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著作權法學者

著作權法學者

發布時間:2020-12-31 08:09:02

① 、某位學者翻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英文本)》是否適用於著作權法保護

不適用於著復作權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制國著作權法(2001修正)
第五條 本法不適用於:
(一)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
故即使譯成英文也不受保護,就像外國法典譯成中文也不受保護。因為其客體是法律,本身就不被著作保護

② 吳承恩的其他作品

高漸離:戰國末年燕國人,是有文獻記載的最早的擊築能手。

以善於擊築而聞名。早年他與友人荊軻一擊一唱,十分和諧要好。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命荊軻到秦國去謀殺秦始皇,太子丹送荊軻到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感動。

荊軻行刺失敗後,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秦並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擊築,一座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座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使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傳客之,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始皇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矅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撲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築是古代一種打擊樂器。擊築就是演奏築這種樂器。
遠古時代,我國曾有一擊弦樂器——築,《漢書·高帝紀》中對它的形制進行了描述:「狀似琴而大,頭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築。」此樂器為先秦時代的古樂器,源於我國南方,其聲悲亢、激越,在民間廣為流傳。

《戰國策·燕策》記載,荊坷西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別,好友高漸離擊築,荊坷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兮一去不復還。」又《史記·刺客列傳》載:高漸離鉛置築內,撲擊秦王末中被誅。這兩個故事都有築的記載。令人遺憾和迷惑的是,築樂器自宋代以後,便失傳了。干百年來是只見記載,不見實物。但這一失傳之物,於1993年忽然在長沙河西西漢長沙王後漁陽墓中發現。文物界稱這一發現為新中國40多年以來樂器考古的首次重大發現,學術界稱這一築為「天下第一築。」與它同時出士的有還有吹、打、彈樂器——琴、排策、編碧,而築為拉弦樂器。也就是說,築的重新出現,還改寫了我國的音樂史,將原有的中國拉弦樂產生於唐朝以後的歷史,提早到了漢代。

遠古時期,先民的娛樂生活和宗教生活是結合在一起的。史載:湘楚之地「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覡作樂,歌舞以娛神。」正是這種風俗,產生和形成了湘楚大地上的民間宗教音樂——巫音;巫音又發展成為楚聲。楚聲的代表樂曲《九歌》,就是一組民間祭神的樂歌。該樂歌共 l l曲,從《東皇太一》到《國殤》10篇,每篇祭一個神,最後一篇《禮魂》為送神樂曲。這組樂歌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在湘楚大地上流傳,後經屈原搜集整理得以保存下來。樂歌雖以祭神為主,但通過祭神,表現了湘楚大地上的長沙先民熱愛生活、熱愛生產、追求幸福的思想,特別是《國殤》一典,豪放悲壯,表現了衛國英雄勇武不屈的高尚品質,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具有十分積極和進步的意義。

春秋戰國以後,民間宗教音樂開始由娛神轉向娛人。一方面進入宮廷,成為以管弦樂為主的「絲竹」音樂;一方面仍存留於民間,成為以管樂器和擊樂器為主的「吹打」音樂。長沙地區地道的民間音樂,正是以管樂器和擊樂器為主的民間「吹打」音樂。縱觀它的發展史,可將它分成3個時期:第一時期為絲弦音樂傳人以前 (元、明以前)的粗吹鑼鼓時期,樂器主要由管子等吹管樂器(元代以後加瑣吶)和打擊樂器組成;第二時期為絲弦音樂傳人之後(元、明時期)的細吹鑼鼓時期,樂器主要由絲竹樂器和打擊樂器組成;第三時期就是(明、清以來)至今仍在沿用和發展的綜合吹打樂時期,它是粗、細結合,演奏起來,音響剛健,風格粗獷,既善於表現威武雄壯、波瀾壯闊的場景和熱烈火熾的情緒,又善於刻劃肅穆、庄嚴、寧靜的意境和輕快活潑的情趣,其表現力十分豐富。

③ 如何保護版權

1、傳統版權保護的方式是去版權局進行版權登記,申請者向版權局提交版權登記回申請,整理相應的材料,並提答交給相應的版權局(版權保護中心)。因版權業務量龐大,導致傳統的版權登記辦理周期較長、流程繁瑣,嚴重影響版權登記的效率。

2、目前實用的版權保護方式是,直接通過第三方進行區塊鏈版權存證,其實就是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存證,特點是操作方便、速度快、成本低,具體表現為把作品數據以Hash值的形式存儲到區塊鏈上,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記賬的特點,保障電子數據的原始性和真實性。同時,也可通過第三方申請由版權局出具的版權證書,最快1個工作日即可出證。

