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境外公司持有土地使用權6

境外公司持有土地使用權6

發布時間:2020-12-30 22:33:00

『壹』 我的土地使用權是600 平米如果被徵用如何賠償

2002年1月31日遼寧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我省行政區域內開展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本辦法。
第三條 必須貫徹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 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市、縣(含縣級市、下同)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二章 土地權屬登記
第五條 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辦理土地登記,省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書
(一)省直屬機關、事業單位和中央駐遼機關、事業單位使用的土地;
(二)跨市行政區域的公路、鐵路、水利工程、名勝風景區等使用的土地;
(三)跨市行政區域土地權屬爭議並已作出處理決定的土地。
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具體辦理土地登記,市、縣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書。
上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將其負責具體辦理的土地登記、發證工作委託下級人民政府和下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
第六條 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土地登記申請資料進行審核後,對符合土地登記條件的進行公告,在公告期內無異議的,給予注冊登記、頒發土地證書。
第七條 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土地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土地權利人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持有關文件向原土地登記機關提出申請,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一)改變土地用途的;
(二)轉讓、租賃、抵押國有土地使用權的;
(三)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的;
(四)集體土地所有權人之間調整土地的;
(五)分割地上建築物致使土地使用權分割的;
(六)企業破產、兼並、分立的;
(七)其他需要變更土地登記內容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辦理注銷土地登記:
(一)土地使用權被依法收回的;
(二)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土地使用者未申請續期或者申請續期未獲批準的;
(三)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被全部徵用的;
(四)其他土地權利終止的。

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第九條 省、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本級人民政府組織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各類經濟開發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開發區管委會、市、縣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市轄郊區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市、縣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共同編制。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編制,逐級上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省小城鎮建設示範鄉(鎮)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逐級上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條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修改:
(一)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確需修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
(二)因國務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建設用地,需要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
(三)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修改後,下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需要作出相應修改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需要改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
(五)行政區劃調整的。
第十一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確定的農用地轉用指標的,以及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用,不符合城市規劃和村莊、集鎮規劃的,不得批准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
市、縣人民政府節約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准後,可以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未嚴格執行建設佔用耕地補償制度或者沒有完成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減下一年度的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因搶險、救災使用土地的,可以追加該年度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
第十二條 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必須每半年向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和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國有土地出讓年度計劃執行情況。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本地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執行情況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內容,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對本地區查處的重大土地違法案件,應向同級人大常委會報告。

