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能介紹一下航天科技集團和航天科工集團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航天」「航天科技」,中航科技,英文簡稱CASC)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570餘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現有職工13.7萬餘人,擁有包括8名兩院院士、200餘名國家級科技英才在內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且素質高、年紀輕的科技人員已成為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的主體。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❷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 哪個好兩者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技與航天科工 哪個好?兩者有什麼區別?科技總體上要好一些,科技搞民品,五院航天總體設計,錢多。科工搞軍工,2院(地空導彈研究院),3院(飛航導彈研究院)等。
但也不能這么絕對,具體還要看哪個所,本人覺得501(五院總體部,載人航天總體事業部)最好。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都是屬於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它們在職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區別,它們的區別為: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2、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3、中國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而中國航天科工是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製、生產、測試、監控等任務。
4、中國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衛星,運載火箭,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
(2)航天科工知識產權管理擴展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兩個集團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公司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個公司在1999年7月,從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❸ 中國航天工程咨詢中心的∷中心任務
中心管理和決策咨詢研究實力雄厚,為航天、國防、政府及社會企業進行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系統論證、管理、綜合經濟分析、財務分析、市場策劃等研究,提供決策支持服務。是國內最早涉足競爭情報領域的咨詢機構之一,將競爭情報的方法用於管理和決策咨詢中,為國內外多家著名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中心還承擔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知識產權研究、咨詢、服務工作,促進專利、軍民兩用技術成果的轉化推廣。工程咨詢方面主要從事國防科技工業和航天領域的規劃咨詢,工程建設、技術改造項目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投資項目的評估咨詢,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政策研究和投資項目的經濟分析與投產後評價。中心文獻館經過2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航天科技工業數字圖書館。作為國防科技信息專網的骨幹節點,負責航天系統單位的接入工作。中心具有網站的內容策劃、主頁設計、航天與國防信息采編、翻譯、專題跟蹤、發布管理、內容服務的能力和經驗,管理和維護著多個互聯網網站和內部門戶。中心還擁有《中國航天》中、英文版、《數字軍工》、《國防科技情報》、《航天工業管理》、《科學決策》和《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等一批航天核心刊物。
中心具有開發大型應用軟體系統的技術儲備和工程經驗,在各類信息管理系統開發方面具備較強的能力,在企業門戶系統、綜合辦公管理、信息管理應用系統、企業ERP、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針對航天型號軟體的特點,長期開展了共性技術和軟體研製過程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軍用嵌入式軟體開發平台、型號軟體安全性分析工具、航天型號軟體配置管理工具等軟體工具和產品。中心具有20多年的大型網路系統、演示監視系統的集成和管理的經驗,擁有網路系統、安全系統、應用服務系統的管理維護能力和專業化的技術隊伍。中心承擔著國防部分型號自動化和通訊系統、國防輸配電系統、航天信息監控系統的研究和開發,研製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其性能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
❹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有什麼區別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都是屬於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它們在職能和管理方面有所區別,它們的區別為:
1、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2、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
3、中國航天科技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而中國航天科工是參與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探月工程的研製、生產、測試、監控等任務。
4、中國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為主業,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系統、飛航導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和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產品主要有衛星,運載火箭,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衛星運營服務產品,高端工業計算機、集成電路、光機電等信息技術產品,碳纖維、覆銅板、飛機剎車盤等新材料產品,太陽光伏、風力發電設備等新能源產品。
(4)航天科工知識產權管理擴展閱讀:
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前身都是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兩個集團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兩個公司都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兩個公司在1999年7月,從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❺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專利成果
擁有中國第一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航天科工成立10年來,共申請國內外專專利2498件,其中發明專利佔63%;截至屬2008年12月31日,擁有國內外有效專利717件、注冊商標428件、計算機軟體登記206件。2008年度,航天科工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中,國防專利授權排名第一,發明專利授權排名第三。2009年4月18日,航天科工在各軍工集團公司中率先頒布並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航天科工負責研製和參與的項目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發明獎。航天科工成立以來,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0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700餘項。
