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區分勞務報酬和工資、稿酬和著作權所得這些所得是怎麼征稅
勞務報酬是指通過勞動應得的收入.勞務報酬,區分勞務報酬所得與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標準是是否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勞務報酬所得是個人獨立從事某種技藝,獨立提供某種勞務而取得的報酬,他與支付報酬的單位不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而工資、薪金所得是個人非獨立勞動,從所在單位領取的報酬,他與支付報酬的單位存在僱傭與被僱傭關系。
稿酬是指作品發表後交付給作者的稿費,它是出版機構發表作品後給付作者的報酬。稿酬是作者的一項重要經濟權利,是對作者創造性勞動的物質補償,是著作權人所享有的一項重要經濟權利,任何人不能隨意剝奪。我國目前實行的稿酬制度是基本稿酬加印數稿酬制度。
著作權(版權)所得是指著作人的著作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質利益為內容的財產性收入。著作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復制、翻譯、改編、表演、廣播、展覽、拍制電影、電視或錄音等)獲得經濟效益:
1、工資、薪金所得
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3500元或4800元) ×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註:雇員取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應當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其他各種獎金,一律應將全部獎金與當月個人工資、薪金收入合並,計算徵收個人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註:廣告費及業務宣傳費不得超過銷售收入的15%
3、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租賃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納稅年度收入總額-3500元×12個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4、勞務報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
(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每次收入×(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5、稿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1-3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1-30%)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六)款規定,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同時條例還明確規定,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貳』 著作權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你好。如果著作權屬於公民,其著作權中財產權利的保護期限是其終生加上死後的50年,因此,當公民死亡後,必然發生著作權繼承的問題。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九條的規定,公民死亡後,如果其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在保護期限內,則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就是說,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屬於公民遺產的范圍,可以由其繼承人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需要注意的是,著作權中的人身權是不能繼承的。公民死亡後,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予以保護;如果著作權既沒有人繼承又沒有人受遺贈的,上述三項權利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至於發表權,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的,那麼,在作者死亡50年內,發表權可以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則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作者去世後,繼承人或第三人可根據作者的遺囑、遺贈扶養協議或法定繼承的規定取得著作權,成為著作權主體。一般而言,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可以繼承,人身權利不能繼承。但是,對於死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繼承人能否行使發表權以及能否享有遺作的著作權的問題,各國規定不一。大多數國家著作權法均規定,凡作者生前未發表也未在遺囑中明確是否發表的,遺作的發表權可由作者的繼承人行使。
『叄』 版權認證的有效期多久
版權認證的有效期又稱為版權登記之後的保護期,版權保護期一般作者死後保護50年。
在我國,著作權是從創作完成之日起產生的,人身權利中除了發表權外沒有期限限制,發表權一經行使即窮竭,如果在作者死後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財產權利的保護期限是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50年,如果作品創作完成後50年未發表的,不再保護;另外,法人和其他組織視為作者的作品以及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和攝影作品和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保護期都是作品首次發表之日起50年,創作完成50年內不發表就不再保護。軟體著作權的保護期限為25年,截止於軟體首次發表後第25年的12月31日。保護期滿前,軟體著作權人可以向軟體登記管理機構申請續展25年,但保護期最長不超過50年。軟體開發者的開發者身份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參考資料:http://ke..com/item/%E7%89%88%E6%9D%83%E4%BF%9D%E6%8A%A4#1
在我國版權保護的行政機關是各地的版權局,對版權進行日常行政管理,隨著版權意識不斷增加,在北京等直轄市版權局下設版權保護管理中心,提供版權登記\版權維權\版權貿易等服務,但在一般省份,這類服務機構還不夠健全,除杭州等經濟發達地區設立了副省級城市的版權保護管理中心外,這個版權保護還處於初級的階段。
法律對作品的版權認可與保護的期限。在保護期內,版權所有者享有法律賦予的各項權利。版權的人身權利與作者不可分離,因而通常沒有時間限制,永久受到保護。但有的國家規定,版權人身權利的保護期僅為作者有生之年,作者死後,權利便終止。版權中的財產權利均有具體規定的保護期限,版權保護期一般是就版權財產權利而言。保護期屆滿,版權失效,作品進入公有領域,任何人得自由使用之。版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權,其行使沒有時間限制,不僅有悖於版權保護作者本人權益的主旨,也不利於作品更迅速廣泛地傳播,不利於文化的積累和發展,因此有必要對版權的行使規定一定的期限。這是對版權的一種限制。
現代版權立法從其最早的《安妮女王法令》(1709)開始,便有關於保護期限的規定。版權保護期一般以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後若干年計算。多數國家規定在作者死後保護50年;短則不少於25年,長則有達70、80甚至90餘年者。亦有的國家規定版權保護期僅為作者有生之年;作者去世後,版權便終止。法人作品或遺作的版權保護期限,一般以作品出版之日起若干年計算。有些作品,如實用美術作品、攝影作品和錄音作品等,保護期一般要短於其他作品。
參考資料:http://ke..com/item/%E7%89%88%E6%9D%83%E4%BF%9D%E6%8A%A4%E6%9C%9F
『肆』 請教~作家逝世60年。其妻在1962年整理出版作家未發表的遺作。其妻死於1999年,是否仍享有該書編輯權
在著作權來法中,編輯權不屬於專有名源詞,有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改編權、匯編權等專有名詞,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沒有保護期限的限制。改編權、匯編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其妻整理的書,其著作權由整理人享有。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 其他權利同樣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因此,你需要購買版權。
