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宅基地使用權包括哪些內容
宅基地使用權抄的內容範襲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佔有權。宅基地使用權人經依法申請批准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後,便享有對宅基地的獨占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非法侵佔、擅自使用或剝奪其宅基地的使用。對於宅基地上舊有的建築設施及其他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應在合理期限內做出處理,不得影響宅基地使用權人的使用。 (3)在宅基地空閑處修建其他建築物、設施的權利。宅基地使用權人在主要住宅建築外,可自行在宅基地范圍內建築其他生產或生活需要的建築和設施。 (4)宅基地使用權人有在宅基地內種植林木、花草、蔬菜的權利。該種植的林木、花草、蔬菜歸使用權人所有。 (5)依法附隨房屋出讓宅基地使用權的權利。國家保護私有房屋合法買賣、繼承、贈與等權利。因房屋和宅基地連為一體,不可分離,所以,宅基地使用權必須連同房屋一並轉移。
2. 宅基地使用權人享有哪些權利
您好:
宅基地使用權人對宅基地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制的處分權。宅基專地使用權人屬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經審批批準的宅基地,使用人有長期使用的權利。但國家因建設需要徵用土地,或依法重新規劃土地時,使用人應服從國家或集體組織的統一規劃,調整使用的宅基地。②使用人有權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工棚等建築物居住、使用。宅基地上的建築物的所有權為建築人所有。③使用人有權在房前屋後的宅基地上種植樹木,樹木的所有權屬種植人所有。
宅基地使用權人承擔的義務主要包括:①宅基地不準買賣、出租、抵押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買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建房的,不予准許。②行使宅基地的使用權,不得妨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公民個人的宅基地使用權不是無限制的,使用人只有按照規定的用途使用的權利。使用權不得超出確定的宅基地的范圍。③公民使用宅基地應注意相鄰關系,照顧相鄰人的合法利益。如一方在其宅基地上建房、壘牆而妨礙他人通風、採光的,必須予以制止;建房挖地基,不得給相鄰的房屋造成危害;城鎮居民在宅基地上建房,要經房管部門審查批准,未按照規定辦手續的,法律不予保護。
3. 宅基地使用權案例
你好,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那麼寡慾宅基地的使用有哪些規定呢?下面為你介紹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糾紛案例,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案例
村民李某已有宅基地,後又取得一份宅基地。李某便與同村王某簽訂了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李某將這份宅基地以5萬元的價格轉讓給王某,王某將款項支付給李某。當王某開始建房時,被鄰居張某阻止,致使王某無法建房。王某以侵權為由,將鄰居張某訴至法院,請求停止侵權,排除妨礙。鄰居張某以王某無權取得宅基地使用權為由,請求駁回李某的訴訟請求。
評析意見
一、本案涉及的法律問題
1、李某能否取得這份宅基地的使用權。《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他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44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李某在已擁有宅基地的情況下,顯然不能取得這份宅基地的使用權。
2、李某與王某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根據《合同法》第52條之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視為無效合同。從本案來看,該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因違反土地管理法規定為無效合同。
3、王某的訴訟請求能否被支持。因李某與王某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為無效合同,王某不能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權,則王某建房的權益就不受法律保護。顯然,鄰居張某就不能構成對王某的侵權。因此,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駁回王某的訴訟請求。同時,還應當向土地管理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書,對該案所反映的情況予以調查處理。
二、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的特點
(一)宅基地的所有權歸農民集體。《憲法》第10條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因此,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性,已經用根本法的形式固定為集體所有。《土地管理法》第8條第2款規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則更進一步明確宅基地歸農民集體所有。
(二)宅基地使用權的主體是集體經濟組織人員。
(三)原則上宅基地使用權不得出賣、轉讓或抵押。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可以隨同宅基地建築物轉讓:
1、宅基地使用權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及其他建築物所有權的轉移而產生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
