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產品是否侵犯著作權

產品是否侵犯著作權

發布時間:2020-12-30 03:32:51

1. 如何判定侵犯著作權的行為

如何判定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如何判定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一、如何判定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著作權侵權行為的認定可分為以下幾步: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著作權的產生採取自動保護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完成,著作權即告產生。因此,與專利、商標等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認定還涉及到權利的有效性問題。?一部擁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必須同時具備下述條件: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具備獨創性;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不具備,原告作品就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未侵權。如果原告作品同時符合上述條件,則該作品享受著作權法保護。2、對被控侵權作品及被告使用方式的分析對被控侵權作品的分析,可適用以下兩個標准:一是接觸,即接觸前一作品的機會;二是實質相似,即應受著作權保護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後者是認定的重點。在認定原、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中受著作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對比,判定兩者是否實質相似。在我國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在認定原、被告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方面也有過成功的案例。例如,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在《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侵權糾紛案中,通過肯定被告作品的獨創性,即否定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間的實質性相似,從而判定被告未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於使用作品的行為,那麼,就需要對被告的使用方式進行分析。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對使用方式規定了不同的含義。如在專利法中指的是實施,即將某項專利運用於產業,按說明製造出相同的產品或者使用相同的方法;與之相對立,在著作權法中指的是復制,即以印刷、復印等方式將作品製成一份或者多份。當某一客體(如實用藝術品或外觀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與著作權法的不同角度的保護時,尤其應注意區分實施與復制這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的使用方式構成不同類型的侵權行為。對於復制這種最普遍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進行施工、生產工業品,不屬於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由此可知,在我國,將平面作品以立體形式再現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二、著作權侵權訴訟管轄怎麼確定1、級別管轄: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該條體現的是人民法院的級別管轄,即關於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的第一審在中級人民法院,第二審在高級人民法院。2、地域管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適用地域管轄。即侵權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著作權侵權其實也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由於作品的著作權一般是自創作之日就自動取得了,所以其實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受到了《著作權法》的保護。而要是因為著作權侵權產生了糾紛的話,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此時一般管轄的法院是中級人民法院,另外往往是向侵權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

2. 著作權侵權是銷售者承擔責任還是生產者承擔責任

著作權侵權認定標准:

1、著作權侵權行為指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又無法律上的依據,使用他人作品或行使著作權人專有權的行為。

2、凡行為人實施了《著作權法》第45條和第46條所規定的行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權造成財產或非財產損失,都屬於著作權侵權行為。著作權侵權行為的成立應無須損害事實這一要件,只要行為人的行為侵害了著作人的權利或者可能多著作權人的權利造成重大威脅。

3、對侵犯著作權的構成來說,應對具備違法性要件,但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與一般侵權行為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只要行為人在行為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就必須構成侵權,如果行為人在行為對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構成重大危險,在將來必然危機權利人,危機權利人則也構成知識產權侵權。來源於:深圳律師

著作權侵權責任包括哪些?

一、民事責任

是指侵權行為人因實施侵權行為而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後果。

1、適用民事責任的侵犯著作權行為。

第一,侵權行為使他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遭受損害。損害事實是侵權責任的前提。

第二,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為人的行為導致或傳便損害事實的發生。來源於:上海律師

第三,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是由於過錯。第四,行為人必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

2、民事責任形式

(1)停止侵害。為能夠及時制止侵權行為,防止擴大損害後果,受害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侵權行為。例如,根據受傷人請求,人民法院可以責令出版侵權圖書的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發行侵權圖書,對已出版的圖書應當收回、封存、銷毀。

(2)消除影響。侵權人承擔這項責任,應採取有效方式,說明事情真相,消除其侵權行為給著作權人帶來的消極影響。

(3)公開賠禮道歉。即應當是以可使公眾了解的方式。承認侵權,並向著作權人表示歉意。

(4)賠償損失。賠償損失又稱損害賠償。是指侵權人以自己的財產抵償,彌補自己的行為給受需人造成的損害。對財產損害的賠償,以實際損害包括直接損害和間接損害作為確定賠償金額的標准,不允許獲得超過實際損害的賠償金。對於精神損害的賠償,通常規定了停止侵害、恢復不譽等和有限的經濟賠償。

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具體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

(2)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

(3)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

(4)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5)剽竊他人作品的

(6)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制電影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注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來源於:廣州律師

(7)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

(8)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版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像製品的,著作權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9)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

