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4月1日起施行)的具體內容
第一條 為了確保征地補償安置工作順利進行,根據《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依照《條例》第八條、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十五條的規定,由市、縣(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征地辦公室,負責下列具體工作:
(一)擬訂徵用土地方案;
(二)發布徵用土地公告;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征地補償標准爭議。
第三條 市、縣(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范圍內征地補償安置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參與擬訂徵用土地方案;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五)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
(六)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第四條 耕地包括水田、旱地、專業菜地和專業魚池。人平耕地面積按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計征農業稅的耕地面積除以農業人口數計算。
第五條 本市行政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建築物,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市轄區范圍內,1982年4月1日至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建築物,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建築物,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縣(市)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對其所轄區域范圍內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建築物,進行合法性認定。
市行政區劃調整劃入市區的鄉(鎮),在未劃入前興建的建築物,其合法性認定可參照原所在縣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 建築物的建築面積按各層建築面積之和計算,其首層建築面積按外牆勒腳以上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二層及二層以上接外牆結構的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有柱走廊按柱外圍水平面積計算;有圍護結構的陽台、挑走廊按其圍護結構外圍水平面積計算;無圍護結構的陽台、挑走廊按其水平面積的一半計算。經牆出檐、山牆出檐、懸挑雨篷不計算建築面積。
房屋層高按室內地面至樓面或前後經牆(柱)的平均高度計算。層高不滿2.2米的,不計算建築面積。
第七條 採取留用土地安置的,村民生活安置留地指標按每人55平方米(包括生活小區的道路、房屋間距及其它配套設施用地)核算到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生產安置留地指標按被征地總面積6%—10%的比例核算到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原鄉(鎮)、村建設用地數量繼續保留不變。
第八條 徵用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第九條 林地面積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套種作物從其高類進行青苗補償。
第十條 補償後的青苗、成魚、苗木花卉、林木、建築物和其他地上附著物等,由被征地方在規定的騰地期限內處理;逾期未處理的,由征地方處理。
第十一條 拆遷集體所有土地上的非農業戶的合法建築物,按保留房屋補償標准作價收購,並另按合法建築面積和建設用地補償費最低標准補助宅基地費用。按上述規定補償後,不再劃地重建。
第十二條 拆遷電力、電訊、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核定後給予補償。
第十三條 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規定的拆遷騰地期限內拆除房屋、騰讓土地的,按拆除房屋的建築面積和規定的標准予以獎勵。
第十四條 各類土地年產值標准、房屋補償標准、建設用地補償標准、土地復墾費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墳墓遷移補助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價格變動情況,適時調整(現行補償安置標准附後)。 第十五條 本市市區范圍內徵用農村集體土地和使用國營農、林、牧、漁場的土地,適用本實施辦法規定的有關標准。縣(市)范圍內徵用農村集體土地和使用國營農、林、牧、漁場的土地,按本實施辦法規定的有關標準的70-80%執行。
第十六條 1999年1月1日以前,辦理了征地審批手續的建設項目,其征地補償安置程序按原規定辦理。征地補償安置已按原規定辦理了的,不再變更;部分按原規定辦理了的,繼續按原規定辦理;未按原規定辦理的,按《條例》和本實施辦法辦理。
第十七條 本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B. 征 長政發[2009]21號《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規定》
這個規定是違法的,廢了
不知道原來按照這個規定做出的處罰、拆遷 等等是否再更改
長沙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規定》(以下簡稱:《房屋徵收規定》)不符合法律規定。
一、長沙市《房屋徵收規定》違反我國《憲法》的相關規定。
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顯而易見,當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徵收」或徵用時,必須也只能依照「法律」的規定實施。
長沙市人民政府制定並實施的《房屋徵收規定》僅屬地方性規章文件,絕不屬於法律的位階。所以,長沙市人民政府頒發並已實施的《房屋徵收規定》違反了《憲法》的規定。
二、長沙市政府的《房屋徵收規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規定:「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一)國家主權的事項;(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四)犯罪和刑罰;(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六)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七)民事基本制度;(八)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九)訴訟和仲裁製度;(十)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從我國《立法法》第八條的第六項我們可以看出,「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只能由法律來規范。
長沙市政府的《房屋徵收規定》中,已經將屬於「非國有資產」的公民「個人所有的房屋」列入到了徵收的范圍之內。而該徵收規定又不屬於法律的范疇。顯然,該《房屋徵收規定》已超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的許可權,是違法的。
三、長沙市《房屋徵收規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規定:「徵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僅增加的第六條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並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以上兩部法律均嚴格規定在「徵收個人房屋」時應當遵循的三項基本原則,即:
(一)必須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方可徵收公民個人的房屋;
