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所有權為什麼不可以質押
因為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不能進行交易,所以不能質押。
土地所有權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對土地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土地所有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佔有,使用和處分土地,並從土地上獲得利益的權利。一般來說,土地所有權屬於財產所有權的范疇。但是土地所有權相對於一般財產所有權而言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1、主體的特定性
2、交易的禁止性
3、權屬的穩定性
4、權能的分離性。
土地所有權內容包括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四項權能,同時對土地所有者及其代錶行使權利有三條重要的限制:
1、土地所有者及其代錶行使權利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義務。
2、土地所有者及其代表不得違反其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土地承包合同中約定的義務。
3、土地所有權禁止交易。
(1)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質押物擴展閱讀:
我國土地所有權的法律特徵有以下幾點:
1、土地所有權是一項專有權,其權利主體的特定性。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國家或農民集體,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享有土地所有權。這是由我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
2、交易的限制性。《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顯然,土地所有權的買賣、贈與、互易和以土地所有權作為投資,均屬非法,在民法上應視作無效。
3、權屬的穩定性。由於主體的特定性和交易的限制性,我國的土地所有權處於高度穩定的狀態。除《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國家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的土地實行徵用」以外,土地所有權的歸屬狀態不能改變。
4、權能的分離性。土地所有權包括對土地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是一種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權。在土地所有權高度穩定的情況下,為實現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法律需要將土地使用權從土地所有權中分離出來,使之成為一種相對獨立的物權形態並且能夠交易。
因此,現代物權法觀念已由近代物權法的以「所有為中心」轉化為以「利用為中心」。
5、土地所有權的排他性。即土地所有權的壟斷性,就是說一塊土地只能有一個所有者,不能同時有多個所有者。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權的前提是,一些人壟斷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從自己個人意志的領域」。
6、土地所有權的追及力。土地為他人非法佔有時,無論轉入何人或何單位控制,所有權人都可以向他主張權利。
Ⅱ 城市土地使用權能不能作為抵押財產
以劃撥、租賃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必須附同地上建築物一並設定抵押;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單獨設定抵押。
Ⅲ 建設用地使用權能作為抵押物么
當然可以,一般開發商都會抵押給銀行貸款的
依照物權法第180條和第182條的規定,債務人或者回第三人有權處答分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抵押。以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該土地上現有的建築物一並抵押,抵押人未一並抵押的.未抵押的建築物視為一並抵押。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後,抵押人仍然有權依法對該土地進行開發,建造建築物。那麼,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是否屬於抵押財產?需要拍賣建設用地使用權時,應當如何處理這些新增的建築物?本條為解決這些問題作出了特別規定。
對於該土地上新增的建築物,由於其不在抵押合同約定的抵押財產的范圍內,因此不屬於抵押財產。
為了實現抵押權,需要處分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時,如果該土地上已存在建築物,一般來講,只有將建築物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才能實現建設用地使用權現實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實踐中要遵循「房隨地走」的原則。因此,本條規定,處分抵押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實現抵押權時,雖然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仍可以將其與建設用地使用權一並處分。但處分後,由於新增的建築物不屬於抵押財產,處分新增建築物所得的價款,抵押權人沒有優先受償的權利。只能作為普通債權人行使權利。
Ⅳ 土地所有權可以作抵押,但土地使用權不可以作抵押對還是錯
錯。土地所有權不能抵押,使用權可以。在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在城市,土地屬於國家所有。個人只擁有土地的使用權。
物權法第一百八十四條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Ⅳ 不能作為抵押物的財產有哪些
根據我國《物權法》第184條的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1)土地所有權;(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據此,法律法規對於能夠作為抵押物的財產是有一定的限制規定的,個人或者單位在接受抵押物時一定要注意該財產是否是法律法規禁止作為抵押物的財產。
Ⅵ 借款人的土地所有權不能作抵押,為什麼呢
因為土地的所有權不屬於個人。在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在城市,土地屬於國家所有。個人只擁有土地的使用權。
【法律提示】 根據《物權法》第184條關於不得抵押的財產的規定,土地所有權不得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但法律規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土地所有權包括國有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土地所有權。目前,我國法律沒有規定對國有土地所有權可以抵押。集體所有土地分為農用地和用地,一般不允許抵押。如果允許土地所有權抵押,實現抵押權後,必然帶來土地所有權歸屬的改變,從而違反《憲法》和法律關於我國土地只能歸國家或者集體所有的規定。 所以根據法律規定,土地所有權不得進行抵押來擔保合同的履行。
Ⅶ 下列財產中,不能夠作為抵押物的財產為( )
應當是b和e。
因為《擔保法》規定:
第三十七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權;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四)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六)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Ⅷ 不能作為抵押物的財產有哪些
有些財產法律規定嚴禁作抵押物,擔保法就明確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1)土地所有權;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白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法律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Ⅸ 哪些財產不可作為質押的標的,哪些財產不可作為質押的
首先要充分理解「質押」的內在含義。
質押是指在質押日期起,財產在誰的手裡。一旦質押產生,質權人就有把財產拖走的權利,而質押人無權拒絕,只要質押人不按時履約,被拖走的財產就要被處理(拍賣、變賣、折價處理等)。這跟抵押是相反的,抵押是財產暫時在抵押人手裡,期限一到,一旦抵押人沒有履約,抵押標的物就要被處理(拍賣、變賣、折價處理等)。
所以凡是質押的財產標的物,一定具有下列特徵:
1、質押的財產標的物一定是動產,絕對不是不動產;
2、質押的財產標的物一定沒有權利瑕疵;
3、質押的財產標的物一定是自然人或者法人私有,而非國家或集體公有。
故而像房產、國家所有的地產、國家所有的地皮、土地、林地、耕地、山地、森林等國有資產不可能被質押。只有私有的動產才能被質押,如汽車、私人飛機、股票、債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