④ 《為了中國民法》讀後感

學習民法的心得體會
一、對民法的一些認識。
法律是社會的調節器。任何部門法皆以一定的社會關系之調整為使命,民法也不例外。民法區別於其他部門法的原因,在於它有自己特殊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方法。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人身關系就是人格和身份發生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關系。財產關系就是大陸法系的「物權」就是以財產為媒介的社會關系和法律關系。民法的調整方法分為事前調整和事後調整。民法調整在於恢復正常的民事關系。民法的性質。首先民法為權利法,其次,民法為私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人社會的憲法。民法的基本原則: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意思自治的原則,誠實信用的原則,權利不得濫用原則。
民事活動是日常的社會生活,民事社會活動在民法的范圍內活動。而民事活動超出了它的范圍才與行政法和刑法發生關系。民事活動是最基本的市民社會的活動,可以說民法具有領先性。
民法是私人社會的法,是民間社會的法非權力社會的法,是完全平等的法,是調整民事社會的法。它保護的是私權。因此我認為民法是民眾之法,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植根於民眾的社會生活,來源於民眾的社會實踐,與民眾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在諸法之中,與民眾利益關系最緊密者,莫過於民法。
二、學習民法的心得。
學習民法不能只看法條,即使是把《民法通則》及《司法解釋》都背下來也是無濟於事的,民法重要的是在對法條記憶的基礎上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即要聯系實際案例,進行分析才能真正的理解。
學民法,要多做練習,對實際上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這種途徑去理解法條,也就是說在對法條有充足的理解基礎上,再去記憶。
三、民法的展望
展望民法有兩個角度,一是從法本身來看法,二是從法外來看法。進入21世紀的中國民法會怎樣發展?能否如前面所講,把市民社會放到核心的地位,把權利本位、私法自治突出來,深入人心,這關繫到中國法治化的整個進程,也關繫到經濟民主化、政治民主化的進程。
從法本身的角度來展望中國民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成果,對中國的經濟、政治以至倫理確實有巨大的貢獻,而且更多的是開啟了一種民智,提出了一種新的治國理念,即不要貧困落後的社會主義,要讓人民過上富足的生活,過上自由的有尊嚴的生活。雖然這種自由狀態現在還受到許多約束,但與改革以前相比已是極大的進步。改革開放以後,從民法的制度到理念,我們更多地是從大陸法,包括從歐洲、日本的民法典以及中華民國的民法中借鑒對我們民族發展、政治經濟改革有益的東西,結合國情,形成如今中國民法的基本狀況。並有了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合同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公司法、票據法等諸多民商事立法,再加上05年頒布實施的物權法,當今中國的民法的立法體系不斷的趨於健全。
但是可能我們中國還是需要一般民法典。法典化對於民主國家有著積極的意義。人治的基本原則是「臨事制刑」,即事情出現了才制定法律。而法治必須把規則預先公開。規則一旦制定,就不光約束老百姓,同樣也約束立法者和執法者,一個國家沒有什麼東西比「法」更大。法典就有這樣的功能:把所有的規則事先制定出來,公之於眾,以此引導人們的行為,保護人們的權益。法典的意義並不僅在於有文字規范,更重要的是要人們知道有什麼制度,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而它更深遠的意義在於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和自由,即依法辦事,依法治國。
民法典不是單行法,也不是一般的法,是改革三十多年來法文化的結晶,需要充分的醞釀和准備。一方面是要加快民法典的立法進程,另一方面要對民法典的制定持十分審慎的態度,因為這畢竟是我國法治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完全有理由相信,稍微長一點的時間,中國也能搞出一部比較好的民法典。

知識產權公司是主要做什麼的公司

知識產權公司,是提供知識產權代理、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提供服務的,主要是指代理公司,比如專利代理公司、商標注冊代理公司,可以幫助企業撰寫專利申請文件和注冊商標申請文件。

還有一些是提供顧問服務的,比如,對某一行業的專利市場進行分析,對專利趨勢進行預估,形成一些專利調研文件供企業參考。

此外,還有一些知識產權服務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打假,受企業的委託,在市場上調查發現假冒商標、假冒專利的產品,訴至行政或司法途徑,從而維護企業的知識產權。

(5)著作權法學者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

1、著作權和鄰接權。著作權,又稱版權,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作者及其相關主體依法對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鄰接權在著作權法中被稱為「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

2、專利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在一定期限內享有的獨占實施權。

3、商標權,即商標注冊人或權利繼受人在法定期限內對注冊商標依法享有的各種權利。

4、商業秘密權,即民事主體對屬於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5、植物新品種權,即完成育種的單位或個人對其授權的品種依法享有的排他使用權

6、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即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依法對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享有的專有權。

7、商號權,即商事主體對商號在一定地域范圍內依法享有的獨占使用權。

參考資料:網路—知識產權

閱讀全文

與著作權法學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領導小組 瀏覽:709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