(二)徵收房屋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即「依法進行」,這里的「法律」不能任意擴大到行政法規,只有法律授權時方可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實施。按照《立法法》的規定,規章不可以設定徵收公民私有財產的程序及相關制度。
(三)徵收公民房屋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這是對徵收公民私人房屋給予補償安置的底線要求。
總之,我個人認為,長沙市政府出台的這個《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規定》,是不符合《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的,人民法院在審理政府依據該《房屋徵收規定》徵收長沙市廣大居民的房屋而引起的行政案件時,應以徵收決定「適用法律、法規錯誤」和「程序違法」為由,而撤銷該類房屋徵收決定。
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規定
(長政發[2009]21號)
第一條為規范我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行為,維護被徵收人及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規定。
第二條本市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國有土地上符合公共利益的建設項目需要實施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的,適用本工作規定。
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的領導。
各區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的組織和實施,區人民政府指定的工作部門(以下簡稱區徵收實施部門)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的具體工作。
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拆遷辦)負責房屋徵收與補償安置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區人民政府作出徵收決定之前,區徵收實施部門應對擬徵收范圍內的房屋權屬、區位、用途、建築面積、租賃、用益物權、抵押、查封等情況組織調查登記,並與房產、規劃等相關部門予以核實,相關部門和被徵收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五條擬徵收范圍內國有土地使用權被依法收回後,區人民政府應根據區徵收實施部門提供的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等資料作出房屋徵收決定,並在徵收范圍內發布公告。
房屋徵收決定公告應載明徵收目的、徵收范圍、徵收實施部門、徵收實施期限、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權利等。
第六條被徵收人或利害關系人對房屋徵收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七條房屋徵收決定公告後,在徵收范圍內不得新建、擴建、改建房屋。不得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不得買賣、析產、租賃、抵押房屋。區徵收實施部門應及時通知建設、規劃、房產、工商等部門停止辦理相關手續。
第八條被徵收房屋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應按《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湖南省實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辦法》、《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若干規定》、《長沙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長沙市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有關標準的決定》等規定的方式和標准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安置。
第九條區徵收實施部門應向市拆遷辦申請組織項目分類評估,市拆遷辦應按《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和《湖南省城市房屋拆遷評估管理規定》組織實施。
房屋徵收的估價時點為徵收決定公告之日。
第十條區徵收實施部門根據分類評估價格和調查核實的情況,擬定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並在徵收范圍內發布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徵求被徵收人和利害關系人的意見,被徵收人和利害關系人提出聽證的,區徵收實施部門應按規定組織聽證,市拆遷辦應當參加聽證。徵求意見公告期不少於7個工作日。
區徵收實施部門應對被徵收人和利害關系人的意見進行研究,確需修改的,應予以修改和完善。
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的內容應包括:法律依據,徵收范圍,徵收實施步驟,被徵收房屋產權詳細情況,具體的徵收補償標准和安置方式,徵收補償資金的落實情況,安置用房及周轉用房的情況,徵收實施期限等。
第十一條區徵收實施部門將修改和完善後的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報市拆遷辦批准,並提供如下資料:
1、房屋徵收決定、公告及相關資料;
2、被徵收人和利害關系人的意見採納情況,舉行了聽證的還應附加聽證筆錄;
3、徵收補償安置資金或安置用房、周轉用房證明;
4、徵收房屋拆除施工安全管理資料。
區徵收實施部門根據批準的方案在徵收范圍內發布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組織實施。
第十二條徵收補償安置資金應當在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徵收補償專用賬戶,專款用於徵收補償安置,不得挪作他用,並接受市拆遷辦監管。未足額存入的,區徵收實施部門不得發布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
市拆遷辦應當根據徵收補償安置協議簽訂情況及時監控相應數量的資金,並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三條被徵收人應當在徵收實施期限內,依照經批準的項目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與區徵收實施部門簽訂徵收補償安置協議,騰空房屋,完成搬遷。
區徵收實施部門應當在徵收補償安置協議簽訂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將協議報市拆遷辦備案。
第十四條房屋徵收決定公告規定的徵收實施期限屆滿,對於仍未達成徵收補償安置協議,需要下達徵收補償安置決定的,區徵收實施部門應按如下程序辦理:
1、區徵收實施部門依照《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和《湖南省城市房屋拆遷評估管理規定》規定的程序,申請對被徵收房屋進行分戶評估;
2、區徵收實施部門根據分戶評估結果,擬定分戶的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並書面告知被徵收人;
3、區徵收實施部門申請市拆遷調解,並提交擬定的分戶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分戶評估報告、協商筆錄、補償安置資金證明、安置用房和周轉用房權屬證明、被徵收房屋產權產籍等相關資料;
4、市拆遷辦應當在受理調解申請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組織調解,調解不成的,區徵收實施部門向區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區人民政府下達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決定。
第十五條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決定應包括下列內容:
1、被徵收房屋及權利人的基本情況
2、徵收的依據和理由
3、徵收補償安置的價格和方式
4、搬遷期限
