!」
② 關於服裝品牌的介紹!
1、音譯: Chanel ---「夏奈爾」;Versace---「范思哲」;Yvesssainlaurent---「伊夫.聖洛朗」;紅貝---「here be」;順美---「smart」。主要技巧是注意翻譯的本地化。要譯得上口、吉利;有節奏和肌理,符合當地人的文化欣賞。
2、意譯: Playboy---「花花公子」;Goldline ---「金利來」;Crocodile---「鱷魚」;Plover ---「啄木鳥」;「杉杉」---Firs;「異鄉人」---Stunner。此種方法比音譯更具難度,如翻譯得好,文化融合,給人以啟示,易與記憶。為國際化考慮,最好是注冊專有名詞。聯想走向國際化,就碰到商標被搶注的尷尬。聯想(Legend)商標被注冊的時間甚至比國內還早。原因是這樣含義美好、在字典上又能查到的詞彙,非常容易被注冊。所以聯想自創了一個新的名稱「Lenovo」,是一個完全自創的單詞,因此它是惟一的。
3、音譯和意譯結合: Reebok譯成「銳步」,既在發音上相似,「銳步」的中文又可以表達銳意進取、快捷的步伐,非常符合品牌定位;Nike---「耐克」,耐力、耐磨。一個「耐」字譯出了神韻;「雅戈爾」翻譯成Younger,音相近,同時表達品牌青春的定位。
在商標的中譯英中,許多企業運用拼音方法解決中國商標的翻譯。「億都川」(YDC)、「丹頂鶴」(DANDINGHE)、「李寧」(LiNing)。但漢語拼音不具有國際性,不通用,許多外國人無法正確拼出企業的商標讀音,而且不適當的運用會鬧出誤會。如Puke(撲克的漢語拼音)正好是英語中「嘔吐」的意思;第二,無法表達商標中所蘊涵的企業文化。如果「雅戈爾」採用漢語拼音的方式則為「YaGeEr」,根本無法表示「青春」的含義。
近年來,國際化進程成為中國各大型企業的重點戰略,已有數百家企業進軍海外。企業在商標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國外的一些風俗禁忌,「海爾」在阿拉伯國家銷售家電時就曾經有過這樣的教訓:大家都知道「海爾」的商標是兩個穿游泳褲的可愛的小朋友,但是在阿拉伯地區,這種穿著卻被人們視為不莊重,違背了他們的宗教教誨,所以這個商標就不能在阿拉伯地區使用。
美國品牌專家菲利普瓊斯(Philip Jones)認為,品牌的附加值是以某種形式存在於它的名稱之中的。一個好的名稱便於消費者記憶,使人產生聯想,引發好感,促進購買;同時節約傳播費用。反之,一個不恰當的名稱表達不好企業的主張,浪費很多傳播費用,極大地影響消費者購買。正所謂「名正則言順,名不正則言不順」。
一、理想的品牌名稱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符合品牌核心定位。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取向。20世紀最偉大的營銷理論之一的特勞特《定位》理論要求企業有正確的定位。品牌名稱必然要符合企業屬性,表達品牌的定位和價值,便於傳播的一體化。
2、與競爭對手區隔化。 世界戰略管理大師波特(Porter)認為,企業的競爭必須實現差異化。即比
競爭對手提供「與眾不同的主張」(USP)。目前我國主要商品已進入相對過剩的經濟時代。企業大規模生產的結果是產品單一,差異不明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現在企業正經歷全面的「同質化」。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人本意識的強化,消費者要求產品能體現自我個性。如果沒有差異化,品牌將淹沒在 「人民的汪洋大海」,都成為「同志」。
3、符合目標顧客價值審美個性。 按波特(Porter)集中化競爭戰略理論,企業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主攻某個「特定的顧客群」和「細分市場」。
當今中國正處於深刻的社會轉型期,社會階層逐步細分:BOBO、中產階級……階層中還劃出許多亞階層。筆者斷言,今後的社會將步入CLUB經濟時代,每個小群體都會圍繞「自己」的「組織」,消費「自己」的品牌,在「自己」的「地盤」活動。
世界市場營銷中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消費越來越從共性消費向個性消費轉變。可以說,面對階層細分,消費模式步入多品種、小批量時代。就是同一群落的人群消費同類的產品也有不同的動機和感受。企業如果拿不出新招,細分市場,採用二維、三維戰略,創造細分,滿足目標顧客差異,而仍然沿用平面時代的「一體化」無細分戰略,將必死無疑。品牌名稱必須符合目標顧客的審美。
4、與良好視覺的圖案和符號相配。 「好馬配好鞍」。有了一個好名稱後,還要一個匹配的圖案和符號。品牌專家大衛愛格(David a Aker)認為,「品牌取名的方法與案例。 1、以怪求勝: 21世紀是個性張揚的時代,人們不再人雲亦雲,特例獨行大行其道,一些前衛的服裝企業,往往注冊較「酷」的商標,以「怪」取勝,試圖一鳴(以名)驚人。
