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單軌制

知識產權單軌制

發布時間:2021-07-07 05:19:28

『壹』 怎麼區分單軌學制,雙軌學制,分支制

一.雙軌制根據入學者的階級和社會地位,分別進入兩套不同的學校系統:

一套系統是為貴族和特權階層的孩子所設立的,主要是為了能夠進入以學術課程為主的文法或公學,將來可以升入高等學府機構或者是大學,掌握學術理論知識;

另一套系統是為普通的平民階層所設立的,是為普通的平民培養日常的生產生活所需的技能。

二.單軌制以美國為代表的學制結構:

形成於19世紀後半期,具體為自下而上的結構:小學、中學、而後可以升入大學。「軌」為一個年級的班數。

三.現代學制是由兩種結構所構成的:

一種是縱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叫雙軌學制;

另一種是橫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叫做單軌學制。雙軌學制以西歐各國為代表,單軌學制以美為為代表。

四.介於上述兩種學制之間的學制結構,屬中間型,叫做分支型學制,現代學制是由兩種結構所構成的:

一種是縱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叫雙軌學制;

另一種是橫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叫做單軌學制。雙軌學制以西歐各國為代表,單軌學制以美為為代表。介於上述兩種學制之間的學制結構,屬中間型,叫做分支學制。

『貳』 為什麼選知識產權刑法保護

摘 要:世界各國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法模式大致有分散型、集中型和結合型三種。從現實選擇上,我國關於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法模式經歷了一個從分散到集中的歷史演變過程。從未來走向上,盡管各種立法模式都是利弊共存的統一體,但分散型立法模式應當是我國大陸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的未來選擇。因為,「結合型」不利於實現法律之間的協調統一;「集中型」立法模式的指導思想難以實現;知識產權犯罪作為行政犯以及知識產權的開放性等特徵都決定了分散型立法模式是未來的恰當選擇。

關鍵詞:調查公司 知識產權 專利權 商標權 著作權 商業秘密 商業調查公司 商務調查

知識產權是人類的智慧結晶,它造福於人類,因此,必須對知識產權予以保護,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可以是民事的,也可以是行政的,還可以是刑事的,本文擬對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問題略作探討。

一、各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考察

縱觀世界各國有關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法,其立法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分散型的立法模式

分散型的立法模式,也可以稱為附屬刑法立法模式,就是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中設置獨立的罪名和法定刑,而在刑法典中則沒有規定相應的知識產權犯罪。這種分散性的立法模式是當今世界較為普遍的立法體例,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多數國家均採用這種立法模式。例如在著作權的刑法立法中,英國將侵犯著作權的犯罪行為規定在《著作權法》第107條中;美國將侵犯著作權的刑事犯罪規定在《版權法》第506條中;德國則將侵犯著作權的犯罪集中規定在著作權法中,刑法典沒有設置關於侵犯著作權犯罪的任何刑事處罰條款;義大利則由《版權法》第171條至第174條規定侵犯著作權犯罪;日本自1971年生效並進行了數次修訂的《著作權法》第l19條至第124條規定了侵犯著作權的犯罪及其刑事責任。

2.集中型立法模式

集中型立法模式,也可以稱為刑法典模式,即以刑法典的方式規定所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犯罪構成及其刑事責任。大陸法系的一些國家多以此類立法方式為主。例如,《巴西聯邦共和國刑法典》第187條、188條分別規定,沒有經專利所有權人或讓與人的許可而生產屬於專利的產品,利用屬於專利產品的程序與方法,進口、出口、出賣、推銷或者以出賣為目的隱藏、接受侵犯專利的產品,並把非專利權作為自己的專利權而進行工業生產的,分別處以拘役或罰金。我國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則集中規定在現行刑法典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七節中,顯然也屬於這種集中型的立法模式。

3.結合型立法模式

結合性立法模式,就是在刑法和知識產權法中都有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例如,法國關於侵犯商標權的犯罪規定在《法國製造業、商業、和服務業商標法》第27條至第34條中,援引了《法國刑法典》第422條和第423條的規定。

二、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的現實考察

(一)立法演進:立法模式從分散到集中

從1979年到1997年,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立法模式經歷了一個從分散到集中的發展過程。

