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權法30條取得房屋產權是原始取得,還是繼受取得
物權的抄取得有原始取得與繼襲受取得之分,前者是指不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而是依據法律直接取得物權,如因先佔、取得時效取得一物的所有權;後者是指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取得物權,如因買賣、贈與取得物的所有權。繼受取得又可分為創設與移轉兩種方式。房屋所有人在自己的房屋上為他人設定抵押權就是創設,出賣、贈與則是移轉。
這兩種取得方式的根本區別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原始取得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繼受取得必須要有原始所有人和受領人的意思表示,即雙方合意。
繼受取得一般通過事件的發生或民事法律行為的實施而取得物權。繼受取得正常和有效的行使往往需要以原所有人的所有權和原所有人轉讓所有權的意志為依據,從權能的行使來看往往受制於原所有人。
原始取得也稱最初取得,依這種方式取得的所有權是獨立的,或者是原來無所有權,或者與原所有人的所有權和意志無關。法律|敎育網編輯整理一般認為,前者包括勞動生產、收取孳息、沒收財產、先佔、拾得遺失物或發現埋藏物在沒有所有人的歸屬、添附以及善意取得等;後者包括徵收等行為。
2. 以下財產所有權的取得方式中,屬於繼受取得的是( )
答案是「D、A、D」。
3. 法院判決的繼承案件取得的物權屬於什麼取得是原始取得,還是繼受取得啊!
法院判決的繼承案件取得的物權,還是通過繼承取得的物權。通過繼承取得物權,是專繼受取得。繼受取得,又稱「屬傳來取得」,通過一定法律行為從原所有人那裡受讓所有權的所有權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買賣、互易、贈與、繼承、遺贈、消費借貸等。
原始取得指直接依據法律的規定,非依他人既存的權利和意志而取得物權,如孳息、徵用、沒收、罰款、罰金、先佔、拾得、發現、添附、時效取得、善意取得等等。
4. 下列不屬於繼受取得的是()。
B。因為B選項說法不是明確。
繼受取得主要包括買賣、互易、贈與、繼承、遺贈、消費借貸等。A是買賣,C是贈與。
5. 求解答,物權法中的繼受取得和原始取得是啥
原始取得,是非因他人既存的權利而是基於法律規定直接取得的所有權。先佔回、生產、附合、加工、答添附、法院判決、公用徵收、沒收、罰款、房屋的建造、圍海造田、樹木的栽種、罰沒物的法定歸屬等都是原始取得。
繼受取得,是基於他人既存的權利而取得所有權。如買賣合同、贈與合同、互易合同等屬於繼受取得。
簡單來講就是要看,獲得的這個所有權是從他人那取得的,還是自己就享有的。是從他人那來的,就是繼受取得;是基於法律規定就享有的,是原始取得。
6. 善意取得和繼受取得的區別是什麼啊
1、處理人權利不同。
善意取得的受讓人獲得的財產是從無處分權人那裡獲取的;繼受取得的受讓人獲得的財產是從原所有人那裡取得對某項財產的所有權。
2、構成要件不同。
善意取得的構成要件為存在無處分權、受讓財產時是善意的、完成法定公示和支付合理價格;繼受取得的構成要件是出讓人持有財產所有權、通過贈與或互易、繼承。
買賣合同屬於繼受取得的原因是民事主體雙方達成協議,出賣人一方將出賣財產交給買受人一方所有,買受人接受此項財產並支付價款。通過買賣,由買受人取得了原屬出賣人的財產所有權。合同為原始人所有且具有處理權,因此不屬於善意取得而是繼受取得。
(6)以下屬於物權繼受取得的是擴展閱讀:
善意取得的適用范圍:
1、動產。傳統民法上,善意取得通常指動產善意取得,我國《物權法》第106條對此給予肯定。
2、不動產。我國《物權法》第106條規定善意取得制度適用不動產,但不包括國家所有權、集體所有權。
3、佔有脫離物。我國《物權法》第107條規定,若原權利人兩年內沒有請求返還原物,受讓人即可獲得被無權處分的遺失物。若該遺失物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主張返還請求權的原權利人在兩年內未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受讓人可不返還遺失物。
4、網路虛擬財產。我國《民法總則》第127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對網路虛擬財產予以承認。
7. 物權法中繼受取得中互易是什麼意思
行為人以貨幣之外的財物相互交換
8. 原始取得與繼受取得的區別
一、物權的取得不同
1、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而是依據法律直接取得物權。
2、繼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權利及意思為依據取得物權。
二、包含內容不同
1、原始取得:勞動生產、收益、添附。
2、繼受取得:移轉的繼受取得,創設的繼受取得,特定繼受取得,概括繼受取得。
(8)以下屬於物權繼受取得的是擴展閱讀
中國的原始取得主要形式包括:勞動生產、收益、孳息、添附、無主財產、拾得無主物、失散的飼養動物、先佔、善意取得、沒收、徵收、稅收。
繼受取得依據:
1、買賣合同:民事主體雙方達成協議,出賣人一方將出賣財產交給買受人一方所有,買受人接受此項財產並支付價款。通過買賣,由買受人取得了原屬出賣人的財產所有權。
2、 贈與、互易:贈與人自願將其財產無償轉移給受贈人,一方以金錢之外的某種財產與他方的財產相互交換,也可導致所有權的移轉。
3、繼承遺產:繼承人按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合法有效遺囑的指定,取得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
4、接受遺贈:自然人、集體組織或者國家作為受遺贈人,按照被繼承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遺贈的指定,取得遺贈的財產。
5 、其他合法原因:因其他合法原因,也可以取得或形成財產所有權,如參加合作經濟組織的成員通過合股集資的方式組成合法經濟組織,形成新的所有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