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抵押權人對進入訴訟階段的抵押房產的租金是否有優先受償權注意是租金。
租金沒有優先受償權的,質押才有
根據擔保法規定
第五十三條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抵押人協議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抵押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說的很清楚,抵押權的實現,是通過「以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所得的價款受償」
抵押才有優先權,擔保法規定:
第六十八條質權人有權收取質物所生的孳息。質押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不過注意,你抵押的是房產,房產是不能質押的
B. 抵押權人對抵押物租金法律問題是怎樣的呢
就抵押權人對抵押物租金法律問題,如下:我國擔保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抵押權人未將扣押抵押物的事實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該孳息。」因此,抵押物被扣押後抵押權人應當將抵押物被扣押的情況通知抵押物法定孽息的清償義務人。抵押物法定孽息的清償義務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不得再向抵押人清償抵押物的法定孽息,而應當向抵押權人清償。如抵押權人不為此通知,法定孽息清償義務人向抵押人所為之清償有效,抵押權人不得再要求清償。
1、抵押權對抵押物的出租。在物品上設了抵押後,由於物品的所有權依然在債務人身上,所以債務人依然可以將其出租,但一旦出現承租人做出可能降低抵押物價值的行為時,債權人(即抵押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停止該出租行為,也就是說債權人有權要求債務人終止該物品的租賃合同,可能導致債務人違約;當然也可以要債權人提供相當於抵押物被降低的價值的其他擔保來進行補償。
結論:抵押權對抵押物的出租會造成限制
2、抵押權對抵押物的轉讓。設立了抵押權的物品在轉讓上會有很大的限制,這體現在:無論是否進行了抵押登記,抵押物轉讓必須經過抵押權人的同意,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轉讓行為可能被法院判令撤銷,例:A將房子抵押給B,並進行了抵押登記,後A未經B同意,將房子轉讓給C,未辦理過戶(在此不討論已辦理過戶的情況),後B發現這個情況,將A起訴至法院,那麼法院就極有可能判令撤銷該房屋買賣合同,A同時對B、C構成違約。當然,如果抵押沒有進行登記,那麼上面的例子結果可能會有不同——C可能通過「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房子,C對房子已經設立了抵押的事實並不了解,並且以合理的價格付了房款;但是A依然對B構成違約,需要另外提供擔保物或者通過其他方式對B進行補償。還有一種情況,如果C購買房子後,幫A清償B的債務,那麼該轉讓行為無需經過B的同意。
結論:抵押權對抵押物的轉讓會造成很大的限制。以上就是抵押權人對抵押物租金的法律問題。
C. 租賃抵押物的承租人是否享有優先購買權
由於抵押權所追求的是標的物的交換價值,不要求轉移抵押物的佔有,租賃權所追求的是標的物的使用價值,要求轉移標的物的佔有。這樣抵押權和租賃權可能並存於同一財產上。由於兩種優先權均具有法定性、從屬性、期待性、物權性,其實現的順位原則上應依成立的時間先後順序而定。法律之所以賦予承租人在同等條件下對抗第三人的優先購買權,其目的是減少買賣糾紛,減少交易風險,減少交易社會成本,便於房屋的佔有、管理和使用,發揮其最大的使用價值。 法律賦予抵押權人的是從抵押物的交換價值優先受償債權的權利,而不是對抵押物的所有權。因此只要承租人的出價與抵押權人出價相同,抵押權人就只能從抵押物的交換價值清償自己的債權。所以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和抵押權人行使自己的優先受償權並不沖突。 然而,這只是當同一財產上租賃權先於抵押權設立的情形。當抵押權先於租賃權設立時,情形又有所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六條規定:「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的,抵押權實現後,租賃合同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時,如果抵押人未書面告知承租人財產已抵押的,抵押人對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抵押人已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抵押的,抵押權實現造成承租人的損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擔。」 仔細分析,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實際上不是單一的權利,它包含次序權、標的物交付權和受償權。次序權和標的物交付權屬清償處分權,為物權;而受償權屬債權。由於抵押權人既是擔保物權人,又是債權人,因此其優先受償的過程,實際是擔保物權人向債權人交付標的物的過程。而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亦非單一的權利,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佔有權和購買權,佔有權為物權,購買權為債權。根據物權優於債權的原則,兩種優先權中的債權並無先後之後,但後成立的佔有權顯然不應優於先成立的清償處分權。從法律原理上看,承租人之所以在與第三人同等條件下可以取得優先購買權,就是因為與第三人可能享有的債權相比,承租人還享有佔有、使用等物權,其在購買上的優先權不言而喻。但與先成立的優先受償權相比,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佔有、使用、管理明顯存在著風險,因為抵押權人對承租人來講,不是僅可能享有債權的第三人,而是享有對租賃物「清償處分權」的「第二人」。除非出租人將租賃物賣給抵押權人以外的第三人,否則,其優先購買權無法從期待權變成既得權。換言之,只有在租賃物出租時未設定抵押權的情況下,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才是完全的;而在抵押物上設置的承租權,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將會因抵押權人行使優先受償權而歸於消滅。故擔保法解釋規定,當承租人知道或應當知道租賃物上存在抵押權時,「抵押權實現造成承租人的損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擔。」
D. 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力更優先
租賃權與抵押權發生沖突,哪個權力更優先?