從1949年到1979 年我國第一部《刑法》制定和頒布期間,整個經濟社會的調控模式是以計劃經濟為主,這種高度控制的計劃經濟政策和「反傑出人物論」(Anti-elitist Ideology)否定了知識資產的私有產權制度。因此,當時我國基本沒有知識產權法,尤其是空缺版權制度。替代知識產權法的是事實上運行無效的獎勵制度。1979年我國頒布的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第127條規定了假冒注冊商標罪。此後,我國改革開放日漸全面深入,為了保證從國際貿易中獲利的可能性,我國需要從先進國家取得技術但同時面臨來自技術先進國家有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壓力,為了顧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局,在內外壓力下,我國開始建立知識產權制度,並逐步以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的方式建立起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體系。

1.以單行刑法模式保護商標權和著作權

1982年,我國通過了保護商標的專門法律——《商標法》,該法第40條規定:「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包括擅自製造或者銷售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可以並處罰款外,對直接責任人員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993年我國對《商標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修訂後的《商標法》第40條關於商標刑事責任的規定增加了兩種具體行為方式:一是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二是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與《商標法》修訂的同時,1993年2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我國第一部商標權刑法保護的單行刑法,即《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

由於我國1979年《刑法》和1990年《著作權法》都沒有規定侵犯著作權的犯罪,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面對日益嚴重的盜版行為,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嚴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只能以投機倒把罪加以處理。如1987年11月27日發布的《關於依法嚴懲非法出版犯罪活動的通知》規定:以牟取暴利為目的,從事非法出版物的出版、印刷、發行、銷售活動、非法經營或者非法獲利數額較大,情節嚴重的,以《刑法》第117條投機倒把罪論處;數額巨大的,適用《刑法》第118條;情節特別嚴重的,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第1條第(1)項的規定。為了解決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的困境,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關於懲治侵犯著作權犯罪的決定》,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對著作權進行刑法保護的單行刑事法律,彌補了我國著作權刑法保護立法的不足。

2.以附屬刑法模式保護專利權

我國1979年《刑法》沒有規定侵犯專利權的犯罪。1984年3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專利法。該法第63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127條的規定(假冒注冊商標罪——作者注)追究刑事責任。」這實際上是用附屬刑法的方式明確了假冒專利行為的刑事責任。1992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但並沒有對侵犯專利權的刑事條款做出修改。

由此可以看出,在1997 年以前,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規定相當分散,定罪量刑的法律依據除了刑法典之外,還包括單行刑法與附屬刑法。這導致1979年刑法典分則中對知識產權犯罪的規定已被各種決定和補充規定替代。

到1997年刑法典修訂時,由於此次修訂刑法的指導思想之一即是「要制定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將刑法實施十七年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的有關刑法的修改補充規定和決定研究修改編入刑法;將一些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關條文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改為刑法的具體條款。」[①]因此,1997年刑法典修訂後,侵犯知識產權罪被集中規定在現行刑法典分則第三章即「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七節之中。這表明,我國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法模式由附屬刑法和單行刑法的分散型模式發展成為刑法典的集中型模式。

(二)孰優孰劣:兩種立法模式的利弊分析

我國現行刑法典集中規定知識產權犯罪,這種單軌制的立法模式具有很多優點:第一,我國現行刑法將許多關於知識產權犯罪的單行刑事法律的內容,納入刑法典中並設立專章,這有利於增強刑法的科學性、統一性和體系性,有利於增加刑法的威懾力;第二,集中型立法使得刑法淵源集中統一,有利於刑法罪名的系統化、集中化,有利於充分揭示知識產權犯罪的共性特徵,便於綜合比較分析各種知識產權犯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協調個罪的罪名、法定刑以及定罪和量刑的情節,增強個罪之間的協調性,從形式上有利於司法機關適用。當然,採用刑法典集中規定知識產權犯罪的做法也有不足之處:一是集中型模式容易產生立法滯後,不能及時有效適應司法實際需要。由於立法者的理性有限和社會復雜多變,因而不可能制定出一個包羅萬象和永恆使用的法典,這就使任何法典都具有漏洞和滯後性,不能適應社會迅速發展的需要。如在侵犯知識產權行為飛速變化的情況下,刑法典的集中型立法模式可能陷於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兩難境地:如果及時修改知識產權刑事法律保護的內容,則有可能削弱刑法典的穩定性;但如果維護刑法典的穩定性,又有可能使知識產權的刑事法律規定因不能及時進行調整而滯後於社會經濟生活的變遷,不能有效地發揮刑事法律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應有作用。二是集中型立法模式容易造成罪狀規定的簡單和粗疏,不可避免地使刑法規范與其依託的相關法律形成毛與皮分離的現象。[②]