(10)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制其表演的

(11)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鄰接權的行為。

二、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是犯罪人因其實施犯罪行為所承擔的刑事法律後果。

表現:

1、侵犯著作權罪。我國法律規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下列行為之一的構成侵犯著作權罪。第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文學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體及其他作品的。第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第三,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像。第四,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的。對於上述侵權行為,違法所得數額較大或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或其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銷售侵權復製品罪。新刑法第218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銷售明知是本法第217條規定的侵權復製品構成銷售侵權復製品罪。違法所得數額巨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三、行政責任

侵犯著作權行為行政責任的形式是行政處罰。行政處罰是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以及其他法律中的行政處罰條款但尚不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的制裁。

1、選用行政處罰的侵犯著作權行為。

根據《著作權行政行罰實施辦法》,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包括:

(1)剽竊、抄襲他人作品

(2)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復制發行其作品:

(3)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

(4)未經表演者許可,對其表演製作錄音錄像出版;

(5)未經錄音錄像製作者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錄音錄像;

(6)未經廣播電台、電視台許可復制發行其製作的廣播、電視節目。

(7)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術作品。

2、行政責任形式

(1)警告。是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提出的先誡和譴責,主要適用於情節比較輕微的違法行為。

(2)責令停止製作和發行侵權復製品。這種處罰形式的作用是使侵權人不能繼續通過製作和發行侵權復製品營利,但沒有觸及侵權人通過製作和發行侵權復製品獲得的收益。因而在侵權人已獲得收益的情況下,單獨使用此方式是不合適的。

(3)沒收非法所得。是指將侵權人通過侵權行為所獲得的全部收益的繳國庫。這種處罰形式是前一種處罰形式的補充,二者結合起來可使侵權人一無所有。

(4)沒收侵權復製品。為防止侵權人將是否製作出來的侵權復製品發行,繼續對受害人造成損害,有必要沒收侵權復製品。

(5)沒收侵權復製品的製作設備。對那些本可能繼續侵權的侵權人,為從根本上消除其繼續製作侵權復製品的可能性,有必要沒收其製作侵權復製品的設備。

(6)罰款。我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51條規定:剽竊他人作品的,罰款100元至5000元;假冒他人美術作品的,罰款1000元至5萬元。對其他可以給予行政處罰的侵犯著作權行為,可以罰款一萬至10萬元或總定價的二至五倍。來源於:重慶律師

建議咨詢律師,看看情況

3. 產品設計圖復製成產品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

按照產品設計圖施工或製造產品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復制

4. 別人投拆我在淘寶上賣的產品侵犯其著作權

這個屬於你和淘寶的糾紛了,主要是對陶寶下架你產品的認定是否合理,是否給你造成損失。你要針對這兩方面去搜集證據。

5. 關於軟體著作權的侵權問題

計算機軟體的侵權行為,一般有兩種形式:一是復製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結構,這一點是較容易證實的,因為復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一樣就構成侵權。二是按一定的規則、順序只復制部分軟體代碼。在第二種情況下,法院在判定時通常要審查被告是否竊取了足夠多的軟體程序表達形式。實際操作中,這個問題就比較復雜、比較難判斷,因為計算機軟體產品究竟要被復制多少比例,才能確定發生了抄襲的侵權行為,並沒有固定數量限定。當然,復制的數量越大,就越易於取得證明其是侵權行為的證據,但是被復制的數量達到什麼程度就可以認定為侵權,司法實踐中也不是很好確定的事情。
對於復制數量小的情況,目前法院大多採用的判定標准包括:
一是接觸附加。依照這個准則,只要發現接觸,任何復制都將被認為是一種侵權行為。但是,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為它忽視了查證兩個軟體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相似,而且把對計算機軟體的保護范圍擴大到對計算機程序中包含的「思想」,這與我國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的基本精神相違背。
二是要求對計算機軟體程序進行兩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須確認在兩個計算機軟體程序中所體現的「思想」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則不構成侵權;如果相同,那麼第二步就應該設法查證上述兩個計算機軟體的程序在「表現形式上」是否有實質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廣泛同意的疊合準則。依照這個准則,原告須證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軟體產品時未經許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軟體著作權的程序作品;2、被告的軟體作品是一種疊合而成的再生品,即採用了原告軟體產品的實質部分與他自己開發的內容進行迭合復制。這個准則主要著眼於兩個軟體產品之間「質和量的相似」,是實際運用中比較好的判斷方法。
通過總結多年代理計算機軟體侵權案件的經驗,我們認為,識別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直接、有效的判斷標準是:實質性相似加接觸(substantial similarity and access)。
實踐中判定兩個軟體作品「實質性相似」的准則是:被指控的計算機程序是否極其類似於原告的計算機軟體產品。計算機軟體程序的「實質性相似」有兩類: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程序代碼中引用的百分比為依據進行判斷;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強調應該以整體上的相似作為確認兩個軟體之間實質上相似的依據。所謂整體上的相似是指兩個軟體產品在程序的組織結構、處理流程、採用的數據結構、產生的輸出方式、所要求的輸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

