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是一句司法考試題目里的解析有這么一句話,請高人指教一下!
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產生的債權的法律關系,抵押權屬於物權。回抵押權是否成立要交付(動產答)或者登記(不動產)。就像一個買賣合同,合同生效了就產生一個債權關系。如果這個東西(動產)還沒有交付,所有權就還是賣方的,只有交付後物權才發生轉移。抵押權屬於物權。
2. 司法考試,擔保法解釋38條與物權法176條矛盾
物權法與擔復保法沖制突——依物權法
見《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八條 擔保法與本法效力銜接擔保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
追償對象——債權人
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對第一百七十六條的理解。之所以追償對象只能是債權人有三個理由:
(1)理論上,各擔保人僅對債務人債務作出擔保,擔保人與債務人之間存在擔保關系,但擔保人與擔保人之間無擔保關系。允許擔保人之間互相追償實質上是在擔保人之間強制設立擔保關系,不合法理。
(2)程序上,費時費力。若允許向擔保人追償,則被追償的擔保人最終還是要向債務人追償,不夠經濟。
(3)可操作性上,若允許向擔保人追償,則存在多名擔保人、物保與人保並存時,各擔保人追償比例難以確定。
總之,《物權法》生效後,對擔保的理解就發生了變化,需要增加一點:每個擔保人在設定擔保時,都明白自己面臨的風險,即在承擔擔保責任後,只能向債務人追償。如果債務人沒有能力償還,自己就會受到損失。而這一點與擔保的初衷是相符的。
3. 司法考試的問題
先說明一下,下面是我轉述別人的。我是非法本,也是今年第一次參加考試,和你一樣。
當然來得及,去年我也只有5個月的復習准備時間,還是通過了司法考試
司考結束了,一次性通過,不枉我四個半月煉獄般的苦讀,雖然分數不高(387),被某些牛人譏諷為被滔天洪水沖上岸的。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分數還有臉寫心得,簡直貽笑大方。但我自己的想法是,作為一個司考的菜鳥,能夠一次通過這樣的考試,應該把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分享給那些至今還在奮斗的考友們!
一、必須端正態度
1、首選我們必須端正態度,明白司考是什麼,他不過是我國應試教育體系中的一種,既然是考試,就要以考試的態度去對待它——我們就是我了拿那個證,而不是進行法學研究,所以不要針對某一個問題鑽牛角尖(註:淳於聞老師的話,醍醐灌頂啊)。很多科班法本生多年過不了司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認死理,經常聽到有考友這樣的說法:某某講的不對,我的導師不是這樣說的!!你的導師、教授說的對(還真有可能是正確的),你聽他的,你過的了司考嗎?過不了司考,你還大談法學研究,是不是有點......
2、司考很難,難到什麼程度?只要你努力了且方法正確就一定通過的程度。上小學時記得有一篇叫做《小馬過河》的課文(現在課本改革了,不知道還有沒有),大齡考友應該都有印象,小馬過河後的感覺是:河水既不像大象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樹說的那樣深。等你通過了司考就會有那匹小馬的感覺了。他不是想像的這么難,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通過的。
二、復習方法是生命
有很多考友很用功,幾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復習,但年年飲恨,為什麼?方法不多頭,做了太多的無用功。那到底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好呢?對於這個問題,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作為一個在職沒什麼基礎的考生說說自己的方法:
1、先刑、民、法理。刑法、民法距離我們的生活最近,容易熟悉,很快能夠上手;法理的學習可以讓我們初步建立一個法學體系的框架,對法學本身有一個比較明晰的認識。我看過「三大本」,也買了萬國的講義和《阮齊林的刑法筆記》套裝,雖然是「高仿版」,但沒有錯別字,很超值!!!!因為我們是學習,而不是收藏。
2、聽課件。我聽的是萬國的全套強化班,好不好大家有公論,反正我如果沒有這套課件,應該過不了200 分。課件要反復聽,至少聽兩遍,並根據講義作詳細的筆記。這些課件和講義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華,是你通往司考成功之路腳下的金磚!!
3、復習時間,因人而異。對於底子比較薄的考友來說,動手要早,笨鳥先飛嗎。我從復習到考試基本是准備了一年,後期全情投入四個半月,這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看書習慣甚至自己生物鍾都需要調整。在全力以赴的復習時,我晚6:30 看書,10 點看晚間新聞休息半小時,然後00:30 至1:00 休息。白天在單位只復習頭天晚上的東西,不學新知識,因為工作太多,無法集中精力。關於有的帖子說自己非法本、沒基礎、一兩個月復習,輕松過司考的,基本屬於扯淡,要不就是屬於變態的牛人,但大部分考友都是屬於常態的,所以希望各位考友不要被誤導。
4、精力分配。怎樣分配精力呢,我的做法是:那一個部門法容易拿分,我就在哪個方面下功夫。刑法、民法雖然分值很高,但題目太活,就像是移動靶,太難打中了。即使你用十年的時間學習,也不可能超過韓友誼、李建偉,更別說張明楷、王利明了。而訴訟法、法理、憲法、法制史等等只要你下功夫背了,肯定能拿到分時,到時那分就像白送一樣。我在最後半個月,刑法、民法沒看,只看那些純記憶性的部門法,毫不誇張的說,法制史至少看了15 遍,所以卷一法制史的分應該全拿。我這樣說,並非不讓大家在刑法、民法上下功夫,而是奉勸大家不要平均用力!還是那句話,這是考試,不是法學研究!!!