相對於集中型單軌制的立法模式,採用分散型的立法模式也是一個利弊共存的選擇。一方面,分散型立法模式具有許多優點:首先具有適時性、靈活性的優點,立法者可以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需要,及時予以制定頒布,因此,這種立法模式最能適合形勢的需要。特別是知識產權制度具有開放性和不完整性的特點,其立法基本上是「成熟一個,制定一個」,因此舊的法律頻繁修訂,新的法律次第產生,比如,我國1984年頒布的《專利法》分別在1992年、2002年和2008年進行修訂;1983年制定頒布的《商標法》則在1993年和2002年進行修訂。其次,採用分散型立法模式,把民事、行政和刑事責任規定在同一法律中,使三種法律責任相互聯系、相互銜接,共同構建完整的法律制裁體系,有效地增加了法律的嚴肅性、穩定性和立法內在體系的科學性。最後,分散型立法模式使得罪狀的描述可以細致化,便於司法實踐和操作。同時也使知識產權法規中的刑事制裁部分更緊密地與權利、義務部分結合在一起,從而大大地強化了知識產權法規的社會效果。[③]但另一方面,這種分散型的立法模式不利於保持刑法典的體系性,容易讓一個國家的刑法淵源四處散落,削弱刑法典的核心地位。

三、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的未來選擇

(一)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的理論之爭

由於知識產權的兩種立法模式都是利弊共存的統一體,因此,關於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的選擇,刑法理論上主要有三種不同的觀點:

集中型模式說認為,在我國集中型的立法模式更為合理,因為隨著現行刑法典的頒布和實施,完備、統一的刑法典已經成為立法者現實的價值追求並已客觀物化。因此,立足於我國的現實立法和立法傳統,採取集中型的立法模式似乎更為合理。[④]

主張結合型立法模式的學者認為,採用德國、法國等國結合刑法典和知識產權法規對知識產權犯罪行為進行刑事處罰的結合型模式,在維護刑法典的權威性與穩定性的同時,能夠兼顧知識產權犯罪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對刑事法律的有關規定進行修訂與補充,從而合理地組織對知識產權犯罪的刑事反應,無疑更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知識產權刑事法律保護的要求,值得我國效仿。[⑤]

分散型模式認為,我國當前採用的集中型立法模式具有很多弊端,建議「將有關刑事規范分散規定在單行的知識產權法或其他法律中,同時完善對罪狀和犯罪行為的表述,科學設立與犯罪危害程度相適應的法定刑」,即採用附屬刑法規范的形式來規定知識產權犯罪。[⑥]

(二)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立法模式的未來選擇

對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立法模式,究竟是選擇集中型立法模式,還是分散型立法模式,抑或是結合型立法模式,應當根據我國刑事立法的方向以及不同犯罪的特點來選擇適用。因此,我國刑事立法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知識產權犯罪屬於法定犯的特點,決定了我國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法模式應當採用分散式立法模式,即通過附屬刑法規范規定知識產權犯罪。其理由是:

1.「結合型」不利於實現法律之間的協調統一

由於知識產權犯罪都以違反相應的知識產權法為前提,因此,相應的知識產權法的修訂,往往會導致知識產權犯罪內容的變化。如果採用在刑法典和其他知識產權法中都規定知識產權犯罪的結合型立法模式,則不僅可能導致立法負擔過重的結果,而且稍有不慎就會導致法律之間的矛盾與沖突。由於我國沒有直接在知識產權法中規定罪狀與法定刑,這可能導致知識產權法修改後,需要按照犯罪處理的情形可能會因為刑法典沒有及時修訂而得不到及時處罰。於是,任何知識產權法的修改都會導致刑法典的修改。反之,如果修改刑法典時,也必須修改相應的知識產權法中的規定;否則,就容易導致各種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理解上的歧義。

據上所述,結合型立法模式意味著知識產權法和刑法的修訂必須「同進同出」,特別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現在處於不斷完善的階段,立法修訂特別頻繁,採用結合型立法模式必然要求刑法典的規定與知識產權法的規定「共進退」,這不僅不利於實現刑法典的穩定性價值,而且也會浪費立法資源。

