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

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

發布時間:2020-12-30 02:44:21

⑴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需要做哪些工作

知識產權管理,是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制度設計、流程監控、運用實施、人員培訓、創新整合等一系列管理行為的系統工程。知識產權管理不僅與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一起構成了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及其運作的主要內容,而且還貫穿於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的各個環節之中。從國家宏觀管理的角度看,知識產權的制度立法、司法保護、行政許可、行政執法、政策制定也都可納入知識產權宏觀管理的內容;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企業知識產權的產生、實施和維權都離不開對知識產權的有效管理。知識產權是全世界范圍廣泛關注的普遍問題,各國有各國的具體情況,對知識產權的理解也不盡相同。
知識產權管理實質上是知識產權人對知識產權實行財產所有權的管理。所有權是財產所有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其所有的財產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知識產權雖然在形態上有其特殊性,但它仍然是客觀實在的財產。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對無形的知識產權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效益。
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知識產權的開發管理。企業應當從鼓勵發明創造的目的出發,制定相應策略,促進知識產權的開發,做好知識產權的登記統計,清資核產工作,掌握產權變動情況,對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直接管理,對非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管理、監督。
(二)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管理。主要對知識產權的經營和使用進行規范,研究核定知識產權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制定知識產權等等。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管理。對知識產權使用效益情況應統計,合理分配。
(四)知識產權的處分管理。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對知識產權的轉讓、拍賣、終止。 根據管理主體的不同,知識產權管理可為國家機關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及權利主體對其所有的知識產權的管理。
國家的管理主要從知識產權的取得和保護方面進行。
權利主體的管理主要從知識產權的合理開發、應用、推廣、自我保護等方面的考慮。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
創造更多更好的知識產權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前提,但是要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的數量和質量,必須加強知識產權管理。
使創造目標更加明確
第一,從知識產權創造最重要的主體——企業層面上看,一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使創造的目標更加明確。知識產權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確立以專利戰略為主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並在戰略框架內,依據企業的總體經營和創新策略,對知識產權的創造特別是對專利申請的數量、質量、時機、類別形成一個總的目標和方針。國外許多大公司十分重視專利申請戰略,如東芝公司根據企業研發未來產品、下一代產品和先行產品的不同步驟,把專利申請分成概念性發明發掘階段、戰略性專利申請階段和專利網構築階段,從而使專利申請形成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網的總體戰略。二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提高創新研發的起點,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信息管理,建立和完善與本單位科研、生產領域相關的專利信息資料庫,充分運用專利文獻信息,可以及時了解與本單位相關的國內外技術動態,避免低水平重復研究,節約人力和資金資源。三是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提高發明人、設計人的創造積極性。企業應根據專利法等知識產權法律和國家相關政策規定要求,建立企業內部合理的知識產權利益分配與獎勵制度。通過兌現獎酬,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職務發明人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職務發明人的聰明才智,避免人才技術流失。
第二,從國家行政管理層面看,專利、商標、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等知識產權,都需要國家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依據法律代表國家向申請人授予相應的知識產權。因此,這些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的管理水平高低,知識產權審查速度快慢和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數量和質量。
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
第三,從地方行政知識產權管理層面看,地方政府通過出台鼓勵知識產權創造的政策等行政管理手段,可以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各地政府為了提高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結合本地的實際出台了各具特色的鼓勵政策,如設立專利申請資助資金、將專利申請量納入考核地方官員的指標體系。
管理保護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對於鼓勵創新,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十分重要。但是,知識產權保護相對於知識產權管理,一個側重於事後的救濟,一個側重於事前的預防;一個是治標之策,一個是治本大計。只有全面加強知識產權管理,才能夠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水平。
第一,對於企業來說,一是知識產權的科學管理奠定了知識產權維權的基礎。企業維權經常出現的困擾之一就是權利的穩定性問題,如果企業平時知識產權管理到位,對自己的知識產權的數量、內容、法律狀態以及與他人權利的界限十分清楚,就可以從容的應對他人提出的行政撤銷、宣告無效和侵權訴訟等糾紛。二是知識產權管理可以積累維權的可靠證據。通過知識產權管理,將知識產權取得和實施等過程中的重要資料分類管理,並完整保存,可以為維權提供可靠的證據支持。這一點對於商業秘密的保護尤其重要。三是知識產權管理本身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通過加強技術人員和技術成果管理,明確技術人員的權利義務,以及技術成果的權利歸屬,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資產流轉和人員流動而引發的知識產權糾紛。另外,知識產權管理在衡量、降低維權成本,選擇維權途徑,確定維權方案等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在我國知識產權執法處於分散管理的情況下,更要加大知識產權執法的協調管理,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的知識產權案件移送、信息通報、配合調查等機制,搭建具有信息服務、案件督辦、數據分析、狀況評價、監測預警等功能的平台,實現執法協調部門、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保護機關工作的有機銜接。武漢市委、市政府成立武漢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統籌協調全市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達到了35家,其范圍涵蓋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檢察院、市仲裁委以及海關等系統的相關部門。
第三,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機關本身需要加強管理,通過內部管理,全面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提高人員素質,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強化執法手段。
