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侵害物權造成物權人

侵害物權造成物權人

發布時間:2020-12-30 04:09:08

A. 簡述保護所有權的民法方法

第三十二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回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答 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 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B. 侵害物權的損害賠償是產生債權請求權還是物權請求權

個人理解應該是這樣的:
損害賠償請求權是物權的保護方式,但是屬版於債權請求權。
物權的保護方式分為物權權請求權和損害賠償請求權兩種,二者概念不同。物權請求權旨在恢復物權人對其標的物的支配狀態,從而使物權得以實現。損害賠償請求權的目的在於填補損害,它是在不能恢復原狀時,以金錢作為賠償,填補物權人受到的財產損失。損害賠償請求權必須以實際有損害前提,而物權請求權則不以有損害為要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損害賠償請求權分為侵權損害賠償和違約損害賠償,應該屬於不同類型的債權。
(對以上內容聲明保留著作權^_^~ 如有錯誤之處歡迎指正)

C. 求問物權受到侵害可以採取哪些方式進行保護

物權受到侵害的,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等途徑解決,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物權的保護應當採取如下方式:
1.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2.被無權佔有人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3.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恢復原狀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4.妨礙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5.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6.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上述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D. 物權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制約,其理由如下:

《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六條【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請求權】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首先,物權請求權是物權人享有的在其物權受到不法侵害或有受到不法侵害之虞時得以請求公力予以救濟的權利,因此,物權請求權的發生是以物權存在並受到或即將受到侵害為前提,不是獨立於物權的,其命運應與物權相同,而物權本身就是無期限權利。

其次,物權是排他性財產權,有排他效力,該效力具體體現為物上請求權,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和返還原物五種請求權。若物權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則使物權請求權與物權相分離,物權尤如空中樓閣,將被架空,有名無實,有違立法本旨。

最後,物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並不會因之失范。訴訟時效與取得時效是民事時效制度中相互獨立、相互補充的兩種制度。物權請求權雖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但仍要受到取得時效的制約,因此,不會出現縱容權利人怠於行使權利,助長權利濫用之弊,更不會出現權利失范現象。

(4)侵害物權造成物權人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的物權法規定了以下物權請求權:

物權確認請求權。物權法第33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返還原物請求權。第34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排除妨害請求權。

消除危險請求權。第3,4項請求權規定在物權法第35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恢復原狀請求權。第36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損害賠償請求權。第37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E. 物權法關於房產侵害

第三十二條來物權受到侵害的,權自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F. 怎麼行使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

一、損害賠償請求權的類型
1.因侵權行為造成他人的損害,受害人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
a.因侵害財產權[物權/知識產權/繼承權/債權]所引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b.因侵害人身權所引起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2.因違約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3.因其他原因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二、損害賠償請求權構成要素
1.須有侵害物權的行為前提:指行為人通過非法侵入/侵佔/妨礙/毀損他人之物等手段侵害他人物權的行為。
(1)侵害物權行為主要有4種:
A.非法侵入闖入:我國《民法通則》未直接規定非法侵入行為;但是《民法通則》第71/75/80/81條都與非法侵入行為有關。
B.妨害:指加害人妨害他人對不動產物權的行使、物之利用的便利的行為。
C.侵佔:指加害人通過不法佔有、處分他人財產而侵害他人所有權、他物權的行為。
D.毀損:
a.毀滅:使財物不復以原有方式存在;
b.損壞:使財物全部或部分喪失其原有功能、價值。
(2)《民通》規定侵害物權行為主要有侵佔、毀損兩種。
2.須有損害實施實質條件:指物權人的物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不一定是財物損害。
(1)直接損失。
(2)間接損失:
A.未來可得利益/非既得利益:判斷時間標准為侵權行為發生時;
B.未來必得利益/非假設利益:該利益的取得具有現實可能性,不是抽象可能性;
C.該利益損失必須為侵權行為可及范圍內。
3.侵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須有因果關系。
4.須侵害人主觀上具有過錯。
三、損害賠償的原則
(1)全部賠償原則:指加害人應當賠償因其加害行為給物權人造成的全部損失。
(2)損益相抵原則:
A.如物權人因損害發生而受有利益,應當將此利益從損失額度中予以扣除;
B.侵權人僅就二者差額部分予以賠償的原則。
(3)過失相抵原則:指在侵害物權的損害賠償責任中,由於雙方的混合過錯成立而減輕加害人責任的原則;
A.過錯比較:指通過比較加害人和受害人雙方的過錯性質、過錯程度,以決定當事人雙方責任承擔和責任程度。
B.原因力比較:指通過比較引起損害發生的各種原因所起的作用力大小,而確定雙方應承擔責任的大小。
①當事人雙方過錯無法確定時:應以原因力大小確定責任比例;
②當事人雙方過錯程度能夠確定時:原因力大小對責任分擔起微調作用。

G. 當事人侵害物權的行為造成物權人的經濟損失時,物權人如何請求賠償

《物權法》(草案)第三章 物權的保護
第三十六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等途徑解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七條 因物權的歸屬和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八條 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原物或者返還原物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第三十九條 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損毀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或者恢復原狀後仍有損失的,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第四十條 妨害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
第四十一條 有可能危及行使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消除危險。
第四十二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第四十三條 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應當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權利人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的,不適用訴訟時效。

簡單歸納一下保護方式主要為以下六點:
1. 請求確認物權
2. 請求返還原物
3. 請求恢復原狀
4. 要求停止侵害
5. 請求排除妨害
6. 請求賠償損失

H. 強行侵犯他人物權屬什麼案件

案由是侵權糾紛。可以起訴要求歸還原物,造成損壞或損失的可以要求賠償或恢復原狀。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通則》供參考。

I. 鎖住佔用我車位的車侵權嗎

對方佔用車位不對,但是鎖住他人車輛也屬於違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回法》中關於侵犯物答權和所有權的規定如下:

第三十七條 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六條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

(9)侵害物權造成物權人擴展閱讀:

他人侵害自己權利的應該合理合法的解決,可以合理要求賠償或者報警。

相關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規定:

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J. 侵犯所有權犯要判刑嗎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要看具體的情況,如果是刑法規定的侵犯財產的犯罪行為,那麼判刑是可能的,如果是民法上的侵犯他人財產的情況,則可能更多的只是承擔返還賠償的責任,不會被判刑。例如以下條款
《物權法》
第三十二條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第三十三條因物權的歸屬、內容發生爭議的,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確認權利。
第三十四條無權佔有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第三十五條妨害物權或者可能妨害物權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
第三十六條造成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的,權利人可以請求修理、重作、更換或者恢復原狀。
第三十七條侵害物權,造成權利人損害的,權利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也可以請求承擔其他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本章規定的物權保護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根據權利被侵害的情形合並適用。
侵害物權,除承擔民事責任外,違反行政管理規定的,依法承擔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二百六十三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第二百六十九條 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攜帶凶器搶奪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閱讀全文

與侵害物權造成物權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