2.「集中型」立法模式的指導思想難以實現

由於1997年修訂現行刑法典的指導思想之一是「要制定一部統一的、比較完備的刑法典」,因此,「將刑法(1979年刑法——筆者注)實施以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有關刑法的修改補充規定和決定研究修改編入刑法;將一些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關條文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改為刑法的具體條款;將擬制定的反貪污賄賂法和軍委提請常委會審議的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犯罪條例編入刑法,在刑法中規定為貪污賄賂罪和軍人違反職責罪兩章;對於新出現的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行為,經過研究認為比較成熟、比較有把握的,盡量增加規定。」。[⑦]從此開始,我國刑事立法基本上朝著集中性、統一性方向發展,意在使一部刑法典囊括所有的犯罪。具體表現在:凡是需要增加犯罪類型與修改法定刑的,不管犯罪的性質及其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如何,一概以修正案的方式對刑法典進行修改,基本上不再有附屬刑法,除了一個單行刑法外[⑧],沒有再制定單行刑法。雖然我國現行刑法典的制定,表明集中型模式已經成為我國刑事立法方向選擇的既定現實,但是從我國刑法典十多年的適用情況來看,集中型立法模式追求的統一完備的立法指導思想事實上是難以實現的,分散型立法模式似乎更應當是我國刑法立法的未來方向[⑨]。

第一,「統一完備」的立法指導思想被證明是難以實現的。立法者之所以會雄心勃勃要通過一部法典將現實生活中所有的犯罪行為一網打盡,可能一方面在於我們過分迷信法典的力量和價值,以為制定內容全面的法典,就可以一勞永逸並且游刃有餘地處理所有的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可能也在於我們過分相信理性的力量,以為發揮大陸法系國家對生活經驗進行歸納抽象的特長,就可以窮盡生活的全部。但從現行刑法典施行十多年來的情況看,目前為止已經有七個刑法修正案對刑法進行修改或者增加,這充分說明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犯罪的類型會越來越多,一部刑法典事實上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犯罪。

第二,穩定性應當是刑法典的基本價值。相對於實現刑法典完備價值的難度,穩定性更應當是刑法典追求的價值,因為「刑法典是規范基本生活秩序的法律,直接關繫到國民基本生活的安定,屬於司法法,司法法的最重要指導原理是法的安定性。[⑩]安定性原理,要求成文刑法典具有穩定性。對刑法典的頻繁增刪,雖然可以防止司法機關對國民生活的恣意干涉,卻影響國民的基本生活,妨礙國民的行動自由。因此,為了維護刑法典的穩定價值,真正讓刑法典「垂範久遠」,今後刑法立法的方向應當採用分散型立法模式,將屬於行政刑法或經濟刑法的內容,如知識產權犯罪從刑法典中獨立出來,否則「將本應由行政刑法、經濟刑法規定的知識產權犯罪納入刑法典中,會造成刑法典的穩定性和變易性的矛盾:要麼因為頻繁修改,導致刑法典喪失穩定性;要麼為了維護刑法典的穩定性,而不能及時規制知識產權犯罪。

3.知識產權犯罪是行政犯更適合分散型模式

在立法模式和犯罪種類的關繫上,一般而言,對於刑事犯(自然犯),集中型(單軌制)立法模式無疑是更佳的選擇,因為自然犯是在侵害法益或威脅法益的同時明顯違反倫理道德的傳統型犯罪,其法益侵害程度的變易性較小,有利於保證刑法典的穩定性。但由於行政犯(法定犯)所侵害或者威脅的法益沒有明顯違反倫理道德,其法益侵害程度的變易性較大。因此分散型(雙軌制)的立法模式有利於實現刑法的穩定性。