像「E-mail」、「酷拉拉」、「例外」、「第五元素」、「情報站」、「芝麻開門」、「小魔魚」、「U2」 、「西瓜太郎」、「佐治小子」、「博士蛙」、「生活幾何」。夠怪吧。乍一看根本不像服裝品牌,與其說是表達服裝,不如說是表達一種「炫」的生活主張。
因為追求「反彈」和逆向,所以不難理解,象「哥弟」地道的男人名,卻成為女裝品牌名稱;「木頭人」表達的卻是「阿甘」式的大智。
2、以「土」取勝 「丑妹」、「新郎」、「阿尤」、「五色土」、「好日子」、「老三」、「老K」、「群工」以土取勝。土得有理,土得可愛。
但像「闊佬」、「太子王」、「即發」,筆者認為土得有點掉「渣」------品牌取名時應該注意引導健康的文化和價值觀念,而不能一味嘩眾取寵。
3、以「名」得名。 有以著名設計師命名,如「范思哲」、「夏奈爾」、「三宅一生」、「皮爾卡丹」、「王化」、「馬克.張」;
有以服裝業外名人進行延伸取名的,如「朱時茂」、「李寧」;
有以歷史名人取名,如「成吉思汗」、「訶額倫」(成吉思汗的母親)、「愷撒」、「馬可波羅」。
4、模仿取名 以國外、國內知名服裝企業品牌名稱稍做修改,進行商標注冊:「浪凡杜彭」模仿「都彭」,「皮爾王子」模仿「皮爾卡丹」;「富貴鳥」模仿「報喜鳥」;「英皇天奴」模仿「華倫天奴」;「億都川」模仿「伊都錦」;「老人城」模仿「老人頭」。
更有甚者,以國內外明星、著名品牌名稱在中國地區搶注或模仿:「雷諾」、「別克」(鞋業)、「勝.成龍」、「朴樹」。
筆者對這種模仿取名,「借力打力」的策略不太贊賞。雖然名稱短期內容易傳播,「混」個臉熟。但長期看,品牌沒有「個性」。同時,面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壓力和風險。據說,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來華,就是要推出自己的喬丹運動服飾。而在國
內具有較大知名度的模仿搶注品牌「喬丹」運動鞋就面臨強制改名的尷尬境地和巨大風險。
5、以洋求「洋」: 「美特斯.邦威」、「華倫天奴.古柏」、「羅馬世家」、「法國勝龍」、「達拉吉」
無不以洋求」洋」---迎合部分消費者崇洋心理。
6、以數字、字母取名 「π」、「柒牌」、「MV」、「37°T.S.Q」、「CMD」、「三Q」、「FAPAI」。就是讓
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你越不懂越產生探究心態,那麼你就離「中品牌的毒」不遠了。
7、按階層和目標顧客細分取名: 以階層取名:「白領」、「藍領」、「BOSS」、「城市儷人」、「格格」、「才子」、「淑女屋」、「紳士」;
以目標顧客群的生存狀態取名:「與狼共舞」、異鄉人」(Stunner)、「東方夫人」、「紅孩兒」、「披頭士」、「街頭男孩」、「花花公子」。
此類取名的特點都是通過名稱直接表達品牌對顧客的細分和價值取向,消費者只要「對號入座」即可。
8、意會取名。名稱具有一定的含義:
「庄吉」---莊重一生,吉祥一生;「報喜鳥」---喜興,好運;「法派」---歐陸氣派;「帝」(Empereurs)---黃帝遺風;「尊貴之家」(Pal Ziler)---當然定位尊貴。
9、以地名取名: 「鄂爾多斯」、「天壇」、「蘇派」、「順美」、「福建大帝」。但像「南街村」、「王佐」這樣以村莊取名的品牌,如果進行全國化,甚至國際化銷售,提升品牌高度時就會受到名稱的制約。
10、按產品或行業特點取名: 「南極人」和「北極絨」---保暖內衣,所以名稱越抗寒越好;
「婷美」---「挺美」諧音,做女人當然「挺」好;
「勁霸」、「拼」牌、「雄」---主張男人的力量。所以這三個品牌經常贊助拳擊、武術比賽,名字也硬;
「愛慕」、「宜而爽」---內衣講究「愛」和「爽」;
「聖雪絨」、「童王」、「獸王」(皮衣)---指望成為行業之「王」。
11、以動植物取名: 一般以故事較多、外觀特徵突出的動物和美好象徵的植物命名。「鱷魚」、「啄木鳥」、「袋鼠」、「灰鼠」、「金羊」、「七匹狼」、「海螺」、「鹿王」;「春竹」、「薰衣草」、「相思葉」、「蘋果」(Apple)。
動植物組織應該收形象代言費用去了。
&nbsP
12、品牌延伸 主業不是服裝的一些品牌進行品牌多元化延伸:如百事可樂之「百事」服飾、萬寶路香煙之「萬寶路」服飾。
也有一些品牌進行延伸引發消費者爭議,像娃哈哈進行童裝業務延伸。可口可樂總裁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他認為,「非常可樂」將不再是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對手。筆者也認為,在品牌延伸中一定要注意這種延伸是否符合品牌核心價值定位;是否與主業有一定的正關聯;是否會對主業產生較大沖擊。
③ 邁克爾·喬丹贏了姓名權 警示意義有多大
