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侵犯著作權的案例分析
1、李復某說法不合法。根制據《著作權法》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故李某抗辯理由不成立。 2、李某侵犯張某著作權。適用於《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剽竊他人作品的」侵權情形(李某未經張某許可,原封未動照搬其作品,用於商業活動)。 3、李某的商標專用權有效期為2002年2月10日至2012年2月09日止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勝訴); 商標被撤銷、不保留申請記錄,不享有商標專用權(李某敗訴,商標被商評委撤銷)。
『貳』 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
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權益。著作權是著作人所享有的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還有一些人沒有經過允許就使用,侵犯了他人的權益。那麼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呢?著作權侵權案件怎樣處理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叄』 江南掀起「同人作品」第一案,「傍名人」寫作侵權嗎
您好,如今,「同人作品」不僅數量非常大,還出現過一大批優秀作品,比如《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已經沒有版權問題的原著的「同人作品」,因為時代的變化而添加進了新時代的內容,仍然在吸引不同讀者。
很多小說作者寫『同人作品』是因為可以用原著的人物與性格勾起讀者的興趣,聚攏粉絲;另一方面,對原作也有好處,能夠大大延長其生命力。
一些網路作家認為,「同人作品」是否盈利是關鍵問題。
江南的《此間的少年》經過多次再版,又有了影視的版權開發,「同人作品」最初的非盈利色彩不再了。尤其是版權的出售和擴大,甚至將作品授予影視公司影視化,進一步進入大眾傳播的范圍,對原著版權及作者缺乏尊重。
廣東省網路作家協會副主席認為,網路文學這些年的發展,可能很多從最初非盈利、純致敬的「同人作品」寫作,已經開始讓很多寫作者獲得很大的收益,所以在IP市場價值水漲船高的環境下,需要重新審視「同人作品」的寫作界限和版權問題。
現在的中國互聯網文化產業,尊重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常態,這是所有正規市場參與者的立身之本。沒有版權,就沒有文化產業。金庸訴江南案對行業來說是一次提醒,對於高創作者的版權認識非常有價值。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肆』 網路文學侵權現象
屁才天下文章一大抄,我堅決鄙視「天下文章一大抄」這句話。
目前的網路文學回侵權,主要也就是文答學版權不受保護,文學作品的盜版作品在互聯網上,甚至手機互聯網上,以各種方式流通,嚴重侵害版權人的利益。而且中國目前對於版權,包括專利權等保護不夠,在中國軟體盜版都是明目張膽,中國的法製法律根本就沒有為文學版權提供強有力的保護。
詳細的自己看下面這個鏈接。
http://www.dooland.com/magazine/article_79577.html
『伍』 盜版書籍侵權的案例
盜版書籍的危害
一個人是否遵守法律,按法律辦事,與他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生活在實事求是,勤勤懇懇環境里的的孩子,必定遵守法律,如果環境相反,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每到趕集的時候,集市上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簡直就是人山人海。我最愛去的攤子就是賣書的地方,那裡的書物美價廉。雜志,漫畫書,名著,作文書,……是應有盡有。一次,媽媽給了我二十元錢,讓我買書。我來到攤前一看,哇!《鐵道游擊隊》,這不正是書上「課外書屋」的推薦嗎?我拿起這本書愛不釋手,正想好好的看一看,可是我發現,「道」寫成了「到」,這讓人怎麼看哪?!分明就是盜版書,這種書不是不允許賣嗎?我把這些疑問告訴了書攤的老闆,老闆並沒有贊同我的說法,倒是怒氣沖沖的說:「哪裡來得小孩?要買書就快買,不買的話一邊呆著去!別妨礙我做生意!」可惜媽媽不在身邊,不然我就要和他評理。剛要離開時,我發現旁邊站著一個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男孩,他拿著另一個書攤的書看的津津有味,我心想:哼!這邊的老闆太可惡了,大不了去那邊看。我大步邁向另一個書攤,定睛一看,這里的書都是什麼呀!有《壞蛋是怎樣煉成的》《風流少俠》《外國十大名妓》,這里不全是思想不健康的書嗎?這種書怎麼也有人賣!我望著那個男孩捧著的書,好奇心促使我彎腰去看書名。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居然是《艷女傳奇》。