5、告知當事人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利、途徑及期限;
C. 長沙土地級別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483號)和《湖南省城鎮土地使用稅實施辦法》(省政府令第217號)的規定以及《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地方稅務局關於批准城鎮土地使用稅地段等級稅額標準的通知》(湘財稅〔2015〕2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對我市行政區域范圍內城鎮土地使用稅徵收范圍與地段等級稅額標准作出如下規定:
一、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等級及稅額標准
二、土地等級及具體范圍
(一)長沙城區
以湘江為界,將城區劃分為湘江以東和湘江以西兩大部分,湘江以東包括:芙蓉區、天心區、開福區、雨花區;湘江以西包括嶽麓區。
地段等級具體范圍為:
一級湘江以東地區:西起湘江,東至車站北路、車站南路,南起南湖路、芙蓉中路三段、黃土嶺路、砂子塘路、曙光中路、桂花路,北達湘雅路、東風路、營盤東路所閉合區域內。
三級湘江以東地區:西起湘江,東至萬家麗路、東二環、瀏陽河,南起南二環、勞動東路、北達瀏陽河所閉合區域內除一級地段外;湘江以西地區:西起金星中路、咸嘉湖路、濱湖路、楓林一路、麓山路、麓山南路,東至湘江,南起阜埠河路,北至含光路所閉合區域內。
四級湘江以東地區:西起湘江、新開鋪路,東至瀏陽河、沙灣路、體院路、木蓮路、萬家麗路,南起南三環,北達瀏陽河所閉合區域內除一級、三級地段外;湘江以西地區:橘子洲、傅家洲全境;西起西二環,東至湘江,南起南二環,北至嶽麓大道、金星北路所閉合區域內除三級地段外。
五級湘江以東地區:西起湘江,東至中青路、東二環、撈刀河、東三環,南起環保大道、火星大道,北至北三環所閉合市區區域內除一級、三級、四級地段外;湘江以西地區:西起麓松路、楓林三路、麓雲路、龍王港路、西二環,東至湘江,南起南二環(羅家嘴立交———猴子石大橋),北至長常高速公路、麓景路、杜鵑西路、北二環所閉合區域內除三級、四級地段外。
六級湘江以東地區:市區區域內除一級、三級、四級、五級地段外;湘江以西地區:市區區域內除三級、四級、五級地段外。
(二)望城區(除新康鄉以外)
五級高塘嶺街道高塘嶺大道以東,望府路以北,雷鋒北大道以西,雷鋒東路以南所閉合區域。
六級高塘嶺街道除五級以外的所轄區域、喻家坡街道、月亮島街道、白沙洲街道、大澤湖街道、金山橋街道辦事處所轄區域;黃金園街道黃橋大道以東地區。
七級丁字灣街道、書堂山街道所轄區域;黃金園街道黃橋大道以西地區。
八級全區(不含新康鄉)除五級、六級、七級之外的其他區域。
(三)長沙縣
一級板倉路以東,東一線以西,長永高速公路以北,望仙路以南范圍內。
二級京港澳高速公路以東,板倉路以西,灕湘路以北,濱湖路以南范圍內;望仙路以北,濱湖路以南,板倉路以東,東一線以西范圍內;東一線以東,東四線以西,灕湘路以北,濱湖路以南范圍內;長永高速公路以南,灕湘路以北,板倉路以東,東一線以西范圍內。
三級1.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至市區邊界,濱湖路以南至市區邊界。2.京港澳高速公路以西至市區邊界,濱湖路以北至安沙鎮行政區域邊界。3.京港澳高速公路以東,黃興大道以西,濱湖路以北至安沙鎮行政區域邊界。4.東四線以東,黃興大道以西,濱湖路以南,遠大路以北。5.京港澳高速公路以東,東四線以西,灕湘路以南至市區邊界。
四級1.黃興大道以東至黃花鎮邊界,濱湖路以北至安沙鎮行政區域邊界。2.遠大路以北,濱湖路以南,黃興大道以東至黃花鎮行政區域邊界。3.遠大路以南,機場高速公路以北,長株高速公路(外環快速路)以西至市區邊界。4.機場高速公路以北,長株高速(外環快速路)以東至榔黎街道行政區域邊界;機場高速公路以南至榔黎街道行政區域邊界;榔黎街道行政區域除以上區域的其他區域。5.長龍街道、黃花鎮、黃興鎮、干杉鎮全部行政區域。6.安沙鎮毛塘鋪工業小區;白沙河以東,撈刀河安沙段以北、以西,規劃的長瀏鐵路以南。
七級1.安沙鎮除四級土地外的區域。2.江背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江背工業園范圍內,同心產業園范圍內,印山村社區范圍內,五美社區范圍內,梅花社區范圍內,朱橋社區范圍內,江背社區范圍內。3.春華鎮集鎮規劃范圍內,S207線沿線。4.果園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北至楊泗廟橋,南至古井橋,東至楊泗廟一組,西至木瓜塘組。5.路口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振興路北至S207線,南至S207線,錦綉路東至S207線,西至鎮政府門口;麻林社區:新街東至街口,西至麻林橋頭,南至明月村茶盤塘組,北至坡裡屋組。6.北山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規劃的北山大道以西,蒿洪線以南,衛青線沿線以東,北山鎮與撈刀河鎮交界以北。7.福臨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北抵福臨中學,南接影珠山長樂小集鎮,東接社區里頭屋組,西接福臨中心小學;福臨社區,影珠山村,孫家橋村,開物村,同心村。8.開慧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臨長高速公路開慧收費站出口沿驕陽路往汩羅方向至開慧鎮開明村處,沿路兩旁60米以內,金開線從開慧鎮文化站起至竹山鋪集居點,沿線60米以內范圍;開慧村、葛家山村。9.青山鋪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以107國道、長板路、京港澳高速公路連通線為軸線,呈「∏」形分布;老集鎮南從天然飯店,北至汩羅交界處派出所駐地,東至廣福中學,京港澳高速公路;新規劃區以京港澳高速公路連通線為中軸線,西從三角坪起,東至京港澳高速黃鵠村、廣福村交界處,南向1公里,北向300米;青山村、廣福村。10.白沙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沿金開線兩旁各50米范圍,北至加油站,南至衛生院;東抵大花鐵鋪組和羅家組,西抵李家山居委會陳家沖組,南抵大花葉家組和報母彭家坳組,北抵李家山居委會正屋組和安咀背組;大花村,李家山居委會社區。11.金井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以金井鎮內S207線為南北軸線:北至平江交界處,南至惠農110千伏變電站,西至白沙鎮交界處,東至惠農村村部。12.高橋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以茶香路為南北軸線,西至楊家灣組和董家沖組,東至印子灣組、桃花坡組和周家灣組,北至街口與S207線交界處(長沙縣高橋嘉誠大飯店),南至長沙縣高橋鎮派出所。13.雙江鎮建制鎮規劃區范圍內,北至雙江中學,南至農裕合興組,東至赤馬村部,西至堯長咀組。
(四)瀏陽市
二級城區(淮川、集里、荷花、關口街道)范圍內勞動路—瀏陽河路—金沙中路—車站路—勞動路的閉合區域內。
三級城區(淮川、集里、荷花、關口街道)范圍內瀏陽大道—予倩東路—水佳路—白沙路—復興路—長嶺路—花炮大道—天馬路—荷花路(規劃暫命名路)—荷花路延長線—瀏陽河路—規劃道路1(規劃暫命名路)—西湖山路—淮洲西街—馬鞍山路—金沙路—石霜路—菊花石路(規劃暫命名路)—瀏陽大道的閉合區域內(二級區域除外)。
四級1.城區(淮川、集里、荷花、關口辦事處)范圍內博德路—瀏陽大道—田家炳路(規劃暫命名路)—書院路(規劃暫命名路)—外環線—瀏陽河路—六橋(規劃暫命名路)—天馬山公園地塊線(規劃暫命名路)—謝家沖路(規劃暫命名路)—小源沖路(規劃暫命名路)—天馬山公園地塊線—花炮大道—天馬路以東南地塊線(規劃暫命名路)—荷蓮路(規劃暫命名路)—斑竹路(規劃暫命名路)—瀏陽河沿線—西環路—集里路—金沙路—南泥灣路—花炮大道—集里路—龔家橋路(規劃暫命名路)—料源路(規劃暫命名路)—博德路的閉合區域內(二、三級區域除外)。2.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康平路-健康路-綠之韻路-康里路-康翼路-健壽北路-康平路的閉合區域內。
五級1.除二、三、四級以外的城區規劃區域內。2.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除四級以外的規劃區域內。3.湖南瀏陽製造產業基地、瀏陽市兩型產業園的規劃區域內。4.建制鎮范圍:大圍山鎮、張坊鎮、官渡鎮、永和鎮、沿溪鎮、古港鎮、達滸鎮、三口鎮、高坪鎮、文家市鎮、大瑤鎮、澄潭江鎮、金剛鎮、中和鎮、鎮頭鎮、普跡鎮、太平橋鎮、棖沖鎮、柏加鎮、官橋鎮、洞陽鎮、永安鎮、北盛鎮、沙市鎮、淳口鎮、社港鎮、龍伏鎮的規劃區域內5.工礦區范圍內:澄潭江煤礦礦區、湖南省磷化工總廠礦區、古港磷肥廠礦區在建制鎮區域內的工礦區。
七級工礦區范圍內:七寶山硫鐵礦礦區、澄潭江煤礦礦區、湖南省磷化工總廠礦區、古港磷肥廠礦區在建制鎮區域以外的工礦區。
(五)寧鄉縣