『伍』 如何繼受取得著作權,著作權繼承應注意什麼
你好,
著作權繼受取得有繼承、遺贈、遺贈撫養協議、合同取得等情況
一、如何繼受取得著作權
1、因繼承、遺贈、遺贈撫養協議而取得著作權。只能取得著作財產權。
2、因合同而取得著作權。
(1)依委託合同取得著作權。「受委託創作的作品,其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如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委託人享有,委託人即成為作者之外的「其他著作權人」。
(2)著作權的轉讓。著作權人可將其享有的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的全部或部分轉讓給他人,著作財產權的受讓人也是著作權的主體。
3、著作權的特殊主體即國家。國家因以下原因而成為特殊權利主體:
(1)購買著作權。即國家出於某種特殊的需要,從著作權人那裡購買著作權,從而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
(2)接受贈送。即作者將其受保護的作品贈送給國家,國家接受其贈送而成為。
(3)依法律規定。即法律規定某一作品在受保護有效期限內,著作權由國家行使。
二、著作權繼承應注意什麼
作者去世後,繼承人或第三人可根據作者的遺囑、遺贈扶養協議或法定繼承的規定取得著作權,成為著作權主體。一般而言,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可以繼承,人身權利不能繼承。但是,對於死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繼承人能否行使發表權以及能否享有遺作的著作權的問題,各國規定不一。大多數國家著作權法均規定,凡作者生前未發表也未在遺囑中明確是否發表的,遺作的發表權可由作者的繼承人行使。對於遺作的著作權,多數英美法系國家規定可由繼承人行使,遺作的有效期為作品發表之日起若干年,如英國《著作權法》第95條的規定。大陸法系國家一般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遺囑執行、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可以行使遺作的發表權,但是只能享有作品的用益權。如法國《著作權法》第19條、21條的規定。
我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包括「公民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一般而言,繼承人對著作權的繼承,主要是繼承作者死亡後剩餘的有效期間的著作財產權。在作者死亡至著作權有效期屆滿這段時間內,繼承人可以享有原作者的著作財產權。因此,我國《著作權法》第19條第1款規定:「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本法第10條第1款第5項至第17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據此,因繼承而取得著作權財產權的人,能成為著作權法律關系的主體。
關於著作權的繼承,以下問題值得注意:
1、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7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根據《繼承法》第32條的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在此作了特殊規定,顯然是為了維護其他合作作者的利益。其他合作作者所取得的這部分財產權利,屬於其共同財產。
2、繼承人一般不能繼承作者的著作人身權,但有責任對其進行保護。《著作權法》規定,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
3、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如果作者生前明確表示不得發表,則在該作品的保護期內不得發表。作者死亡後,他人不得刪除更改其在作品上的署名。未經作者授權,他人亦不得行使作品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根據《著作權法》第19條第2款的規定,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作者變更、終止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這里未提到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問題。筆者認為,上述權利也應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來保護,這是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要求。
『陸』 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著作權區別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中,包括兩個所得,其中稿酬所得不按照特許權的使用費所的征稅,而是按照稿酬所得征稅。
稿酬所得:
(一)范圍:
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包括作者去世後,財產繼承人取得的遺作稿酬。
(二)性質:稿酬所得具有特許權使用費、勞務報酬等的性質。
(三)對報刊、雜志、出版等單位的職員在本單位的刊物上發表作品、出版圖書取得所得征稅問題
1.任職、受雇於報刊、雜志等單位的記者、編輯等專業人員,因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屬於因任職、受雇而取得的所得,應與其當月工資收入合並,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除上述專業人員以外,其他人員在本單位的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取得的所得,應按「稿酬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2.出版社的專業作者撰寫、編寫或翻譯的作品,由本社以圖書形式出版而取得的稿費收入,應按「稿酬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一)范圍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二)根據稅法規定,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的所得,對於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公開拍賣(競價)取得的所得,屬於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所得,故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個人取得特許權的經濟賠償收入,應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賠款的單位或個人代扣代繳。
(三)2002年5月1日起,編劇從電視劇的製作單位取得的劇本使用費,不再區分劇本的使用方是否為其任職單位,統一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如其他有關法規與本規定不符的,應按本規定執行。
『柒』 請教~作家逝世60年。其妻在1962年整理出版作家未發表的遺作。其妻死於1999年,是否仍享有該書編輯權
1、著作權法列舉的著作權有17項之多,沒有你說的編輯權。
『捌』 著作權繼承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著作權繼承是繼承人在著作權保護期間內,即作者生前及死亡後50年之內,可以繼承被繼承人的作品使用權、發表、復制、發行作品的權利和獲得稿酬權。、
二、繼承特點
1,絕對權。著作權繼承不能變更登記,而且也沒有交付。
2,雙權利人。在繼承完成後,著作權的所有權人成為了兩個人,一個是著作人身權的所有權人,即作者;一個是著作財產權的所有權人,即繼承人。
3,限制繼承。繼承人卻不能任意修改繼承的作品。比如,繼承人不能把一篇文章中的某個段落刪除,也不能將幾篇文章重新組合。因為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修改權和保持作品完整權屬於著作人身權,繼承人繼承的只是財產權。
三、繼承注意問題
1、著作權,可繼承的,只限於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
