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著作權法的內容都是規定對著作權人的權利進行保護,而沒有規定對著作權人的限制
根據《著作權法》的立法原則,該法主要是為了鼓勵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所以主要是對著作權人的權利進行保護,但也有對著作權人的權利進行限制的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了下列兩種限制:
一、合理使用
所謂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情況下,使用他人受保護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註明作者的姓名、作品名稱和出處,並且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具體包括:
1.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2.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己經發表的作品。
3.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己經發表的作品。
4.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事實性文章,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5.報紙、期刊、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聲明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
6.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
7.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
8.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9.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費用。
10.對設置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像。
11.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
12.將己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上述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關於合理使用的規定包括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軟體的合法復製品的所有人,在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的情況下,享有下列權利:①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②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③為了把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第二種是為了學習和研究軟體內含的設計思想和原理,通過安裝、顯示、傳輸或者存儲軟體等方式使用軟體的,可以不經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
二、法定許可
法定許可指法律規定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使用其已經發表的作品,但應當按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著作權法》規定了以下5種法定許可:
1.出版教材的法定許可。即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聲明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權利。此項規定同時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的權利的限制。
2.報刊轉載的法定許可。即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聲明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
3.製作錄音製品的法定許可。即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制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聲明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
4.播放已發表作品的法定許可。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
5.播放已出版的錄音製品的法定許可。即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己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向英支付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 著作權人對什麼作品享有出租權
享有出租權的人只有四種:
①電影作品的著作權人;
②以類似攝制電影方回法創作的作答品的著作權人;
③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人;(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④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
注意:圖書作品的著作權人不享有出租權。
3. 為何將出租權的客體賦予著作權人
因為著作權人是對作品付出最多創造性與心血之人,一部作品的誕生主要甚至就是內依靠著作權容人。
之所以賦予著作權人以出租權,是由於作品復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復製件,實質上是在出租依附於載體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權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復製件的權利。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周詳的回答。
4. 2012著作權法修改草案中關於「出租權」定義的修改是否合理
計算機軟體包含計算機程序和有關文檔。將「計算機軟體」改為「計算機程內序」,表述更准確,主容要原因是:一是文檔可以直接以文字作品保護,無需專門規定。如果使用「計算機軟體」,那麼意味著計算機文檔這一文字作品享有了出租權。事實上文字作品是不享有出租權的。二是修改草案已將「計算機程序」列入作品分類系列。
5. 著作權中的出租權是怎樣規定的
