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不動產的物權變動以登記為生效要件的有哪些
1)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轉讓、抵押。2)荒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注意版耕地承包經營權不得權抵押。3)鄉鎮企業用地連同鄉鎮企業用房的抵押。4)房屋所有權的轉讓及抵押,在建房屋的抵押。不動產物權變動以登記為對抗要件的有:1)地役權的設立,地役權的轉讓不存在登記問題,因為地役權的轉讓具有從屬性,隨需役地或供役地的轉讓而轉讓;2)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和轉讓。特別注意,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租賃、代耕等不存在登記問題。至於互換為什麼要登記,是因為承包的耕地發生了變化,即客體的變更。至於轉讓為什麼要變更,是因為承包主體發生了變化,即主體的變更。不動產登記只發生物權確認效力的有:1)因繼承而取得的不動產物權;2)因事實行為而取得的不動產物權;3)因法院判決而取得的不動產物權。
㈡ 准不動產物權的生效要件是什麼
交付生效 登記對抗
㈢ 關於動產設置擔保物權,是以簽訂合同為生效要件,還是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不動產是一定要經過登記為生效要
合同成立即生效,登記則產生對抗效力
㈣ 動產物權的變更登記為對抗要件而非生效要件
舉個例子:我把車復賣給你,(制1)當我把車交付給你之後,即使你沒有去登記過戶,你亦擁有了車的所有權,此時物權變動生效。(2)而當我把車交付給你之後,你去辦理了過戶登記 ,如果這時有第三人說他也擁有這輛車的所有權,但是你辦理了登記,就可以對抗第三人。這就是對抗效力。
㈤ 不動產物權變更的要件是什麼
就是變更登記。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房屋買賣、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取得和不動產的抵押必須登記,登記生效。目前,法律另有規定的情形有下列幾種:
(1)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2)物權變動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而是以登記為對抗要件
①土地承包經營權自土地承包經營權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②地役權自地役權合同生效時設立。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③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宅基地使用權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
(3)物權變動不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但事後處分時仍要登記
①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生效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②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
③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和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㈥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的生效條件是什麼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本條是關於不動產物權登記生效以及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的規定。不動產物權登記,最基本的效力表現為,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例如,當事人訂立了合法有效的買賣房屋合同後,只有依法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轉讓登記後,才發生房屋所有權變動的法律後果;不經登記,法律不認為發生了房屋所有權的變動。 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里的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本條第2款所規定的,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二是本章第三節規定的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一些特殊情況,即主要是非依法律行為而發生的物權變動的情形:第一,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文書,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導致物權設立、變更、轉讓或者消滅的,自法律文書生效或者人民政府的徵收決定等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第二,因繼承或者受遺贈取得物權的,自繼承或者受遺贈開始時發生效力。第三,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實行為設立和消滅物權的,自事實行為成就時發生效力。
㈦ 物權法前,不動產轉讓生效的要件是什麼
主要是由《民法通則》、《合同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土地管理法》以及《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等調整。
但是,對於不動產轉讓效力的問題,主要依靠的是民法不動產轉讓理論,動產以交付、不動產以登記為准。只是未在法條里明確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
同時,對於合同轉讓,合同效力與物權效力還不是一回事。根據《合同法》,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就是說合同本身只要符合法律規定,成立時即生效,但是,對於涉及不動產轉讓的情形,即便是轉讓合同生效,不辦理權屬登記,並不意味著物權所有權發生轉讓的效力。比如,一房兩賣的情形,一房兩賣,兩個合同均有效,但一方已辦理過戶手續,則房屋所有權轉移,則另一方可主張賣方違約,即是基於合同本身合法有效。
合同的效力與所有權轉移並非一個概念,在動產轉讓的情形,已經轉讓所有權即發生轉移,不動產卻並非如此。申明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分析,供參考。
附參考:
《物權法》
第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三十三條 標的物的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第三十六條 房地產轉讓、抵押,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五章的規定辦理權屬登記。
第六十條 國家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登記發證制度。
《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二條 依法改變土地權屬和用途的,應當辦理土地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三條 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㈧ 房屋的抵押權,以什麼為生效條件
1.房屋抵押權對抵押房屋處分權的效力。房屋抵押權對抵押人處分房屋權利的限定,其日的在於保護交易的安全和抵押權人的擔保利益。該效力表現為:未經通知,轉訓:抵押房屋行為無效,正如《擔保法》第49條規定:「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者未告知受訃人的,轉讓行為無效」;轉訃房屋的價款明顯低於其價值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提供相應擔保,不提供擔保的,不得轉讓抵押房屋;因轉訃:抵押房屋所得價款,抵押人應當提前清償擔保債權或者向經抵押權人同意的第三人提存,超過債權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仍應由債務人清償。
2.房屋抵押權對後位抵押權的效力。為了充分發揮物的交換價值,各國立法都允許在同一房屋上設立多個抵押權,我國法律亦如此。《擔保法》第34條第1款規定:「抵押合同以登記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記的先後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此條當然適用房屋抵押合同,因為我國房屋抵押權是以登記為生效要件的,不過關於登記時間問題似乎語焉不詳,建議以登記申請時間為判斷依據。該法第35條第2款又規定:「財產抵押後,該財產的價值大於所擔保債權的余額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餘額部分。」可見,該條不反對對同一房屋設定多個抵押權,只不過就房屋余額部分才允許再行設定。就此而言,這對於發揮房屋的交換價值是有害的,只要當事人自願擔當風險,法律就沒有過多干預的必要。
3.房屋抵押權對抵押房屋上債權的效力。依通常情形,房屋抵押權優先於一般債權而得到清償,但根據相關法律可知,為了實現社會正義,房屋抵押權的實現受到一定限制,其優先受償權須在破產費用、破產人所欠職工工資及勞保費用、破產人所欠國家稅費等支付後方能行使。
4.房屋抵押權對房屋承租權的效力。《擔保法》第48條規定:「抵押人將已出租的財產抵押的,應當書面告之承租人,原租賃合同繼續有效。」可見,已經出租的房屋是可以設定抵押權的,抵押人將出租的房屋抵押的,應當書面告知承租人,成立在先的租賃權可以對抗後設立的抵押權。不過,抵押人是否履行書面告知義務,並不影響原租賃合同的效力,對與處理房屋抵押權與租賃權的沖突也並無關系,因此該條規定可以刪除。《擔保法》解釋第66條規定,抵押人將已設定抵押權的房屋出租的,房屋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該租賃關系,租賃權因抵押權的實行而歸於終止。
5.房屋抵押權對侵權行為的效力。在第三人為侵害抵押房屋行為時,抵押權人有選擇權保護自身利益,既可尋求債權保護方法,也可選擇物權保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