從犯罪種類而言,知識產權犯罪毫無爭議地屬於行政犯。這不僅表現在知識產權犯罪沒有明顯違背倫理道德,而且還在於知識產權本身具有授予性特點。傳統的物質財產權的設定或取得基於特定的法律事實,而不需要經過國家機關的認可或核准。但是作為無形財產的知識產權的取得,在一般情況下,卻需要依照法定程序經由主管機關的認可。例如發明人完成發明後並不能自動獲得對發明的專利權,而必須依照法律的有關規定,依法向國家專利行政主管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由國家主管機關作出授予專利權的決定,發明人才能取得該項發明創造的專利權;又如商標權的獲得,也是只有向國家商標行政主管機關提出注冊申請,經審查核准注冊後,才能獲得商標權。知識產權這種授予性的特點,使得知識產權犯罪成為典型的行政犯,構成知識產權犯罪,必須以違反知識產權法的相關規定作為前提條件。因此,行政犯具有變易性的特點決定了在立法模式上應該更適合分散型立法模式。

4.知識產權的開放性特徵更適合分散型模式

知識產權制度具有開放性和不完整性的特點,規定知識產權制度的法律常常修訂。因此,較之有形財產制度的規范性、系統性而言,在我國,知識產權立法可謂是「成熟一個,制定一個」。而且新技術使得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具有開放性,其范圍也不斷擴大。可以說,知識產權極易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及新技術更新的沖擊,也極易受到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因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不斷修訂更迭,處於極不穩定和「支離破碎」的狀態之中。[11]相應地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范圍,在短時間內也會處於一個動態變化過程中,由於規定知識產權的法規變異性大,如果採用集中型立法模式,則容易出現刑法規定嚴重滯後於行政法規的規定和社會生活的實際需求。

5.完善附屬刑法是分散型立法的有效方式

對於知識產權犯罪的立法模式,更適合採用分散型的立法模式,即在刑法典之外,通過附屬刑法規定知識產權犯罪。但是由於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法中只是籠統地規定對某種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並沒有具體的罪狀和法定刑,因此,附屬刑法的重點不在「刑法」上,而是體現在對刑法典的「附屬」特徵上。這種「附屬」刑法被證明有諸多缺陷[12],因此,必須在附屬刑法規范中直接規定罪名與法定刑,變現行的依附性規定為獨立性的罪刑規范。具體而言,就是在《著作權法》、《商標法》和《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中,具體規定知識產權犯罪的罪狀和法定刑,使得侵犯知識產權犯罪的罪狀可以描述得詳盡具體,法定刑也與之貼切,這可以大大便利司法操作。否則,附屬刑法規范沒有規定具體法定刑就不能獨立,就可能因為立法修訂的不同步,而形成法律適用中的沖突和分歧。以著作權為例,中國現行刑法中規定構成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方式有四種[13],但是2001年修訂《著作權法》卻將可以承擔刑事責任的行為方式擴充為八種[14]。由於刑法典沒有及時隨著著作權法進行修訂,而《著作權法》中又沒有獨立的法定刑,導致司法實踐中對侵犯著作權罪的認定出現了許多爭議疑難問題,最終只能由兩高以司法解釋的方式認定通過信息網路傳播也屬於刑法規定的「復制發行」[15]。但是,司法解釋並沒有解決全部問題。因此,通過對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知識產權法中與知識產權犯罪有關的附屬刑法規范的修訂,規定具體的罪狀和獨立的法定刑,可以充分發揮附屬刑法規范的作用,提高知識產權刑事法律保護的創新性和及時性,確保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現代化的實現。來源:http://www.szcid.com

『叄』 在經濟學中什麼是「單軌制」,「雙軌制」

此概念主要涉及經濟發展的模式,比如是完全市場經濟模式來發展經濟,什麼問題都相信市場能夠自我完善、自我調整和自我發展,著就是所謂的單軌模式。另外,但是除了上面的市場經濟決定論之外,還有不少經濟發展模式是通過政府計劃的模式下進行的。所謂計劃,並非所有經濟系統和行業都是政府計劃調整的(完全計劃經濟的模式。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和前蘇聯就是這種模式),按照新古典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以美國經濟學家凱恩斯為代表),政府在某些領域、在某些時候,適當地進行干預式經濟發展是一種避免經濟出現經濟危機的過剩或者經濟動力不足的通縮最好的發展模式。所以政府適當的干預加上基本自由經濟的發展模式,就是所謂雙軌制經濟模式。

