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越南為什麼要制定知識產權法

越南為什麼要制定知識產權法

發布時間:2021-07-08 04:44:01

Ⅰ 越南知識產權的管理機構是什麼聯系方式

越南商標申請介紹

列印
越南商標申請介紹

一、概述

以自然人或者法人直接向越南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申請,允許多類申請,商品分類實行尼斯協定分為45類。

商標專用權從申請日起算,有效期十年,在期滿前六個月申請續展注冊,每次續展注冊的有效期為十年

注冊商標必須使用。如果在注冊後連續五年未使用,有可能會被申請撤銷。

商標申請或注冊商標均可轉讓。注冊商標的轉讓必須登記,才有法律效力。商標申請的轉讓只有在注冊後才能登記。只有注冊商標才能許可。許可合同必須登記。

二、申請資料包括:

- 以法人申請,附《營業執照》或有效登記證明復印件1份;以自然人申請附個人身份證明文件1份;

- 申請人簽署的經公證的授權書一份(申請時可先遞交委託書復印件,3個月內提交原件);

- 商標的描述:商標含義,非英文單詞的英文翻譯或者音譯。

- 申請人名義,地址中英文;

- 商標圖樣;

- 需要保護的類別和商品/服務名稱;

- 優先權聲明(如需要)

三、程序時間

- 越南國家知識產權局收到注冊商標申請後,進行形式審查(三個月左右)。合格者發出注冊受理通知書,給予申請號,申請日期;不合格者發出駁回通知書要求補正或者更正。

- 形式審查結束後,進入實質審查階段(九個月左右),審查商標是否具有顯著性以及是否存在禁止注冊的情況。如通過,頒發注冊證,並予以登報公布;不通過,則先發出准備駁回的通知,給申請人兩個月的時間做出答復或修改申請(如,縮小商品范圍)。如仍不能通過,則發出駁回通知書,申請人可以在三個月內對此向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上訴,再之後可以向法院提出上訴。