第四章 耕地保護
第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負責制定耕地開墾計劃,確保全省耕地總量不減少;市、縣人民政府負責保證耕地開墾計劃的落實。
第十五條 非農業建設項目經批准佔用耕地的,必須按下列規定補充與所佔耕地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
(一)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佔用耕地進行建設的,應當先補後占,由市、縣人民政府負責耕地補充,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並組織驗收;
(二)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內佔用耕地的,應當先補後占,由鄉(鎮)人民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及建設單位進行耕地補充,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實施,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由其委託的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驗收;
(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范圍以外,能源、交通、水利、軍事設施等單獨選址的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由建設單位負責補充耕地;沒有條件開墾耕地的,按本辦法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由有能力補充耕地的單位代為履行補充耕地義務,所補充的耕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驗收。
新增建設項目佔用耕地後,被佔用耕地的市確因土地後備資源匱乏或者受開發能力限制,新開墾的耕地數量不足以補充所佔耕地數量的,由該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同意,並統一組織進行易地開墾,同時相應核減該行政區域內開墾耕地的數量。
第十六條 耕地開墾費由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收繳,專項用於開墾新的耕地,不得減免和挪用。耕地開墾費的繳納標准和使用管理辦法,按照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應考慮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需要。確需佔用基本農田進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經省國土、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由相關市人民政府組織調劃,並補劃基本農田,保證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
第十八條 開發未確定使用權的國有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開發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下列規定批准:
(一)一次性開發土地10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縣人民政府批准;
(二)一次性開發土地10公頃以上35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一次性開發土地35公頃以上600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開發農民集體所有的荒山、荒地、荒灘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的,應當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同意,向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縣人民政府批准。
依照前兩款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應當到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土地登記,由縣以上人民政府頒發土地使用證書。確認林地、草原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確認水面、灘塗的養殖使用權,分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九條 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必須進行復墾。沒有條件復墾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破壞土地的面積和破壞程度,按照省規定的標准,向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繳納土地復墾費;有條件復墾,但復墾後驗收不合格的,應當按上述標准補交土地復墾費。
第二十條 市、縣、鄉(鎮)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定的土地整理方案,應當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實現耕地佔補平衡的地區,可以按土地整理後新增耕地面積,向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預留的建設佔用耕地指標,用於本地區必需的非農業建設。
第二十一條 下列款項應當作為縣以上人民政府的耕地開墾專項資金,專項用於開墾新耕地:
(一)新增建設用地的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留存部分;
(二)耕地開墾費;
(三)土地閑置費;
(四)土地復墾費;
(五)耕地佔用稅中用於耕地開發部分;
(六)政府撥付的其他資金。
耕地開墾專項資金具體使用管理辦法,由省財政部門會同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二十二條 建設項目用地實行預審制度。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論證階段,建設單位必須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用地預審。可行性研究報告報批時,必須附具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未進行用地預審或者用地預審未通過的,其用地申請不予受理。
第二十三條 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准進行補償:
(一)在城市規劃區外單獨選址的屬於公益事業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7倍;其他項目徵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8至10倍。
(二)徵用耕地的,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為該耕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每公頃被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
依照上述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第二十四條 徵用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按下列標准進行補償:
(一)徵用林地、草地、葦塘、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等農用地,按照鄰近一般旱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補償。
(二)徵用鄉(鎮)、村公共設施或者公益事業、鄉鎮企業和農村村民住宅佔用的集體所有土地,按照鄰近一般旱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5至7倍補償。
(三)徵用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及未利用地,按照鄰近一般旱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2至3倍補償。
(四)徵用集體打穀場、曬場等生產用地,按照原土地類別的補償標准補償。
徵用林地、草地、葦塘、養殖水面、農田水利用地以及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倍;但是,每公頃被徵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該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0倍。
徵用未計征農業稅的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打穀場等土地,不給予安置補助。
第二十五條 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按下列標准執行:
(一)附著物按其價值和實際損失給予補償;
(二) 青苗補償費按一茬作物的產值計算。
自征地公告發布之日起,突擊栽種的樹木、青苗和搶建的建築物、構築物等,不予補償。
第二十六條 禁止侵佔、挪用被徵用土地單位的征地補償費和其他有關費用。
村民委員會使用征地補償費,須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征地補償費,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討論同意。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征地補償費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二十七條 徵用土地除了實行一次性經濟補償外,還可以採取其他安置辦法。具體安置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十八條 建設項目經批准使用國有農、林、牧、漁、鹽場的土地的補償費用,比照徵用集體所有土地的補償辦法和標准辦理。其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二十九條 鄉鎮企業和鄉(鎮)村公共設施以及公益事業建設使用的除基本農田以外的農民集體所有土地,村民委員會或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入股或者以聯營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必須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按下列規定報經批准:
(一)佔地0.5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縣人民政府批准;