❻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擁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以及若干科研生產企業和專業研究所, 擁有6家上市公司, 15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10萬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 主要產品是航天防務,信息產品,裝備製造,建築與房地產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現有從業人員12萬餘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0餘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培育形成了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宇航系統 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在一箭多星技術、衛星姿態控制技術等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主要產品 1.導彈武器系統 具備研製生產戰略導彈、戰術導彈等防務系統的能力,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貢獻。 2.航天技術應用產業 積極運用航天技術,大力發展衛星應用、信息技術等領域,形成軍民融合的發展格局。 3.航天服務業 大力發展衛星運營服務、信息與軟體服務和房地產經營等業務,著力打造優質航天服務品牌。 總體來說後者好一些! 此答案僅供參考
❼ 中國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哪個厲害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簡稱中國航天、航天科技,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 簡稱CASC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源於1956年10月8日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過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經國務院批准,於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部級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組建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大樓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英文: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stry Corp 簡稱:CASIC 是國有特大型獨資企業,由中央直接管理.集團公司內設4個事業部,擁有6個大型研究院,共計180多個企事業成員單位,近l0萬名職工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佔40%面對21世紀的激烈競爭和嚴峻挑戰,集團公司將遵循"面向市場,航天為本、科技創新,質量制勝"的指導思想和"用能人、建新制、精幹軍、拓展民、科技創新、多種經營"的發展思路.在為國防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服務的過程中,努力將自身建設成為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❽ 我正在申請了一個專利,涉及軍隊的,問能不能變成國防專利
國防專利是指來涉及國防利益以及自對國防建設具有潛在作用需要保密的發明專利。因此國防專利是保密專利。如果你的發明符合國防專利的申請條件,就可以申請國防專利。國防專利只有發明專利,沒有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如果你的專利申請已經遞交國家知識產權局,並且是按照實用新型報的,如果不涉及國防利益,就不會在初審時,轉變為國防專利。
國防專利的申請費和年費都是由申請人交;國家對國防專利權人給予補償。國防專利機構在頒發國防專利證書後,向國防專利權人支付國防專利補償費,具體數額由國防專利機構確定。
❾ 我想了解下航天科技集團與航天科工集團的具體區別,以及集團下屬各有什麼單位和機構
一、指代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並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2、航天科技集團:是在我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
二、下屬機構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目前擁有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職工13餘萬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航天科技集團: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
三、發展不同
1、航天科工集團: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
2、航天科技集團: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
❿ 中國航天科工是干什麼的
中國航天科工是干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的。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
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5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11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6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570餘戶企事業單位,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
(10)航天科工知識產權管理擴展閱讀: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主力軍之一,航天科工積極推進「建設航天強國」戰略目標,面對全球商業航天蓬勃興起、全面競爭的發展態勢,在全力完成武器裝備研製生產任務的同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商業航天領域深耕細作。
2017年,航天科工成功完成快舟一號火箭一箭三星商業發射第一單、開拓者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鯤一號」衛星、面向商業航天的「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正式開建、國內首家火箭公司完成12億融資……航天科工大力推進「五雲一車」商業航天工程。
同時,航天科工主動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對接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搭建世界首批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互聯網平台INDICS,發布6大類共計8060項專業能力,為各類企業提供普惠的免費服務與個性化的增值服務,INDICS國際雲平台實現7種國外語言環境的上線運行。
具備了全球多個國家提供工業互聯網相關服務的基礎條件。2017年,航天科工與德國西門子公司簽署了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打造面向未來的工業生態系統。截至目前,平台企業用戶數已達150萬戶,其中境外企業1.3萬戶。
作為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航天科工將「雙創」作為一項事業,建立了專項政策鼓勵幹部職工「在崗創新、在職創業」,引導並幫扶社會雙創項目近5000個。探索形成了培育期、孵化期、加速器,創意池、種子池、產品池的「三期三池」內部雙創推進模式。
先後培育了航天雲網公司、激光研究院、火箭公司等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企業平台,推出了設備精靈、自動爆玻器、地磁定位導航等一系列市場前景廣、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新項目,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吸納國際一流創新團隊。
成功研製國內首台高功率、高質量單光纖激光器,激光泵浦晶元、特種光纖等產品打破國外壟斷並形成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