隨著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力度越來越大,靠「山寨」來發展「馳名商標」的創品牌行為必將走向沉寂
最高人民法院8日對再審申請人邁克爾·傑弗里·喬丹與被申請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一審第三人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商標爭議行政糾紛10件案件進行公開宣判。根據判決,邁克爾·喬丹對中文「喬丹」享有姓名權,對拼音「QIAODAN」「qiaodan」不享有姓名權。由於這是邁克爾·喬丹在中國系列商標權訴訟的首勝,作出判決的主體又是最高法院,業內人士普遍將之視為對搭國外名人便車的「山寨」營銷行為的警示。
然而回到判決本身,我們又不得不說,這種警示意義目前看還相對有限。首先我們要看到,本次最高法院宣判的10個案件中,喬丹只贏了3個。在中國司法主場內展開的這一系列共68個喬丹商標權糾紛案件中,目前喬丹也只勝了這3個。屢訴屢敗、屢敗屢訴的標簽並未因此而完全撕掉。
再來看看最高法院支持邁克爾·喬丹那三個案件的裁判理由:因爭議商標的注冊損害了邁克爾·傑弗里·喬丹對「喬丹」享有的在先姓名權,違反商標法規定,應予撤銷,故判決撤銷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被訴裁定及一、二審判決,判令商標評審委員會針對爭議商標重新作出裁定……
不難看出,與其說這是一起「商標權」官司,還不如說這是一起「姓名權」官司。盡管20多年的商標法中,就已有了在先權的規定,但在過往的司法實踐中,關於商標行政糾紛中涉及在先姓名權保護的標准和條件等問題長期處於不甚明確的狀態。最高法院終於通過這一契機,為同類裁判提供了一批鮮活的指導案例。
這3宗個案喬丹為什麼能勝?主要是因為被判決不能使用的3件商標均系注冊時間不足5年、在周邊其他類商品(如游泳衣、裝飾品、啤酒飲料等)上的防禦性商標。也正因為這些商標還是防禦性、未投放市場的,喬丹的勝訴對喬丹體育目前正在使用中的商標其實沒什麼影響。進而言之,它對喬丹體育「碰瓷」體育名人的「山寨」營銷行為還很難產生實質性的警示。
邁克爾·喬丹很清楚他贏得的三宗訴訟的意義,他在最高法院宣判之後的聲明中表示了「欣慰」,並稱「最高人民法院認可了我保護自己名字的權利。中國的消費者有權知道喬丹體育及其產品和我並沒有任何關聯。」
飛人喬丹於上述聲明中的無奈不難讀出,商業利益暫且不說,只好先告訴中國的消費者,喬丹體育及其產品與之沒有任何關聯。喬丹體育則在判後的聲明中,極力宣揚「喬丹」乃是他們努力打造的「民族品牌」。我們其實心知肚明,「喬丹」所指向的,就是那位籃球場上的飛人。隨著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的力度越來越大,靠「山寨」來發展「馳名商標」的創品牌行為必將走向沉寂。
④ 「喬丹」商標案宣判帶來哪些思考
在商標中使用名人的姓名或形象要經過權利人的許可並支付對價,是國際通行的商業慣例。如果允許一部分人不去通過協商獲得授權許可就拿名人的聲望到市場中牟利,就會使守規矩的人吃虧。這是對其他競爭者的不公平,損害了市場秩序。坦率地講,喬丹公司攀附喬丹個人聲譽的做法,影響了中國人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真心不想我們有「喬丹」這樣的民族品牌。不過,就這起案子本身來說,也有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地方。
比如,此次判決雖然以侵犯喬丹的姓名權為由宣告訴爭「喬丹」商標無效,但同時也指出:「該行為在損害該自然人姓名權的同時,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誤導公眾並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構成對公共利益的損害,對於這樣的商標可以適用商標法中關於有不良影響之商標的禁止性規定,從而予以宣告無效。可法院之前認為,對於損害私權的商標就不能再考慮對公共利益的損害。這兩種說法存在一定的矛盾之處,需要進一步予以闡明。
此外,此次判決在認可喬丹對於「喬丹」享有姓名權的同時,對於它的拼音拒絕保護,讓人費解。在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英語中,「QIAODAN」並沒有任何含義。因此,我們對於「QIAODAN」這一字母,除了將它作為「喬丹」的拼音看待之外,基本不會產生其他聯想。就此而言,「QIAODAN」是可以與「喬丹」替代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既然如此,還需要去做「QIAODAN」是否與「喬丹」或者籃球明星喬丹形成穩定對應關系的調查,然後才能確認「QIAODAN」等於「喬丹」嗎?