(二)佔地0.5公頃以上1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佔地1公頃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前款規定的用地涉及佔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三十條 農村村民建住宅必須嚴格執行村莊和集鎮規劃,村內有空閑地的,不得佔用耕地建住宅。需要使用本村集體所有土地的,由村民提出用地申請,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同意,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報縣人民政府批准。確需佔用農用地的,應當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第三十一條 農村村民建住宅,宅基地的用地標准按下列規定執行:
(一)人均耕地1300平方米以上的村,每戶不準超過400平方米;
(二)人均耕地667平方米以上,1300平方米以下(含本數)的村,每戶不準超過300平方米;
(三)人均耕地667平方米以下(含本數)的村,每戶不準超過200平方米。 在前款規定的限額內,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具體規定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村宅基地標准。
第三十二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農村村民戶無宅基地的;
(二)農村村民戶除父母身邊留一子女外,其他成年子女確需另立門戶,以及三代以上同堂並且已有宅基地低於分戶標準的;
(三)回鄉落戶的復退軍人和回鄉定居的華僑以及港、澳、台同胞,需要建住宅而無宅基地的;
(四)宅基地影響村鎮建設規劃被收回的。
第三十三條 下列項目使用國有建設用地和國有未利用地,必須向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經審核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省計劃部門批准立項的依法以劃撥方式提供的建設項目用地;
(二)以協議方式出讓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建設項目用地;
(三)國家產業政策規定限制發展的建設項目用地;
(四)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收回、收購的土地;
(五)省政府確定的其他建設用地。
除前款規定外,使用國有建設用地和國有未利用地,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以劃撥方式批准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必須嚴格土地審批程序,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三十五條 實行協議出讓土地最低限價制度。市、縣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的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合理地制定協議出讓土地的最低價標准,嚴格執行並向社會公開。各級人民政府均不得低於協議出讓最低價出讓土地。
第三十六條 商業性房地產開發用地和其他土地供應計劃公布後,同一地塊有兩個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必須依法以招標、拍賣方式提供,並公開進行。 第三十七條 留給地方的70%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具體收繳和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八條 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等級、土地收益和土地市場交易價格,評定城市基準地價和標定地價,評定結果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 以劃撥方式取得土地後,以轉讓、出租、抵押等形式交易的,應當向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准予交易的,應當依法辦理有關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有償使用費用;經批準保留劃撥土地使用權性質的,轉讓方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繳納土地收益。
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應當由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核定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依法辦理土地他項權利證明後,方可抵押。抵押所擔保的債務不得超過扣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的土地價值。實現抵押權時,抵押權人在以土地使用權拍賣或者轉讓所得的價款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款額後,方可依法受償。
需要改變劃撥土地用途進行經營性活動的,應當向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報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准予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手續,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有償使用費用。
第四十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實行租賃。實行租賃的,市、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土地使用者簽訂租賃合同,逐年收取土地租金。對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用地,不得實行租賃。
第四十一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或者作價出資,土地使用者必須按規定報經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屬於企業上市的,必須經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國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者入股形成的國家股權或者國家資本金,由省人民政府授權有資格的單位持有,並頒發國有土地使用權經營管理授權書。
第四十二條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作價出資或者入股涉及土地資產處置的,應當經具有土地估價資格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
第四十三條 對舊城區內不符合城市規劃、環境保護或者市容要求的國有企業用地,經依法批准可以轉讓劃撥土地使用權,土地轉讓收益可以作為政府投資用於異地再建。屬於特殊行業的國有企業,還可以用於安置企業職工以及償還企業債務。
第四十四條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國有或者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有關單位應當向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下列規定報經批准:
(一)臨時用地1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二)臨時用地1公頃以上3公頃以下(含本數)的,由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三)臨時用地3公頃以上的,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四十五條 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和實施城市規劃進行舊城區改建而使用土地或調整使用土地的,以及為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
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對土地使用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具體補償標准由各市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四十六條 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對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予以協助。
第四十七條 上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與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和行政措施,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由本級人民政府責令其修改或撤銷。
第四十八條 下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土地違法行為不給予處罰或者處罰不當的,上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有權責令其依法作出處罰或者直接作出處罰,並可直接給予有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責任人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 國有土地使用權變更,未依法履行變更登記手續的,由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罰款額為非法所得的50%以下。
第五十條 徵用土地經依法補償安置後,當事人拒不交付土地的,由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交付土地,逾期不履行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建住宅或者超過規定的標准建住宅的,由縣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
第五十二條 縣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超越批准許可權非法批准佔用土地的,不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或者違反法律規定的程序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的,由上級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門依法撤銷其批准文件,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三條 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受到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處理的單位和個人,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有權制止,並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四條 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五條 本辦法自2002年4 月1日起施行。

