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邁克爾傑克遜去世前還是索尼的人嗎如果不是,那他是哪個公司的
不是了
但是 micheal 有索尼的50%的股份 索尼每賺一分錢都要和micheal平分。
所以,索尼想要拿走micheal的股份
他們製造了各種麻煩 想讓micheal破產 好讓micheal 把那50%的股份變賣給他們.
1986年,邁克爾•傑克遜花4750萬美元買下了ATV的歌曲版權目錄,其中包括超過250首披頭士樂隊歌曲的版權。索尼/ATV出版公司成立於1995年,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出版公司之一,這個出版公司就是傑克遜用ATV和索尼音樂公司出版部的合並產物,雙方對等分得一半的利潤。合並後,索尼音樂公司當即就付給了傑克遜一億美金的交易酬金。實際上,在1993年,傑克遜就將手下的ATV發行公司的曲目管理權由環球音樂公司轉交給EMI百代音樂發行部主理,據報道傑克遜將從中獲利兩億美元,先期便已收到了一億美元的酬款!這些舉動過後,傑克遜不再只是一個唱歌跳舞的人——他變成了音樂界最有權勢的人之一,須知除了披頭士,從貓王、麥當娜、綠洲樂隊、鮑伯•迪倫到近十多年來的瑪利亞•凱麗、席琳•迪翁、諾拉•瓊斯等等超級頭牌明星的歌曲版權,都在索尼/ATV出版公司的控制之下,而索尼/ATV出版公司又是由索尼音樂和傑克遜對等控制!這些明星們的作品所賺取的金錢,有超過一半的比例要分給索尼/ATV出版公司,再對等分給索尼音樂和傑克遜,傑克遜每年從中都能獲得數千萬美元的收益。這個出版公司的曲目庫,據行家估計,價值十億美元。
❷ 邁克爾傑克遜如何取得SONY公司全部歌曲的50%的版權
你大概是剛開始了解他吧!
其他不說,就光看這些他的公司吧。
以下便是MJ控制的一系列公司(已知):
管理類
名稱:MJJ Legacy LLC MJJ遺產公司
職能:管理 (新公司,具體職能不清楚。會計所:Holthouse, Carlin & Van Trigt LLP;法務代理:Dewey & LeBoeuf LLP)
成立日期: 2008年9月22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JJ Proctions LLC and Inc. MJJ製作公司
職能:管理 (老公司,因版權原因重新啟動)
成立日期: 2008年7月31日重啟 (最初成立於1979年10月30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ichael Jackson Co. LLC MJ公司
職能:管理 (Raymone Bain時期建立,未來何去何從還不知道)
成立日期: 2006年6月13日
狀態: 運營中
音樂製作
名稱:MJJ Kingdom LLC MJJ王國公司
職能:音樂製作 (最新建立,具體職能不明。Peter M. Lopez任管理職務,來自Kleinberg Lopez Lange Cuddy Edel & Klein LLP公司,法務代表Robin C. Gilden,來自Reish Luftman Reicher & Cohen LLP)
成立日期: 2008年8月8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JJ Music Inc. MJJ音樂公司 (和Sony的合資公司)
職能:音樂廠牌
成立日期: 1997年9月17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JJ Records LLC MJJ唱片公司
職能:音樂廠牌
成立日期: 1997年8月15日
狀態: 2002年4月26日關閉
錄影製作
名稱:MJJ Ventures Inc. MJJ投資公司
職能:錄影製作 (老公司,因版權原因重新啟動)
成立日期: 1991年2月26日
狀態: 運營中
授權
名稱:MJ Licensing LLC MJ授權公司
職能:授權
成立日期: 2003年10月10日 (2007年4月18日重新啟動)
狀態: 運營中
名稱:Triumph International Inc. 盛典國際
職能:授權
成立日期: 07-19-1982年7月19日
狀態:2003年3月1日關閉
出版
名稱:MiJac Music Inc. MiJac音樂公司(華納Tamerlane出版公司管理)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1979
狀態: 運營中