不管怎樣,這場「喬丹」商標爭議案的終審結果再一次表明我國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決心,並將有力推動相關司法實踐。
⑤ 去年邁克爾喬丹不是告喬丹品牌侵權了嗎,後來怎麼樣了
邁克爾喬丹敗訴了,原因是中國的商標法允許同音字或同音詞,如之前的葯物品牌泄停專封、溜得滑都是合法的。但我屬認為邁克爾喬丹作為世界知名度很高的體育明星,「喬丹」公司的做法已達到讓消費者混淆的程度,中國法院這樣判只是出於對國內企業的地方保護,這個案例也體現出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高。
⑥ 喬丹的中國品牌何去何從
晉江新聞網12月9日訊 最高人民法院的一紙判決,讓兩個「喬丹」之間持續多年的「無硝煙大戰」終於落下帷幕。而喬丹體育未來的發展走向,也引發了各界猜想。讓人沒想到的是,外界對此呈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擔憂: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近幾年來,運動品牌進入同質化競爭階段,即科技含量不高的運動鞋服產業,各品牌之間的質量和科技都相差不多,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競爭的層面主要是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這對喬丹體育自身品牌將是一個沖擊,根據邁克爾·喬丹委託的律師的舉證,70%的消費者認為喬丹品牌和邁克爾·喬丹有關系,這對喬丹品牌的形象是一個沉重打擊,多年來塑造的品牌形象與知名度可能毀於一旦。」福建體育產業研究中心成員任慧濤透露出了擔憂。
也有其他業界人士表示,對於正駛上快速路的喬丹體育這樣的典型創業企業而言,在依靠體力和汗水的拼搏之後,終於迎來上市和規范發展的曙光之際,遭遇如此法律訴訟,無疑是急剎車。
最高法的一紙判決,給喬丹體育帶來的遠不止增添上市前的幾道坎,在品牌運作上將是重重考驗。
「4年之久的官司糾紛,對喬丹體育的經營發展必然造成影響,原先制定的諸多商業計劃也無法順利實施。如今體育產業正處於風口,很多體育品牌欲藉此進入一個新的擴張道路,此時的審判對喬丹體育的未來發展障礙重重。」任慧濤說。
力挺:借機完成品牌轉型
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延續多年未果的爭議終於畫上句號,或許並非壞事。對於被此案牽累多年的喬丹體育來說,這或許是一種解脫,可以將重心回歸發展本身。
「這也可能成為喬丹體育又一個新發展的機會,喬丹體育依靠『喬丹』品牌完成了原始積累,可以藉此機會實現品牌重塑與企業轉型,但這一過程難言坦途。」一位不願具名的業界同行表示。
「就像喬丹體育聲明中所說,這個判決對於喬丹而言其實影響不大。」長期配合喬丹體育的供應商、福建華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承瑤告訴記者,如今的市場消費者越來越理智,他們更看重的是產品性價比。喬丹體育的品質在業內一直位於前列,得民心者得市場,擁有產品高品質的企業一定會被消費者所接受。
「『喬丹』這個名字對喬丹體育的發展肯定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到現階段,這一促進作用就不見得大了,反而可能是一個包袱,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制約發展。」有業界人士表示,依靠明星的品牌效應會出現老化問題,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靠產品研發設計的能力、渠道銷售力、整個渠道供應鏈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必須走相對專業化、個性化的路子
⑦ 企業申請知識產權貫標認證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簡單來說,只復要企業擁有一製件或以上的知識產權,即具備了貫標認證的門檻來條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