隨著著作的增多,大家應該對著作權有所了解,但是對著作權中的出租權可能不太了解。其實它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著作權中的出租權是怎樣規定的?哪些人有這個權利呢?對什麼著作才擁有這個權利呢?著作權中的出租權是怎樣規定的一、著作權中的出租權的含義出租者作為作品復製件的合法購買者,按照傳統物權法理論的原理,其有權使用並出租該復製件並收取一定報酬,他人無權干涉。著作出租權似乎是對物權進行了限制,是法律的強制規定所造成。其實不然,在現有民法理論中,便能為立法提供堅實的法理後盾,賦予著作權人出租權是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的。之所以賦予著作權人以出租權,是由於作品復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復製件,實質上是在出租依附於載體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權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復製件的權利。二、著作權中的出租權的權利主體(1)出租權的權利主體是指依法對作品享有出租權的權利人,即作品的創作者和作品的傳播者,它包括兩類:一類是普通主體,即享有真正版權的人,包括原始主體和繼受主體;另一類是特殊主體,一般是指傳播作品的鄰接權人。(2)我國新著作權法規定: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所謂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的創作的作品,按新《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是指攝制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新著作權法規定:錄音錄像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像製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所謂錄音作品,按新《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是指任何對表演的聲音和其他聲音的錄製品;所謂錄像作品,按新《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規定是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的創作的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無伴音的連續相關形象、圖像的錄製品。新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三、著作權人對什麼作品享有出租權《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出租權,是指著作權人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其中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是指:如果出租的是一台裝有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計算機是出租的主要標的,而其中裝載的計算機程序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程序的著作權人對該程序不享有出租權,就是說著作權人不能對其收取租金。這里,出租權主要限於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兩大類作品范圍。出租權是《著作權法》修改後新增加的內容。
6. 出租權的適用范圍為什麼這樣規定
出租權的主體
1、國外關於出租權主體的立法規定
《WTO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出租權的主體為計算機程序和電影作品的作者或者作者的合法繼承人。其第11條規定:至少對於計算機程序及電影作品,成員應授權其作者或者作者的合法繼承人許可或禁止將其享有版權的作品原件和復製件向公眾進行商業性出租。
《WCT》規定的主體為計算機程序、電影作品、以錄音製品體現作品的作者。WCT第7條規定:計算機程序、電影作品、和按締約各方國內法的規定,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作者,應享有授權將其作品的原件和復製品向公眾進行商業性出租的專有權。
《WPPT》規定的主體為表演者和錄音製品製作者。WPPT第9條規定:表演者應按締約國國內法中的規定享有授權將
其以錄音製品錄制的表演的原件和復製品已由表演者發行或根據表演者的授權發行。第13條第1項規定:錄音製品製作者應享有授權對其錄音製品的原件和復製品
向公眾進行商業性出租的專有權,即使該原件或復製品已有錄音製品製作者發行或根據錄音製品製作者的授權發行。
《歐共體出租權指令》和《計算機
程序指令》規定的主體為計算機、電影作品、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作者、表演者。根據《指令》第2條第1款著作權人和鄰接權人都享有出租權。具體來說,作
者對其作品的原件或復製件享有出租權,表演者對他的表演的錄像製品享有出租權,錄音製作者對他的錄音製品享有出租權,電影製片人對他攝制的電影原件或復制
件享有出租權。
1996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條約》第7條規定:」計算機軟體、電影作品以及按締約各方國內法的規定,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
品的作者,應該享有授權將其作品的原件或復製品向公眾進行商業性出租的專有權。但該條第二款規定:本條第(1)款的規定不得適用於:(1)程序本身並非出
租主要對象的計算機程序;(2)電影作品,除非此種商業性出租已導致對此種作品的廣泛的復制,從而嚴重地損害了復制專有權;(3)盡管有本條第(1)款的
規定,任何締約方如在1994年4月15日已有且現仍實行作者出租其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復製品獲得公平報酬的制度,只要以錄音製品體現的作品的商業性
出租沒有引起對作者復制專有權的嚴重損害,即可保留這一制度。「可見,該條約只是有限制地授予計算機軟體、電影作品以及錄音製品的版權人以出租權。
2、我國關於出租權主體的立法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出租權的主體為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人、計算機軟體的著作權人、錄像製品製作者、錄音製品製作者等鄰接權人。我國著作權法對出租權主體的規定,基本上是比較科學的。如果增加表演者和廣播電視組織的出租權就更加完善。
出租權的客體
1、國外關於出租權客體的立法規定
《WTO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出租權的客體只有計算機軟體和電影作品的原件和復製件,並對電影作品作為出租權客體進行了限制。
《WCT》規定的客體為計算機軟體、電影作品、錄音製品的原件和復製件。
《WPPT》規定的客體為錄有表演者表演的錄音製品的原件和復製件、錄音製品的原件和復製件。
美國1976年版權法和1990年版權法修正案規定的客體為計算機程序和錄音製品。
法國1992年的《知識產權法典》將計算機軟體、錄音製品、錄像製品、傳播企業節目作為出租權的客體。
從以上國際條約及各國立法來看,計算機軟體、電影作品、錄音製品、錄像製品、傳播企業節目可作為出租權的客體。
2、我國關於出租權客體的法律規定
我國《著作權法》第10、42、47條規定了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製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為出租權的客體,基本上是比較科學的,但沒有把錄有表演者表演的錄音錄像製品的原件和復製件和傳播企業節目規定為出租權的客體。
出租權的內容及其限制
1、出租權的內容
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第7項、第42條、第47條和第52條的規定,可概括如下:(1)著作權人有權出租其作品復製件。(2)著作權人有權許可他人出租
其作品復製件,非經著作權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出租其作品復製件,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3)著作權人有權從出租其復製件人那獲得一定報酬。
2、出租權的限制
著作權法一方面要維護著作權人之合法權益,強化他對作品的控制權利,另一方面也必須慮
及作品傳播對社會文明增進之裨益,使之能服務於社會公共利益。因此,著作權法不得不協調於著作權人的專用權與社會公眾使用權之間。所以,一些國家或地區的
