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產權 > 物權難學嗎

物權難學嗎

發布時間:2020-12-29 16:52:06

『壹』 有什麼學習民法的好方法嗎

民法的內容非常龐雜,學習起來很多同學感到沒有頭緒。那麼怎樣使民法的學習有頭緒呢?民法的核心有四個問題,也就是我們講的四大版塊,第一個版塊是民事主體問題;第二大版塊是民事行為問題;第三大版塊是民事權利問題;第四大版塊是民事責任問題。
(一)民事主體解決什麼問題呢?它解決你這個行為人有沒有權利能力,有沒有行為能力的問題。如果你這個行為人沒有權利能力,沒有行為能力,那麼你所實施的民事行為就不存在效力,它就是一個效力問題。對民事主體的掌握主要在自然人這一章,因為法人超范圍經營才會出現效力問題。
(二)在民事行為的學習中間,大家主要掌握民事行為的四大效力:有效,無效,效力未定,可撤銷。當然還有生效的問題,還有部分有效部分無效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家要重點掌握,這是民事行為。民事行為中的表意行為,事實行為這個一般來說不是考試重點。民事行為裡面還有代理問題,代理也是民事行為的方式。
(三)對於民事權利來講,這裡面既涉及到物權又涉及到債權,還涉及到知識產權,繼承權,人身權。我們說民事行為的目的是什麼,它是權利主體能夠以自己的行為設定權利,所以他設定權利的時候,就經歷了物權,債權,知識產權,人身權。在物權這一章中間,大家學習的時候要堅持物權法定原則。應當了解物權的效力,著就是我們講的排他效力,追及效力,優先效力和物上請求權。在整個物權的學習中,以擔保物權最為重要,因為擔保物權在我國法律《擔保法》中有明確規定,特別是抵押權,質權和留置權。這些關系極其復雜,大家在學習中要給以重視。用益物權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今年要以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土地承包法為重點。另外共有也是應當注意的地方,所有權理論問題是為後面的分析問題作為一個鑰匙而存在。
作為債權問題方面,最多涉及到的是合同問題,要堅持幾個重要的觀點:當事人約定優先原則;只要當事人間有約定的,只要這個約定不損害國家利益,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他人,那麼這個約定就是優先的,債權人具有相對性原則;這是大家掌握債權與合同的鑰匙,很多問題的分析都離不開債權人相對性這一點;第三就是債權的平等性;這些問題的掌握帶有根本性。
在知識產權的學習中間,一定要注意法律規定的特有性問題,人身權所佔比例也不大,但人身權的考試往往與侵權行為結合在一起,所以應當明確侵害 權,侵害名譽權,侵害姓名權,侵害隱私權這些具體的要求。繼承權以及有家庭婚姻的權利,這一塊相對來說也不佔很大比例,但是去年我們國家出台新的婚姻法,那麼在這一塊它涉及到具體的問題,如婚姻裡面無過錯責任方的賠償請求權的問題,涉及到探視權的問題,涉及到受脅迫的婚姻的可撤銷問題,以及涉及到無效婚姻的問題,這都應當注意的問題。
(四)民事責任問題,民法追究的客體都到責任問題,在責任的復習過程中應當堅持責任應當由行為人承擔,應當明確什麼情況下,它是單獨責任,什麼情況下,它是連帶責任,什麼情況下,它是按份責任,這就是考試中間往往考的問題。

『貳』 《合同法》好學還是《物權法》好學呢

現對來講,《合同法》還學一點,主要是《合同法》的內容相對來講比較直觀。而《物權法》有些概念比較抽象。但只要認真兩個都能學好。祝你好運!

『叄』 學習物權法的意義

十分重大!!!!!!!
古人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7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物權法草案全文向社會公布,向各界群眾開門納諫。這是繼1954年憲法、合同法、婚姻法等之後,我國第12部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法律草案。 彷彿夏風拂來,吹動一池碧水。這個火熱的7月,全國再也沒有比這更能牽動人心的話題。當前,人們的利益訴求正趨於多元化,社會結構正處於變動期,確保最大多數人的聲音能順暢地為立法者所聞,是一個尤其值得關注的問題。而房屋在成為多數普通老百姓最大的私產的同時,此次也成為了我們眼球最集中的領域之一。

駐足回眸,我們的觀念在歷史上留下的印痕依然清晰。建國以來,「國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私有權益應給公有權益讓步」等觀念,一直是貼在我們眼前的鏡片,過濾了其餘的色彩。2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看到了國民經濟如火如荼的增長,同時也聞到了私有財產發育和生長的氣息。特別是憲法修正案增加了「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條款,讓我們對私有財產地位開始有了第一次的全新感受與認識。 目前物權法草案還處於徵求各界群眾意見階段,可望在明年五審後頒布實施。正如有關專家指出的那樣:此法頒布後對進一步推動立法民主建設,現實意義同樣不可低估。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562344.html?fr=qrl3

『肆』 物權法怎樣來學

1、買一本法律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釋義》,對物權法逐條內進行學習容理解。
2、買一本好的物權法教材,對物權法的理論框架進行學習掌握。
3、去課堂上聽老師講授物權法,加深對物權法的理解。
4、找一些現實中發生的物權法案例,與同學們一起分析探討。

通過以上這些方法來學習物權法,我相信你一定能把物權法學好的。祝你成功!