2、受讓人必須是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
(四)宅基地使用權具有福利性。農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基本上是無償的。因此宅基地使用權是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照顧和優惠,具有福利性。
網頁鏈接
4. 我們的宅基地沒有任何證明,但經過土管所登記. 請問登記後我對宅基地的使用權受法律保護嗎
農民有權擁有屬於自己的宅基地,這是政策規定,既然土地管理所有記錄備案就是承認你所擁有的宅基地,不管是什麼時候,只要政策沒有重新出台新的規定就是有效的。
宅基地使用權指的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依法享有的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個人住宅的權利。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引,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1、依法取得。農村村民獲得宅基地的使用權,必須履行完備的申請手續,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才能取得。
2、永久使用。擁有宅基地使用權的公民,使用權沒有期限,由公民長期使用,長期不變。可在宅基地上建造房屋、廁所等建築物,並享有所有權;在房前屋後種植花草、樹木,發展庭院經濟,並對其收益享有所有權。
3、隨房屋轉移。宅基地的使用權依房屋的合法存在而存在,並隨房屋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房屋因繼承、贈與、買賣等方式轉讓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宅基地使用權也隨之轉移。在買賣房屋時,宅基地使用權須經過申請批准後方可隨房屋轉移。
4、受法律保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權受國家法律保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犯。否則,宅基地使用權人可以請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佔有、賠償損失。
5. 宅基地合法使用權的內容有哪些
宅基地使用權的內容範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佔有權。宅基版地使用權人經依法申權請批准取得宅基地使用權後,便享有對宅基地的獨占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非法侵佔、擅自使用或剝奪其宅基地的使用。對於宅基地上舊有的建築設施及其他林木,所有人或管理人應在合理期限內做出處理,不得影響宅基地使用權人的使用。
(2)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沒有明確的時間限制。不論宅基地使用的年限長短及其建設情況如何,宅基地使用權非依法定原因不能被剝奪。對於宅基地上的建房,與宅基地使用權同時受法律的長期保障,宅基地使用權人可以自由行使權利。
(3)在宅基地空閑處修建其他建築物、設施的權利。宅基地使用權人在主要住宅建築外,可自行在宅基地范圍內建築其他生產或生活需要的建築和設施。
(4)宅基地使用權人有在宅基地內種植林木、花草、蔬菜的權利。該種植的林木、花草、蔬菜歸使用權人所有。
(5)依法附隨房屋出讓宅基地使用權的權利。國家保護私有房屋合法買賣、繼承、贈與等權利。因房屋和宅基地連為一體,不可分離,所以,宅基地使用權必須連同房屋一並轉移。房屋所有權的變動,必須報請縣級人民政府房屋管理部門進行變更登記。
6. 宅基地使用權能否買賣
宅基地既不能買賣,也不能繼承。
根據《物權法》第152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及國家有關規定。宅基地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只是一種使用權,所有權歸村集體。宅基地既不能買賣,也不能繼承,但可以在本村集體內流轉,經過土地管理部門依法批准,發放證件。
依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的有關規定:
1、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耕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2、農村村民超越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多佔土地的,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地論處,即按照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違法行為處罰。
3、農村村民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宅基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4、農村村民不按照批準的用途使用宅基地的,由農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宅基地使用權。
(6)對宅基地使用權的保護擴展閱讀:
宅基地和房屋的區別
1、土地性質:
宅基地證是農村集體土地,而傳統的房產證特指擁有買賣權的國有土地。
2、土地的獲取方式:
農村宅基地土地一般都沒有交錢,直接按人頭分配,按照30年土地分配原則,最遲2027年將到期。而又極少一部分是10多年前交錢獲得的圖責任土地,房產證的土地是通過國家公開拍賣拿到的,所以必須交錢。
3、土地的發證機關不一樣:
宅基地的證件由鄉鎮確認,房產證的地至少縣級以上的國家土地局來核發的。
有關2016年的規定《土地管理法》中對宅基地有這樣的規定:
1、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2、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3、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參照當地普通住宅指導價,由區縣人民政府參照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普通商品房住宅均價、城市規劃等綜合確定。
