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開發商辦證逾期,是否侵害買受人的物權
《物權法》第15條規定:「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內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容,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的效力。」
依據物權法相關規定依法登記權屬證書只是物權變動的權利要件,而不是買賣生效要件,在尚未取得產權的情況下,雙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行為屬於債權行為,不是物權行為,
只要符合合同的成立要件,就應當認定為合同有效。也就是說雙方簽訂合同後,由於房屋不能辦理過戶手續,房屋的物權並未發生變動不能對抗雙方之外的第三人;但在雙方之間,債權已經成立,雙方都受到相關條款的約束,其後的取得產權證書、協助過戶等行為是當事人應當履行的義務,如不能達到上述目的,購買方可依法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承擔違約責任或者退還購房款賠償損失。
由此可知,未取得房產證的房屋買賣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是未取得房產證的房屋買賣行為涉及到諸多風險,因此買賣雙方一定要制定嚴密的買賣合同條款,將糾紛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⑵ 關於物權法: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不動產買賣合同效力。
未辦理物權變更登記的,不影響不動產物權變動合同的效力,但只是合同具有效回力,而不是不動產物權的答變更已經具有效力。換句話說,此時的物權變更仍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但是對於因此引起的糾紛而造成損失的一方當事人可以請求合同對方當事人彌補因此造成的損失。但不可直接對善意第三人主張物權,除非該第三人已經明知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物權變動。
對於情況1:,不動產未過戶就應當作為甲的遺產,甲乙之間的合同關系實際是一個債權關系,我國繼承法有規定被繼承人的遺產應當首先用於償還其債務,那麼乙可在繼承開始後,遺產分割前申報債權,並可以向法院申請合同效力認定,從而取得該不動產物權。
情況2:如果乙方在完成物權變動登記前就已經佔有該房屋,其仍然未取得完整的物權,那麼他對該房屋的處理當然是無權處置,效力待定。此時所取得的租金應當歸房屋的登記所有人,即甲方,當然如果是是甲方未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內變更登記,則違約在先,無權請求返還孳息。雙方事後去補辦登記,該效力待定處置當然就轉為有效處置。
總之一句話,不動產物權的所有人在被撤銷或變更之前僅依登記為准,別的都不用考慮。物權變動合同效力僅是合同本身的效力,與物權效力是兩碼事。
⑶ 買賣期房時,有什麼方法可以保障購房人將來實現物權
現實問題
嚴某將自己兩室兩廳的房屋賣給金某,雙方訂立了房屋買賣協議,但是嚴某因某些原因暫時不能與金某辦理房產登記,金某提出可以先辦理預告登記,嚴某不懂究竟什麼是預告登記,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所謂預告登記,就是為保全關於不動產物權的請求權而將此權利進行的登記。它將債權請求權予以登記,使其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使妨害其不動產物權登記請求權所為的處分無效,以保障將來本登記的實現。根據《物權法》的規定,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所以,金某提出先預告登記是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的權益,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二十條 當事人簽訂買賣房屋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後,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
預告登記後,債權消滅或者自能夠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預告登記失效。
⑷ 按揭買房中什麼時候買受人取得物權,請高手詳細解答房屋什麼設定物權以及物權流轉的情況。
按揭買房的物權轉移必須要等待房產證下來才可以。不然就是通過開發商改底單。
像你說的,那你就先看看是否可以改底單,單純的轉讓合同是不具備效力的
⑸ 在不動產買賣中,當事人未辦理物權登記的,買賣合同無效.正確嗎
錯誤,買賣合同來有效。
辦理源物權登記的效力是為了對抗第三人。如果不辦理物權登記,買房一方可以將其賣給第三人,若第三人先登記則取得房屋所有權。所以不動產買賣最好辦理物權登記。但不登記不影響合同效力。若因賣方賣與第三人致使合同落空,買房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⑹ 個人可以申請成立物權公司嗎
可以,個人只要符合公司注冊需求可以申請注冊任何類型的公司,但是像物權這樣的公司建議找合作夥伴好些,
⑺ 物權法中的受買人是什麼意思啊……
是指以最高應價並經拍賣師落槌方式確認為購得拍賣房地產的競買人。
⑻ 按揭買房中什麼時候買受人取得物權,請高手詳細解答房屋什麼設定物權以及物權流轉的情況。
銀行貸款還清之前,買房人就沒有取得全部物權
按揭買房的,貸款未還清前,專房屋的一部分物權屬理論上屬於銀行。如果還未交房,那麼還有一部分物權屬於開發商(銀行房貸款給開發商時,扣留房價的10%作為開發商的擔保抵押)
因此,你隨時有權轉讓房屋。但轉讓需要涉及銀行和開發商
首先,需要還清貸款、或者與買家一起去銀行辦理轉貸手續;如果已有房產證,就可以辦理交易更名了
其次,如果還未取得房產證,那麼需要到房管局撤銷合同備案,然後與開發商辦理合同更名
⑼ 物權法關於房產
物權法上有關房屋所有權的規定具體有以下幾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 所有權基本內容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四十條 所有權人設定他物權
所有權人有權在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上設立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用益物權人、擔保物權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所有權人的權益。
第七十條 對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業主對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
第七十一條 業主對專有部分行使所有權
業主對其建築物專有部分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業主行使權利不得危及建築物的安全,不得損害其他業主的合法權益。
第七十二條 業主對共有部分的權利義務
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不履行義務。 業主轉讓建築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其對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一並轉讓。
第七十七條 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規定
業主不得違反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第七十九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基金的歸屬、用途以及籌集與使用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資金,屬於業主共有。經業主共同決定,可以用於電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維修。維修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應當公布。
第八十條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
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費用分攤、收益分配等事項,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業主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的比例確定。
(9)購買人申請物權擴展閱讀:
房屋所有權取得,分為原始取得和繼受取得兩種。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由於一定的法律事實,根據法律的規定,取得新建房屋、無主房屋的所有權,或者不以原房屋所有的人的權利和意志為根據而取得房屋的所有權。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依法建造房屋;
(2)依法沒收房屋;
(3)收歸國有的無主房屋;
(4)合法添附的房屋(如翻建、加層)。
2、繼受取得
繼受取得又稱傳來取得,是指根據原房屋所有人的意思接受原房屋所有人轉移之房屋所有權,是以原房屋所有人的所有權和其轉讓所有權的意志為根據的。
繼受取得分為因法律行為繼受取得和因法律事件繼受取得兩類。
1、因法律行為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是取得房屋所有權最普遍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房屋買賣(包括拍賣);
(2) 房屋贈與;
(3)房屋相互交換。房屋所有權自所有權轉移手續辦理完畢後產生效力,即進行所有權登記後便取得房屋所有權。
2、因法律事件繼受取得房屋所有權,指因被繼承人死亡(包括宣告死亡)的法律事件,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
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在有數個繼承人的情況下,只要繼承人未作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繼承的房產如果未作分割,則應認為數個繼承人對房產享有共同所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