二級縣城規劃區范圍內:1.東起溈水(汽車橋—南門橋),西至花明南路(楚溈中路—玉潭中路口),南起楚溈中路(汽車橋—花明南路),北至玉潭中路(南門橋—花明南路)的閉合區域。2.粵寧裝飾建材城。3.東起花明南路,西至一環南路,北至八一路,南至楚溈中路形成的閉合區。
三級縣城規劃區范圍內:1.東起沿江大道(南門橋—金亭路口(梅家田))、東溈路(金亭路口(梅家田)—東溈廣場),西至花明北路(玉潭中路—一環路),南起玉潭中路(南門橋—花明南路),北至一環路(東溈廣場—花明北路)的閉合區域。2.東起花明路(八一路—一環路),西至一環西路(八一路—春城路口(人民醫院)),南起八一路(花明南路與八一路交界處—一環西路),北至一環路(春城路口(縣人民醫院)—花明北路)的閉合區域。
四級縣城規劃區范圍內:1.東起寧鄉大道(東溈廣場—縣國稅局),西至319國道(一環南路—二環路),南起一環西路、一環路(楚溈中路—東溈廣場),北至二環路(寧鄉大道—319國道)的閉合區域。2.東起溈水,西至一環南路(楚溈中路—白馬橋衛生院)和老寧橫路,南起二環路(老寧橫路—溈水西岸),北至楚溈中路(汽車站—一環南路)的閉合區域(不含粵寧裝飾建材城)。3.創業大道(溈水東岸—汽車東站)和寧韶公路與二環路東段、溈水的閉合區域。
五級縣城規劃區范圍內:1.東起寧鄉大道,西至319國道,南起二環路(寧鄉大道—319國道),北至站前路(寧鄉大道—319國道)的閉合區域。2.東起白馬東環線東段,西至金龍大道,南起白馬東環線南段(至白馬橋派出所止),北至二環路的閉合區域(含白馬橋食品工業園)。3.319國道(一環南路—二環路)、一環南路(楚溈中路—白馬橋衛生院)和老寧橫路與二環路(319國道—老寧橫路)的閉合區域。4.西起創業大道,北至溈水河和金洲新區南端,南至二環南路,東至澳洲路的閉合區域。5.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含民辰生化有限公司)、華夏中小企業園。范圍:東起溈水,西至寧鄉大道和東溈南路,北至長益高速公路。6.寧鄉縣金洲新區規劃區域。7.夏鐸鋪機械工業園規劃區域。
七級1.縣城規劃區范圍內以上未列舉的區域。2.雙江口鎮、道林鎮、花明樓鎮、東湖塘鎮的集鎮規劃區范圍,煤炭壩鎮集鎮規劃區范圍(鎮區總體規劃圖東至玉煤路與回龍鋪鎮交界處,西至省道S206、南至原壩能公司的竹山塘五畝沖工區、北至S206與菖絲、東山兩村交界處。)、雙鳧鋪鎮集鎮規劃區范圍(S209寧橫公路35km+200m顆顆香米業地段至月華村部地段沿線500米范圍和中部鞋都規劃區范圍)、回龍鋪鎮集鎮規劃區范圍(含金玉工業園)、大成橋鎮集鎮規劃區范圍(含永勝工業園和二泉工業園)、老糧倉鎮集鎮規劃區范圍(含中國老糧倉珠寶產業園)、壩塘鎮、灰湯鎮、偕樂橋鎮、流沙河鎮、橫市鎮、青山橋鎮、黃材鎮、巷子口鎮、龍田鎮、大屯營鎮、資福鎮的集鎮規劃區范圍。
三、與征管相關的事項
(一)不同土地等級之間的邊界,均以臨界的道路中線和河道中線為准。
(二)各開發區(園區)按其地域所在區縣(市)行政區劃適用標准。
(三)城鎮土地使用稅按年計算,分季繳納。
四、本規定與省新標准方案同步實施。
D. 長沙市國土資源局的細則
(一)承擔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的責任。組織擬訂全市國土資源規劃草案,開展全市國土資源經濟形勢分析和綜合研究。強化土地儲備職責。
(二)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起草國土資源管理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擬訂市級國土資源管理辦法和市域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標准草案,執行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技術規程。負責調查處理全市國土資源重大違法案件。
(三)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編制和組織實施全市國土規劃。指導和審核區、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全市礦產資源等有關專項規劃。承擔報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審批的涉及土地、礦產的相關規劃的審核報批工作。
(四)承擔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責任。組織調處土地權屬糾紛,指導和開展土地確權,承擔各類土地登記資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匯交管理責任。
(五)承擔全市耕地保護管理責任。承辦市區范圍內報國務院、省、市人民政府各類用地審核、報批工作。
(六)承擔全市城鄉地籍地政統一管理責任。參與全市建設項目聯合驗收,指導全市地籍調查、登記發證和土地分等定級工作。
(七)承擔編制市「兩型社會」建設國土資源領域規劃責任。負責為農村集體土地流轉提供交易平台。
(八)承擔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責任。管理和監督市域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政府土地儲備、土地開發與節約集約利用。承擔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管理責任。管理農村土地交易平台。承擔市政府審批的改制企業的國有土地資產處置責任。
(九)承擔規范土地、礦業權和測繪市場秩序的責任。承擔規范和監管國土資源中介組織、依法查處違法行為責任。
(十)承擔礦產資源開發管理責任。依法定許可權審批並頒發采礦許可證,審核礦業權的登記發證和轉讓登記,組織編制實施礦業權處置方案草案。
(十一)承擔地質勘查行業和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責任,指導、協調、監管全市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
(十二)承擔地質環境保護管理責任。負責全市地質、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的勘查、評價工作。
(十三)承擔地質災害預防和治理的責任。組織擬定重大地質災害等國土資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草案並負責實施。
(十四)參與管理土地、礦產等資源性資產,負責國土資源資金、基金的預算草案編制和財務、資產管理與監督工作。
(十五)承擔開展國土資源對外合作與交流責任。監督對外合作勘查開採行為。
(十六)承擔監督管理全市測繪工作責任。依法對全市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的單位進行初審。承擔管理全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責任。
(十七)承擔征地拆遷管理責任。組織擬訂全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的法規、規章、政策草案和農用地徵收徵用管理辦法草案。
(十八)承辦市委、市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E. 長沙市116號政府令《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l54號 《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已經2008年11月3日市政府第22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以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市長 葛紅林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八日 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執行市政府154和155號令有關問題的復函成勞社函〔2009〕40號 成都市醫療保險管理局:你局《關於執行市政府令第154、155號有關問題的請示》(成醫報[2009] 9號)收悉。對你們所提出的問題,經研究現答復如下:第一部分 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一、《辦法》第六條所指的個體參保人員,包括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靈活就業人員和按省、市政府文件規定,以個體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其他人員。二、《辦法》第十條第六款「入院前3日內」是指辦理住院手續的前3日。例如:李某5號辦理入院手續,在2號至5號這個期間,在辦理入院手續的醫院發生的門診陽性特殊檢查費(以發票記載時間為准)納入統籌基金報銷。