加強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運用的能力
知識產權運用是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核心,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和保護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知識產權的運用能力,全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管理水平的高低制約著知識產權運用能力的充分發揮。
第一,從企業管理來看,企業是知識產權運用的主體。知識產權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從整體管理體系的定位到管理部門的設置、人員的配備及實際職能,都具有重要地位。通過知識產權管理能夠提高知識產權的經濟效益。知識產權盈利的主要手段是知識產權的實施、轉讓和許可,在這些工作過程中,必須加強包括計劃管理、產權管理、許可管理等知識產權的全面管理。
第二,從國家和地方知識產權行政管理來看,強化知識產權實施和運用,提高國家和本地區的競爭力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家與地方為鼓勵實施知識產權,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政策,國務院2006年發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在科技投入、稅收激勵、金融支持、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人才隊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地政府結合本地實際,也都出台了更加具體的鼓勵政策。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在《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決定》中提出,實施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建立自主創新產品認證制度、認定標准和評價體系,確定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由市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實施政府采購優先購買自主創新產品的政策。實施政府首購政策和訂購制度,不斷提高政府采購中本市創新產品和服務的比例。通過工程設計、預算控制、招投標等形式,引導和鼓勵政府部門、企業和事業單位擇優購買本國、本地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些政策的落實,將極大地推動知識產權的運用和實施。
知識產權管理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務問題。在當今這個飛速發展的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從理論探討與實務創新兩個方面來考察知識產權管理,才能夠立體地把握其應處之坐標點,充分發揮管理在知識產權能力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 集團企業管理模式 企業集團多為產業發展多元化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大型企業。針對該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客體的廣泛性、復雜性,企業集團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與之相適應。
首先,在集團總部成立獨立的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由集團副總經理親自掛帥,全權負責企業知識產權方面各項事務。委員會由集團副總經理、法律顧問、集團辦公室主任、各產業塊經理與辦公室負責人等7人組成,獨立行使如下職能:
(1) 結合企業特點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的經營方針策略及規劃。
(2) 指導集團產業塊以及各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各項規章制度。
(3) 監督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
(4) 對違反各項規章制度的行為與個人提起法律訴訟或通過非法律手段進行處理。
(5) 組織職工,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及技術研究開發人員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教育培訓。
(6) 協調部門之間、產業塊之間的知識產權事務。
(7) 督促集團各產業塊及時對已具備條件的專利、商標、版權等進行申請、注冊的保護工作。
其次,集團辦公室、行政部、發展部、集團下屬的各產業塊辦公室、發展部、集團下屬的各產業塊辦公室、發展部、產業塊總經理配合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開展工作。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每月與上述各部門召開一次會議。在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由這些部門和個人將知識產權方面的工作落實到集團以及各產業塊的每個部門、每個職工、每項工作及其每個環節中去。同時,這些部門亦將在知識產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建議及時反饋給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
此外,知識產權管理委員會還與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系,及時搜集各類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政策為已所用。
二、 產業單一的中型企業管理模式 產業單一、規模不大的中型企業,亦應建立獨立的知識產權部,作為董事會的智囊團,直接由企業董事會領導,該部由主管技術與法律事務的副總經理負責,下設技術室、商標室、法律室、信息室。各室負責人作為聯絡員由副總經理定期召集開會,研究、協調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以及制訂企業知識產權的產業策略、經營方針,從而開成一種網路型的管理模式。各職能部門對總經理負責具體履行下列職責:
(1)確定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對象;
(2)制訂企業各項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並負責監督實施;
(3)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產業策略,實現企業知識產權效益最大化;
(4)開展職工知識產權教育培訓,提高企業職員知識產權的保 護意識;
(5)建立知識產權侵權監控網路,防止企業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三、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管理模式 小型高新技術企業一般具有規模小、技術含量高、機構精簡的特點,對知識產權管理機構的設置宜採取點面結合型管理模式,即選擇重點,協調全面。無須質疑,科學技術的此類企業的生命,其重要性固然居各部門的首位,因此,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不獨立設置,而與本企業的總工程師辦公室或者科技管理部門相結合。設置專職人員,專司專利、商業秘密、商標、計算機軟體等知識產權的登記管理工作,並直接由企業中主管知識產權的幹部領導。
另在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人員選派方面,我們認為大中型企業均應配備知識產權專業管理人才,技術部門應有專利代理人,商標部門應有商標代理人,法務部應有知識產權專業律師。管理人員專業化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大趨勢,許多跨國公司對此均十分重視。如美國IBM公司其有關專利的專門事務由專利律師及專利代理人來處理。在美國本部就有一百多位專利律師,其他地區則有一百多名專利代理人。當然,國內多數企業暫無如此雄厚的人力資源。因此,權宜之計,一方面企業須加強與外部各類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構及事務機構的聯系,以及時獲得各類知識產權信息和咨詢,了解政府政策、行業要求。另一方面,從企業長遠發展需求角度看,企業須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知識產權專業管理人員。把企業現有的技術成果、專利方面的管理人員和技術合同的法務人員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法律培訓,並鼓勵職工參加專利代理人、商標代理人或律師資格考試,努力造就一批既熟悉知識產權法律業務,懂得企業管理知識,又懂得本行業專業技術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更好為本企業服務。