著作權法在保護著作權人的出租權的同時,又給予了某些限制。
按照傳統物權法理論,當消費者合法購買作品復製件後,便繼受取得了對作品復製件的
物權,物權人有權對作品復製件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同時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其中一項或數項權能,例如將作品復製件出租從而獲取收益。並
且,物權作為絕對權之一種,可以對抗不特定任何人,包括著作權人。因此,當物權人行使物權如出租作品復製件時,無需著作權人配合或同意便能實現,不受任何
限制。而按照著作權法理論,著作權也是絕對權之一種,著作權人對作品享有獨占性,在法律沒有特別規定的情況下,其有權排除任何人對其作品進行佔有、使用、
收益和處分,包括排除他人將其作品進行出租。由此,作為絕對權的物權和著作權,便發生了法律沖突。
立法者為了解決這一法律沖突,以利益均衡為
原則,在設定出租權這一新型權能時,為它規定了限制,從而兼顧了物權人和著作權人的利益。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適用范圍的限制。從世界各國或各地區
的規定來看,出租權主要限於計算機程序和音像製品,而未延及所有的作品類型。如Trips協議規定至少對於計算機程序及電影作品、錄音製品,成員國應賦予
其出租權;《WPPT》僅增加了表演者的鄰接權;我國著作權法將出租權客體限制為「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製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以及「錄音錄
像作品」,與Trips協議相比,對電影作品作了擴大解釋。二是法定許可使用方面的限制。英國著作權法第66條規定:國務大臣可以命令的形式規定,在命令
所指定的情況下,只要支付合理的版稅或商定的或在違約的情況下有版權仲裁庭裁定的其他費用,向公眾出租錄音、影片或計算機程序之復製品應被視為版權所有人
許可實施之行為。我國著作權法未就出租權作出專門的法定許可使用的規定,但出租權作為著作權人的一種權利,理應受到關於著作權法定許可的一般規定的限制。
3法理依據編輯
賦
予著作權人出租權,是由於作品復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復製件,實質上是在出租依附於載體上的作品。一是作品復製件是作品與載體的雙
重結合,作為作品表現形式的載體,絕對不是作品的本身。作品復製件本身並不僅僅是單一的有體物,同時也是作品的載體,它雖不是作品本身,但包含著作品,並
且作品與載體不可分離。二是出租者出租作品復製件,其實質是出租作品。作品復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當出租者將作品復製件出租時,並非單一的將載體
出租,而是將作品一同出租了。三是作品復製件購買者是無權對作品進行出租的。經著作權人同意出售以後,著作權人仍對這些復件享有出租權。因此,作品復製件
購買者是無權對作品進行出租的,著作權人有權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復製件。
7. 著作權中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的對象分別是什麼
復制權的對象:原作品或者其復製件
發行權的對像:作品的原件或者其復製件
出租權的對象: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物品的除外
參見著作權法第十條:
第十條 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一)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復印、拓印、錄音、錄像、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製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
(十一)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圖像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十三)攝制權,即以攝制電影或者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
(十四)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
(十五)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
(十六)匯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過選擇或者編排,匯集成新作品的權利;
(十七)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
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
8. 著作權人對什麼作品享有出租權
著作權人對什麼作品享有出租權?著作權中的出租權是是由於作品復製件是作品和載體的雙重結合,出租者出租作品復製件,實質上是在出租依附於載體上的作品。作品享有人即著作權人因此而享有禁止他人出租其作品復製件的權利。那麼著作權人對什麼作品享有出租權?著作權人作品享有出租權《著作權法》所規定的出租權,是指著作權人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其中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是指:如果出租的是一台裝有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計算機是出租的主要標的,而其中裝載的計算機程序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程序的著作權人對該程序不享有出租權,就是說著作權人不能對其收取租金。這里,出租權主要限於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兩大類作品范圍。出租權是《著作權法》修改後新增加的內容。綜上所述,出租者作為作品復製件的合法購買者,按照傳統物權法理論的原理,其有權使用並出租該復製件並收取一定報酬,他人無權干涉。著作出租權似乎是對物權進行了限制,是法律的強制規定所造成。其實,在現有民法理論中,便能為立法提供堅實的法理後盾,賦予著作權人出租權是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的。
9. 關於著作權中的出租權的問題
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第1款第(七)項的規定,出租權,是指有償許可他人臨時專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屬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
由於本條規定對享有出租權的作品類型使用的完全列舉的形式,因此,能夠依照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享有出租權的作品只能是電影作品、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和計算機軟體這三類作品,其他形式的作品不存在本法所指的出租權(或許,在這里可以套用一下物權法中的物權法定原則)。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出租圖書的人往往都不是圖書作者,而更多是圖書所有人或管理人,他們將其所有或管理的圖書以有償或無償的方式借給他人使用的情形,無法適用著作權法,只能適用其他法律法規,即使該兩者因此出現糾紛,著作權法也無法對他們之間的法律關系進行調整。同樣的,作者本人將自己的著作以有償或無償的方式借給他人,也不能認為其是在行使該作品的出租權,道理還是一樣的,作者根本不能依照著作權法的規定對其圖書作品享有出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