三、《辦法》第十條第六款「特殊檢查」是指符合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X線造影、磁共振掃描(MRI)、X線計算機體層掃描(CT)、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伽馬照相、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SPECT)、白血病殘留病灶檢測、腫瘤相關抗原測定、動態心電圖、動態腦電圖、纖維支氣管鏡檢、胃鏡、腸鏡、組織病理學檢查與診斷、經纖支鏡防污染采樣刷檢查等診療設備檢查。四、《辦法》第十三條第二項「實施單項價格在1000元以上手術費「,僅指手術項目本身,不包含麻醉、材料、護理、監測等相關費用。五、《辦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連續不間斷繳費,是指在2009年1月前,已在單位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參加本市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從2009年1月1日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不得間斷。如有中斷,按《辦法》第十八條規定處理。六、《辦法》十六條第二款中表述的「以個體身份連續不間斷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是指與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後,應在4個月內以個體身份接續醫療保險。連續不間斷繳費時間是指2001年1月1日前因破產、改制或機構改革等原因離開單位的人員,從2001年1月1日起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間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2001年1月1日後因破產、改制或機構改革等原因離開單位的人員,從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應不間斷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如有中斷應予以補繳。七、2009年1月1日後,成都市行政區域內因土地被依法徵用並進行非農業人口登記的人員,征地部門一次性為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年限,繳費時間從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准之日往前計算。計算出的時間在2009年1月以前的,視為本辦法實施前參保,反之則是辦法實施後參保。例:張某2016年土地被依法徵用並進行非農業人口登記,征地部門一次性為其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10年,即2016-10=2006年,張某屬於本《辦法》實施前參保。八、為確保我市退休人員的門診醫療待遇不降低,經研究決定,《實施細則》第八條的規定停止執行。從2009年1月1日起,本市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劃撥,嚴格按照市政府154號令的規定劃入。機關、事業單位申報退休人員的個人賬戶金時,需提供有人事局簽章的退休人員退休金審批表,養老關系在省上的,需提供經省社保經辦部門確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證明。九、精神類疾病初次申請門診特殊疾病,需提供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精神病專科醫院或二級甲等以上綜合醫院精神病專科出具的疾病診斷證明。十、辦理了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在本市發生的住院醫療費可按規定在統籌基金中報銷。十一、隨軍家屬醫療保險關系銜接按《辦法》第十九條規定辦理。第二部分 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一、城鄉居民外出務工因工負傷發生的醫療費用,按《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執行。不孕不育治療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於基本醫療保險的報銷范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二、2009年1月1日以前已參加本市補充醫療保險且保險關系未中斷的城鄉居民,可按規定繼續參加補充醫療保險;2009年1月1日後未參加過本市補充醫療保險的城鄉居民,暫停購買補充醫療保險。三、成都市勞動保障局批準的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的醫院制劑,適用於該院醫療保險業務范圍的所有服務對象。四、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在生育期間發生的生育並發症,住院醫療費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規定,在基金中按規定報銷。五、按成都市人民政府134號令參保的城鎮居民,可轉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合並計算;也可轉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有效期在2009年1月1日以後的,有效期延至2009年12月31日。報銷待遇按照《成都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第十三條第三檔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但不享受門診補貼。六、非本市戶籍參加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在校中、小學生,寒、暑假期間回原籍在當地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報銷。七、新出生嬰兒入戶就可以參加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可不受滿月限制。 二OO九年四月十五日 2011-12-15 21:51:10
F. 長沙市土地權使用證在哪裡辦理
在長沙市國土局辦理,在德政園那。
G. 長沙市103號令附件的具體內容
長沙市人民政府第103號令
《長沙市征地補償實施辦法》已經 2008年2月17日市第13屆人民政府第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長:張劍飛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一條為加強征地補償工作,維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和其他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征地補償工作。
區、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征地補償工作的實施、協調、監督和管理並設立征地辦公室,履行以下職責:
(一)擬訂征地方案;
(二)發布征地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
(三)審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協調處理征地補償安置爭議;
(五)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補償安置工作。
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對區、縣(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的工作進行指導、協調和監督。
第四條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指導和監督。
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以下征地補償工作:
(一)發布預征地公告;
(二)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組織進行現場調查核實;
(三)會同有關部門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四)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
(五)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並報市人民政府征地辦公室備案;
