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山林承包的法律問題
有點難度,畢竟山林承包的詳細司法解釋和法律法規不是很細;
林木屬於不動產范圍,珍貴葯材是與山地不動產尚未分離的出產物,根據物權法第124-134條中,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生效是自雙方簽字或者蓋章時成立生效,即雙方簽字蓋章後,發包人已經將山地和山地出產物都已移交給承包人,即在承包期內,山上所產之物的收益均歸承包的商人所有。這是推理,沒有法律詳細解釋
B. 我國的法律對林地使用權補償是如何規定的
沒有依據,雖然說,林地是國家的,但是,人民也有權利去限制林地侵犯,按照法律的規定辦事,要符合人民的合法權益,政府無權利這樣對人民的林地進行安置。
C. 林地使用權歸誰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專消滅,經屬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國家依法實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記發證制度。依法登記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據此,山林的使用權登記在你名下,就歸你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改變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朋友使用你的山林使用權屬於使用權變更,依法應當辦理變更登記。由於沒有辦理變更登記,使用權變更沒有法律效力,山林的使用權仍然屬於你。
D. 山林的使用權問題
你好,按照《土地使用法》規定,土地使用有著嚴格的要求,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專格按照土地屬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使用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從你字面上描述可以看出,你們親戚家的屬於集體所以,他擁有使用權。私人企業要徵收他山林地的土方,必須經過土地使用權人的同意,並付使用報酬,如果對方不願意給就無法使用。徵用和租用時不同概念,徵用時國家或國家機構為了實現國家政策徵用土地的,同樣是給錢的。不管是徵用還是租用,只是主體不一樣,但都是給錢的。這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
E. 林權法律法規
林權的法律法規有《憲法》、《森林法》、《土地改革法》、《森林法實施回條例》、《土地管理法》答。
F. 怎樣處理土地山林權屬爭議
山林土地權屬糾紛主要是指爭議當事方因林地上林木尤其是其所佔用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而發生的爭執。《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這就表明與土地有關的權屬糾紛的確權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政府在調處山林權屬糾紛時,所講求的是「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考慮的重點更多偏向事實根據方面。
根據經驗結合自身對參與處置土地權屬糾紛特別是山林權屬糾紛的總結來看,這些糾紛大部分始於人民公社時期。由於當時法制不健全,對山林權屬的確定太過隨意,導致既沒有科學界定又缺少文字記錄。加之時間太久,當時的見證者有的已經去世,這給正確調節此類糾紛帶來很大障礙。
由於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的計劃經濟時期,農村管理體制多次變動,從土改到合作化到聯產承包責任制,期間合了分,分了又合,因而山林權屬糾紛案件復雜,時間跨度大,牽涉面廣,取證難,結案難,歷史遺留問題多。所以,對山林權屬糾紛的處理,一定要慎之又慎,如處理稍有不慎,必將影響地方的穩定和經濟發展,在之前的呈子、李家園等村關於林地爭議當中,由於村民不懂法,曾發生過一村村民私自扣押另一村村民做人質的違法事件。
由於絕大部分山林權屬糾紛歷史情況較為復雜,從申請人申請調處到最終確定權屬,難免會出現問題,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對最終的確權造成影響,所以應做到:
要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統一性。農村山林權屬糾紛的產生,一般來說既有歷史原因,又有現實因素,兩者都不能忽視。如何妥善處理好這個關系,對各級人民政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尊重歷史,就是要對引起爭議的歷史因素進行全面的客觀分析,哪些是可以依據的,哪些是不能依據的,都應該有十分明確的判斷。但是尊重歷史又不能割斷現實,要充分考慮現實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對爭議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
要注重法律手段與行政手段有機結合。各級人民政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主體,各級政府要以在法律法規范圍內採用行政手段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對山林土地作出適當調整和重新劃分,構成犯罪的要堅決移送司法機關給予相應刑事處罰。因此,注重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機結合有利於對爭議的處理,其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思想工作,是處理山林權屬糾紛的一種重要手段,但它並不是絕對的,特別是不能流於空洞說教。調處中,工作人員還要耐心向群眾宣傳政策法規,並切實考慮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如果僅僅停留在講道理、做思想工作上,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礎上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感化群眾,進而有效防止糾紛演變成更嚴重的社會矛盾。
G. 山林 相關法律
1、你們家有沒有有效真實的林權證?林權證是證明那山是你家的直接證據!如果沒有或者不真實或者存在錯誤那就不能簡單證明是你家的山了;
2、民事上起訴依據的條款有物權法等。如果公訴那就可以依據《森林法》等追究刑事責任,你可以向森林公安舉報。你個人無法追究他人刑事責任。此外,私自砍伐樹木也可以舉報到森林公安,可能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處罰款。
3、同理其他罰款問題也是屬於公訴范疇;
4、你可以在民事訴訟中追究個人賠償,這個賠償范圍主要是指山上的青苗補償費和征地補償費。
H. 林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林權的法律法規有《憲法》、《森林法》、《土地改革法》、《森林專法實施條例》、《土地屬管理法》。
I. 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對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流轉作了哪些規定
《森林法》規定,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及其林地使用權,用材林、內經濟林、薪炭林的採伐跡容地、火燒跡地的林地使用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的使用權可依法轉讓。除此之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權不得轉讓。目前國家尚未制定具體的流轉辦法,有的省份制定了地方性法規,可按照地方性法規進行流轉。 國家尊重森林經營者的經營目標,保障森林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但在林木採伐上有具體的法律和政策規定。按照《森林法》的規定,特種用途林中的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嚴禁採伐;除農村居民採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後個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外,採伐林木必須申請採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採伐。按照《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申請採伐林木者,需向當地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提交包括採伐的目的、地點、林種、林況、面積、蓄積、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內容的申請文件,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按照法定的發證許可權,在批準的採伐限額和年度木材生產計劃內審核發放林木採伐許可證。
J. 是林地使用權糾紛還是林地承包經營權糾紛
首先我還要問下你幾個問題,一是你已經簽訂了承包合同,那就是有合同;二是內你是不容是這個組的村民,這塊山地是分給你的,還是本來就是你的山,即祖輩都是你們的;三是你有沒有林權證。如果上述方面有答案,再來回答你的問題,如果你有證據,他們沒有,這塊地你就有可能。如果你有證,你這個應該是林地使用權糾紛,可以通過林業部門解決;如果只有合同,那就是經營權糾紛,可通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