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不動產物權歸屬可提民事訴訟
現實中,圍繞房產歸屬而產生的糾紛非常多。物權法第十四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實踐中,有觀點認為,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未經不動產登記機構登記,就不能取得及享有不動產物權。已經登記的不動產產生權屬爭議的,應當提起行政訴訟撤銷或者變更登記。這種觀點受眾頗廣,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實踐中出現了民事、行政審判部門互相推諉以及民事裁判與行政裁判沖突的現象,不僅徒增當事人訟累,也有損司法的權威和公信。
對此,《解釋》規定,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依法受理。當事人已經在行政訴訟中申請一並解決上述民事爭議,且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的除外。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
未經預告登記權利人同意 轉移不動產所有權無效
老百姓買房最怕交付房款之後,房卻拿不到。「一房兩賣」甚至「多賣」的現象並不鮮見。而物權法規定的預告登記制度,是保障尚未獲得物權的買房人等債權人權益的一項制度。根據物權法第二十條規定,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實踐中,對於現實登記權利人針對不動產的何種處分,會因違反法律規定而不發生物權效力,存在模糊認識,一些案件中甚至出現不當擴大預告登記效力的傾向。
為此,《解釋》第四條明確,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轉移不動產所有權,或者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抵押權等其他物權的,應當依照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其不發生物權效力。
『貳』 返還原物物權糾紛管轄法院是怎樣的
您好,這個需要根據物的性質,是動產還是不動產。
一、如果是不動產,回只能由不動產所答在地的法院進行管轄。
二、如果動產,還需要根據返還原物的法律依據。1.基於合同關系要求返還,那麼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2.基於侵權關系要求返還。那麼可以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或者侵權結果發生地法院管轄。
『叄』 起訴案由返還原物,判決時按物權保護糾紛判,法院這樣作對嗎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民事案由的規定,第五大類是物權保護糾紛,其中第33項是返還原物糾紛,立案庭寫的是正確的,應該是返還原物糾紛,主審法官不應該按大類案由認定,不應該寫物權保護糾紛。
『肆』 欠款案與物權保護糾紛一起有影響嗎
欠款糾紛與物權保護糾紛在法律上是兩個案由,會作為兩個不同案件,分案受理並版審理,因此一般來說權兩個案件不影響。
但是,若欠款糾紛與物權保護案件,針對的同一案件標的,就只能以一案受理並審理。如車輛買賣合同糾紛,針對車輛買賣發生欠款,那法院會以買賣合同糾紛立案並審理。
『伍』 官司打贏了,對方上訴物權保護糾紛是怎麼回事事
官司判決後,對方可以上訴的。 然後對方上訴後,法院會發他上訴的一些內容給你的,你到時我再看是怎麼回事吧。
『陸』 侵權糾紛與物權糾紛的區別
物權是絕對權,侵權是相對權。
通常理解物權是所有權,侵權是債權。
『柒』 物權法:對於物權所有權的侵害,訴訟時效有限制嗎
侵來害物權所有自權的訴訟是侵權訴訟,一般為二年。
所有權確認糾紛訴訟是物權法內容的訴訟,沒有時效限制.侵害所有權的訴訟是侵權訴訟,一般為二年,最長不超過20年.最關鍵的是這個時效從知道或者應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就是如果不知道權利被侵害的事實,則不存在超過時效的情況。
『捌』 物權保護糾紛的應有哪方法院管轄
不動產物權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動產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轄
『玖』 民法案例題 關於侵權責任 物權糾紛
第三十一條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責任。如果危險是由專自然原因引屬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責任或者給予適當補償。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第三十三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的行為暫時沒有意識或者失去控製造成他人損害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沒有過錯的,根據行為人的經濟狀況對受害人適當補償。
『拾』 什麼是物權糾紛 用益物權糾紛典型案例 物權請求權及
對於用益物權比如你借用他人的自行車,那麼你就享有對該自行車的使用權,這版就是你的權利。
對於權擔保物權比如你向你朋友借1萬元錢,你朋友要求你提供擔保,那麼你說以你的房子來設定抵押,那麼這時你朋友對你房子享有抵押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