『肆』 什麼是單軌學制

【單軌學制】:它是相對於雙軌學制而言的。雙軌學制:一軌自上而下的結構——大學(後來也包括其他高等學校)、中學(包括中學預備班);另一軌從下而上的結構——小學(後來是小學和中學)及其後的職業學校(先是與小學相連的初等職業教育,後發展為和初中聯結的中等職業教育)。單軌學制只有一種結構,要麼是自上而下,要麼是自下而上的。單軌學制是一個國家的學校系統中不人為地區分學術性和職業准備兩種目標。
【學制】: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在現代教育制度的形成過程中,最先形成和完善起來的是學校教育系統,最初的教育制度就是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學制已經不只是學校教育制度的簡稱,而是各種施教機構系統的總稱,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學習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縱向和橫向關系。
三種基本類型:雙軌制(一軌是學術教育,另一軌是職業教育)、單軌制、分支式學制。
【實施國家】:美國
【我國學制】:分支型學制

『伍』 單軌學制,雙軌學制,分支制怎麼區分

雙軌制:

主要是根據入學者的階級和社會地位,分別進入兩套不同的學校系統。一套系統是為貴族和特權階層的孩子所設立的,主要是為了能夠進入以學術課程為主的文法或公學,將來可以升入高等學府機構或者是大學,掌握學術理論知識。另一套系統是為普通的平民階層所設立的,是為普通的平民培養日常的生產生活所需的技能。
單軌制以美國為代表的學制結構,形成於19世紀後半期。具體為自下而上的結構:小學、中學、而後可以升入大學。「軌」為一個年級的班數。
現代學制是由兩種結構所構成的,一種是縱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另一種是橫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前者叫做雙軌學制,後者叫做單軌學制。雙軌學制以西歐各國為代表,單軌學制以美為為代表。介於上述兩種學制之間的學制結構,屬中間型,叫做分支學制。
分支型學制
單軌學制:

單軌學制是相對於雙軌學制而言的。雙軌學制:一軌自上而下的結構——大學(後來也包括其他高等學校)、中學(包括中學預備班);另一軌從下而上的結構——小學(後來是小學和中學)及其後的職業學校(先是與小學相連的初等職業教育,後發展為和初中聯結的中等職業教育)。

分支學制:
現代學制是由兩種結構所構成的,一種是縱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另一種是橫向劃分的學校系統。前者叫做雙軌學制,後者叫做單軌學制。雙軌學制以西歐各國為代表,單軌學制以美為為代表。介於上述兩種學制之間的學制結構,屬中間型,叫做分支學制。

『陸』 什麼是單軌制,什麼是雙軌制呀有誰能跟我講解一下嗎

我今天剛好看了雙軌制。我的資料上是這樣解釋雙軌制的:根據入學者的階級和社會地位,分別進入兩套不同的學校系統。一軌是為統治階級和特權階層的子女服務的,他們通過一定的幼兒和小學教育能夠進入以學術課程為主的文法或公學,並具有升入大學或高等教育機構的機會。另一軌是為中下層平民子弟所開設的學校。這一軌學制是為培養適應經濟生產的勞動者為目的,屬於生產性的一軌。

『柒』 單軌制的主要內容

雙軌制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調解「精英」與「大眾」型高等教育之間的矛盾,實現「平等存異」原則,但事實上它卻是一種教育機會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我們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就拿英國來說:首先,從英國高等教育體制原則看,大學保持自己傳統的學術任務,而普通平民所上的學校的公立高等教育部門必須發展職業高等教育和相關類型的高等教育。其次,在經費撥款方面,大學具有自治權,經費由政府通過大學撥款委員會撥給,財政開支有較大的獨立性,而且經費充足;而普通平民的學校由地方教育當局管理,人權和財權都在地區教育委員會或教育局,學校只能按照預算申報年度經費撥給資金。最後,從特徵方面看,具有「自治傳統」的大學有超然性、學術性、保守性和排外性;而「服務傳統」的平民上的專科學校卻具有回應性、職業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另外,大學與平民學校的區別也可以從管理、學位、學制、教學和招生范圍等方面看出。
我國是一個沒有階層劃分的國家,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的是單軌制的學制體系。
後又有單軌制、雙軌制用來形容兩種不同的制度,比如:中國的養老金雙軌制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採取不同的退休養老金制度,企業職工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則由國家財政統一發放,養老金改革的趨勢是由雙軌制發展到單軌制;另有處方葯分為單軌制和雙軌制,單軌制指的是只能憑醫師處方才能銷售的處方葯,主要指抗菌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類、喹諾酮類、抗結核、抗真菌葯物,雙軌制則指也可不憑醫師處方即可銷售的處方葯。