名稱:Sony ATV Music Publishing LLC, SONY/ATV音樂出版公司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1995年11月2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J ATV Publishing Trust,MJ ATV出版信託 (管理MJ在SONY/ATV中的50%股份)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02-09-1999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J Publishing LLC,MJ出版公司 (MJ自己的100%音樂版權)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1998年11月30日
狀態: 停止運營
名稱:New Horizon Trust 新地平線信託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2006年2月10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New Horizon Trust II. 新地平線信託2號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2007年11月9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New Horizon Trust III. 新地平線信託3號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2007年11月13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Sony MJ Music Publishing LLC, SONY MJ出版公司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1995年11月2日
狀態: 運營中
名稱:MJ Sony Music Trust, MJ SONY音樂信託
職能:出版
成立日期: 1995
狀態: 2006年5月31日關閉
產權
名稱:Sycamore Valley Ranch Company LLC, 楓谷牧場公司
職能:房產
成立日期:2008年7月15日
狀態: 運營中
有些車已經被他給忘記了,在他家的車庫里。最近開的是勞斯萊斯。逛玩具店半小時花幾萬美元,還有他的房子,哎,你可以到邁克爾傑克遜吧去問,那裡一人一句就明白了
欠債是不假,但破產絕對是子虛烏有
他的個人不動產超過1億美元;此外個人歌曲版權價值2.5億美元;與Sony公司合資的Sony/ATV音樂出版公司價值25億美元,他個人佔一半,也就是12.5億美元;此外其他投資價值2億美元,總身家超過18億美元
而現在傳得沸沸揚揚的所謂破產,主要指一筆還剩餘2.7億美元的債務,由於用於周轉的資金較少,所以暫時出現財務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Michael是音樂界唯一一位擁有自己歌曲詞曲版權、歌曲母帶與歌曲發行權的藝人,所以他的唱片提成是樂壇最高的,差不多達到唱片零售額的30%-35%。自從2000年以來,他的各類專輯一共賣出了超過3000萬張(平均價格16美元);單曲也已經賣了將近500萬張(平均價格6美元);此外還有超過150萬套的DVD(平均價格25美元)。那麼他個人在這5年裡的唱片銷售提成就超過了1.8億美元,除去稅金,為1.2億美元,平均每年稅後收益2500萬美元
此外,在Sony/ATV中,僅The Beatles樂隊的歌曲,每年就可以差不多帶來2000萬美元的收益,Michael一人就提成1000萬美元。要知道The Beatles樂隊的歌曲只是公司擁有超過30萬首音樂作品的龐大麴庫里的251首而已,任何Sony音樂公司或ATV出版公司控制下的歌手、詞曲作者的作品,只要進行商業發行、商業演唱、廣告使用或影視作品使用,都可以為Michael JAckson帶來收益。包括我們所熟知的Mariah Carey、Oasis、周傑倫、黎明等
現在,Sony/ATV每年的收益是1.2億美元,那Michael Jackson每年就可以獲得6000萬美元,除去稅金,也超過4000萬美元。也就是說Michael即使不出版任何唱片、不做任何演出,仍然可以每年等著4000萬美元的銀子進入自己的腰包。更何況他過去5年裡,每年可以獲得平均2500萬的個人唱片銷售提成。也就是說,在過去的幾年,無論他在人們眼中是如何地過氣、愚蠢和古怪,他也仍然每年賺進超過65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他在01年9月進行的30周年演出的1100萬美元門票收入和1000萬美元的轉播權銷售,這是他近十年來唯一一次現場演出),並且新專輯在沒有任何宣傳的狀況下賣出1200萬張。
那麼,各位頭腦良好的朋友可以算算了,所謂的揮霍無度造成的破產從哪裡來??