6. 某工廠按照專利文獻公開的內容製造產品是否構成侵犯的著作權

不是侵權著作權,而是侵犯了專利權,這兩種知識產權是不同的課題,保護的內容也不一樣,專利文獻不存在侵犯著作權的問題。

7. 廣告中產品介紹與其他公司的產品介紹雷同,是對其著作權的侵犯嗎

《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是作品,作品是著作權產生的前提和基礎。著作權版法所稱作品,是權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對於產品說明來說,由於其與產品功能的一一對應關系,作者難有發揮空間,因而不具備創造性。即公司的產品介紹是一種單純的對產品功能的描述,並沒有表現出獨創性,因而不是作品。因此,雖然公司間的產品介紹有雷同,但也不構成侵權。

8. 我去商店買個商品,然後給商品拍個照片,然後這張照片拿去商業用途營利,這樣我是否侵犯商品的著作權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這里存在兩個法律關系:
1、你拍的照片,擁有產品著作專權。
這個毫屬無疑問,這件作品的著作權是你的,你可以任意使用你有著作權的作品,也就是照片!但你的作品是否有獨立的著作權呢?
2、照片中產品的著作權屬於該產品著作權的所有人。
你的照片的著作權是基於該產品而產生的,因此,如果你將該照片用於商業用途,你需要獲得該產品著作權人的許可,否則,屬於侵權行為!

9. 抄襲侵犯了著作權中的哪些權利

抄襲主要侵犯抄了著作權中,作者的修改權及保護作品完整權。
1、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2、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抄襲侵權與其他侵權行為一樣,需具備四個要件:第一,行為具有違法性;第二,有損害的客觀事實存在;第三,和損害事實有因果關系;第四,行為人有過錯。由於抄襲物需發表才產生侵權後果,即有損害的客觀事實,所以通常在認定抄襲時都指已經發表的抄襲物。因此,更准確的說法應是,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10. 使用3D列印出來的商品,會侵犯著作權嗎

3D列印被稱為「具有工業革命意義的製造技術」,不同於傳統的製造技術,3D列印技術具有生產周期短、原料消耗少、產品精度高、個性化生產等諸多優勢。3D列印技術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對知識產權法進行著沖擊,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簡單談一下3D列印領域涉及著作權、專利和商標等知識產權問題。

3D列印與著作權

最後,從平面到立體的方法,由於我國著作權法對此問題避而未談,在實踐中爭議頗大。「列印」純粹傳達藝術美感的物品屬於對設計圖從平面到立體的復制行為;「列印」兼具藝術美感和實用功能的物品屬於對具有藝術美感的部分從平面到立體的復制行為;而「列印」在產品設計圖、工程設計圖,不屬於從平面到立體的復制行為。例如:「復旦開圓案」中,被告在未經合法授權的情形下,將平面的生肖卡通形象轉換成立體的儲蓄罐,被法院認定為侵犯了原告的復制權。然而,在「摩托羅拉著作權案」中,法院卻認定,摩托羅拉公司按照印刷線路板設計圖生產印刷線路板的行為是生產工業產品的行為,不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復制行為。

如果參考《伯爾尼公約》對「復制」的規定,它包括「任何方式」、「任何形式」的復制,這種「開放性」的措辭顯然對著作權保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著作權法》(修改草案送審稿)將復制行為擴大為「以數字化等方式將作品固定在有形載體上」的行為。可以理解為,不管以「什麼方式」通過「什麼形式」的復制,只要是不具有創造性的重復性表達,重新再現了作品內容,都應當認定為復制行為。

閱讀全文

與產品是否侵犯著作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江管委會知識產權合作協議 瀏覽:635
關於開展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相關項目督導的函 瀏覽:941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