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權法習題及答案
物權的概念與特徵。物權是指權利人直接支配物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物,原則上是有體物,但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權利也可以作為物權的客體,如《擔保法》第34條規定的土地使用權抵押和第75條規定的權利質押,均以權利為物權的客體。物權的特徵包括:物權是對世權,物權是絕對權,物權是支配權,物權是排他性的權利。
例1:下列對物權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sk--> )。
A.物權是絕對權 B.物權是對世權
C.物權是對人權 C.物權是支配權
答案:C
例2:下列能夠成為物權客體的為( )。
A.電子; B.電力; C.陽光; D.人身
答案:B
2、物權的效力。物權的效力是指物權成立後發生的法律效果。可分為共同效力與特有效力。物權的效力包括排他效力、優先效力、追及效力和物權請求權。
例3:公司破產,其拖欠的債務有:工人的工資,設有抵押的銀行債權,未設定抵押的普通債權,根據破產法的規定,對於破產財產,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甲公司的財產應當首先償還工資
B、甲公司的財產應當首先償還銀行債權
C、甲公司的財產應當首先償還未設定抵押的普通債權
D、甲公司的財產應當不分先後時償還工資和銀行債權
答案:A
3、 物權的優先效力。具體而言,包括物權對於債權的優先效力,即同一物上既存在物權,又存在債權,一般物權有優先於債權的效力,但應注意,物權優先效力的例外規定:(1)買賣不破租賃;(2)依據《破產法》規定,工人工資債權優於設定在先的抵押權;(3)依據《海商法》規定,船長、船員等工作人員的工資,其他 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權等優先於設定在先的抵押權。
例4:甲有祖傳珍貴玉器一件,乙丙均欲購買之。甲先與乙達成協議,以5萬元價格出售之,雙方約定,次日交貨付款。丙知曉後,當晚即攜款至甲處,欲以6萬元價格購買之。甲欣然應允,並即交貨付款。對此,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sk--> )。
A、甲與丙之買賣合同無效 B、甲與乙之買賣合同無效
C、乙得請求丙交付該玉器 D、乙得請求甲承擔違約責任
答案:D
4、物權的追及效力。即物權的追及權,不論所有權還是擔保物權的標的物,輾轉到何人之手都不影響這些權利的存在,但物權的追及效力並不是絕對的,物權的追及效力受到善意取得制度的限制。
例5:甲以自有的一批布匹作抵押向乙借款,未辦理登記。在抵押期間,甲未通知乙,便將該批布匹賣給了丙,並已交貨付款完畢。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哪些?( )
A、甲與乙之間的抵押合同有效
B、丙無權取得對該批布匹的所有權
C、乙的抵押權可以對抗受讓人丙的所有權
D、乙的抵押權不得對抗受讓人丙的所有權
答案:AD
5、 物權請求權。應明確物權請求權的性質。掌握物權請求權與債權請求權的區別:(1)物權請求權以恢復物權的完美狀態為目的,它是基於物權的絕對性和排他性而產生的一種防衛性請求權;債權請求權是一種索求性請求權。(2)物權請求權來自於物權的支配內容,是一種從屬性的內容,物權請求權不能轉讓;而債權請求權可以轉讓。(3)物權請求權的效力優於債權請求權的效力。(4)物權請求權不考慮相對人是否有過錯,只需證明相對人已實施了侵害物權的行為便可;而債權請求權中,債權人一般應對債務人負過錯的舉證責任。應掌握物權請求權的種類:(1)確認物權的請求權;(2)返還請求權;(3)排除妨礙請求權;(4)恢復原狀請求權;(5)消除危險請求權。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一般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但受除斥期間的限制。
例6:下列請求權中屬於物權請求權的是(<!--sk--> )。
A、損害賠償請求權 B、消除危險請求權
C、返還原物請求權 D、確認父子關系請求權
答案:BC
6、物權的種類。應明確自物權與他物權、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主物權與從物權、本權與佔有的劃分標准和區分意義。
例7:下列物權中只能是動產物權的是(<!--sk--> )。
A.所有權 B.抵押權 C.留置權 D.用益物權
答案:C
7、物權的變動。特別應予掌握的是哪些物權的變動應予登記。應掌握登記生效的物權和登記對抗的物權。應理解交付的意義以及簡易交付、佔有改定、擬制交付、指示交付、象徵交付的含義及適用。
例8:甲將自己所有的一套書賣給乙,但甲還想留閱一段時間,遂又與乙達成協議,借閱該書一個月,乙表示應允。乙取得該套書所有權的交付方法為( )。
A、簡易交付 B、佔有改定
C、指示交付 D、擬制交付
答案:B
8、物權法定原則。應明確物權的內容、物權的種類、物權的效力、物權的公示方式必須由法律規定,不得由當事人自由創設。當事人自由創設的,不發生物權法上的效力,但符合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的,發生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
例9:物權法定的含義包括( )。
A、物權種類法定 B、物權內容法定
C、物權效力法定 D、物權公示方式法定
答案:ABCD
9、一物一權原則。應掌握一個物上不能同時存在兩個所有權。一個物上不能同時設定兩個用益物權,但不相矛盾的兩個物權是可以同時存在一物之上的。
例10: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所有權和抵押權可以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
B、用益物權和抵押權可以同時存在於一物之上
C、一間房屋上可以同時存在兩個所有權
D、一間房屋上可以同時存在兩個抵押權
答案:ABD