* 任何第三人均可以在注冊商標有效期內對該商標提出異議。

整個順利的注冊過程,大約需要12個月。
越南商標注冊費用

列印
[查詢費] RMB 2,000

入表申請費 RMB 4,900

注冊受理費 (含政府登記、公告、發證書) RMB 3,800

企業名稱或地址變更 RMB 2,800

續期 RMB 4,000

每增加一個商標續期附加費 RMB 3,100

註:以上涉及金額、時間、相關說明等一切僅供參考。

Ⅱ 越南從中國獨立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就是無能力統治,對中國無歸屬感

唐末,中原陷入大動亂時,越南也不能倖免。野心之徒便乘機自立為王。後來宋王朝誕生,雖派兵去試圖恢復越南這塊中國的固有領土,但沒有成功。
而且,向中央政府進言收復越南這塊中國的固有領土的廣西省邕州(南寧)知事太常博士侯仁寶也不幸被俘,壯烈殉國。
由於還不得不面臨北方契丹的嚴重威脅,宋朝只有放棄收復這塊固有領土的願望轉而承認當時越南的事變頭目黎桓為越南的支配者,九九三年還冊封他為交趾郡王。就這樣,越南首次脫離了中國的支配。
明朝永樂帝時,胡季竄奪了陳朝,陳朝的遺臣以及陳朝王之子陳天平請求明朝出兵。永樂帝接受了請求,派兵五千護送這些人返回越南,不料在歸途中被越南軍殺害。另外,越南擅自侵略周圍鄰國,鄰國國王也請求出兵伸張正義,於是激怒了的永樂帝決定正式出兵。明軍很快就攻佔了「東都(河內)」和西都,並南下追擊胡季父子,將其捕獲押往南京。
戰後,永樂帝在安南置都指揮司、布政司、按察司三司。並設立了府、州、縣進行直接統治。在分離了四百二十多年後,越南終於再次回到了祖國懷抱。
越南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後,明朝政府為了使隔離了四百多年的越南居民盡快和內地過同樣的生活,接受同樣的教育,盡快喚起他們那已失去多年的中國人意識,在越南各地興建學校,教授儒學,選拔優秀學生赴京師,到相當於國立大學的國士監學習深造。並教他們當時中國風俗習慣以去他們感染了的蠻夷習俗。還同內地一樣,進行了戶籍調查,並為他們作了戶口。
永樂帝之後,由於明朝皇帝不再向永樂帝那樣採取積極進取的路線,在北方對逃入漠北的蒙古人採取消極不管態度,在南方對越南也采同樣消極不管的態度,結果黎利又趁機造反。駐守在越南各地的明軍紛紛撤退到越南北部。後雖有王通率軍來援,但被包圍而不得不講和。和議成立後不久,戰端又起,從廣西進入的部隊遭受伏擊,指揮官柳升戰死,從雲南出發的部隊聽到此消息不戰而逃。堅守在越南的王通,只好放棄抵抗,並以黎利已答應了再興陳朝的這一條件為由撤兵返回內地。
清朝嘉慶三年(1802年),平定西山之亂後統一了越南的阮福映成立阮朝,第二年向清朝朝貢被封為越南國王後,還要求清朝准許他使用「南越」而不是越南。但清朝以和兩廣混同為由予以拒絕。阮福映還曾制定了要求中國「歸還」古代南越的「故地」廣東、廣西的計劃。不過,因他突然死去沒能實現該計劃。
此外,越南脫離中國獨立後,為了形成他們自己的民族,為了形成他們自己的意識而創造了他們所謂的國字——「字喃」。
除了那一千多年與中國內地同為一體的漫長悠久的歲月里,有無數中國內地人士湧向那片土地,為那片土地的各項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外,宋元、明清交替之際,也有大批亡了國的中國人湧向越南,為越南的文化,經濟,土地開發等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些人也和以前越南為中國的直轄領時代的那數不清的中國人一樣,後來也就「紮根」在那裡了。他們的後代也成了不知道自己祖先的根在何處、以為自己祖宗就發源於越南、以為自己原本就不是中國人的真正越南人了。曾以創造過光輝文化、曾以自己是禮儀之邦的文明中華一員而自豪過的他們的那些老祖宗若地下有靈的話,真不知道會有何感想。這些越南人百年之後又如何赴黃泉與老祖宗相見呢。

Ⅲ 為什麼要申請知識產權

主要有以下作用:
(1) 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
(2)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防止對手拿專利狀告咱們侵權(遭受高額經濟賠償、迫使自己停止生產與銷售);
(3) 國家對專利申請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政府頒布的專利獎勵政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會給予部分政策、經濟方面的幫助。
(4) 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權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狀告他人侵犯專利權,索取賠償)。
(5) 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
(6) 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
(7) 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8) 一個企業若擁有多個專利是企業強大實力的體現,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宣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9) 專利技術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轉讓),比單純的技術轉讓更有法律和經濟效益,從而達到其經濟價值的實現。
(10) 專利宣傳效果好。
(11) 避免會展上撤下展品的尷尬。
(12) 專利除具有以上功能外,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還作為企業上市和其他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比如: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評審、科技項目的驗收和評審等,專利還具有科研成果市場化的橋梁作用。總之,專利既可用作盾,保護自己的技術和產品;也可用作矛,打擊對手的侵權行為。充分利用專利的各項功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Ⅳ 外國的知識產權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國際知識產權法成立時間:

如果要追溯到起源的話應該是《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於1883年3月20日在巴黎簽訂,1884年7月7日生效。巴黎公約的保護范圍是工業產權。包括發明專利權、實用新型、工業品外觀設計、商標權、服務標記、廠商名稱、產地標記或原產地名稱以及制止不正當競爭等。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

知識產權體系是—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國際層面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始於19世紀後期,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產權的商業重要性及其對全球經濟的作用日益彰顯,知識產權的保護標准也不斷提升。20世紀以來,知識產權的發展體現為不斷的權利擴張,知識產權保護日益高標准化。這表現為:

(一)知識產權保護的客體范圍不斷擴大,例如將版權和專利保護擴大適用於計算機程序,將專利保護擴大適用於一切技術領域包括生命形式、細胞鏈和DNA序列,對葯品給予產品專利保護等;