『伍』 物權法和民事訴訟法哪個好學一些

看你喜歡什麼 其實都一樣!重在愛好

『陸』 怎樣學習民法中的物權法謝謝

民法中的物權法部分是民事法律的基礎,數量掌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版對此,本人權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從概念入手,比如相鄰關系,地役權等;
2.在數量掌握概念的基礎上,繪制關系網,把每個孤立的概念聯系起來;
3.把上述關系網逐漸擴展到民法各個領域,不僅僅限於物權法,做到通觀全局;
4.在具體案例中使用所學概念,把平面的知識立體化。

希望有所幫助!

『柒』 物權法允許老師沒收學生東西嗎

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來說,在沒有本人同意的情況下,老師是沒有權利沒收學生物品或「代為保管」的。

沒收,是對個人所有權的剝奪,只有有權機關在法律的明文規定下,才能夠針對相對人的違法犯罪行為作出此項處罰。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財產所有權。老師當然也不能例外。

同理,沒有當事人同意的「代為保管」是強行轉移財產的佔有,亦是對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侵犯。

老師習慣沒收或「代為保管」學生物品,實際上計劃經濟時候行政權力絕對擴張思想的慣性延續,在法治社會,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所有權是絕大多數權利的基礎,幾乎可算是權利之王,確立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的意識在一個權利社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可以積極向老師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

但是,老師沒收或強行「代為保管」雖然沒有法律依據,卻多是出於愛護學生、期望自己的學生努力向上、掌握更多的技能以適應這個殘酷的競爭社會的目的,所謂溺愛適以害之,大愛而責之。雖然你現在可能還不太能理解老師的愛,不過作為一個應該年長於你的人,還是希望你能體會老師的用意。從而能秉承對老師的敬愛之意以及對自己的未來負責的態度與老師協商解決物品歸還的問題。相信老師也不會太過為難你的^_^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靠法律來解決,法律也不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而且,法律面對的是冷冰冰的陌生人世界,而我們的生活卻是需要更多溫暖的人情味呀。

