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的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的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2020-12-30 15:27:37

❶ 土地使用權能否繼承

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的問題,首先應當明確的是,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章規定的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人人有份的家庭承包是以戶為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承包的,對此該法第十五條作了明確的規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家庭中部分成員死亡的,由於作為承包方的戶還存在,因此不發生繼承的問題,由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繼續承包。例如,在一個三口之家中,妻子因病去世,妻子生前分到的承包地並不產生繼承問題,而應當由丈夫和孩子繼續承包,妻子的父母不能要求繼承,因為土地是以戶為單位承包的,只是在分配土地時按照人口計算土地的數量。因此,只有在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情況下,才存在是否允許繼承的問題。
關於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其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的問題,有一種意見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承包方的一種財產權利,應當允許繼承,這樣做,既符合法理,也有利於穩定承包關系。這種意見有一定的道理,但對繼承的問題應當考慮我國土地承包的性質和實際情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人人有份的家庭承包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一項權利,具有成員權的性質和保障農民基本生活的功能,如果承包方的繼承人不是該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城鎮落戶,例如承包方的子女大學畢業後在城市就業,也就沒有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權。如果承包方的繼承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例如承包方的子女結婚後在本村單獨立戶,由於其一般已經依法承包了一份土地,再允許繼承,將因繼承而獲得兩份承包地,在我國目前農村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有失公平。因此,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為解決無地人口的土地問題,緩解人地矛盾,體現社會公平,對因承包人死亡,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的,其承包地不允許繼承,應當由集體經濟組織收回,並嚴格用於解決人地矛盾。當然,如果承包方的繼承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又沒有分到承包地的,可以優先承包被繼承人的承包地。
承包地雖然不允許繼承,但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如已收獲的糧食、未收割的農作物等,作為承包人的個人財產,則應當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對此,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法定繼承的,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繼承人可以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也可以不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自承包人死亡時開始繼承,而不必等到承包經營的家庭消亡時才開始繼承。
前面所講繼承的問題,主要指耕地和草地,關於林地能否繼承的問題,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允許林地繼續承包,與規定林地不得收回和調整的原因一致,主要是考慮到林地的承包經營與耕地、草地的承包經營相比有其特殊性。林業生產經營周期和承包期長,投資大,收益慢,風險大,如果不允許繼承,不利於調動承包人的積極性,還可能出現亂砍濫伐,破壞生態環境的情況。而且,承包人可能對林地作了長年、大量的投入,在剛剛開始獲得收益時去世,不允許其繼承人繼續承包,是不合理的。因此,林地承包人死亡的,其繼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內繼續承包。林地的繼續承包可以參照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辦理。無論繼承人另有林地承包經營權,或是在另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落戶,還是取得城市戶口、在城市就業,在承包期內,都有權承包。應當注意的是,同耕地和草地一樣,集體經濟組織內部人人有份的林地承包也是以戶為生產經營單位的,家庭中部分成員死亡的,也不發生繼承的問題,應由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繼續承包。當然,此時林地承包人應得的承包收益,應當依照繼承法的規定繼承。

