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百度文庫合作平台的版權保護方案
為了保障版權方的權益,網路文庫提供了全方位的數字版權保護方案:先進回的反盜版DNA技術答--徹底清除文庫中遺留的數據,並且阻止盜版內容再次上傳到文庫。
綠色舉報通道--只要版權方的賬號舉報盜版內容,網路文庫承諾即時響應,快速刪除盜版內容。
❷ 基於MATLAB的畢業設計有哪些
MATLAB做出來的畢業設計有很多,比如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圖像類的。還有演算法類的,比如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等等,這個要看你的具體要求。在必過源碼有很多MATLAB的相關畢業設計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基於matlab平台的程序 怎樣申請著作權 有什麼注意事項
1、申來請軟體著作權要按照要求准備資料自,需要提供軟體的源代碼及用戶使用操作手冊。
代碼要求:提供3000行,不足3000行提供全部,用戶操作手冊:要有相應的軟體界面截圖,詳細的描述軟體的功能特點,並且截圖。
如果以上材料的能提供,就能申請。
❹ matlab編寫的程序可以申請軟體著作權嗎
有客戶咨詢,用matlab寫了一個小程序,程序很短,主要程序不包括調用函數就幾百行,利用gui實現可視化操作,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申請著作權。
首先,MATLAB開發的小程序肯定可以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因為軟體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是程序及其技術文檔的表達,即保護語句序列或指令序列的表達以及有關軟體的文字說明表達。
但凡可以通過語言序列或者指令序列的表達實現了某種功能,邊可以視為計算機軟體,軟體著作權登記是不分軟體大小的,只要軟體可以正常在相應的軟硬體環境下可以運行就可申請。
一般登記matlab語言編寫的軟體,需要准備至少以下材料:
1)填寫軟體基本信息採集表:委託凱邁樂時,會根據信息採集表內容為您整理需要蓋章簽字的材料 ;
2)提供部分源程序(電子版):委託凱邁樂時,您提供該軟體的WORD電子版部分源程序(前2000行 和 後2000行,共計4000行,最後一頁為軟體退出部分代碼。或者採用5號字體,13磅段落間距,100頁左右提供),如軟體實際代碼量不足上述要求,需提供全部代碼;
3)提供手冊(電子版):委託凱邁樂時,需要您提供WORD版軟體使用操作手冊(存在操作界面時) 或者 軟體設計說明書 (沒有操作界面,無法實現可視化操作時)。
❺ 用MATLAB寫了個小程序,想申請軟體著作權,求大神指點
1、MATLAB開發的小程序可以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
因為軟體著作權保護的范圍專是程序及其技術文檔屬的表達,即保護語句序列或指令序列的表達以及有關軟體的文字說明表達。軟體著作權登記是不分軟體大小的,只要軟體可以正常在相應的軟硬體環境下可以運行就可申請。
2、申請軟著matlab源程序的准備:
在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過程中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對軟體的源程序的要求是:源程序和文檔應提交前、後各連續30頁,不足60頁的,應當全部提交。因為您的程序比較小,您只需把您開發出來的「.m」格式的文件打開,然後依次把裡面的代碼粘貼到word文檔里就好,每頁不少於50行。您看下全部是否夠60頁。不滿60頁您就提供全部的,滿60頁您就刪除一部分只需提供60頁就行,第60頁可以是半頁的。
3、辦理流程:
填寫申請表--→提交申請文件--→繳納申請費--→登記機構受理申請--→補正申請文件(非必須程序)--→取得登記證書
❻ MATLAB 2009 b現在還受版權保護嗎
用2009a就可以了吧,我從7.1一直用到2009a,感覺區別不是很大,教材用一兩本經典的就可以了。而且版本高了不好下吧
❼ 可信時間戳版權保護系統
要分情抄況討論哈。時間戳有兩襲種——
1、自建時間戳:此類時間戳是通過時間接收設備(如GPS,CDMA,北斗衛星)來獲取時間到時間戳伺服器上,並通過時間戳伺服器簽發時間戳證書。此種時間戳可用來企業內部責任認定,在法庭認證時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因其在通過時間接收設備接收時間時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故此不能做為法律依據。
2、具有法律的效力的時間戳:它是由我國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與北京聯合信任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的我國第三方可信時間戳認證服務。由國家授時中心負責時間的授時與守時監測。因其守時監測功能而保障時間戳證書中的時間的准確性和不被篡改。獲取時間戳平台有「大眾版權保護平台」,可與我國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時間同步。
利用TSA時間戳來保護原創作品版權還是靠譜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自建時間戳不具備法律效力。可信時間戳即由國家法定時間源來負責保障時間的授時和守時監測,任何機構包括時間戳中心自己不能對時間進行修改以保障時間的權威,只有這樣產生的時間戳才具有法律效力。
你可以考慮和第三方版權服務平台合作,比如鯨版權或者維權騎士,都是可以提供線上可信時間戳服務的。
❽ matlab二次開發申請軟體著作權是否需要matlab版權的證明材料
這要看對方是否有進行修改的權授,如果有的話是可以二次開發,但仍然是不能佣有二次開發軟體著作權的。
這里舉一個案例:
最近遇到一個案子,覺得比較有意思,可以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描述:A公司從B公司購買了B公司擁有著作權的計算機軟體M,使用過幾年後,需要升級,於是找到原B公司的技術人員離職後在外成立的C公司,簽訂軟體升級開發合同,由C公司對軟體M進行二次開發,B公司發現後,訴C公司侵權,C公司以A公司合法擁有M軟體,依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擁有二次開發權為由抗辯。
觀點是:在此案件中,C公司侵害了A公司軟體著作權中的修改權。
C公司律師引用的抗辯法律條文如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2002年的規定:
第十六條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享有下列權利:
(一)根據使用的需要把該軟體裝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內;
(二)為了防止復製品損壞而製作備份復製品。這些備份復製品不得通過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並在所有人喪失該合法復製品的所有權時,負責將備份復製品銷毀;
(三)為了把該軟體用於實際的計算機應用環境或者改進其功能、性能而進行必要的修改;但是,除合同另有約定外,未經該軟體著作權人許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提供修改後的軟體。
其實看一條法條,要認真的其分析其中的法理,才能正確理解立法的意圖,從而正確的理解法律。著作權法和軟體保護條例的立法目的都是在「保護」著作權人合法的權利基礎上鼓勵創新和技術進步,其核心是通過「保護」來促進技術進步。從這條法規中,可以看到A公司的確是擁有對合法擁有的M軟體的復製品的二次開發的權利,但是應該解讀出,這種權利是有約束的權利,從法條可以得知,軟體的合法復製品所有人可以對該軟體進行必要的修改。但很明顯這種合法的二次開發行為,有兩個約束條件,第一是該權利只屬於該軟體的合法復製品的所有人,第二是該二次開發行為只能針對該合法復製品進行。法條並沒有規定該修改權可以被轉授權擴散使用,而且本法條本身就是在著作權范圍外對軟體合法復製品的所有人再進行必要的有限授權,因此這種授權本身必然就是限制性的,因此也不能再進行擴大的法律解釋,也就是說軟體必要修改的行為實施人只能是軟體的合法復製品的所有人。
具體到本案,A公司的二次開發權利能且僅能由A公司自己實施,能且只能在A公司合法購買擁有的這份M軟體的復製品上使用。A公司擁有的二次開發權利是不可擴展到第三方公司的,因此C公司的行為必然侵犯了B公司的軟體的修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