說他揮霍的人注意了,他至今仍然在資助超過40個的慈善機構,差不多每年都要向這些機構就無償輸入上千萬美元的資金
此外,他個人日常最大的開銷是他佔地2700英畝的農場,一個月的管理費用超過250萬美元,那一年下來也不過3000萬美元
盡管如此,他每年還是留下2500萬美元,除去這幾年的意外支出(包括為窮苦的黑人藝術家舉辦葬禮、律師費和大額采購,沒有賠償,因為他的官司勝訴了,沒有賠償的義務),總額不超過1000萬美元(每年200萬美元),那他每年還有超過2000萬美元的凈收入,這一筆資金,就是他每年用於償還債務的錢
所以各位認為他已破產的朋友注意了,那些媒體惡意中傷、斷章取義的報道盡量少看,如果真的破產,為什麼從01年說到現在,始終不見Michael Jackson宣布破產?他為什麼仍然過著富裕的生活呢?
下面是Sony Music音樂娛樂公司的版權說明
http://www.sonymusic.com.cn/rights/rights.htm
❸ 為什麼Michael會有貓王和披頭士的音樂版權
MJ在八十年代以4500萬美元左右的價格拍買下披頭士所有的歌曲版權和部分貓王的歌回曲版權,後來這答些歌曲版權的價值一路攀升。
91年MJ與sony簽署了一份價值十億美元的合同,主要條件是MJ帶著披頭士與貓王的歌曲版權加入sony公司,並且MJ要向sony提交六張新的專輯,而sony當即支付1億美元給MJ,並且分給MJ 50%的sony股份。這里的50%sony股份是指美國sony影音公司50%的股份,而不是整個sony集團。
在MJ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有sony了,sony的大老闆也就是創始人是日本人盛田昭夫,美國sony公司只是他們的一個子公司,所以說sony是MJ合資創辦是錯誤的。MJ離開摩城之後加入的ECIP公司就是sony旗下的一個子公司。
❹ MJ和SONY什麼關系
50%的股權
是指索尼發行的每一張DVD里,不包括MJ個人的DVD
像其他藝人的DVD、CD等,都要分一半給MJ
而MJ是音樂界唯一一個擁自己音樂版權的人
索尼只控制母帶權
而最後母帶權也將歸MJ
也就是說如果MJ願意把一首歌改成別的風格都可以
但索尼不行
只能是發行母帶的那種
如果其他地方
像是電影需要用MJ的音樂
也是要付MJ錢的
在問答區里有
MJ有披頭士、貓王等歌曲版權
也就是說MJ的那點負債對於他來說不值一提
只不過沒有流動資金
他應是音樂界最有錢的人
也是最有商業價值的人
而且MJ從來沒有賣出他的音樂版權
遺產繼承人也說過不會賣出
但和索尼繼續合作
他們的是相互贏利
❺ 邁克爾傑克遜逝世後,他的財產,我指的是他擁有的50%的SONY全部歌曲的版權如貓王,披頭士的版權歸誰持有啊
這些屬於他的遺產 要看最後律師決定遺產歸誰繼承 我估計他三個子女繼承的可能性比較大 但是他的子女由誰來撫養就不知道了 那個撫養人就是最終實際擁有者
❻ 傑克遜有SONY一半的股份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真相,我給樓主好好介紹一下(不是復制的噢!):
傑克遜貸款2億美金,買下Sony公司50%的股份,同時收購白人最引以為豪的披頭士和貓王的音樂版權。
可是不久後,Sony公司後悔賣出了這些版權,就想讓邁還不起這2億美元而放棄收購。於是,Sony公司就故意不給邁的那張專輯Invicible做任何宣傳,而且不發行好的單曲,目的就是想讓邁專輯賣不好賺不到錢無力還債。結果,Invicible在幾乎零宣傳的情況下,僅憑著邁「流行天王」的影響力 還是賣出了1200萬張,也是很不錯的了。
後來,邁又開了演唱會大撈了一筆,導致Sony的陰謀失敗。加上純潔的邁這時也看出了Sony的陰謀,於是緊接著Sony和邁的關系開始惡化,於是出現了那場沸沸揚揚的糾紛。
就介紹這么多了,詳細情況比較復雜,樓主感興趣可以去搜索一下。
當然,如今貓王披頭士還有Sony一半的版權,是歸在了邁的名下。所以,就算邁去世以後欠了大筆債務,靠著這些版權也足以還清還有富裕。
❼ 披頭士是上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樂隊,唱自己的歌卻還要交版權費,你怎麼看
披頭士確實是個很厲害的樂隊,很多歌是包含著很深的寓意(歌里可以聽到反戰、人權等當時的熱門時事元素)。他們開創了搖滾樂的先河,如果講音樂性的話去聽白專輯《white album》,裡面像happiness is a warm gun之類的歌有很有趣的探索,(21拍一個loop)聽上去很簡單,做起來很復雜,這就是披頭士!披頭士紀錄片《the beatles anthology》一共有九部,可以去聽聽,真心棒!