『貳』 集體土地六十年代劃拔給地方政府辦企業現在企業倒閉,土地可以收回嗎

只要理解了劃撥土地這個概念,以及針對於劃撥土地國家相應的管理辦法就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繳納補償、安置等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後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處網路)

應此處說的是給地方政府辦企業,因為已是既定事實,那麼根據<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辦法>應是已經符合該辦法第六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准,其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一)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二)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三)具有合法的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產權證明;

(四)依照《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交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對於土地轉讓的回收本辦法有如下說明:

第三十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期間,國家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收回土地使用權,並根據土地使用者已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

本回答未涉及國有企業皆因題中所述為集體土地,因此該企業也不會是國有企業,因此也不適用<國有企業改革中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規定>中:

第六條

國有企業破產或出售的,企業原劃撥土地使用權應當以出讓方式處置。

破產企業屬國務院確定的企業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范圍內的國有工業企業,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應首先安置破產企業職工,破產企業將土地使用權進行抵押的,抵押權實現時土地使用權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所得也應首先用於安置破產企業職工。

(注:不適用該條,故而無需將土地出讓預抵押變賣)

『叄』 他人起訴我侵佔他家農田,我種的土地有土地使用權,是2012年6月份發的,這屬於侵佔嗎

非法佔地的法律責任 一是行政處罰。非法佔用的土地要責令退還。對已建的建築物及設施,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予以沒收: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予以拆除。除此之外,可以並處罰款。罰款數額為非法佔用土地的每平方米30元以下。對於農民非法佔地建住宅,則不論是否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都必須予以拆除,但沒有罰款的規定。 二是行政處分。如果非法佔地的主體是政府及部門或者是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除了要予以行政處罰外,對有關責任人還要給予行政處分。按照 「15號令」規定:(1)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2)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辦理農用地轉用或者土地徵收申報、報批等過程中,有謊報、瞞報用地位置、地類、面積等弄虛作假行為,造成不良後果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三是刑事處罰。按照《刑法》的規定,如果非法佔用的是耕地並且數量較大,造成被佔耕地大量毀壞的,要追究刑事責任,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那麼什麼情況算是數量較大和大量毀壞呢?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非法佔用基本農田5畝以上或者一般耕地10畝以上就屬於數量較大,大量毀壞則是指在耕地上實施建築等非農業建設,致使耕地的種植條件遭到嚴重毀壞的。

『肆』 未經允許,私自將農業用地更改為商業用地建造酒店,後果會如何

1994年月4日上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本篇法規已被《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海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的決定》(發布日期:1997年5月27日 實施日期:1997年7月1日)修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土地,依法屬於國家所有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劃撥或者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也可以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三條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必須貫徹執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針,按照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加強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嚴格控制佔用菜地,制止亂佔耕地和濫用土地的行為。

第四條 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五條 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市土地管理部門)主管全市土地的統一管理工作,並可設立派出機構,負責指定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
區、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區、縣土地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土地的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市土地管理部門領導。區、縣土地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立派出機構。
鄉(鎮)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土地管理所辦理。鄉(鎮)土地管理業務受區、縣土地管理部門領導。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六條 本市下列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一)市區、建制鎮、工礦區范圍內的土地,但國家尚未徵用的集體所有土地除外;
(二)國有農場、林場、牧場、漁場的土地和國有山地;
(三)濱江沿海的灘塗;
(四)依法徵用、征購、沒收、收歸國有的土地;
(五)國家未確定為集體所有的其他土地。

第七條 本市下列土地屬於集體所有:
(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農民使用的宅基地、自留地、竹園地等,但已經屬於國家所有的除外;
(二)依法屬於集體所有的其他土地。

第八條 集體所有土地的所有者,國有土地或者集體所有土地的使用者,應當向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土地登記。

第九條 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對申請登記的土地的權屬、面積、用途等進行審核,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登記造冊,確認集體所有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或者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發給土地證書。

