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裡的土地可以買賣
您好:
根據您描述的事實,嘗試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回答如下,供參考:
1、 「十七屆三中全會後土地可以在農戶之間相互轉讓嗎?轉讓也就是可以買賣了。土地是我們家以前就承包的,也不是集體土地。所有權應該是我們的,想怎麼辦都行吧?」
根據我國法律的規定,我們國家是禁止土地買賣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流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
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土地管理法》規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八條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九條 國有土地和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確定給單位或者個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物權法》規定:
第四十七條 城市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2、我家在湖南農村,總共有一畝多田在公路邊上。該地規劃可以用作建築用地。我家現在賣了部分田地給別人做兩間地皮的屋。這戶人家也是農村戶口。收取了一萬五的費用,村上有人嫉妒要分款,不分就要告狀。我家違法了嗎?
如果該土地屬於你們承包的土地,流轉的權利是屬於你們的。
其次:你們流轉該土地是否合法?
需要看該土地的性質。如果是耕地,你們擅自改變土地用途,肯定屬於違法,很有可能被集體收回該土地。
如果你們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證書上明確該土地屬於宅基地,那麼,根據法律規定,宅基地是可以流轉的。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建議: 關於你們該土地的流轉是否合法,目前通過你的資料還無法判斷。
如果可行,帶著相關的證件(土地使用權證書、流轉合同)等咨詢當地律師或者土地行政部門。
以上意見是根據您的描述和提問做出的簡單回答,是律師的個人觀點,供參考!
----------------------------------
【河南 鄭州 曹靜傑律師】
----------------------------------
② 在中國個人能買到土地使用權嗎怎麼操作
可以的
通過土地交易市場 拍賣競得的方式
在每塊土地掛牌出讓的時候 其掛牌文件中有說明。
③ 開發商從哪裡買的土地使用權
從政府,政府會在定期對土地進行掛牌出讓,眾多開發商競價後,由價高者得。
④ 個人如何購買土地使用權,蓋房子用,貴不貴的
個人購買土地看你所復夠土地位置
城區制是國有土地,去拍賣會吧
不是城區,應該不會是國有土地,屬於集體土地。
1、先看土地的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是誰;
集體土地為農民集體所有,一般由村集體或村委會經營管理。
2、再看土地的用途是什麼;
如果是農用地,轉用須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核准。
如果是集體建設用地,須取得所有權人的同意。
3、土地利用應符合相關規劃。價錢要看具體情況
⑤ 如何購買土地使用權,購買流程,稅費,以及會涉及到哪些證件,部門。望詳細點 高分分哦
目前,購買土地使用權最好途徑是在土地市場上,你關注你所想購買土地的地方土地出讓公告,如果有土地出讓公告發了,你按要求報名競爭就是。稅費主要是耕地佔用稅(出讓前是新增建設用地的有,存量土地沒有),交易費、契稅、印花稅等。競買成功先在土地部門交納土地出讓金(競買價款),稅費可在土地部門代交,各種稅費交完,在國土資源局辦理國有土地使用證。
可以登陸中國土地市場網查看各地土地出讓公告
⑥ 怎樣才能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權
農民如果想要流轉土地,必須經過國家規定的合法程序。
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2、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3、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4、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5、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記辦法》的相關規定,土地使用類型只有土地劃撥和土地出讓兩種形式。
土地使用權分類:
1、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此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
(2)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種劃撥土地使用權也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二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是無償的,也就是說無須繳納任何費用、支付任何經濟上的代價。
2、出讓土地使用權
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 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取得出讓土地使用權有以下幾個特徵:
(1)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償的。土地使用者取得一定年限內的土地使用權應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國家憑借土地所有權取得的土地經濟效益,表現為一定年期內的地租,一般以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一定數額的貨幣為表現形式。
(2)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有期限的。 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年限為限。出讓年限由出讓合同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高年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一種物權。土地使用權出讓是以土地所有權與土地使用權分離為基礎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後,在出讓期限內受讓人實際享有對土地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其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於其他經濟活動,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出讓的形式有三種,即協議出讓、招標出讓和拍賣出讓。
土地徵收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准許可權,並依法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補償後,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行為。土地徵收指國家依據公共利益的理由,強製取得民事主體土地所有權的行為。我國土地徵收的前提是為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