租賃在先抵押的後設立而發生沖突的,租賃權優先.
抵押在先租賃在後設立而發生沖突的,一般情況下抵押權優先.即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的,抵押權實現後,租賃合同對抵押物的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但抵押人將已抵押的財產出租時,如果抵押人未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抵押的,抵押人對出租抵押物給承租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抵押人已書面告知承租人該財產已經抵押的,抵押權實現造成的承租人的損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擔。
E. 房產抵押貸款之前簽訂租賃合同並取得租金,無法還款時抵押權可以優先受益不
對於這個問題涉及在移動房產上同時附設抵押權與租賃權的問題,擔保法的司法解釋與合同法的規定略有不同,但可以根據權利性質進行簡要的分析,供參考如下:
1、租賃合同合法有效,租賃在先,抵押在後,借款人未償還借款而導致抵押權人行使抵押權,抵押權人可訴訟要求償還借款本息,並有權以抵押物作為保全對象在判決生效後執行,但若執行拍賣,仍需釋明此拍賣房產上負載有租賃權,該租賃權優先於物權,買受人仍需要繼續履行租賃合約直至合同期滿。
因此,實現抵押權時並不必然導致租賃合同關系的中斷,事實上租賃合同關系的建立是先於抵押擔保關系,其一直是合法有效的。
2、對於已經收取的部分租金的部分,在通過依法公開拍賣程序將房產銷售出去後,此時,對於未履行期限內的租金部分,原房產所有人也就是貸款合同的借款人取得租金無合法依據,屬於不當佔有,應予以返還,借款人將租金返還承租人之後由承租人再行向新的房產買受人支付房租。
3、抵押權行使及於房產的銷售對價,也就是房屋的銷售款,該部分款項應該用於償還借貸款。
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對於借款人取得的多餘的租金部分的返還,這個部分可能存在執行上的難度,從而導致承租人與新的房產買受人之間產生矛盾糾紛。
F. 租賃房屋抵押可以享有優先受償權嗎
出租人可以將出租的房屋進行抵押,租賃不影響抵押權人實現其優先受償權。同時,抵押權的實現亦不影響租賃合同的繼續履行,也就是說,租賃合同的效力及於買受人。
租賃關系直接針對的是房屋使用、收益的權利,而抵押權針對的是房屋的交換價值,二者並無本質沖突,出租人可以對房屋行使充分的處分權。抵押權人對已出租的房屋同意抵押的,該風險由其自行承擔,抵押權人不能以該權利對抗承租權。抵押權實現後,也不影響租賃合同的履行。
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抵押人將已出租的財產抵押的,抵押權實現後,租賃合同在有效期內對抵押物的受讓人繼續有效」。
G. 抵押權人是否有權將 對抵押物的租金主張權利
我國來擔保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債自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權人有權收取由抵押物分離的天然孳息以及抵押人就抵押物可以收取的法定孳息。抵押權人未將扣押抵押物的事實通知應當清償法定孳息的義務人的,抵押權的效力不及於該孳息。」因此,抵押物被扣押後抵押權人應當將抵押物被扣押的情況通知抵押物法定孽息的清償義務人。抵押物法定孽息的清償義務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不得再向抵押人清償抵押物的法定孽息,而應當向抵押權人清償。如抵押權人不為此通知,法定孽息清償義務人向抵押人所為之清償有效,抵押權人不得再要求清償。這就是說,如王某已為此通知,承租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應當向抵押權人清償,那麼你就喪失了收取租金的權利。如王某未為此通知,承租人將房屋租金繼續交給你是對的,此時,王某也不得再要求清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