第十條 改變集體所有土地所有權、國有土地或者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以及改變土地用途的,應當向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申請,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辦理土地變更登記。

第十一條 在土地登記或者土地變更登記中有差錯的,由土地管理部門依法更正。
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辦理土地登記或者土地變更登記的,其土地所有權、使用權不受法律保護。

第十二條 單位和個人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由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勘測定界,埋設界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或者毀損土地界樁。

第十三條 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土地所在的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處理。
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使用權爭議,由土地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區、縣人民政府處理。
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現狀,不得破壞地上的附著物。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發生爭議,需要重新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確認所有權和使用權,核發土地證書。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護

第十四條 市和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建立土地調查統計制度,並建立地籍檔案。
市和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會同統計部門依法進行土地統計。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應當提供統計資料,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篡改。

第十五條 市和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保護耕地、合理安排非農業建設用地的原則,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編制,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經批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修訂,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六條 本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與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
在中心城區、近郊區、建制鎮規劃區以及城市建設發展規劃控制地區,土地利用應當符合城市規劃。

第十七條 市和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保護耕地的辦法。
基本農田保護區和蔬菜保護區的土地,以及綠地、林地,應當嚴格控制,不得任意改變用途。
經國務院或者市人民政府批准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區、水源保護區、軍事設施保護區的土地,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堤防等用地,應當依法重點保護。

第十八條 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有計劃地開發、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
灘塗的開發管理按國家和本市灘塗管理的法律、法規執行。
對空出的宅基地、鄉(鎮)村企業事業用地、棚舍場地、臨時用地以及廢溝浜、荒地等,由區、縣土地管理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復墾。

第十九條 未經批准不得向耕地傾倒垃圾、渣土等廢棄物,禁止在耕地上建墳和擅自取土、採石、采礦、挖沙、開挖魚塘等破壞土地資源的行為。

第二十條 使用國有土地或者集體所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門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注銷土地使用證:
(一)用地單位已經撤銷或者遷移的;
(二)未經原批准機關同意,連續二年未使用的;
(三)不按批準的用途使用的;
(四)公路、鐵路、機場、礦場經核准報廢的。

第四章 土地有償使用

第二十一條 本市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土地中的非農業建設用地實行有償使用。土地有償使用包括:
(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
(二)對國有土地和集體所有土地中非農業建設用地的使用者徵收國家或者本市規定的土地使用費用。
(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形式。

第二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由市、縣人民政府以及浦東新區行政機關依法將國有土地的使用權在一定年限內讓與土地使用者,並由土地使用者向國家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行為。
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先行徵用轉為國有土地後方可出讓。

第二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簽訂出讓合同。合同應當具備的條款須符合市土地管理部門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由市、縣以及浦東新區土地管理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
市、縣以及浦東新區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批准許可權,適用本辦法建設用地批准許可權的規定。
土地使用權出讓地塊上的建設,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或者鄉鎮建設規劃。
違反本條以上各款規定的,其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無效。

第二十四條 本市土地使用權出讓計劃,由市土地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納入年度建設用地計劃。
土地使用權出讓應當嚴格執行市主管部門下達的計劃。

第二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公司、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者外,均可依照本辦法在本市通過出讓形式獲得土地使用權,進行土地開發、利用、經營。其土地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者用於法律允許的其他經營活動,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二十六條 商業、旅遊、娛樂、金融、服務業、商品房屋等項目的用地,應當採用土地使用權出讓形式取得。
土地使用權出讓可以採取協議、招標、拍賣方式進行。商業性項目用地使用權出讓,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方式進行,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二十七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適用下列規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業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
(五)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第二十八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出租、抵押、終止等登記事務,由房地產登記部門辦理。登記文件可公開查閱。

第二十九條 土地使用者在使用期限內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須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按規定重新簽訂出讓合同,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變更登記。

