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用益物權中可以流轉的有哪些
用益物權的流轉
2008-03-24 22:29:11.0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
1、依家庭承包方式設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1)第128條,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
(2)特別注意:流轉方式不包括抵押、入股。
2、通過其他方式設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第133條,可以以轉讓、入股、抵押或其他方式流轉。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143條,建設用地使用權人有權將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互換、出資、贈與或者抵押,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注意:《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37-39條上的限制。具可考性的限制有以下三個:
1、未全部支付土地出讓金的;
2、房屋建設目的,未完成投資總額的25%以上;成片開發的,未形成工業用地或其他建設用地條件的。
3、劃撥土地,未經有批准權的政府批准。
三、宅基地使用權
1、依物權法153條,宅基地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2、例外只有兩個:其一、買賣房屋;其二、繼承。
四、地役權
地役權的從屬性。地役權從屬於需役地。
物權法第164條:「地役權不得單獨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轉讓的,地役權一並轉讓,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165條:「地役權不得單獨抵押。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抵押的,在實現抵押權時,地役權一並轉讓。」
⑵ 舉個地役權可以與其他用益物權並存的例子
你可能理解上有點差錯吧,比如我擁有一塊宅基地,然後我在它上面設置一個地役權,比如給其他人的通行地役權,那這款地上就有宅基地使用權又有地役權了。這個是相對於這塊地來說的。而權利是兩個人扥別所有的。
⑶ 地役權和用益物權的區別
1.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回性的權利。比如土答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2,地役權是是用益物權的一種.
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其一,地役權是按照當事人的約定設立的用益物權。其二,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的用益物權。其三,地役權是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設立的用益物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五十六條
地役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
前款所稱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⑷ 地役權同屬用益物權和他項權嗎
是的,地役權屬於用益物權,也屬於他物權
⑸ 為什麼用益物權不包括處分功能呢建設用地使用權不是可以轉讓嗎謝謝。
用益物權人可依法將其享有的用益物權轉讓、抵押等,但不具有對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處分的權利。所以依你所述,應明確處分的定義,應該是所有權的處理,其他的權利不限制。
⑹ 用益物權與地役權之間是什麼聯系起沖突怎麼處理
是不是下面這種沖突情形:
甲享有對乙的土地的地役權,乙將土地使用權或其他版用益物權轉讓時,如權果沒有告知受讓方該土地上設有地役權,則甲不得向受讓方主張地役權,只能向乙追究責任。如果受讓 時明確告知了,則仍可主張地役權。
⑺ 地役權一並轉讓怎麼理解
概念
地役權:指為自己不動產的便利而使用他人不動產的一種用益物權。提供便利的不動產稱「供役地」,享受便利的不動產稱「需役地」。
舉例:小學為方便坐地鐵,與旁邊的工廠約定,學校借工廠道路通行,每年1萬元。小學就是需役地,工廠就是供役地。
地役權特徵
(1)地役權是存在於他人不動產上的物權。
(2)地役權具有從屬性:從屬於需役地,不得與需役地分離而單獨讓與。(3)地役權具有不可分性。
①在需役地被分割時,地役權為分割後的各部分的利益仍然存在;如果地役權的行使按其性質只關繫到需役地的一部分的,則分割後地役權僅在該部分存在。
②在供役地被分割時,地役權就分割後的各部分仍然存在;如果地役權的行使按其性質只關繫到供役地的一部分的,則分割後地役權僅在該部分有效。
(4)地役權的享有不以對土地的佔有為要件。
(5)地役權是為需役地的便利根據合同約定而設定的,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
所謂地役權一並轉讓,就是在這個物權上面設立有地役權,由於合同仍處於有效期,所有權的轉讓,不得影響之前的地役權。
⑻ 供役地使用權轉讓,對地役權有什麼影響已登記的是否繼續存在未登記的是否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您好,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已經登記的地役權是可以對抗善意第三人的!
⑼ 用益物權與所有權的關系
關系如下:
1、用益物權是一種由所有權派生的物權
用益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財產上設立佔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因此用益物權被稱為「他物權」,這不同於所有權的「自物權」。
2、用益物權是區別於所有權這個完全物權的受限制的物權
雖然用益物權人可依法將其享有的用益物權轉讓、抵押等,但不具有對財產的所有權進行處分的權利。
3、用益物權是一項獨立於所有權的物權
用益物權在行使上具有優先性,即使財產的所有權發生轉移,也不影響用益物權的存在。
(9)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並轉讓擴展閱讀
用益物權與所有權的相關情況
1、用益物權的組成主要包括:
①土地承包經營權
承包人依法通過承包而取得的對農村土地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②建設用地使用權
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的在國家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建築物或者其他附著物的權利;
③宅基地使用權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
④地役權
依合同約定,土地上的權利人為實現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權利。地役權的成立,以有兩塊土地為必要,享有權利的土地稱「需役地」,供他人使用的土地稱「供役地」。
2、所有權的取得方式包括:
①一般方式
包括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所有權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而是依據法律規定直接取得所有權,如因先佔、建造取得一物的所有權。而所有權的繼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取得所有權,如因買賣、贈與取得物的所有權;
②特殊方式
善意取得是指受讓人以財產所有權轉移為目的,善意、對價受讓且佔有該財產,即使出讓人無轉移所有權的權利,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所謂善意是指受讓人不知道出讓人為無權處分人,或者受讓人應當知道卻非因重大過失而不知道出讓人為無權處分人。善意取得既適用於動產,又可適用於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