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異議和復議的規定第25條和第28條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異議和復議的規定第25條和第28條在保護的人群、執行標的權屬依據、標的對象都有所不同。
1、條款保護的人群不同
第25條條款主要為案外人是否確定是權利人依法行使異議權提供了保障,第28條條款主要是針對金錢債權案件的買受人,屬於利害關系人。
2、條款判定執行標的權屬依據不同
第25條條款對執行標的權屬的判斷,原則上根據登記和佔有情況判斷。如果執行標的是不動產、有登記的動產和其他財產權,根據登記來判斷權利人;對沒有登記的動產,根據佔有情況判斷權利人,或者根據相關行政許可、當事人之間的合同等證據來判斷權利人。
第28條條款並未完全根據登記和佔有情況判斷,非因買受人自身原因未辦理過戶登記或已支付全部價款,或者已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部分價款且將剩餘價款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交付執行,人民法院都應予支持,賦予符合法定條件的買受人對不動產的物權期待權以排除執行的效力。
3、執行標的對象不同
第25條條款除不動產外,還包括已登記的機動車、船舶、航空器等特定動產,銀行存款和存管在金融機構的有價證券、股權等資產都做了相關規定。第28條條款主要針對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進行規定。
㈡ 准物權與物權期待權的區別
1.准物權以物抄之外的其他財產為權利客體的財產權。物權的客體是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在內,所以准物權不屬於物權的范疇。准物權與物權的制度性區別主要是由客體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2.准物權在性質上與物權相類似。准物權與物權都屬於支配權、絕對權和對世權,所以兩種權利都具有保護上的絕對性、效力上的優先性和排他性等共同特性。
㈢ 物權期待權與抵押權同時存在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書
抵押人以正在建設的預售期房向銀行設定抵押借款應為合法有效。
抵押人以版正在建權設的預售期房向銀行設定抵押借款,符合《擔保法》司法解釋第47條規定,應當認定為合法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某銀行與某房產公司等抵押合同糾紛案」,見《上海方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華東三峽經濟發展公司、中國光大銀行上海分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虹口支行抵押合同糾紛案——預售期房設定〈抵押合同〉效力的認定》(張雅芬,最高人民法院),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最高人民法院二審案件解析》(200204/12:305)。
㈣ 二手房買房人物權期待權 我有多套房產,我一審法院判決書認定我輸了
法院是依法判決,就看調查的事實是什麼樣的了
㈤ 房屋買賣備案登記人對房屋是期待權嗎
買房人的物權期待權不能排除法院的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的范圍(一)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傢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二)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當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必需的生活費用依照該標准確定;(三)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四)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五)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六)被執行人所得的勛章及其他榮譽表彰的物品;(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部門名義同外國、國際組織締結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中規定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㈥ 期待權的性質分析
民事主體依法取得了權利的部分構成要件,受法律保護,其就取得了期待權的法律地位,因而期待權可以形成於眾多領域,從而擁有眾多的類型。而由於期待權類型的多樣性,再加上其內容的復雜性,各國導致了對期待權本質的認識,呈現出撲朔迷離的情景。德國民法學界從期待權物權學說,類似物權說,其兼具物權與債權兩領域要素的特殊權利說,再到否定期待權獨立價值的極端學說,可以說是觀點倍出,紛爭不斷,以至於賴扎(Raiser)教授幽默地說,德國司法界在將期待權歸類中所出現的兩種觀點,與德國學術界對此問題所呈現的不確定性相比,還算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而在我國學者們對期待權性質的認識亦謂是觀點明顯,如有王澤鑒的兼具物權和債權兩種因素之中特殊權利說,王軼的物權化的債權或效力擴大的全權說,申衛星的不完全所有權。戴孟勇的准物權說,也有學者另闢蹊徑地指出由於研究方法的不當導致了認識的錯誤,從而指出期待權是與物權、債權、形成權分屬不同分類標准下的權利范疇,最後指出其性質為所有權的期待權。
正如Andreasvor Tunr所指出的「期待權概念是一個空殼的制度概念,它包含了統領在權利取得的」先期階段「標志下的權利內容迥異的形形色色的法律現象,我們對於一般期待權很難精確的予以定性,而必須具體到某一項期待權,才能講清其性質,同時按照期待權在實踐中的應用和操作,以利益衡量或收益作為分析的工具,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適當協調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因此本人認為基於期待權種類的多樣化。比如基於物權的期待權和基於債權的期待權應該有所不同,對物有佔有關系的期待權同沒有任何佔有關系的期待權也應有所不同。取得債權之期待權可類推適用債權的規則,取得物權之期待權則適用物權的規則,且可以使用類似的規則,而沒有必要一刀切,必須找到一個非此即彼的觀點。因為世間萬物本身並非是非此即彼非友即敵,其間存在著大量的灰色區域,而且在不斷迅速發展的社會中亦是越來越多。
㈦ 什麼樣的人對不動產享有物權期待權
這種形式只有具備一定收債能力的人才可以。
排除這一種可能,就是遺產繼承,其他方面的,沒有任何這樣的待遇。
㈧ 法院能執行有物權期待權的不動產嗎
只要不是規定的年限的都不能執行的
㈨ 如何在案件審理中用物權期待權處理財產糾紛