(二)不斷創設新的權利,20世紀所創設的知識產權新權利包括網路傳輸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權、資料庫的特別保護等,而且對一系列新的客體如民間文學、傳統知識是否以及如何享有知識產權,國際社會正在進行熱烈地討論;

(三)減少和限制對知識產權權利的限制和例外規定,例如對合理使用、強制許可措施施加嚴格的適用條件、縮小法定許可的范圍等等。

Ⅳ 知識產權法的性質和意義

1、性質

知識產權是一種新型的民事權利,屬於私法、財產法,它是一種有別於財產所有權的無形財產權。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

2、意義

核心價值在於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社會經濟進步。此外,知識產權法還能促進科技成果及時而廣泛應用;促進科研開發專業隊伍形成;節約科技研究開發的人力、財力、物力,縮短科技進步周期等。

(5)越南為什麼要制定知識產權法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主要范圍: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Ⅵ 為什麼要在WTO下建立一套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機制

為什麼要在wto下建立一套知識產權保護國際機制

在「烏拉圭回合」開始以前,並未涉足知識產權問題由於經濟全球化及日益加強的國際貿易聯系,發達國家及我國開始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
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仍然很不力,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國內方面。雖然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已經確立數百年,但至20世紀80年代,仍有一些國家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不健全。即使在建立了知識產權法的國家裡,也存在著相當多問題。有許多國家對外國人在本國取得知識產權保護往往施加許多限制,要求履行一些復雜的手續,使得外國人的知識產權很難在本國受到法律保護。同時,各國在立法上相差甚大,也妨礙了知識產權的保護。
二是國際方面。從《巴黎公約》於1883年締結,到烏拉圭回合談判開始,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出現了一系列國際條約,形成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體系。就這一體系的狀況而言,雖然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仍有許多不足,需要不斷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多邊國際條約的影響范圍太小。除幾個主要公約,如《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世界版權公約》以及《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等締約國較多以外,其他許多國際條約的締約國數目太少,如《商標注冊條約》只有幾個締約國,很難發揮作用。
(2)許多國際條約本身缺陷嚴重。依目前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領域中起作用最大的三個國際公約——《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而言,它們本身就有很大欠缺。第一,各公約均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來保證其實施。雖然主要公約大部分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來負責管理,但該組織也沒有建立起一套強有力的保證體系來確保各公約在所有締約國都能得到遵守。其二,各公約均未規定某一締約國違反公約時應給予的懲罰,致使一國違反自己的義務時其他締約國束手無策,缺少有力的報復或懲罰措施。第三,許多公約允許締約國保留的范圍太寬,致使公約的規定名存實亡。第四,許多公約規定過於籠統,為締約國逃避自己的義務留下很大的餘地。
(3)各公約缺少相互協調機制,不能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進行廣泛的國際合作。
(4)現存的國際保護體系不適應新技術革命的要求。現存體系主要對專利權、商標權、版權及其鄰接權提供保護,對於一些新技術革命的成果,如生命工程、微電子技術等等,尚未納入這一體系當中。
知識產權國際保護不力已經對國際貿易構成嚴重的障礙。
首先,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中的貨物,尤其是由發達國家輸往發展中國家的貨物的技術含量較高,經常含有許多專利技術;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並不很高,對這些高新技術產品的法律保護不力,影響了高新技術產品向這些國家的出口。
其次,技術貿易和版權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不斷上升,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影響了技術貿易和版權貿易的正常發展。
最後,隨著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對商標、商號、商業秘密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在這些方面尚未形成統一的國際標准,對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構成障礙。
(二)知識產權談判的原則和目標
部長宣言關於「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問題,包括冒牌貨貿易問題」部分指出,
「為了減少對國際貿易的扭曲和障礙,考慮到促進充分有效地保護知識產權的必要性,並保證實施知識產權的措施和程序本身不對合法貿易構成障礙,談判應旨在澄清關貿總協定的規定,並視情況制訂新的規則和紀律。
談判應旨在擬訂處理國際冒牌貨貿易的多邊原則、規則和紀律的框架,同時應考慮到總協定已進行的工作。
這些談判不得有礙於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其他機構在處理這些問題方面可能採取的其他補充行動。」