4、拆遷中認定的宅基地面積應經合法批准、切不超控制標准。
5、房屋重置成新均價是指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的被拆遷宅基地房屋重置成新平均價,具體標准由區縣政府按照前述區域內農村房屋建設情況在400--700元/平方米幅度內確定。
6、戶均安置面積,按照100-150平方米控制,具體標准由區縣政府根據當地農村經濟水平、農民居住情況確定。
參考資料:網路-宅基地
7. 有關農村宅基地的法律及條文
一、一戶農村村民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我國1998年修改後的《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戶一宅」制。法律這樣規定,一方面是使農村村民有地建房,另一方面則是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下,要盡量減少建房用地,切實保護好現有耕地。
二、城市居民不得購買農村宅基地及其住宅。
我國《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非農業建設……」國務院辦公廳在1999年《關於加強土地轉讓管理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第2條第二款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準為違法建造和購買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
三、農村住房不能抵押貸款。農村村民的宅基地及其住宅不僅不能出讓、轉讓、出賣給城市居民,而且農村村民本身還不能用作抵押貸款。
《物權法》第184條規定:「下列財產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權;(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
同時,我國《擔保法》第37條也早已作了相應的規定。再則,前面提到的,我國《土地管理法》第62條規定的,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從這三條法律條文規定來看,就不難看出,既然農村宅基地不能用作抵押,那麼農村村民的住宅也同樣不能用作抵押,這是因為農村住宅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宅基地上的建築物,它們之間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整體,也就是說,失去了住宅,也就等於失去了宅基地,相反,得到了住宅,也就得到了宅基地。
而宅基地是不能抵押的。因此,如果允許農村住房可以設定抵押貸款,那麼,一旦債務到期,抵押權人因未受清償而要求實現抵押權時,用作抵押的農村住宅就必須用以抵債,這樣一來,負債的農村村民就將失去住宅而無棲身之處。
(7)對宅基地使用權的保護擴展閱讀
宅基地是農村的農戶或個人用作住宅基地而佔有、利用本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建了房屋、建過房屋或者決定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過房屋但已無上蓋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備建房用的規劃地三種類型。宅基地的所有權屬於農村農民集體成員所有。
1、宅基地只能在本村集體內流轉。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產,只是一種使用權,所有權歸村集體。宅基地既不能買賣,也不能繼承,但可以在本村集體內流轉,經過土地管理部門依法批准,發放證件。
2、由於中國實行城鄉二元體系,在城市化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人「農轉非」。無論出於什麼原因,一旦把戶口轉走,就失去了對老家宅基地的繼承權,又不能買回來,只能眼睜睜看著「祖宅」變成村集體的資產。
3、由於農村戶口與土地的對應關系,有些人不願意「農轉非」,甚至有些公務員想方設法「非轉農」,但這些畢竟是少數,「進城」才是大勢所趨。因此從具體的家庭的角度而言,如果相關法規不變,宅基地註定會失去。
4、根據《物權法》第152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及國家有關規定。
5、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保障農戶生活需要而撥給農戶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的土地。用於建造住房、輔助用房(廚房、倉庫、廁所)、庭院、沼氣池、禽獸舍、柴草堆放等。農戶只有使用權,不得買賣、出租和非法轉讓。農戶對宅基地上的附著物享有所有權,有買賣和租賃的權利,不受他人侵犯。房屋出賣或出租後,宅基地的使用權隨之轉給受讓人或承租人,但宅基地所有權始終為集體所有。出賣、出租房屋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農戶建造房屋及小庭院使用土地,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8.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受法律保護嗎
農村個人使用的宅基地,借人使用超20年,還是自己的嗎?
9. 物權法對宅基地使用權有什麼規定
《物權法》第一百五十二條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回使用的權利,答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第一百五十三條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第一百五十四條宅基地因自然災害等原因滅失的,宅基地使用權消滅。對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應當重新分配宅基地。
第一百五十五條已經登記的宅基地使用權轉讓或者消滅的,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