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

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

發布時間:2021-07-08 07:03:30

⑴ 求高人回答司法考試民法中的他物權都有哪些

他物權有:
1、用益物權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內使用權,去年容考了2分左右,每年的分值都不大。
2、所有的擔保物權:抵押權、質押權、留置權、質權。重點是抵押權和留置權。分值2到4分左右。一般會與所有權、以及物權公示原則的試題涉及在一起考,主要題型就是一個動產或不動產輾轉反側、求最後歸屬。

⑵ 民法高手進!關於用益物權和准用益物權

. 權利取得的方式不同。

准用益物權的取得往往需要前置的行政許可程序,准用益物權與行政許可的關系極其密切,如崔建遠教授所言「沒有行政許可,就沒有準物權(准用益物權) 」[10]。這種權利取得的特殊方式,反映了准用益物權後面強大的國家意志因素。而用益物權的產生,則是基於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其設立是通過合同行為而產生的,即使需登記,根據公示公信原則,這種登記只是一種物權的公示方式,而並非權利的創設方式。

2. 客體不同。

(1)用益物權的客體具有單一性和確定性。

用益物權的客體是單一的,一般是指土地和房屋,且該土地一般也是指地表而不包括其中包含的礦產和岩石等;而且客體為確定的不動產。

(2)准用益物權的客體具有復合性和不確定性。

其復合性表現在:一些准用益物權如礦業權的客體是特定礦區的地表或地下的礦產資源,捕撈權的客體為一定的水域和水中的水生動植物。

其不確定性是指:首先,該客體的存在與否是不確定的;其次,即使客體是存在的,其數量上也是不確定的。如漁業權的權利人可以在特定的區域行使該權利,但漁業資源是否存在及有多少,這是不確定的;礦業權客體中一定礦區土壤中的礦產資源不一定存在,有待進一步的勘探和開采; 水權的客體為水,而水具有流動性,難以確定。

3. 母權利不同。

准用益物權與一般的用益物權都是他物權,他物權必然產生於自物權,而該自物權即為產生他物權的母權利。

(1)准用益物權的母權利在中國為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

(2)准用益物權的母權利具有限定性。

只有在特定的所有權之上才能產生准用益物權。因為准用益物權是針對具體的權利對象的,只有在這些特定的對象上才能設定準用益物權。而用益物權則是只要是他人之物,依法可設定用益物權者,即可設定用益物權,主體的特定性並不明顯,且對象廣泛,不局限於特定的對象。

4. 所負擔的義務不同。

准用益物權除了負擔用益物權所應承擔的私法上的義務之外,還承擔許多公法上的義務。公法義務表現為:

(1)對所有權人所負的義務。

即不得隨意改變資源的用途,繳納資源使用費和使用費;

(2)對社會所負的義務。

即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持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見,准用益物權所負擔的義務,不僅有消極的不作為的義務,更有大量的積極的作為義務。而用益物權往往無此特別的要求,雖然現代民法要求用益物權也承擔各種義務,但此義務多為針對相對人的注意義務或對不特定人的不作為義務。

5. 權利的行使不同。

(1)准用益物權一般不以對物的佔有為必要,而用益物權則反之。

准用益物權可以分為目的性權利與手段性權利,前者是為直接支配,使用權利客體以獲得一定的利益,如海域使用權;後者是為獲取權利客體所設定的權利,該權利是取得對權利客體的支配手段,如漁業權。因而,在手段性的准用益物權中,並不以對標的物的佔有為必要,佔有標的物往往是權利行使的結果而非條件。

(2)權利的轉讓不同。

首先,准用益物權的轉讓往往受到許多限制。須經有關部門批准,而且轉讓的條件是有限制的,甚至根據現行的許多法規,有些准用益物權根本不允許轉讓。

其次,用益物權的轉讓相對自由,程序也相對簡便。

⑶ 物權分為( )和其他物權

物權分為所有權和他物權。

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3)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擴展閱讀:

物權是民事主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並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物權」一詞是由中世紀的注釋法學派首先提出來的。他們在解釋羅馬法時,以「對物之訴」為基礎,創立了具有近代意義的物權學說。

1811年的《奧地利民法典》率先在立法上使用了物權的概念。1896年《德國民法典》以其為該法第三編的編名。其後,為大陸法系眾多國家接受。

⑷ 什麼是用益物權,舉個例子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版的排他性的權利權。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4)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擴展閱讀

用益物權,是指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七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參考資料用益物權_網路

⑸ 物權和用益物權的區別

1、含義不同

物權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沒有限制條件版。

而用益物權,是指以一定權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

2、范圍不同

物權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具體可分為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他物權,屬於物權的一部分,因此,用益物權的范圍小於物權。

3、分類不同

物權可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主物權與從物權、所有權與限制物權、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等。

用益物權可分為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等。

⑹ 民法學 他物權

他物權就是在別人的物上面設定一個屬於你的權利,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都是他物回權。中國法律答沒有地上權和典權,事實上地上權就是土地使用權,不過這個名稱只在中國大陸使用。地役權,是指為使用自己不動產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不動產的權利,比如你要去到你的田地必須經過別人的田地,那麼就要在別人的田地上設定一個地役權。而抵押權、質權比較好理解,就是拿自己的東西來擔保獲取一些利益,比如借錢,不同的是抵押權不轉移佔有,東西還在你手上,質權轉移佔有。而留置權就是別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債權得以實現而暫時扣留你的財產,比如你的車撞壞了別人的房子,你沒現金,別人就可以留置你的車直至你清償。

⑺ 《物權法》中物權的類型有哪些

一、物權法的性質
物權法的性質是私法:私法性質是基於民法的性質產生的;物權法所調整的基本內容仍是民事主體之間發生的民事法律關系。物權法是財產法;物權法是強行法;物權法是普通法;物權法是固有法。

二、物權法的作用和意義
1、《物權法》進一步確認和鞏固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它以基本原則的形式確認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對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權進行了系統規定,強化和完善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物權法》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它確認了國家、集體以及個人所有權,並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實現了對不同所有制的財產權實行平等保護,使其享有相等的權利,遵守相同的法律規則,承擔相同的法律責任。

3、《物權法》極大地擴大了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范圍,有利於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社會的長治久安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它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的民事權利更為充分,這既是對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也為中國社會未來的長治久安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4、《物權法》的制定和頒布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備法律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物權法中的物權類型有哪些
物權分為自物權和他物權。

1、自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對自己的所有物所享有的物權。通常即指所有權,在大陸法物權分類中與物權相對應而存在。但按某些國家的民法理論和實踐,所有權以外的物權也可存在於所有人自己的物上,如土地的所有人可在自己土地上為自己利益而設定地役權或擔保物權。但此類例外並不影響自物權概念在學理上的存在。

2、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源於羅馬法。按羅馬法理論,自物權即所有權以外的一切物權均可納入他物權范疇。此類權利以他人的所有權為前提而存在,通常僅體現為物權的某項權能或某一部份,實質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學理上往往將他物權稱為「不完全物權」或「限制物權」,並將其具體劃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兩類。

綜上所述,物權法中的物權類型包括自物權和他物權兩種,自物權是民事主體依法對自己的所有物所享有的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或享有的權利

⑻ 根據設立的目的不同,可以將他物權分為

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⑼ 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 ) 和( )

自考題吧
用益物權 擔保物權

⑽ 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

用益物權(包括地役權、地上權、典權等)和擔保物權

閱讀全文

與傳統民法將他物權分為用益物權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