5、關於輔導班。還是因人而異,有條件的、學習自覺性差一點的可以上個輔導班,聽老師面授還是有好處的。像我這樣的在職考生是沒有這個條件,但可以在學法網上下全套的課件,效果差不多。總之一句話: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三、關於考試時的技巧
1、考試狀態:
考試前一周左右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盡量早睡早起,不要再開夜車了,把生物鍾調整到應試時間。在心理上要有足夠的信心,相信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回報。我19 號晚上八點半上床,睡前用MP3聽了兩遍「征服天堂」這個曲子,很棒,讓自己信心百倍,以最佳狀態迎接考試。
2、考前「踩點」
考前應該到考點去看一看,尤其是離考點比較遠的考友更應該如此。考查一下考點周邊餐飲、住宿之類的服務場所,省的現找考場、飯店、旅館,浪費寶貴的時間。
3、考試用具准備
准備一個小塑料袋,將准考證、身份證、鉛筆、橡皮、鉛筆刀、尺子(尺子的作用是塗答題卡用的,防止塗串了)放在裡面。兩只2B鉛筆將兩頭全都削成鴨嘴狀,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圖卡速度(考試前三卷3 個小時,卷四3 個半小時,但時間還是很緊的,能省則省)。
4、答卷技巧
考前五分鍾發卷,但不能答只能看。這幾分中也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單選相對容易,由於不能動筆,所以可以選出答案,然後在選項上用指甲劃一下做標記,開始答卷時,再用碳素筆標上(答卷上是允許做標記的)。我卷三在打鈴前就作了7 道單選,覺得這個辦法很實用,建議各位考友可以試試。
5、塗答題卡
我是單選、多項、不定向分著塗的,做完一項塗一項。這樣感覺心理踏實,因為聽說往年有考生試題做完,但答題卡才塗1/3,太遺憾了。當然,各人都有自己的習慣,但建議考前作一次全面的模考(學法網上就有),一定要限定時間,我就沒有進行模考,導致卷一差點沒答完。但論述模擬題我作了,就給自己限定30 分中,所以答卷四我的時間比較充裕。
6、提前交卷的問題
不建議提前交卷,我所在的考場有很多考生提前半小時交卷,讓我很詫異,如此重要的考試,半個小時寶貴的時間竟然棄之不用,我想這些人不是250 就是徹底沒信心了。當然,可能存在個把變態的超人,但我們大家基本都是把褲衩穿在裡面的。
7、中午休息用餐
首先上午結束之後馬上用餐,不要想、不要考慮已經考完的科目,更不要與其它考生對題,毫無意義,出現了錯題還可能影響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建議有條件的自帶午餐,這樣更保險。在考點附近用餐的,盡量選擇有點規模的、干凈的飯店,否則吃壞了肚子後果很嚴重!其次午休地點盡量提前選好,但不能離考點太遠。
8、喝水問題(也很重要)
建議進考場前或考試過程中盡量不要多喝水,雖然老師可以帶你去廁所,但時間寶貴啊。有的考友建議考試時喝點「紅牛」,可以提神,相當於運動員吃點禁葯提高成績。個人不贊成此觀點,如果你平時經常喝這種飲料還可以,但臨時起意的就算了,突然改變飲食習慣,如果導致腸胃不適,適得其反。
總之,兩天的考試是對考生心理和生理的極大考驗,希望各位考友認真對待。
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就是希望那些屢試不第的老考友和准備09年加入戰場的新考友在復習時少走一些彎路,多一些成功的機會。
我的司考公式:
努力(65)+方法(30)+運氣(5)=考試成功(100)
有考友說「這個證書就是一塊敲門磚」,我非常贊同此觀點。那些高分考友不要沾沾自喜,也不要再大呼放水了,誰都知道360=600,而且這樣的考試模式也不能完全反映考生的真實水平。對於學法人來說,司法考試只是剛剛推開了法律的大門,連邁出第一步都不能算,只有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不斷學習、歷練,才能成為真正的法律人
4. 2013年司考只有不到3個月了,書看了一遍好像沒看似的,不知後面那麼搞了!