對於知識產權的性質,協議序言第4段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知識產權是私權。

.知識產權應受民法保護
我國立法、司法實踐及法學研究各領域目前尚很少使用「私權」一詞。與「私權」含義相等的應當是「民事權利」。因此,我國民法學界和知識產權研究領域普遍將知識產權作為民事權利的一種。TRIPS協議有關知識產權性質的表述,更加明確了這樣一個結論:知識產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既然是民事權利,自然應受民法的規范與保護。這與我國的民事立法實踐也是相吻合的。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知識產權作為民事權利的一種,受民法通則的保護,但並不意味著知識產權法也是民法的一種分支。現在學術界有不少人將知識產權法納入到民法體系中,從權利的性質的角度來看是正確的,但從法律部門的角度來看就很值得商榷了。對於知識產權法到底屬於哪個部門的問題,我們認為,應當在對知識產權法的規范進行分類的基礎上才能得出結論。
知識產權法,不論版權法、商標法還是專利法,其基本規范不外乎兩大類:關於權利人所享有權利及其保護的規范與關於權利人取得權利的條件和程序的規范。
關於權利人所享有的權利及其保護的規范屬於人們通常所說的「實體規范」的范疇,從其部門歸類的角度來看,由於這些規范涉及的是知識產權的內容、行使、保護等問題,而知識產權又屬於民事權利,所以這些規范在性質上應與民法通則關於民事權利的內容、行使及保護的規范是相同的。因此,就這部分「實體規范」而言,它們應屬於民法的一部分。
關於權利人取得權利的條件及程序的規范屬於人們通常所說的「程序規范」的范疇。這部分規范主要涉及權利人取得知識產權的手續和程序以及履行手續和程序中的權利義務。由於取得知識產權所需要履行的有關手續和程序在性質上屬於行政程序,這部分規范應被納入行政法的范圍。
所有知識產權法都至少由這兩種基本規范構成。不過,通過對比兩種不同性質的規范在知識產權法中的地位,我們就會發現,除了那些實行自動保護制度的國家的版權法外,在知識產權法中佔主導地位並不是那些規定權利人的權利及其保護的實體規范,而是關於權利人如何取得權利的程序規范。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籠統地將知識產權法劃入民法是錯誤的。實際上,知識產權法從其主要規范的性質上來看倒更應該被納入行政法。然而,知識產權法作為法律規范,到底應當納入民法、行政法,或者獨成一系,在實踐中似乎並無太大意義既然知識產權是民事權利的一種,其保護也應與民事權利的保護一樣。就知識產權而言,其保護主要是通過制止其他人的侵權行為而實現的。從我們在本書有關知識產權的具體類型所包含的權利內容中可以發現,知識產權的權利人的基本權利是禁止或制止他人未經其許可而實施有關行為。
。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知識產權法應當劃入經濟法,但凡知識產權其必備的要件就是能夠體現出客觀的市場價值。即所謂知識產權可用具體的貨幣衡量,否則不會有人去申請專利從而獲利。我國目前在知識產權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可忽視。政府監管不力和缺乏強有力的執行手段,以及國家所謂的試點工程導致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知識產權保護有了天壤之別。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更加惡劣的是我國為了單純追求經濟效應而放縱民間企業大量復制和侵犯他國知識產權。比較知名的有山寨蘋果手機,998元。山寨憤怒小鳥主題公園;甚至是山寨的紐約城。一片山寨風氣甚囂塵上。而我國對於對於這類山寨侵權居然持認同意見。這明顯是一種倒退,也難怪wto或美國總找我國麻煩。這一民族的認知錯誤無法改變,中國就永遠只能是望其他國家項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擁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是,當我國與其他締約方在知識產權方面發生爭端時,可以適用世貿組織統一的爭端解決機制。這個爭端解決機制一方面有助於減少或在一定程度上扼制過去極少數發達國家動輒使用的肆無忌禪的單邊報復的行為,使我們在可能與發達國家發生的知識產權爭端時,能夠在協議的框架下通過多邊談判解決爭端;另一方面,也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們不能對有關締約方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利提供有效的保護,就有可能被終止應享有的減讓等優惠待遇,直至受到交叉報復和跨部門報復。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對假冒、盜版行為進行有效、有力地打擊和制裁,就已經成為我國"入世"後必須要履行的義務。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的財產權,由智力勞動者對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種權利。在當今的國際經濟貿易中,知識產權保護涉及的領域在逐漸加寬,份量在逐漸加大。在未來的國際貿易競爭中,知識產權將是競爭的焦點。綜上所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機制有其合理及必要性。
(犧牲了我不少積分,希望採納答案哦)