❷ 繼承土地使用權的規定有哪些

您好:
一、土地使用權繼承概念
土地使用權繼承指公民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遺囑取得死者生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繼承人除繼承土地的使用權外,其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也隨之得到繼承。
二、土地使用權繼承的法律特徵
土地使用權繼承具有如下法律特徵:
①它是一種財產權,繼承權的實現是土地使用權的轉移;
②與特定的人身關系相聯系,只有與被繼承人有血親或姻親關系或通過遺囑指定的人才可能成為繼承人;
③土地使用權的繼承權的權利主體僅僅是境內外公民。國家或法人不能享有土地使用權繼承權。即使繼承人實際取得土地使用權。也只是接受遺贈;
④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繼承。土地使用權法定繼承按照法律直接規定的繼承人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等原則進行土地使用權繼承的一種法律制度。
三、土地使用權的被繼承人的范圍
下列人員可以為土地使用權的被繼承人:
1、接受國家交付的用於一年生農作物種植、用於水產養殖的農業土地的公民;
2、接受國家交付的用於種植多年生農作物的土地、用於種植林木的土地、宅基地的公民、家庭戶成員;
3、有權使用他人依照本法典和土地法的規定向自己轉移土地使用權土地的公民。
四、土地使用權繼承與其他財產繼承的區別
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與我國一般財產繼承基本一致。完全可以適用我國《繼承法》。所不同的地方在於:
(1)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是權利繼承而不是實物繼承;
(2)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是不動產的繼承,因此必須向土地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注冊登記手續方能最終產生法律效力;
(3)對不能分割的土地使用權,只能由兩個以上的繼承人所共有或由一人擁有,而不能分割成幾個權利;但對未獲得土地使用權的繼承人,應該給予物質補償。
五、土地使用權繼承與其他轉讓方式的區別
需要指出的是,土地使用權的繼承畢竟不是接反映商品關系的,因此土地使用權的繼承與其他幾種轉讓方式相比有其特殊性。與其他轉讓方式相比,土地使用權繼承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讓的條件不同。一般說來,繼承轉讓不受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開發程度及已開發投資額的限制。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繼承轉讓多是由不可預料的突發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的,因此繼承轉讓的唯一條件就是繼承事件的發生,也即當發生原土地使用權人死亡時,繼承轉讓即發生。而其他轉讓方式則要受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開發程度限制。
(2)繼承轉讓的程序不同。繼承轉讓一般只須經公證、登記兩個階段,不需要雙方當事人協商;而其他轉讓方式,其所需手續、程序比較多,需要經過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
(3)受讓人不同。繼承轉讓中的受讓人是特定的個人,其范圍非常有限,且為死亡者的法定親屬(配偶等);而其他轉讓方式中的受讓人則不受此限,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成為受讓人。
至於繼承轉讓的法律適用問題,我國《繼承法》規定: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中國公民的遺產,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土地使用權繼承屬於不動產繼承,因此適用中國法律的規定。當然我國<<繼承法》同時也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規定辦理。」
另外,土地使用權遺產價值達到國家征稅標准時,或土地使用權必須支付其他費用時,應由繼承人共同負擔。

❸ 土地使用權是不是登記的是老人的名字 我的父親去世了 怎麼讓我能繼承或擁有老人的土地使用權

公民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法有效的遺囑取得死者生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的行為。繼承人除繼承土地的使用權外,其地上附著物的所有權也隨之得到繼承。

依據我國法律,宅基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是分離的,所有權是集體的,使用權是房屋所有人的,我們所說的宅基地繼承,實際上說的都是宅基地使用權的繼承!就算繼承,也只是繼承宅基地上的房屋。

因為中國的土地是屬於國家的,所以人民沒有土地所有權,只有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權也是可以繼承的。

土地使用權繼承過戶所需材料

1、土地登記申請書。

2、繼承人身份證明、身份證或戶口薄、戶籍證明,委託他人代理的應提交代理人身份證、土地登記委託書、土地登記委託代理合同。

3、境外土地權利人委託代理的要提交按國家規定辦理的公證或者認證證明。指定代理應提交指定機關的證明材料。法定代理人代理的應提交土地權利人所在的村、居、單位的證明。

4、被繼承人死亡證明或火葬證明。

5、遺囑或所有繼承人同意確權的證明及身份證。

6、原土地使用證。

7、原土地使用證注銷申請(及通知單回執)。

8、被繼承人所在村、居、單位出具的證明。

9、過戶後的房產證。

10、其他證明文件材料。

(3)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的法律依據擴展閱讀:

土地繼承申報材料:

1、村委會證明。

2、土地使用權過戶登記申請審批表。

3、集體土地使用證。

4、公安機關死亡證明書。

5、房屋公證書

6、初始《土地登記審批表》復印件,並加蓋國土資源所公章。

❹ 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要繳哪些地方稅

有些老人在百年之後,希望將房產留給自己的子女,擔心過戶的費用太高,房產繼承需要繳納哪些稅費?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概念:

房產繼承稅費是指稅務機關徵收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的規定,把被繼承人所遺的房產轉歸繼承人的行為活動中產生的相關稅費。如:契稅(非法定繼承人徵收)、遺產稅等(我國目前暫未開征)。

二、繳納稅費:

1.營業稅不再繳納,但需要提交房產所有人「贈與公證書」和受贈人「接受贈與公證書」,或持雙方共同辦理的「贈與合同公證書」等贈與公證材料。(1)