第三十條 建立本市土地資產評估制度。土地資產評估由具備評估資格的機構進行。

第三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市人民政府有優先購買權。

第三十二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期滿,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同時由國家無償取得。需要續期的,土地使用者應當在使用年限期滿六個月前提出申請,經市人民政府批准,按規定重新簽訂合同,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

第三十三條 國家對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況下,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對土地使用者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前收回,並根據已經使用的年限和開發、利用土地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三十四條 出讓方未按合同規定提供土地使用權的,受讓方在合同約定期內未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的,另一方可以提出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違約賠償。

第三十五條 土地使用者對未按出讓形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進行轉讓、出租、抵押的,必須經過土地管理部門批准,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得的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第三十六條 土地使用權出讓時,出讓人應當對被拆遷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適當安置和補償。

第三十七條 市土地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本市土地使用權出讓的計劃、用途、地價以及符合規劃和出讓金的收繳使用情況進行宏觀管理和監督檢查。
市和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出租、抵押進行監督檢查。

第五章 建設用地

第三十八條 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國防建設以及興辦社會公共事業,應當按照城市規劃合理用地,經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或者劃撥國有土地。
鄉(鎮)村建設應當執行經批準的鄉(鎮)村建設規劃,經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或者使用集體所有土地。
依法徵用集體所有土地或者劃撥國有土地,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不得阻撓。

第三十九條 列入本市固定資產投資計劃或者經主管部門批準的國家建設項目需要用地,建設單位應當持按照國家建設程序批準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向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
中央各部門和外省市在滬單位、軍隊的建設項目需要用地的,應當納入本市計劃後,方可提出用地申請。

第四十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其他經濟組織共同舉辦的聯營企業需要用地的,必須向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使用規劃城市化地區范圍以內集體所有土地的,應當實行徵用;使用規劃城市化地區范圍以外集體所有土地的,可以實行徵用,也可以由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將土地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或者作價入股。
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應當經過土地估價部門評估,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集體所有土地作價入股的股份不得轉讓。
對集體所有土地進行房地產開發的,應當先行辦理土地徵用。

第四十一條 本市建設用地實行總量控制,建設用地計劃應當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市人民政府應當嚴格執行年度建設用地計劃,並在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報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一並報告建設用地計劃執行情況。
區、縣建設用地應當按市主管部門下達的計劃嚴格控制使用,確需超過計劃的,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使用。

第四十二條 徵用耕地一千畝以上、其他土地二千畝以上,包括一個建設項目同時徵用耕地一千畝以下和其他土地一千畝以上合計為二千畝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三條 下列建設用地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重要地區、重要路段、蔬菜保護區、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區、綠地等規劃范圍內的建設項目用地;
(二)中央、外省市、部隊、市屬單位投資的建設項目用地和因建設需要劃撥上述單位使用的土地;
(三)區、縣的建設項目,需要使用其他區、縣的土地;
(四)市人民政府認為應當由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項目用地;
(五)區、縣人民政府批准許可權以外的土地。

第四十四條 浦東新區內的建設用地,除本辦法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四)項規定外,由浦東新區行政機關批准。

第四十五條 除本辦法第四十三條規定外,各區、縣內的建設用地批准許可權作如下規定:
(一)縣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為:
(1)徵用或者使用耕地五十畝以下的;
(2)劃撥國有土地五十畝以下的;
(3)徵用或者使用其他土地一百畝以下的;
(4)一個建設項目同時徵用或者使用耕地、劃撥國有土地五十畝以下,徵用或者使用其他土地一百畝以下,合計為一百畝以下的。
(二)寶山區、閔行區、嘉定區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為:
(1)徵用或者使用耕地三十畝以下的;
(2)劃撥國有土地三十畝以下的;
(3)徵用或者使用其他土地六十畝以下的;
(4)一個建設項目同時徵用或者使用耕地、劃撥國有土地三十畝以下,徵用或者使用其他土地六十畝以下,合計為六十畝以下的;
(5)寶山區人民政府對長興鄉、橫沙鄉的批准許可權,可以按本條第(一)項規定執行。
(三)除寶山區、閔行區、嘉定區外,其他各區人民政府的批准許可權為:
(1)徵用或者使用耕地十五畝以下的;
(2)劃撥國有土地十五畝以下的;
(3)徵用或者使用其他土地三十畝以下的;
(4)一個建設項目同時徵用或者使用耕地、劃撥國有土地十五畝以下,徵用或者使用其他土地三十畝以下,合計為三十畝以下的。