Ⅶ 世界各國為什麼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首先,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調動人們從事科技研究和文藝創作版的積極性。知識產權權保護制度致力於保護權利人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的智力成果。只有對權利人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權利給予及時全面的保護,才能調動人們的創造主動性,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其次,加強保護知識產權,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增強經濟實力。知識產權的專有性決定了企業只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時技術、品牌、商業秘密等無形財產的巨大作用,而如何讓這些無形資產逐步增值,有賴於對知識產權的合理保護。
最後,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引進外商和外資投資。

Ⅷ 美國為什麼要確立知識產權國家戰略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和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獨立後即在其《憲法》中明文規定發明人、作者的創作成果應當享有知識產權,並於1790年頒布了《專利法》和《版權法》,時間早於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這表明,美國建國之初就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其基本國策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在其科技和文化創新能力低於歐洲發達國家的歷史階段,曾在知識產權制度上採取明顯的本國保護主義。例如,美國早期的專利制度拒絕為外國申請人提供與本國申請人同等的待遇,長期拒不參加當時由歐洲國家發起制定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直至1988年才參加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世紀中期之後,隨著美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國內知識產權制度也不斷完善。美國一方面注重為權利人提供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如大力促進其版權產業的形成和壯大,將能夠獲得專利保護的范圍擴大到微生物、與計算機程序有關的商業方法等,規定大學和科研機構對利用國家投資完成的發明能夠享有並自主處置專利權等;另一方面,也注重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合理平衡。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反壟斷體系並將其用於規制知識產權權利濫用行為的國家,它還通過其最高法院近10年來的一系列重要判決,制止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作出過寬的解釋,以免其他人使用先進技術有隨時「觸雷」的危險。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在其對外知識產權政策方面一直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進攻性地參與和推動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和調整。美國在雙邊交往中也不斷強制推行自己的「知識產權價值觀」,與相關國家簽訂雙邊協議,使對方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比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更嚴格、要求更高。例如,2005年開始的澳大利亞新一輪知識產權法修訂,就是按照2005年1月的《澳美自由貿易協議》的要求進行的。美國頻頻運用其《綜合貿易法》的「特別301條款」和《關稅法》的「337條款」,對其認為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國家和企業進行威脅和制裁。美國是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最大的國家。

Ⅸ 國家為什麼要制定保護知識產權的一系列法律文

國家在保護知識產權和公民的其它權益是一樣的,都需要加強,都需要一系列的內文件指引容,你想想,保護知識產權,能用幾句話來保護嗎?它的保護點相當的多,比如商標吧,你本來注冊了商標,但你在使用的過程中,故意把商標改成其它狀態,而改過的商標狀態跟某個著名的品牌相似,這樣的話,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那麼,你就沾了著名品牌的光,而那著名品牌的名聲就可能被你損害了。我舉的這個例子,對於這一系列法律文件來說,只是冰山一角。現在你大概知道為什麼了吧?

Ⅹ 越南有知識產權法典嗎

當然有了!抄
2005年11月19日,越南國會頒布了一部統一的《知識產權法》(The Law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並於2006年7月1日開始施行。這部法律對以前的各項知識產權法律進行了清理,將它們納入一部統一的法律之中,保證了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協調統一。該法分為六編,分別是總則、著作權及相關權、工業產權、植物品種、知識產權保護、附則,共計18章222條。越南《知識產權法》成為越南知識產權法律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標志著越南知識產權體系,的成熟。而且,在越南制定《知識產權法》的時候,其新《民法典》也獲得頒布,並於2006年1月1日開始施行,新《民法典》第六編「知識產權與技術轉讓」也對知識產權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規定。

閱讀全文

與越南為什麼要制定知識產權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