10、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所有權是指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應明確所有權是自物權、完全物權、無期限物權、具有彈力性回歸力的物權。所有權的行使應符合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原則,同時所有權人也負有容忍之義務。
例11:下列不能成為所有權客體的有( )。
A、日月星辰
B、一項新產品的發明專利
C、病人的假肢
D、人的眼角膜
答案:ABCD
B. 不動產物權和動產物權的有什麼區別動產物權具體是什麼意思
動產與不動產的抄區別:襲
1、移動性
動產具有可移動性。比如說手機、機動車、辦公桌椅等流動資產與資金等動產、。
不動產這種就是屬於位置固定性。比如說像土地,房屋、等這些就是屬於土地定著物。
2、個別性
動產一般來說不具特殊個性,都是普遍存在的。
不動產可以說它都是有著它的獨特性、異質性,包括位置差異、權利差異 等。
3、耐久性
動產一般來說都是會存在損耗的,它的耐久性一般來說都是有限的。
不動產可以說它的壽命長久,比如說有的時候可能是土地不因使用或放置這樣也是會造成損耗、毀滅,且增值。
4、數量有限性
動產數量一般來說也是量化的,但是它的數量沒有太多的局限性。
不動產卻是供給有限。
5、保值增值性
動產很少具有保值增值性_。
不動產這種是由於數量有限性及耐久性,相對來說它的財產可以說具有一定保值增值特性的。
C. 下列屬於《物權法》所規定物權的是
正確答案:地役權。租賃是合同法規定的,人役權和永佃權在我國物權法中沒有規定。
D. 物權包括哪些
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1)自物權與他物權
自物權是權利人對於自己的物所享有的權利。以其與他人之物無關,故稱作自物權。所有權是自物權。他物權是在他人所有的物上設定的物權。他物權是對他人的物享有的權利,其內容是在佔有、使用、收益或者處分某一方面對他人之物的支配。
(2)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這是根據物權的客體是動產還是不動產所作的分類。不動產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動產抵押權等是不動產物權,而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3)主物權與從物權
這是以物權是否具有獨立性進行的分類。主物權是指能夠獨立存在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從物權則是指必須依附於其他權利而存在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是為擔保的債權而設定的。地役權在與需役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的關繫上,也是從物權。
(4)所有權與限制物權
這是以對於標的物的支配范圍的不同對物權所作的區分。所有權是全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限制物權是於特定方面支配標的物的物權。一些學者認為所有權也要受法律、相鄰關系等的限制,故應避免使用限制物權這一概念。日本學者松岡正義首創了定限物權一詞,表示所有權以外的他物權內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但這只是名稱之爭,關於所有權與限制物權分類的實質內容是一致的。
(5)有限物權與無期限物權
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物權的存續有沒有期限。有期限物權是指有一定存續期間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無期限物權則是指沒有預定存續期間,而永久存續的物權,所有權屬於無期限物權。
(6)民法上的物權(普通物權)與特別法上的物權
這是以物權所依據的法律的不同進行的區分。民法上的物權是指在民法典中規定的物權,我國還沒有民法典,《物權法》上的物權就是民法上的物權。特別法上的物權則是指土地法、海商法等特別法所規定的物權。
(7)本權與佔有
佔有以對物的實際控制、佔領為依據,因此不論佔有人在法律上有沒有支配物的權利,都可以成立。佔有人基於佔有制度,在事實上控制物,並在法律上享有排除他人妨害其佔有的權利以及其他效力,乃是一種與物權的性質相近的權利,故應為物權的內容。
本權是與佔有相對而言的。對標的物不僅有事實上的控制力,而且有權利為依據,該依據之權利,即為本權。
(8) 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以物權發生原因為標准,意定物權基於當事人的意思而發生的物權,比如買賣轉讓。法定物權指非依當事人意思,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產生的物權,物權法上的留置權、海商法中船舶優先權等都是典型的法定物權。
E. 什麼是動產物權
動產物權抄是指以動產為標的的物權。
動產所有權、動產質權、留置權則是動產物權。
動產物權是以物的狀態為標准對物權所作的分類。其法律意義在於,動產物權在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及效力上與不動產物權均有不同。動產物權不採用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要件的取得方法,世界各國一般皆以交付作為其取得方法及成立要件。在具體方法及法律效果上又有兩種不同規定,一為交付公示主義,即規定未經交付,動產物權的讓與僅在當事人間產生效力,但不得對抗第三人;另一為交付要件主義,即使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效力。依讓與以外的權利原因取得動產物權時,除非法律另有規定,無須轉移佔有即應發生效力,例如,因繼承而取得動產物權。
F. 下列物權中只能是動產物權的是 A、所有權 B、抵押權 C、留置權 D、用益物權