⑵ 知識產權運營指的是什麼通常有哪些運營模式

知識產權運營指知識產權權利人和相關市場主體優化資源配置,採取一定的商業模式實現知識產權價值的商業活動。通俗而言,可理解為由「知識產權」變為「知識產錢」,即:由權變錢的過程。

運營模式:

1、許可: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需能夠實施。

2、轉讓:除許可外,作為技術貿易或者技術進出口的主要內容之一,轉讓亦系主要的運營形態。

3、投資:以專利為例,專利權人可以其專利權或專利使用權對有限責任公司和/或股份有限公司和/或有限合夥企業和/或普通合夥企業等組織形式予以出資,並取得相應的股權和/或股份和/或財產份額。

4、融資。

(2)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擴展閱讀:「專利運營就像是育嬰保姆而非中介交易,從事專利運營工作的人和單位,應該把自己視為准備協助撫養嬰兒的保姆,而不是把別人的孩子都當成了商品在那裡從事交易。」

12日上午,北京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美國亞太法學研究院執行長孫遠釗在長沙舉行的2016「知識產權制度與知識產權運營」國際研討會上如此闡述對專利運營的看法。

當天,孫遠釗帶來主題為「專利運營與相關產業鏈的建構——對現有政策的探討與展望」的演講。來自英國、德國、韓國及台灣地區的多位知識產權專家,隨後圍繞「知識產權制度與知識產權運營」,為湖南知識產權工作者帶來一場具有國際視角的知識盛宴。

近年來,湖南加快知識產權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舉辦國際研討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積極將國內外知識產權專家「請進來」,幫助管理部門和企業運用知識產權規則,掌握知識產權制度利器,積極應對國際知識產權競爭與挑戰。

今年3月下旬,湖南邀請德國、美國專利律師為湖南企業參加國際會展如何避免專利糾紛支招。

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肖祥清表示,希望藉此活動搭建湖南與專家所在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橋梁,開展長期的學術、實務性合作,並就如何在現行知識產權制度框架下運營好知識產權,如何以運營為導向改革現行知識產權制度,尋求解決方案。

肖祥清介紹,在促進知識產權運營、加強知識產權運用方面,湖南主要是搭建兩個平台和建立兩支基金。兩個平台,即建立了中部地區首個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和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識產權運營服務中心,有效連接知識產權供需兩端,促進知識產權的轉化運用。

兩支基金,即在國家財政支持、省財政配套和向社會募集資金的基礎上,爭取設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加快知識產權轉化運用。

「通過知識產權運營促進科技產業化、產業高端化,在湖南已經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柯敏表示,此次研討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凝聚知識產權智慧,促進知識產權運營、加大知識產權應用。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湖南借「外腦智庫」練內功 加速推動知識產權運營