『捌』 什麼是單軌制

處方葯又細分為兩類,一為單軌制葯品,必須憑醫生處方購買;二為雙軌制葯品,如顧客無醫生處方,也可在駐店葯師的指導下購買。
單軌制其實是一種制度,在很多專業都有,具體就是指只沿一條路線運行或實施

『玖』 雙軌制,單軌制,分支型學制的區別,具體事例,具體分析~

雙軌制,單軌制,分支型學制的區別:

1.國家制度不同

雙軌制一般是存在貴族制度的國家,為了調理貴族和平民雙方子弟受教育情況而制定了雙軌制。比如英國有些長期貴族制度,使用的就是雙軌制。

單軌制是沒有貴族歷史的新興國家所採用的教育制度,比如美國就是單軌制國家。

分支型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有過封建歷史,但已經解放的國家。比如前蘇聯和現在的中國。

2.教育體系不同

雙軌制是從小學開始培養方向就不同,比如貴族培養的就是上層商人,議員等,下層普通百姓培養的是普通工人。

單軌制就是從小學到大學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分出生等級。

分支型就是小學初中實行單軌制,之後分為職業技術學校和以升學為目的的專業學校,比如我們國家現在高中有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之分。

3.誕生時間不同

雙軌制誕生於十八開始出現,十九世紀興起。

單軌制誕生於十九世紀後半期。

分支型誕生於十月革命後。

4.發源地不同

雙軌制誕生於歐洲。

單軌制誕生於美國。

分支型誕生於蘇聯。

5.發展過程不同

雙軌制先過度到分支型,再進化到單軌制。

單軌制朝著終身學習的方向前進。

分支型向單軌制過度。

(9)知識產權單軌制擴展閱讀:

術語簡介

歷史上之所以出現單軌制與雙軌制的學制現象,是基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和階層的劃分的。雙軌制,主要是根據入學者的階級和社會地位,分別進入兩套不同的學校系統。一套系統是為貴族和特權階層的孩子所設立的,主要是為了能夠進入以學術課程為主的文法或公學,將來可以升入高等學府機構或者是大學,掌握學術理論知識。

另一套系統是為普通的平民階層所設立的,是為普通的平民培養日常的生產生活所需的技能。

主要內容

雙軌制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調解「精英」與「大眾」型高等教育之間的矛盾,實現「平等存異」原則,但事實上它卻是一種教育機會不平等的教育制度。我們可以通過舉例來說明。

就拿英國來說:首先,從英國高等教育體制原則看,大學保持自己傳統的學術任務,而普通平民所上的學校的公立高等教育部門必須發展職業高等教育和相關類型的高等教育。

其次,在經費撥款方面,大學具有自治權,經費由政府通過大學撥款委員會撥給,財政開支有較大的獨立性,而且經費充足;而普通平民的學校由地方教育當局管理,人權和財權都在地區教育委員會或教育局,學校只能按照預算申報年度經費撥給資金。

最後,從特徵方面看,具有「自治傳統」的大學有超然性、學術性、保守性和排外性;而「服務傳統」的平民上的專科學校卻具有回應性、職業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另外,大學與平民學校的區別也可以從管理、學位、學制、教學和招生范圍等方面看出。

『拾』 公司法中的單軌制和雙軌制的內涵是什麼

所謂「雙軌制」是指專門制定單獨的外資立法,實行《公司法》與外資法雙軌並行。這種立法結構往往存在於經濟不發達國家,它一般以外資與內資的不對等為前提,通過一些優惠措施達到引進外資的目的。此種方式引進外資只能解決燃眉之急,由於它違背市場經濟的競爭規律,因而是不能長久的,也是非理性的。市場經濟要求各種資本在同一市場、同等條件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不得有任何優待,否則就是不正當的,要受到處罰。作為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發展目標的中國經濟,當然也應遵守這條規律,實現內外資的平等競爭。在立法上即反映為從外資法與《公司法》並行的「雙軌制」向統一《公司法》的單軌制轉化。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單軌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股權轉讓樣本 瀏覽:716
工程管理保證書 瀏覽:198
社區矛盾糾紛排查匯報 瀏覽:352
新疆公共就業服務網登陸 瀏覽:316
侵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指南上海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