也許他們並不是第一批這樣做音樂的人,但是毫無疑問他們的"開創性"影響力,給全世界的粉絲和後來藝人們,做了好榜樣。我認為這就是他們的偉大之處!70年代就解散的樂隊,到現在都這么受歡迎,讓人們一直銘記於心,你認為The Beatles偉大嗎?
隨著版權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期權事件發生,比如之前大熱的旭日陽剛和汪峰的侵權事件。歌曲版權都限制商業用途使用,就是你不能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利用此歌曲盈利,旭日陽剛唱汪峰的歌來開演唱會,很顯然已經涉及到盈利,所以這在歌曲的版權范圍是不被允許的。
像《歌手》或者《中國好聲音》《天賜的聲音》等歌唱類綜藝節目中,顯然這樣的綜藝節目有廣告收入和收視收入,涉及盈利性質。如果演唱者不是歌曲版權的擁有者,需要提前跟歌曲版權者或者機構商議使用細則,即使他是歌曲的原創者也是一樣的,
❽ 邁克爾 傑克遜為什麼擁有披頭士50%的歌曲版權費
你的消息不可靠
他有披頭士所有歌曲的版權
還有很多貓王歌的版權
還有很多很多人的
他還有
[索尼]音樂公司50%的版權
❾ michael jackson說:我擁有sony一半的版權
是sony公司所有的歌曲的一半版權(現正發行的以及將要及確定發行的)
❿ 誰知道害死邁克爾傑克遜的索尼音樂公司總裁叫什麼名字要他的詳細資料
索尼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HowardStringer(霍華德·斯金格)
1965年出生於英國威爾斯,22歲時做出決定,即在牛津大學完成現代史學業並獲得碩士學位之後,決定到美國去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當他還只是一個大不列顛公民時,選擇成為一名美軍士兵前往越南,並因兩年多出色的表現獲得美軍榮譽勛章。
從越南歸來後,任職於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工作為記者。並在CBS度過了從記者、製片人到總裁顯赫的30年。Howard於1997年加入時處於虧損境地的SONY,曾任美國SONY社長與新力電影娛樂(SPE)會長,因為雷厲風行的裁員作風而被稱為「減支先生」。並曾於2004年成功主導SONY完成好萊塢7大影業之一的米高梅(MGM)並購案。
詳細個人資料:
1942年2月出生於威爾士
1976-1981「CBSReports」執行製片人
1981-1984「CBSEveningNewswithDanRather」執行製片人
1984-1986CBS新聞執行副總裁
1985加入美國國籍
1986-1988CBS新聞總裁
1988-1995CBS廣播集團總裁
1995-1997TELE-TV董事長兼CEO
1997年5月加入索尼公司任索尼(美國)公司總裁
1997年7月至今索尼(加拿大)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98年1月至今索尼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
1998年5月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至1998年12月)
1998年5月索尼公司執行董事
1998年12月至今索尼(美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1999年6月索尼公司董事會成員
2000年3月至今索尼寬頻娛樂有限公司總裁
2003年4月索尼公司副董事長
2003年4月至今索尼美洲業務區域總代表
2003年4月娛樂業務最高負責人
2003年6月索尼公司副董事長、公司執行官、董事會成員
2003年11月索尼公司首席運營官(負責娛樂業務)
2004年8月至今索尼BMG音樂娛樂公司董事
2004年11月至今負責索尼Connect公司
2005年4月至今索尼公司游戲業務最高負責人
2005年6月至今索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公司代表執行官,董事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