我國著作權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這一規定表明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享有的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在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內,可以由著作權人的合法繼承人繼承。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和公民個人所有的其他合法財產一樣,在公民死亡後,即成為公民個人遺產的組成部分,由其合法繼承人繼承。
2、著作權在繼承時一般不宜分割。
著作權與一般財產權有很大區別,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和人身權利不可分。如一部稿子只有通過署名權、發表權、修改權等權利的行使,才會得到稿酬和其他經濟利益。所以菱權是一個整體,在作為遺產繼承時,不宜進行分割。如繼承人為兩人或數人,繼承著作權時,可以採用折價、共有、給予補償等方式處理。
3、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一般不能繼承。
依照法律規定,著作權人的繼承人、受遺贈人有權利或義務保護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三項人身權利在作者死後不得侵犯,其目的在於保護著作權中的人身權利在作者死後不受他人侵犯,這是一項消極權能,並不是給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帶來什麼積極利益,所以說著作權中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三項著作人身權能不存在繼承問題。著作權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五十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這一規定表明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在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品時,有權自主地決定是否發表作者的遺作,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發表遺作;同時,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已實際取得了遺作的發表權,所以我們認為,著作權中的發表權可以在法定期限內由作者的合法繼承人繼承。
4、合作作者之一死亡後,其對合作作品享有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根據《繼承法》第32條的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在此作了特殊規定,顯然是為了維護其他合作作者的利益。其他合作作者所取得的這部分財產權利,屬於其共同財產。
5、繼承人一般不能繼承作者的著作人身權,但有責任對其進行保護。《著作權法》規定,作者死亡後,其著作權中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保護。著作權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其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保護。
6、作者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確表示不發表,作者死亡後50年內,其發表權可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行使;沒有繼承人又無人受遺贈的,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所有人行使。如果作者生前明確表示不得發表,則在該作品的保護期內不得發表。作者死亡後,他人不得刪除更改其在作品上的署名。未經作者授權,他人亦不得行使作品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如果按照以上規定都找不到繼承人,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無人繼承又無人受遺贈的遺產,歸國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體所有制組織成員的,歸所在集體所有制組織所有。
我國《繼承法》第3條規定,遺產包括「公民的著作權(版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我國著作權法第19條第1款規定: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這一規定表明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享有的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利在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內,可以由著作權人的合法繼承人繼承。
根據《著作權法》第19條第2款的規定,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作者變更、終止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這里未提到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問題。
望採納!!!
『玖』 著作權的繼受主體有哪些
繼受主體是指通過贈與、繼承、遺贈等繼受方式取得者。
著作權過去稱為回版權。版權最初的涵義答是right(版和權),也就是復制權。此乃因過去印刷術的不普及,當時社會認為附隨於著作物最重要之權利莫過於將之印刷出版之權,故有此稱呼。不過隨著時代演進及科技的進步,著作的種類逐漸增加。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英國《安娜法令》開始保護作者的權利,而不僅僅是出版者的權利。1791年,法國頒布了《表演權法》,開始重視保護作者的表演權利。1793年又頒布了《作者權法》,作者的精神權利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
『拾』 哪些作品可以申請著作權
珠海清欠公司:中國的著作權保護制度是由憲法、民法、刑法、繼承法和著作權法等法律所確立的。現行的《著作權法》比較全面而詳細地對有關著作權及其保護的內容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是中國著作權保護的一部基本的法律。
《著作權法》於1990年9月7日經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並於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1年10月27日,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進行了修訂。1991年5月30日,中國國家版權局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該條例也於199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修訂後的《著作權法》國務院對該條例重新作了修訂,並於2002年8月2日公布。修訂後的條例於2002年9月15日起施行。
此外,為了規范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保護,1991年6月4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了《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該條例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國還於1992年7月10日加入了《伯爾尼公約》,該公約自1992年10月15日起在中國生效。1992年7月30日,中國又加入了《世界版權公約》,1992年10月30日起,該公約在中國生效。
(一)中國著作權的主體(著作權人):
1.作者,即直接創作作品的公民,包括單獨作者和合作作者;
2.法人作者,即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的意志創作,由該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該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3.通過繼承方式取得著作權的人,繼承人除可以取得遺作的發表權外,一般只享有經濟權利,不能享有原作者所享有的精神權利;
4.通過合同約定取得著作權的人,如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
5.擁有著作權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變更、終止後,其作品的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在法定保護期內,承受其權利和義務的法人或非法人單位;
6.國家,如果沒有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