⑶ 專利運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專利運營一詞在近幾年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似乎突然就成為了業界的香餑餑。那麼專利運營究竟是什麼高大上的東東,是不是每家企業都需要專利運營,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介紹。
一、什麼是專利運營
專利運營的本質,是以專利申請、專利權為運營對象,以市場化運作為手段,將專利的創造、布局、運籌、經營嵌入企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的運作過程中,促進優化企業創新資源的整合和資源配置結構的優化,從而實現專利市場經濟價值最大化的行為。簡而言之,就是將專利轉化為經濟價值。
可見,專利運營中最重要的客體是專利,沒有專利申請或專利權,自然也就談不上專利運營了。近幾年發生的蘋果三星專利戰、谷歌收購摩托羅拉、華為向愛立信支付專利許可費、小米積極購買美國專利,其實都是典型的專利運營事件。
二、專利運營的模式
專利運營所涉及的專利運用方式主要包括專利的布局、組合、託管、轉讓、許可、融資、作價入股、構建專利池、形成技術標准、專利訴訟等。
專利運營的模式介紹幾種:
1.研發實體(企業模式):如IBM公司集中管理運營模式、東芝公司分散管理運營模式。IBM公司設有知識產權管理總部,副總裁出任部長,負責處理所有與公司業務有關的知識產權事務;知識產權管理總部內設兩大部:專利部和法務部(獨立於公司的法務部);專利部下設五個技術領域,每個技術領域由一名專利律師擔任經理。
2.專利池:必要專利的集合平台,由多個提供必要專利的專利權人集合起來相互或向第三方授權許可。
3.NPE模式:非生產實體企業,主要以收購、委託研發等方式獲取專利並通過專利訴訟、許可等方式獲利。如進攻型NPE公司美國高智(Intellectual Ventures)、防禦性NPE公司RPX。
4.政府主導模式:由政府出資建立專利基金,幫助企業管理專利、提升專利經濟價值、應對跨國專利訴訟。
5.服務平台模式:提供專利交易、成果轉化的非政府性知識產權運營機構。
對於企業而言,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應該選擇合適的專利運作方式。對於初創型企業,其專利運營的主要方向應當是專利布局、專利申請;當該企業進入產品市場階段,需要對專利進行組合、轉讓、許可;當企業成長為龍頭甚至跨國公司,需要專利組合、質押融資、股權投資;當企業發展到產業階段,應當積極考慮構建專利池、參與技術標准、許可轉讓談判。華為成長為全球專利運營企業,有許多值得國內企業的借鑒之處。其一就是華為將專利資產視為專利運營的基礎,並有著面向商業的專利申請策略,注重專利數量兼專利質量;其二是有一個懂技術、懂專利、懂金融的專家團隊;其三是有多元化的專利運營手段。
三、專利價值評估
任何一種專利運用方式、專利運營模式都應當以專利價值評估作為基礎,專利價值評估即包括專利的法律價值、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目前比較流行的專利價值評估採取專利價值度(Patent Value Degree,PVD),包括法律價值度(LVD)、技術價值度(TVD)和經濟價值度(EVD)。其中,法律價值度可以從專利權穩定性、可規避性、依賴性、專利侵權可判定性、有效期、多國申請、專利許可狀況進行判斷,技術價值度可以從技術先進性、行業發展趨勢、適用范圍、配套技術依存度、技術壽命周期、可替代性、技術成熟度進行判斷,經濟價值度可以從市場應用、市場規模前景、市場佔有率、競爭情況、專利已實現收益、政策適應性、市場准入進行判斷。

⑷ 如何設計知識產權管理和運營戰略

《戰略規劃》的目標是:將二重建設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國際競回爭力的現代化大公司。該《答戰略規劃》是二重總體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標確定後,通過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對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過程影響,通過組合運用專利、技術秘密、商標、版權等多種知識產權工具,綜合運用司法、行政、海關等保護途徑,以「強化職能」、「促進利用」、「加強保護」、「增強意識」為4大工作重點,著力實施知識產權規劃的十項工程措施,建立二重集團公司高效的知識產權創造、利用、管理和保護機制,為實現建設國際知名大公司的戰略目標提供有力的支撐。

⑸ 知識產權管理都包括哪些

四川未知律師事務所答:(一)知識產權的開發管理。企業應當從鼓勵發明創造的回目的出發,制答定相應策略,促進知識產權的開發,做好知識產權的登記統計,清資核產工作,掌握產權變動情況,對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直接管理,對非直接佔有的知識產權實施管理、監督。
(二)知識產權的經營使用管理。主要對知識產權的經營和使用進行規范,研究核定知識產權經營方式和管理方式,制定知識產權等等。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管理。對知識產權使用效益情況應統計,合理分配。
(四)知識產權的處分管理。企業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對知識產權的轉讓、拍賣、終止。 根據管理主體的不同,知識產權管理可為國家機關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及權利主體對其所有的知識產權的管理。

閱讀全文

與知識產權運營與管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閨蜜證書高清 瀏覽:11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