(六)按規定撥付征地補償費用;
(七)責令限期拆遷騰地;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征地補償工作。
各區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各縣(市)的征地補償費用概算由各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但應當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的除外。
第五條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征地工作中的事務性和技術性工作委託給征地事務機構承擔。
第六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下列征地補償安置工作:
(一)協助征地補償登記、調查;
(二)督促、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具體事項;
(三)監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征地補償費用的管理、使用、分配、公開等情況;
(四)協助處理征地補償糾紛及遺留問題。
第七條征地補償費用總額的80%應當在征地公告發布前存入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財政開設的征地補償專用賬戶,其餘部分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發布前足額存入。未足額存入的,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
第八條征地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
第九條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標准,按省人民政府的規定執行;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征地年產值倍數,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另行提高安置補助費專項用於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直接撥入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專戶,提高的安置補助費按照一類水田征地年產值標準的5倍計算。
第十條青苗、林木、水產品的補償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征地范圍外的專業魚池因施工需要降低蓄水深度的,按降低水位的比例乘以該專業魚池的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養殖水深度降到不足50厘米時,按照征地年產值標准予以補償。
第十一條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 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以房屋權屬證書為依據。
第十二條未取得市、縣(市)房屋產權管理部門 2006年7月1日以後頒發的房屋權屬證書的,其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由區、縣(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下列規定認定:
(一) 1987年1月1日以後興建的房屋,一律以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為依據;
(二)市區范圍內, 1982年4月1日至 1986年12月31日興建的房屋,屬原基改建和佔用非耕地建房的,須經鄉(鎮、場、街道)批准;屬佔用耕地建房的,須經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批準的,按違法建築處理。 1982年3月3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未進行改建、擴建的,按合法建築對待。
(三)縣(市)轄區內, 1987年1月1日以前興建的房屋,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情況進行認定。對房屋合法建築面積的認定有異議的,可以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徵求意見公告期間向區、縣(市)人民政府申請復查,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國土、規劃、建設、房產部門審查後予以確定。
第十三條拆除非農業戶或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按照規定的標准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和購房補助費。
第十四條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應當支付房屋補償費、房屋裝飾裝修及設施補償費。
拆除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方式的農戶的住宅,需要重建的,另行支付重建用地補助費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用於重建用地的規劃設計、用地和報建手續、補償安置、基礎設施建設等。
第十五條征地范圍內不能搬遷的室外生產生活設施、農業生產用房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需要易地修建的水塘、水庫,按照原蓄水容積及規定的標准補償。
經批準的臨時建築,在規定的使用期限內按照建築結構的重置價格結合使用年限剔除殘值後補償。
第十六條拆遷電力、電信、廣播電視、給排水、燃氣等設施需要補償的,由市物價行政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核定後再給予補償;廢棄不用的不予補償。
第十七條拆除企業房屋,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償。涉及生產設備搬遷的,按照設備的拆卸、安裝、搬遷台班的實際工作量計算;不能搬遷的,按照規定的標准包干補償。
第十八條拆除房屋的搬遷補助費、房屋過渡補助費、按期拆遷房屋獎勵費,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第十九條拆除砂石場、預制場、磚場,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包干補償補助。
第二十條採取貨幣安置方式的農戶的農用工具、牲畜,由農戶自行處理,並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一條征地范圍內墳墓遷移,按照規定的標准予以補助。
第二十二條各類征地年產值倍數、房屋補償標准、生產和生活設施補償標准、搬家補助費標准和過渡補助費標准等,由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並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適時調整(現行補償標准附後)。
第二十三條國家建設使用國有農用地以及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村民住宅使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的,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經批准依法收回國有農場、林場等農用地,其補償、補助標准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四條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除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青苗補償費外的其他補償、補助費標准,報請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 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000年3月16日發布的《長沙市征地補償安置條例實施辦法》同時廢止。
本辦法實施前已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實施公告的,按原有規定辦理。
H. 長沙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辦法的第三章 補 償