第四十六條 經批準的建設用地,由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發給建設用地許可證。用地單位必須按照批準的范圍、數量、用途使用土地。自建設項目竣工之日起的三十日內,用地單位應當向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申報,經核查符合用地規定的,發給土地使用證。

第四十七條 徵用、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由用地單位承擔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地上地下建築物以及附著物補償費、安置補助費、耕地佔用稅、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土地墾復基金和國家與本市規定的其他費用。
徵用集體所有土地可以採取征地費包干辦法。

第四十八條 徵用、使用集體所有土地,需要搬遷農民住宅的,應當在審批建設項目用地時,按規定的用地標准,同時審批房屋拆遷安置用地。
劃撥國有土地、徵用或者使用集體所有土地對原土地使用者需要安置和補償的,建設用地單位應當給予適當安置和補償。

第四十九條 徵用、使用集體所有土地,對規定需要安置的勞動力和養老人員應當按照誰用地誰負責安置的原則,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組織有關主管部門會同被征地單位、用地單位通過多種途徑予以安置。除用地單位自行吸收安置的外,用地單位應當按規定的標准支付安置補助費。
征地中應當安置的勞動力和養老人員的農業戶口均轉為非農業戶口。
因征地被撤銷的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

第五十條 徵用、使用集體所有土地的各項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除被徵用土地上屬於個人的地上建築物、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付給本人外,其餘部分由被征地單位用於發展生產和剩餘農業人口的生活補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佔用。

第五十一條 需要臨時使用土地的,應當向市或者土地所在的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使用,並給原土地使用者適當補償。
臨時使用土地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在臨時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建築物或者構築物。臨時用地期滿歸還土地時,應當恢復土地原狀。

第五十二條 城鎮居民私房翻建改變用地面積的,應當向區、縣土地管理部門申請,按規劃許可辦理用地批准手續。

第五十三條 農村居民個人住房建設用地指標,應當根據市土地管理部門核定的年度計劃,由區、縣土地管理部門分解落實到鄉、鎮人民政府。
農村居民個人住房建設應當根據鄉鎮和村莊建設規劃統籌安排,盡可能使用原宅基地和其他非耕地,嚴格控制使用耕地。使用耕地的,由區、縣人民政府批准;使用非耕地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居民個人住房建設用地標准按本市農村個人住房建設管理辦法執行。

第五十四條 農村承包經營戶、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從事非農業生產需要在宅基地以外使用集體所有土地或者零星空閑的國有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同意後,按本辦法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准使用的土地,須按規定繳納有關稅費。

第五十五條 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根據建設需要對集體所有土地實行預征。
預徵集體所有土地,其耕地部分由土地管理部門向集體經濟組織預付不低於土地補償費百分之三十的費用。
對預征的土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或者劃撥。
被預征的土地,應當繼續按現狀使用和耕種,不得任意改變用途,不得拋荒。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六條 對未經批准、採用欺騙手段獲取批准或者超過批准用地面積而非法佔用土地的單位或者個人,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處以罰款;對非法佔地單位的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不按批准用地范圍移位用地的,超越范圍使用的部分,按照非法佔用土地處理。

第五十七條 農村居民、城鎮非農業戶口居民,未經批准、採取欺騙手段獲取批准而非法佔用土地建造住宅或者擅自移位建造住宅的,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
對非法佔地的國家工作人員、鄉(鎮)村幹部,除按前款規定辦理外,並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非法轉讓土地的,沒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並可對當事人按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處罰款。對直接責任者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越權批准、違法批准、無權批准徵用或者使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無效,獲得的土地按非法佔用土地處理。對批准單位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條 非法佔用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應當責令退賠,並可按非法佔用款總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下處以罰款;對主管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個人非法佔用的,以貪污論處。

