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房產證名字是女兒的,房子就是女兒的,其次,所有款項都是父回母付清的,要答拿回這些錢必須自己舉證(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銀行每次向房貸卡轉賬的流水是不是從父母的卡里直接轉賬的--找銀行列印流水證明錢是父母付的 2.如果能找到人證證明也可以(不過這個法律效力低,證明效力不如1)
Ⅱ 法院「民事調解書」能否約定以不動產物權直接抵付給債權人,並約定債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
可約定債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但不能約定以不動產物權直接抵付給債權人,因這回違反了答《物權法》關於抵押的規定,而法院調解必須是合法的。
《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抵押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抵押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Ⅲ 物權確權之訴,法院在沒有開庭審理就可以以調解結案嗎
物權確權之訴中,法院在沒有開庭前,也可以對該糾紛進行調解,調解達成一致,且不違反法律規定,不影響他人合法權益的,可以製作民事調解書予以結案。
Ⅳ 調解協議內容涉及物權確權,法院不予受理,是什麼意思,能舉例子么
這是因為調解協議可能是基層調解組織做出來的
調解的大爺大媽對法律知識未必了解得內很深刻
而物權和知識產容權的構造十分復雜
不具備相關法律知識的人不可能准確解決爭議
所以調解協議確定效力的時候
法院是不受理這類案件的
如果在訴訟中進行調解 〈法院調解 足夠專業〉法院會根據調解協議做調解書 這是可以強制執行的
比如一個東西 被A偷了 賣給B了 又出租給C了 C拿去修理 不給修理費被D留置了 現在原主人該找誰要
能不能要 要原物還是找人賠償損失 你覺得大爺大媽分析的清楚么?
Ⅳ 離婚後憑著法院調解書能賣房嗎
離婚後如果房產歸一方所有,根據我國物權法,對歸屬於本人的不動產有內處分的權利。容
法律依據:依《物權法》第二十八條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生效時發生效力。
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Ⅵ 法院確認之訴調解書寫明物權歸我
你們雙方的協議不能妨礙債權人利益,銀行的錢都沒還得經過銀行同意才能過戶,通常就是得把錢還了或者你負責後面的還款
Ⅶ 對財產所有權可以申請司法裁定嗎
對財產所有權可以申請司法裁判,由法院判決財產所有權的歸屬。
法院稱這類案件版為確權之訴。共有三個四權級案由:所有權確認糾紛、用益物權確認糾紛、擔保物權確認糾紛
《物權法》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一條 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依法受理。當事人已經在行政訴訟中申請一並解決上述民事爭議,且人民法院一並審理的除外。
第二條 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
第三條 異議登記因物權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事由失效後,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請求確認物權歸屬的,應當依法受理。異議登記失效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實體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五、物權保護糾紛
32、物權確認糾紛
(1)所有權確認糾紛
(2)用益物權確認糾紛
(3)擔保物權確認糾紛
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以物抵債調解書是否具有發生物權變動效力的研究意見
最高法院對以物抵債的協議,現在有案例認定為自願履行的性質。原告依據以物抵債協議起訴法院,法院不會支持以物抵債。
Ⅸ 為什麼涉及物權知識產權確權的調解協議法院不受理
物權:復是指權利人依法制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或者說,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不動產指土地以及建築物等土地附著物;動產指不動產以外的物。
知識產權:公民或法人等主體依據法律的規定,對其從事智力創作或創新活動所產生的知識產品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又稱為「智力成果權」、「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發明專利、商標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等方面組成的工業產權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攝影和電影攝影等方面的作品組成的版權(著作權)兩部分。
物權與知識產權都屬於民事權利中不同的權利,各自有不同的性質,只有對他們性質進行比較,才能正確認識他們的性質,更好地利用和保護物權與知識產權,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相同點:1、性質上都是一種支配權;2、都有對世性3、絕對權4、法定性5、公示性6、排他性不同點:知識產權的客體主要是無形物,而物權主要是有體物;期限上不同;知識產權有地域性,而物權沒有;取得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