第二十五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的補償包括:
(一)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
(二)因徵收房屋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
(三)因徵收房屋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第二十六條 被徵收房屋的建築面積、結構、用途等,一般以房屋權屬證書和房屋登記簿的記載為准;房屋權屬證書與房屋登記簿不符的,除有證據證明房屋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房屋登記簿為准。
第二十七條 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由城鄉規劃部門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國土資源、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房屋徵收等有關部門對房屋徵收范圍內未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未登記建築認定的具體辦法由市城鄉規劃部門制定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對認定為合法建築的,應當給予補償。對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建築成本並結合使用年限給予補償。對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
第二十八條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選定按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在規定的時間內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由市、縣(市)房屋徵收部門主持,邀請被徵收人、社會公信代表等以公開抽簽方式確定,並由公證部門對抽簽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現場公證。
第二十九條 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評估確定。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作出評估報告,應當對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進行說明。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時點為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向房屋徵收部門提供委託評估范圍內被徵收房屋的整體評估報告和分戶評估報告。
區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評估報告報市房屋徵收部門備案。
第三十條 市、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或者被徵收人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收到評估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向原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書面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在收到復核結果之日起十日內向被徵收房屋所在地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被徵收人對補償仍有異議的,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處理。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成立由房地產估價師以及價格、房地產、土地、城市規劃、法律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評估專家委員會。
第三十一條 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除政府有特別規定外,應當由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價值評估時點,應當與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時點一致。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第三十二條 採取貨幣補償或者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給予被徵收人一次搬遷費;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給予被徵收人兩次搬遷費。
拆除倉儲、工業生產用房的搬遷費,根據拆卸、搬運、安裝生產設備的實際情況,按照有關規定評估確定;對於無法搬遷或者無法恢復使用的設備,可以按有關規定通過評估確定其實際價值給予相應補償;對已廢棄的生產設備不予補償。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補償被徵收人住宅的,對自行解決周轉用房的被徵收人,應當按實際過渡期限支付臨時安置費;對已向被徵收人提供周轉用房的,在約定過渡期限內不支付臨時安置費。採取貨幣補償或者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不支付臨時安置費。
被徵收房屋價值評估中不包括裝飾裝修等價值的,其裝飾裝修等價值的補償參照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裝飾裝修補償標准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委託對被徵收房屋進行評估的原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臨時安置費,裝飾裝修補償,除倉儲、工業生產用房以外的其他房屋搬遷費的相關標准,由市房屋徵收部門制定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物價變化情況,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適時提出調整方案並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三十三條 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與被徵收人按產權調換房屋(期房)的合理建設工期約定過渡期限。
實際過渡期限自被徵收人騰空房屋交付拆除之日起至產權調換房屋交付之日止。
第三十四條 由於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及其房屋徵收部門的責任,實際過渡期限超過約定過渡期限的,從逾期之月起,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按下列規定給被徵收人增付或者支付臨時安置費:
(一)對被徵收人自行解決周轉用房的,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內的,按標準的百分之五十增付臨時安置費;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上的,按標準的百分之百增付臨時安置費;
(二)對已向被徵收人提供周轉用房的,除繼續提供周轉用房外,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內的,按標準的百分之五十支付臨時安置費;超過約定過渡期限在十二個月以上的,按標準的百分之百支付臨時安置費。
第三十五條 停產停業損失補償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執行。對因徵收非住宅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根據非住宅被徵收前的效益、停產停業期限等因素確定。採取貨幣補償或者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停產停業期限,按三個月計算;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停產停業期限,按實際停產停業月數確定。