2.受贈人取得贈與人無償贈與的不動產後,再次轉讓該項不動產的,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2)

在計征個人受贈不動產個人所得稅時,不得核定徵收,必須嚴格按照稅法規定據實徵收。

3.登記費:100元/件;

4.合同印花稅:繼承房屋評估價的0.05%;

5.權證印花稅:5元/本;

6.交易手續費:5元/平方米;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7.如果繼承人間對房產的價值有分歧的,還可能發生房屋評估費用。

註:因各個城市政策不同,稅費有一定差異,具體請咨詢當地稅務部門。

❺ 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什麼是遺產債務

一、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繼承

國有土地不能無限期地使用,國家出讓土地使用權是有一定年限的。根據國務院1990年5月19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分別為:居住用地七十年;工業用地五十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五十年;商業、旅遊、娛樂用地四十年;綜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土地使用權人具體的使用年限應當在最高年限之下由使用權出讓合同中約定。

如果土地使用權人在使用權的有效期限內死亡,其繼承人有權依法繼承國有土地使用權,在剩餘的有效期限內繼續使用該幅土地。但在繼承時需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到土地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

二、什麼是遺產債務

遺產債務是指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債務,即遺產中屬於財產義務或消極財產的那一部分。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用於個人生活、生產所欠的債務,均可形成遺產債務。

它的主要表現形式為:

1、被繼承人依照我國稅收法規的規定應當繳納的稅款;

2、被繼承人因合同之責欠下的債務;

3、被繼承人因侵權行為而承擔的損害賠償的債務;

4、被繼承人因不當得利而承擔的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

5、被繼承人因無因管理而承擔的補償管理人必要費用的債務;

6、其他屬於被繼承人個人的債務,如合夥債務各屬於被繼承人應當承擔的債務,被繼承人承擔的保證債務等。

❻ 土地使用權是否可以繼承

1.土地使用權抄證不可以改成去世的人的名字。

根據(1995)國土[籍)字第26號文頒布的《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26條關於「土地使用權確定給直接使用土地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和個人」,而死人不會「直接使用」,所以土地局換證時疏於查實登記人是否是「直接使用土地的個人」。

2.如果死者生前使用某片國有土地,其死後的土地使用權是可以繼承的。國務院1990年5.19發布的《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48條:依照本條例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

❼ 國有土地使用權過戶及繼承問題

沒看明白問題,樓主說的土地性質應該不是判定能不能繼承的根本原因,因為所有的回繼承都是對答房屋所有權以及土地使用權的繼承,國有土地的所有權都是國家。
我覺得可能的問題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樓上所說的繼承權認定的問題,大家親戚內部共同商議出方案落下紙面就行了。
其二就是猜想,就是房子可能不是普通的私房,可能是以前那種公房或者是單位的福利房之類的,你們家只有租賃權居住權,而且是你爺爺的租賃權,房子的產權真正是國家的或是某個單位的,使用權是國家的,房子沒有所有權就沒有繼承權,所以辦不了繼承,所以人家要你先去辦理轉性,這個具體怎麼辦建議去房管部門去詢問清楚。

❽ 繼承的國有土地是什麼性質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土地所有權歸國家所有,但使用權可以歸個人或者公司所有,土地使用權可以作為單獨的財產可以繼承,轉讓,交易等。

❾ 國有土地使用權能不能繼承

如果法律和法規發行沖突,法律優先法規,上位法優先下位法。
司法實踐中就是運用這個原則執行的,這在《立法法》中有明確規定。

❿ 專家說下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允許嗎

我們認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辦理繼承權公證。雖然繼承法在制定時並沒有明確國有土地使內用權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容,但是依照相關的法律規定,凡國有土地使用權均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繼承,理由是: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國務院55號令)第48條規定是:「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的土地使用權的個人,其土地使用權可以繼承。」該條例規定取得土地使用權的方式包括劃撥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使用權、轉讓土地使用權、租賃土地使用權。該四類土地使用權的取得人如果是個人,則可以在死者死亡後,由其繼承人繼承。
二、要取得該土地的使用權,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繼承手續後,再到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閱讀全文

與國有土地使用權繼承的法律依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