看了一遍好像沒看,是因為第一,你對各個部門法沒有一個體系性的認識
第二,單個知識點你的認識不夠深入
所以會有這種合上書,腦袋空空如也的感覺
解決也簡單,有兩種方法,一是從大到小,二是從小到大
所謂從大到小,就是看著三大本的目錄,想下面的知識點,以物權法為例
現在是我腦袋裡面的物權法,什麼書都沒看。物權下面主要有三大塊自物權、他物權和佔有,自物權下面要考的東西主要是所有權的種類、變動,往下延伸,會有不動產和特殊動產的登記、動產的交付、善意取得等等這些具體考點。他物權再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又可細分,細分出來的各個物權如抵押權又會有取得、變動、權能、實現等各個知識的小點。你看著目錄,然後把能想到的知識點列在紙上,然後和書裡面講的知識點對照,你沒想到的和想到但和書上不一致的重點看,這樣反復個兩三次,你就有一個很清晰的把握了。
所謂從小到大,就是先看小的知識點,然後往外發散,如看抵押權的實現方式的時候,你橫向地去想,同屬擔保物權的質權、留置權是實現方式是什麼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麼,為什麼共同又為什麼不同。擔保物權內部比較完了,再橫向比較上一層概念,擔保物權和用益物權,再上一層是自物權和他物權,再上一層是債權、物權,再上一層是財產權和非財產權,當然這個分類開始的時候在學理上看來是不嚴謹的,因為還有知識產權、股權這些權利,但不用著急,慢慢地進行補充,最後對整個民法就能有一個清晰的把握。
前一種適合於單個知識點已經比較深入,但是沒有整體性把握的人,後一種適合於單個知識點也比較模糊的人。
司法考試的一大忌是背。一是因為考司法考試的年齡大多在22歲左右,已經過了記憶力很好的年齡段,二是因為司法考試需要准備的信息量太大,背誦這種方式一是事半功倍,二是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負擔,時間很緊了,我還都記不下來。
二大忌是急功近利和要求過高,法學本科生花四年的時間學習的內容,你想看個一兩遍書就達到像高考時候那樣對知識點的完全的理解,這個是不可能的。所以體系不清晰不要緊,有些知識點不夠深入也不要緊,慢慢來,努力了,就可以了,切不可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三大忌時間分配不合理。民法靠理解,所以要先看;刑法理解、記憶各半,所以要中期看;三大訴訟法、各程序法比如行政復議法就是記憶,注意記憶不等於背,而在於多看幾遍,就是從開始復習看到最後。上面所說都是拿分大戶,一定要保證得分,尤其是訴訟和程序法。行政法如果平時不怎麼看,直接過2遍就放掉,說實話你看個10遍8遍不會的還是不會,會的看2遍就夠了,平時做題錯了也不要有負擔,行政法就那點分,得了算中獎,錯了很正常,別人也不會。第一卷的東西放在最後看,主要也是記憶。
四大忌是為做題而做題。做題主要有2個作用,一是檢驗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二是搞清出題者的思路。所以做真題是有很大價值的,真題可以多做幾遍,至於那些所謂的模擬題,不做也罷,太垃圾了,漏洞太多,真題有些也是有爭議的,所以不要糾結於題本身,達到上述的2個目的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建議是寧看10遍,不背一遍;寧做真題10遍,不做模擬一遍。
三個月的時間就是一遍還沒看,也來得及,別說你還看過一遍了
5. 關於物權的司法考試問題請高人指教
這個你要區分質押物權與抵押物權、留置物權,其中抵押物權內只要抵押合同成立,抵押物權容即告成立,但是未登記的不能對抗登記的。而質押物權則以交付質物為成立要件,如果交付後由拿回來的,那就屬於「流質」了。至於留置物權則是法定物權,不需要什麼合同,以本人佔有為條件。
總的來說,你說說的只是針對抵押物權來說的。
6. 求高人回答司法考試民法中的他物權都有哪些
他物權有:
1、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內使用權,去年容考了2分左右,每年的分值都不大。
2、所有的擔保物權: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質權。重點是抵押權和留置權。分值2到4分左右。一般會與所有權、以及物權公示原則的試題涉及在一起考,主要題型就是一個動產或不動產輾轉反側、求最後歸屬。
7. 大家幫忙回答一道司法考試的題吧,擔保之債的
擔保之債是指以保障債務清償為目的而設立的從屬性的債權債務關系.以主債專的存在為前提.也就是說,只屬要為保證主債務的履行而設立的從債權債務關系,都屬於擔保之債。
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包括:保證、定金、抵押、質押、留置五種。都是從債權債務關系,應該都屬擔保之債。
現在有個矛盾就是抵押、質押權被明確定為物權,即擔保物權,所以產生了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抵押、質押不應再認定為債權,而是物權。如果按這種觀點,那麼答案應該是:A、B
另一種認為,把抵押權、質權歸為擔保物權,並不能否定它們債的性質,仍然是抵押之債、質押之債。如果按這種觀點,就應該是:ABCD
個人比較認同第二種觀點。抵押權、質權是物權,但抵押、質押行為產生的民事法律關系仍然是債。
8. 現在司法考試還會考「典權」這個概念嗎這個帶有中國特色的術語到底是屬於用益物權還是擔保物權典權人
典權應該屬於用益物權,所謂典權,是指佔有、使用、收益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物權。由他的定義就可以看出 點權人有權力或者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