那天,我什麼書也沒有買,因為一串串的問號總在我腦中回盪。這些書攤老闆真可惡,賣什麼書不能掙錢?非要賣一些對社會沒有用處的盜版書呢?這些做法都是違法的,這些書危害著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盜版書看得太多會使青少年經常寫錯別字,同時對青少年的思想有很多不良影響,如果青少年沉迷於這些書,很有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那樣會毀了一生的。
大家快行動起來吧!打擊盜版書籍,為了能讓青少年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拿起法律武器打擊違法行為,為青少年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
『陸』 網路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網路小說如何保護版權
網路文學很多,就比如說現在就連各種各樣的社交網站上都有很多的文學作品,什麼小說啊,讀本之類的都很多,但是盜版小說非常多。
然後就是可以建立盜版維權之類的部門,每天可以收集其他網站的內容,看看是否有重合的,因為盜版閱讀網站非常多,所以也只能夠選擇部分比較大型的閱讀網站查詢,盡量從免費網站下手。
目前能做的實在是太少了,因為文字作品也不像其他,只能夠從大方向進行保護,無法完全杜絕盜版。不過卻可以從閱讀體驗上來鞏固用戶,盡量的減少用戶閱讀盜版小說。
『柒』 著作權侵權案例分析
這個來案例源分析比較詳細http://www.148-law.com/patent/case24.htm
『捌』 被告網路文學作品侵權官司怎麼打
本案原告玄霆公司是國內原創文學門戶網站「起點中文網」的運營商。2010年1月18日,原告與文學作品《永生》的作者王鍾(筆名:「夢入神機」)簽署了委託創作協議,約定委託期間王鍾所創作的作品著作權均歸屬於原告。2010年7月18日,王鍾以「夢入神機」的筆名在被告經營的縱橫中文網上發表《永生》作品。2010年7月23日,原告起訴王鍾,要求繼續履行前述協議,停止在其他網站發表作品,承擔違約金,並請求法院確認《永生》的著作權歸原告所有。2012年5月4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確認王鍾創作的《永生》作品的著作權(除法律規定不可轉讓的權利以外)歸玄霆公司所有。原告認為,本案被告縱橫網路在此判決生效之後,繼續在其經營的縱橫中文網上非法傳播上述作品,更擅自授權案外人通過互聯網使用傳播該小說。原告認為,被告嚴重侵犯了原告對《永生》作品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等合法權益,非法獲利數額巨大,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1.被告立即停止侵權,即停止基於《永生》作品的對外授權行為;2.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1200萬元;3.被告賠償原告支出的相關合理費用。
被告是「縱橫中文網」的運營商,辯稱:被告有權在其網站上傳播《永生》作品;在生效判決作出之前,被告對案外人的授權經營行為均屬合法;原告的賠償訴請過高,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請。
『玖』 著作權的侵權案例
2人制售游戲外掛半年,非法經營額逾18萬元,因侵犯著作權獲刑。
『拾』 2020年網路文學盜版損失超60億元,被侵權該如何維權
我們很多人在年幼的時候為了貪圖便宜,都會購買一些盜版的漫畫,玩具,游戲等物品,雖然這些盜版物品在質量或者是感官等方面與正版有些許的出入,但是由於其主要功能與正版物品幾乎沒有什麼很大的差距,所以那時的我們是很喜歡購買一些盜版物品的,而對於版權方面的問題也絲毫沒有任何的意識。可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加,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的不斷深入,使得我們對於廣大知識分子的知識產權問題越來越重視。有意思的是,雖然時代在發展,但是對於到盜版的市場卻越做越大,絲毫沒有衰退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