1、甲方楊某與乙方鄭某簽訂《房屋買賣協議書》,約定甲方將位於某處的房產以72萬元價格出售給乙方,簽訂協議時乙方支付現金30萬元給甲方,30萬元交付後,楊某將涉案房產證書交付鄭某,隨後鄭某入住涉案房產並實施裝修、繳納物業管理費等。在約定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期間,因楊某丈夫病故、其本人又涉嫌犯罪被捕、監禁等原因至今未與鄭某辦理產權變更登記。
2、期間廣州市中院作出刑事判決,「判處楊某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3、廣州中院依刑事判決書查封了楊某名下的涉案房產。鄭某提出執行異議,認為楊某已將涉案房產出賣給他,並將該兩房產及房地產證交付其所有及入住,其已實際取得兩涉案房產的所有權利,申請解除對涉案房產的查封。
核心觀點:法院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定。
理由一:根據物權法的相關規定,涉案房產屬楊某所有,執行法院查封於法有據。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被執行人佔有的動產、登記在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特定動產及其他財產權。」
房屋作為不動產,應以登記作為物權變動的生效要件,涉案房產登記在楊某名下,從現行規定而言,執行法院據生效判決查封登記於楊某名下的涉案房產於法有據,並無不妥。
理由二:鄭某雖簽訂了《房屋買賣協議書》,但未完全支付購房款,亦不得對抗人民法院查封。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規定:「被執行人將其所有的需要辦理過戶登記的財產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已經支付部分或者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該財產,但尚未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凍結;第三人已經支付全部價款並實際佔有,但未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的,如果第三人對此沒有過錯,人民法院不得查封、扣押、凍結。」
據上述最高法院規定,對已經簽訂買賣合同並交付全部價款的財產,人民法院不得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對已經簽訂買賣合同並交付部分價款的財產,或雖然簽訂買賣合同但尚未支付價款的財產,則可以採取保全措施。
就本案而言,鄭某的權利基礎來源於《房屋買賣協議書》,各方當事人對於該協議的真實性及合法性並無異議,但鑒於鄭某僅支付了30萬元,尚餘42萬元未支付,並不能據上述規定阻卻執行法院的查封行為。
核心觀點:既要正確適用法律,又要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首先,關於程序問題,廣東高院認為「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解決了案外人異議之訴不能受理的問題,是現有法律框架之下相對合理的選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裁判涉財產部分執行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也已明確指出,此類異議應當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
其次,關於執行法院能否對房屋買賣合同進行實體審查的問題,廣東高院認為:「本案雖然適用民事訴訟法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進行審查,但如前所述,是對異議訴訟程序不能的合理替代。因此,本案應當對房屋買賣合同依法進行實體審查判斷」。
第三,關於本案實體問題,廣東高院先予核實了下述重點事實:首先,詢問了楊某,又核實了鄭某繳納30萬元購房款的支付情況,查實了《房屋買賣協議書》真實性及實際履行情況。其次,查閱了刑事審判案卷,確認楊某已出售涉案房產,已收首期款30萬元。第三,廣東高院征詢了楊某及鄭某意見,鄭某同意在房產解封後支付剩餘房款42萬元,楊某表示無異議,並就合同履行過錯責任認定「楊某在收款後未去辦理涉案房產的塗銷抵押,是涉案房產沒有過戶的根本原因,故涉案房產沒有過戶的過錯在於賣方楊某」。
最後,廣東高院突破了現有規定,創造性地利用物權期待權理論解決了本案爭議,廣東高院認為,「鄭某雖不享有涉案房產的物權,但是依照合法有效的房屋買賣合同,其對被執行人楊某享有合同的債權請求權,即過戶涉案房產的請求權。本案鄭某作為合同買方享有涉案房屋過戶的債權,應當先於刑事判決沒收財產的執行。由於買賣雙方均表示同意繼續履行合同,故在限期內指定買方鄭某交清購房餘款42萬元供本案執行後,執行法院應根據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解除涉案房產的查封」。
本案的妥善處理是建立在各方妥協基礎之上的,與其說是一個「民事裁定書」,還不如說是「調解書」,該種裁判僅就個案而言實現了結果上的公平,突破了現行法律規則,但裁判思路在不修改最高法司法解釋的前提下,卻難以推廣。
本案鄭某主張的法理基礎實質為物權期待權理論,即鄭某所訂立《房屋買賣協議書》後,對涉案房產的產權存在一種合理的期待,且鄭某在合同履行中並無過錯,則鄭某該期待權應當得到保護,廣東高院裁判所依據的法理基礎即是如此。但《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將物權期待權實現的條件限定為「買方已支付全部價款」,顯然將物權期待權的適用范圍縮小,而廣東省高院則裁定在鄭某補足42萬元剩餘房款後,裁定解除涉案房產查封,顯然是為適用該規定創造了條件。
很顯然,鄭某是幸運的,因為廣東高院在個案審理中突破性地適用了物權期待權理論,創造條件適用了《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十七條,維護了鄭某的合法權益。但不是每一個案外人都能如此幸運,廣州中院駁回鄭某異議的裁定代表了大多數法院的裁判方向。
㈩ 買房人的物權期待權可否排除法院的強制執行
買房人來的物權期待權源不能排除法院的強制執行。
法院強制執行的范圍
(一)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傢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當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必需的生活費用依照該標准確定;
(三)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
(五)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
(六)被執行人所得的勛章及其他榮譽表彰的物品;
(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部門名義同外國、國際組織締結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中規定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