第六十一條 依法應予收回的土地和臨時使用土地期滿不歸還的,經過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土地使用權。拒不交出土地的,除責令限期交還土地外,並處以罰款。

第六十二條 未經批准向耕地傾倒垃圾、渣土等廢棄物,在耕地上建墳或擅自取土、採石、采礦、挖沙、開挖魚塘等破壞土地資源的,責令限期恢復,並處以罰款。非法牟利的,沒收其非法所得。

第六十三條 用地單位和個人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的,由土地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經過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門收回土地使用權,拆除或者沒收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

第六十四條 土地使用者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開發、利用土地,以及違反合同規定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權的,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應當責令共限期改正,並可處以警告、沒收其非法收入、罰款直至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

第六十五條 擅自移動或者毀損土地權屬界樁的,責令其恢復,承擔補測費和界樁費,並可處以補測費二倍罰款。

第六十六條 依法受到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的處罰的單位和個人,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對繼續施工的設備、建築材料予以查封。
當事人對查封設備、建築材料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二十五條和《上海市統計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六十八條 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區、縣土地管理部門決定。對農村居民個人住房建設用地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也可以由鄉人民政府決定。市土地管理部門對本市有關土地管理的案件,有權直接處理並作出處罰決定。

第六十九條 罰款、沒收款應當在規定期限內繳納,逾期不繳納的,每日加收相當於罰款、沒收款的千分之三的滯納金。
罰款、沒收款和滯納金應當及時上交國庫。

第七十條 當事人對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上級主管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土地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在接到處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土地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十一條 侵犯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由市或者區、縣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犯,賠償損失;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被侵權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七十二條 在徵用、劃撥、使用土地和變更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處理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爭議的過程中,瀆職、行賄受賄、敲詐勒索、貪污、盜竊國家和集體財物的,或者煽動鬧事、阻撓國家或者鄉(鎮)村集體建設,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七十三條 本辦法所稱的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重要地區,是指城市規劃確定的市中心、副中心、專業中心、主要分區中心、城市風貌保護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航空港、鐵路客站、水運客站、地鐵沿線及其車站、黃浦江隧道出入口、大橋引橋地區。
重要路段,是指進入城市的主要幹道,中心城區主幹道以及市級商業街。
綠地,是指城市的公共綠地、專用綠地和規劃綠地。
重要地區、重要路段、綠地的具體范圍由市人民政府劃定。

第七十四條 本辦法具體應用問題,由市土地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七十五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辦法制訂有關規定。

第七十六條 本辦法自一九九四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凡本市過去有關規定與本辦法抵觸的,均按本辦法執行。

『伍』 關於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六十條規定是哪個部門頒發的

1995年3月11日國家土地管理局[1995]國土籍字第26號發布

『陸』 我公司2008年6月開始使用土地,但沒有土地使用證,2009年11月與國土資源局簽定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應該從

你是問合同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起算是么
理論上來說 應當補齊以前年度的出讓金 不過即使從簽訂合同當天開始計算也不算違法法律規定 看與辦事人員的交情了

『柒』 2003年1月6日,某市國土資源局與a公司簽訂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那麼a公司就獲得了這宗國有土地使用權,有相應的使用年限,可以按批準的用途開發利用土地。

『捌』 下列選項中,屬於契稅的納稅人的有( ) (6分) A 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農村居民 B 接

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在本題當中,除了A,轉讓土地使用權的農民。其他幾個都屬於契約的納稅人。

『玖』 用於建造廠房的土地使用權的攤銷額在廠房建造期間是否計入成本 cpa會計2012教材例6-4(87頁)的疑問

土地地價值是能夠單獨核算的,計入無形資產

不能夠單獨核算的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中。

如果題目中明確土地獲得價款的,土地單獨核算,計入無形資產。

閱讀全文

與境外公司持有土地使用權6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