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區別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復指使用土地經制營獲利後與發包方分成收益。
而土地使用權是指以交租金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與經營沒關系,收益也可以獨占。
Ⅱ 土地承包權與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異同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都屬於土地市場交易行為,土地用途明確內限定,都受到土地所容有權歸屬方的限制。但存在以下幾點區別:
流轉對象不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針對農村農業用地經營權,後者為建設用地使用權;
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具有投資的限制,不允許裸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無此限制;
流轉方式側重不同,建設用地一般以出讓、轉讓、繼承為主,很少出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目前出租為主,
流轉後權屬變更不同,建設用地流轉權屬變更要到國土部門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到村委組織、農經部門辦理。
目前想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用!
Ⅲ 物權中屬於附屬物權的是哪種:地役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
《物權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內的,依照其規定。
所稱物容權,是指合法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而附屬物則是指附屬於某一特定主物,不具有使用獨立性的物。
我國理論界和現行法律均不區分從物與附屬物,筆者認為從物和附屬物還是有區別的。附屬物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附屬物是指附屬於某一特定主物的一切物,其中只有那些與該主物同時使用並在這一過程對其效益的發生起著輔助作用的物才是從物。狹義上的附屬物則具有如下特徵:僅僅具有物理構造上的獨立性,並不具備使用上的獨立性,其使用上與主物成為一體,其所有權歸於消滅。
好吧 我是抄的
Ⅳ 用益物權中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都是不可以抵押的嗎
你好,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專的排他性的權利。屬1995年實行的《擔保法》第三十七條明確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
Ⅳ 能否以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設立抵押
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設立抵押,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不可以設定抵押,這個物權法和擔保法有明確規定,理由就是法律禁止抵押。
Ⅵ 土地使用權屬不屬於用益物權他到底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有什麼關系請詳細說說,謝謝!
土地使用權屬於用益物權,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必須符合益物權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在法律上的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的使用人依法利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有劃撥、出讓、出租、入股等。
用益物權作為物權之一種,著眼於財產的使用價值。在現代民法上,各國物權法貫徹效益原則,已經逐漸放棄了傳統民法注重對物的實際支配、財產歸屬的做法,轉而注重財產價值形態的支配和利用。
這種立法趨勢反映到理論研究上即是學者越來越注重對用益物權的研究,然而,對用益物權的法律性質則有不同的闡述。
(6)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擴展閱讀:
從各國物權法的規定來看,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因而物權法規定的用益物權的種類亦不盡相同。
在羅馬法中,用益物權包括役權、永佃權、地上權。其中役權分為地役權和人役權,人役權又包括用益權、使用權、居住權和奴畜使用權;《法國民法典》規定了用益權、使用權和居住權、地役權。
這種規定沿襲了羅馬法中的用益物權的分類,即把役權分為人役權和地役權,前三種用益物權都屬於人役權的范圍;《德國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地上權、先買權、土地負擔、役權。其中役權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和人的限制役權;
《日本民法典》規定了地上權、永佃權和地役權三種用益物權;《瑞士民法典》只規定了役權及土地負擔,役權的具體種類包括地役權、用益權、居住權、建築權、對泉水的權利。
從這些規定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認識:一是用益物權大多是以土地為標的的不動產物權,二是地役權、地上權、用益權是用益物權的最基本形態。
Ⅶ 為什麼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進行抵押入股,而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抵押入股
不能抵押,但是可以入股,入股的方式法律有明確且嚴格的規定。
法律專門章節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流轉是因為目前農村城鎮貧富差距過大,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實現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之道。
但是,中國土地的現狀相當尷尬。土地承包經營權產生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者的制定由濃厚的社會保障的色彩,所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定上就帶有社會保障的色彩。立法者一方面贊同土地流轉,因為符合農村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考慮到大部分農村的農民還需要依賴土地維持生活,所以對土地流轉加以種種限制。這是立法的矛盾,也是無奈之處。
Ⅷ 比較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地役權的異同 - 百度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依法發包的承包經版營的土地;「宅基地使用權」權是指:經依法批准並頒發《集體土地使用證》的農村村民住宅用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經依法批准使用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國有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地役權」是指:利用他人的土地使用權,更好的經營自己土地。
Ⅸ 建設用地使用權與土地承包經營權之間的效力沖突
建設用地使用權人依法享有對國家所有的土地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自主利用該土地建造並經營建築物、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在土地的地表、地上或者地下分別設立。新設立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不得損害已設立的用益物權人的權利。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概念較長,不上口。這個概念在傳統民法上就叫做地上權,也有的主張叫做土地使用權,但是,立法者由於覺得地上權這個概念較為生疏,民眾不容易理解,因此才叫這個名字。這個叫法雖然通俗,民眾容易懂了,但是它不夠科學、缺少更多的道理。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個人、單位通過依法訂立承包合同所取得的對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的土地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經營並獲得收益的權利。所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包括三個要素即:主體、客體、權利和收益。這其實也是任何一種產權必需具備的。
土地承包經營權具有以下法律特徵:1、承包經營權的主體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2、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根據發包人和承包人依法訂立承包合同而產生。當事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由承包合同確定。3、承包經營的客體是土地,包括種植業用地、林業用地、畜牧業用地和漁業用地。4、承包經營權的內容以使用和收益為主,是以土地為基礎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並獲取收益的權利。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土地產權的眾多產權項之一,這種權利的產生於經濟交易合同或契約,或者某種制度。一旦土地承包經營權產生,這種產權就可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交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或者草原使用權證,並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Ⅹ 根據我國《物權法》規定,下列各項中,不屬於無權的是: A 土地承包經營權 B建設用地使用權 C商標權 D抵押權
C
這道題有一定迷惑性。商標權屬於知識產權,與物權有幾個區別的地方:專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無形的精屬神產品。這里的「無形」重點在於其客體的性質而非其客體的載體。物權的轉讓最終會體現在「物」的轉移至上,而知識產權是無形的。
2.知識產權的獨占性、專有性、排他性都比物權要弱。兩者發生沖突時,知識產權通常要讓位於物權。同時,結合知識產權無形的特點,權利人實質是不能對知識產權實施佔有的;知識產權也不會因其載體的物滅失而滅失。
3.知識產權主要通過法律保障實現,而物權主要通過事實的佔有而實現。
4.物權的保護不受地域限制,而知識產權並未全都如此。
5.知識產權具有人身性,而物權沒有。
6.兩者價值的實現不同。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