動產物權是以復物的狀態為標准對制物權所作的分類。其法律意義在於,動產物權在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及效力上與不動產物權均有不同。動產物權不採用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要件的取得方法,世界各國一般皆以交付作為其取得方法及成立要件。在具體方法及法律效果上又有兩種不同規定,一為交付公示主義,即規定未經交付,動產物權的讓與僅在當事人間產生效力,但不得對抗第三人;另一為交付要件主義,即使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效力。依讓與以外的權利原因取得動產物權時,除非法律另有規定,無須轉移佔有即應發生效力,例如,因繼承而取得動產物權。
所以選C
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的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G. 物權包括哪些
一、自物權與他物權
根據物權的權利主體是否是財產所有人,可以把物權分為自物權與他物權。這種分類是對物權進行的最基本分類。
自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己所有的物享有的佔有、使用、受益、處分的權利。所有權是唯一的自物權種類。
他物權,是指非所有人根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對他人財產享有的物權,也稱為限制物權。
所有權與他物權的關系是,所有權是一種完全物權,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權利,是他物權的源泉。他物權是一種不完全物權,是以所有權的一定權能為內容而形成的獨立權利,是所有權的派生物。
二、用益物權與擔保物權
根據設立的目的不同,他物權還可以進一步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用益物權,是以物的使用、受益為目的而設立的他物權。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等。
擔保物權,是以保證債務的履行、債權的實現為目的而設立的物權。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都是擔保物權。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能夠明確不同的他物權設立目的的不同,權利內容也就不同。
三、主物權與從物權
根據物權是否從屬於其他物權而存在的不同,物權可分為主物權與從物權。
主物權,是指本身能單獨存在,不需從屬於其他權利的物權。如所有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
從物權,是指從屬於其他權利,並為所從屬的權利服務的物權。如抵押權、留置權等。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主物權能夠獨立存在,從物權的存在則須以它所從屬的權利的存在為前提,主物權消滅時,從物權也隨之消滅。
四、動產物權與不動產物權
根據物權標的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可以把物權分為動產物權和不動產物權。
以動產作為標的的物權是動產物權。如動產所有權、留置權、質權等。
標的是不動產的物權為不動產物權。如不動產所有權、地上權、等。地役權
區分兩者的意義在於,兩者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和效力不同,動產物權一般以標的物的交付為成立要件,不動產物權則是以依法登記為成立要件。
(7)下列物權中只能是動產物權的是擴展閱讀:
物權:
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和他物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制定物權法,對明確物的歸屬,充分發揮物的效用,維護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更加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網路-物權
H. 《物權法》第27條,佔有改定只能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轉讓,而不能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設定。動產物權的設定指什麼
動產物權的設立,就是在動產上設立以動產為客體的權利:所有權、質權、留置權等。
動產物權不採用不動產物權以登記為要件的取得方法,世界各國一般皆以交付作為其取得方法及成立要件。
在具體方法及法律效果上又有兩種不同規定,一為交付公示主義,即規定未經交付,動產物權的讓與僅在當事人間產生效力,但不得對抗第三人;另一為交付要件主義,即使在當事人之間也不產生效力。依讓與以外的權利原因取得動產物權時,除非法律另有規定,無須轉移佔有即應發生效力,例如,因繼承而取得動產物權。
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這一點是核心。
(8)下列物權中只能是動產物權的是擴展閱讀:
物權法對動產的設立、轉讓、變更和消滅的規定:
(1)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3)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依法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4)動產物權設立和轉讓前,第三人依法佔有該動產的,負有交付義務的人可以通過轉讓請求第三人返還原物的權利代替交付。
(5)動產物權轉讓時,雙方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參考資料:網路——動產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