第三十六條 被徵收人因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等情況在徵收期間確有搬遷困難的,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可以會同民政等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簽訂補償協議的,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可以給予被徵收人適當獎勵。
補助和獎勵的具體辦法由市房屋徵收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執行。
第三十七條 拆除電力、電訊、給排水、燃氣等設施,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省、市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八條 對享受城市最低社會生活保障待遇且在本市范圍內房屋建築面積合計不足四十五平方米的被徵收住宅的所有權人(以房屋所有權證為准,共有產不分開計算),實施最低面積保障,按照四十五平方米給予補償。但對被徵收房屋合法面積和四十五平方米之差,不計算裝飾裝修、搬遷費等其他補償,不享受獎勵等優惠政策。
在房屋徵收范圍確定後,被徵收人對被徵收房屋進行析產的,不享受前款規定的最低面積保障。
第三十九條 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
第四十條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依照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簽訂補償協議。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搬遷期限完成搬遷,不得損壞房屋或者拆卸已按照規定作了補償的被徵收房屋及附屬設施。
補償協議訂立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區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簽訂補償協議後,應當及時將協議報市房屋徵收部門備案。
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制定房屋徵收補償協議的示範文本。
第四十一條 區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簽訂補償協議後,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及時解控相應資金,並加強對資金支付情況的監督。採取貨幣補償的,全額解控該戶補償資金;採取現房產權調換方式的,解控該戶補償資金的百分之九十,待產權調換房屋產權登記等手續辦理完畢後,解控剩餘部分補償資金;採取過渡安置產權調換方式的,應當按產權調換房屋建設進度分批解控,但最多隻能解控補償資金的百分之九十,在被徵收人遷入產權調換房屋並辦理完產權登記等手續後,方可解控剩餘部分補償資金。
市、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根據補償協議及時支付補償資金。
第四十二條 對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並依法送達。
由市、區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的,應當按如下程序辦理:
(一)區房屋徵收部門根據房屋徵收補償方案、評估結果,擬定分戶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
(二)區房屋徵收部門將分戶的房屋徵收補償方案書面告知被徵收人。
(三)區房屋徵收部門或者被徵收人申請調解的,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七個工作日內組織調解。
(四)未申請調解或者調解不成的,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下達補償決定。
第四十三條 補償決定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被徵收房屋及權利人的基本情況;
(二)徵收的依據和理由;
(三)《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有關補償協議的事項;
(四)告知被徵收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權利、途徑及期限。
補償決定規定的搬遷期限不得少於十五日。
第四十四條 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由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擬定補償方案,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區房屋徵收部門擬定的補償方案,在報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前,應當報市房屋徵收部門備案。房屋拆除前,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房屋作出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公證和證據保全。
第四十五條 徵收設有抵押權的房屋,被徵收人與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在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成補償協議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設立抵押權或者由抵押人清償債務後,由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
徵收設有抵押權的房屋,被徵收人與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在房屋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按照本辦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作出補償決定,並依法保障抵押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十六條 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對被徵收人給予補償後,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徵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第四十七條 被徵收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區、縣(市)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市、區、縣(市)人民政府作出補償決定的,因被徵收人原因,無法核實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情況的,補償決定不包括裝飾裝修的價值。在按補償決定實施強制執行時,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做勘察記錄,並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被徵收房屋裝飾裝修價值由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第四十八條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在房屋拆除後三十日內,到市、縣(市)房屋登記機構辦理產權注銷手續。
公安、教育、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應當及時為被徵收人辦理戶口遷移、轉學、低保關系變更、計劃生育關系遷移、社會保險等手續,不得增加房屋徵收部門和被徵收人的負擔。
第四十九條 區、縣(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將分戶補償情況在房屋徵收范圍內向被徵收人公布,並依法建立房屋徵收補償檔案。
市房屋徵收部門應當對市、區人民政府作出徵收決定的房屋徵收項目的補償費用進行審核。
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房屋徵收補償費用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