『捌』 學習物權法有哪些心得體會啊~

一、《物權法》出台的背景和意義《物權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物權法是規范財產關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包括明確國家、集體、私人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以及對物權的保護。《物權法》第2條: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2005年,李某注冊了一家公司,自任月球大使館館長,出售月球土地,頒發所有權證,很快就被工商部門取締。月球土地是李某無法直接支配和排他的,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物,不受法律保護。起草背景:在物權法通過之前,我國的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擔保法等法律對物權作了不少規定。但我國始終沒有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一些問題上無法可依,拆遷、土地承包、物業管理等方面的社會矛盾十分突出。意義:物權法是規范財產關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與《合同法》共同構築市場經濟的兩大支柱。財產權分為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三種。物權法的作用:「定分止爭」、「物盡其用」關於「定分止爭」。商鞅在《商君書》中說:「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堯、舜、禹、湯且皆如鶩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貧盜不取。」其中所謂「名分」,就是「權利歸屬」。名分已定,解決糾紛就有了依據,社會才有正常的秩序。關於物盡其用。通過明確權利人對物享有的權力和對物的保護,發揮物的作用,有利於鼓勵人民創造財富,實現民富國強。孟德斯鳩認為:「政治法使人類獲得自由;民法使人類獲得財產。」財產是人類生產、生存的物質基礎,又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物質基礎。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最根本的就是財產經濟關系。物權法對廣大人民群眾最關注的問題,如徵收補償、拆遷規范、房屋買賣中的預告登記、物業管理中的各種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自動續期等問題,都給予了特別的關注;物權法也高度重視農民權益的保護,將與農民的生產、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兩項權利,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與宅基地使用權第一次明確地規定為物權,這就有力地保護了農民最基本的財產權利。物權法還規定了確認物權的規則,如規定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中小區各項設施產權的歸屬,實現了定分止爭;物權法關於相鄰關系的規定,為正確處理物權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物權法對於徵收、徵用的條件和程序以及補償也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可見,物權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法律保障。《物權法》起草人之一王軼教授認為,《物權法》出台的真正意圖是讓私人財產在與商業利益、公共利益發生沖突時,能得到合理、恰當的補償。物權法的頒布可以說是中國在走向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物權思想起源於羅馬人,在17世紀被德國完善。18世紀英國首相威廉%26#8226;皮特的有句名言:「即使是最窮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於對抗國王的權威。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在私人居所,不經允許,國王也不能進入。這與中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是不一樣。在西方國家,民法被稱為社會生活的「聖經」,是公民、法人的權利宣言。在世界上有110多個國家有民法典,但中國至今沒有。中國《民法通則》只有156條,但在200年前,法國《拿破崙法典》就有1000多頁。今年三月份,《南風窗》雜志發表一篇文章,說物權法「不僅僅是權利保障法,它更是一部轉變社會觀念,重塑文化心理,再造政治文明的法律。」二、物權法的主要內容物權法共五編一個附則,共19章247條。從內容上分析,物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物權,就是所有權,另一部分是他物權。前者是物的歸屬法律關系問題,後一部分是物的利用法律關系問題,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總則——概括起來,有兩個基本原則:物權法定原則和平等保護原則。物權法定原則。第5條規定: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什麼是物權,必須由法律來規定。國務院和地方政府都不行,不能自行創設物權。比如公房的租賃權是不是物權,在拆遷中如何保護。也有的法學界人土認為知識產權也是物權。雖然在物權法中知識產權不是物權,但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作擔保,在作擔保時就是擔保物權。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重點有兩個制度:不動產登記制度和動產交付制度。這兩個制度貫穿著一個原則:那就是公示原則。所有權——是物權體系中的核心性的權利類型。所有權的定義:所有權是指權利人徹底支配物,並因此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總稱,包括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如何理解這四種權利。處分權是所有權四項權能中的核心權能。 關於所有權的內容主要有:1、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第五章)、2、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第六章)、3、相鄰關系(第七章)、4、共有(第八章)。5、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第九章)用益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他人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包括土地承包經營權(第十一章)、建設用地使用權(第十二章)、宅基地使用權(第十三章)、地役權(第十四章)。同時,在第十章「一般規定」中,還規定了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捕撈權等用益物權的權利和義務。土地承包經營權——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等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有權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互換、轉讓等方式流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但這種轉讓是有條件的,經發包人同意,受讓方是從事農業經營的。未經依法批准,不得將承包地用於非農建設。承包期內發包人不得調整承包地。目前,1988年憲法修正案規定,我們國家存在兩種土地所有權形態:土地國家所有制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集體土地需要徵收為國家所有後才能出讓。在物權法起草過程中,對集體土地徵收問題,專家組也提出集體土地直接出讓,由農民直接獲得土地收益,但最後沒有被採納。建設用地使用權——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的,自動續期。非住宅建設用地使用權期間屆滿後的續期,依照法律規定辦理。該土地上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根據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的最高年限為:居住用地70年,建設用地50年,教育、科技等50年,商業、旅遊、娛樂4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宅基地使用權——主要是農村人口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的有權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備的權利。只是4條,比較簡單。取得宅基地使用權是無償的,因而宅基地具備集體經濟組織福利和社會保障的功能。但現在有一個社會現象:就是現在有一些城市人口也到農村買宅基地建房。我們淮北這一現象也很突出。物權法對轉讓的說法是: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這種轉讓是不合法的,產權部門也是不登記的。物權法在擔保物權一章中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不能抵押。根據我的理解,這也是保護農村弱勢群體的利益,防止貧富差距過大的必要措施。擔保物權——指在借貸、買賣等民事活動中,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自己所有的財產作為履行債務的擔保,債務人到期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包括三種權利:抵押權(第十六章)、質權(第十七章)、留置權(第十八章)。佔有——是指佔有人對不動產或者動產的實際控制。有的專家說它實際上不是一種民事權利,也不是一種物權,而是屬於一種單純的事實。在一般法律意義上,佔有有兩種:有權佔有和無權佔有。比如租賃人對租賃物的佔有,留置權人對留置物的佔有,就是有權佔有。小偷偷的物品,就是無權佔有,當然這種行為還受治安處罰法和刑法的約束。無權佔有,又分善意佔有和惡意佔有。物權法的佔有就指無權佔有。因為有權佔有前面的條款已作了規定。善意佔有人和惡意佔有人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同的。比如,張三從李四處借了一個自行車,張三後來去世了。但張三的兒子不知道車是李四的,就作為遺產繼承。這就是善意佔有。李四後來要求返還,並要求支付磨損費。因為是善意佔有,張三的兒子要返還,但不需支付磨損費。但惡意佔有,就要支付磨損費。如果丟失、損壞,惡意佔有還要承擔賠償責任。因損壞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要支付給權利人,不夠的,惡意佔有要賠償,而善意佔有不需賠償。通過對物權法的學習,我感到學習法律,可以使我們更清楚地理解社會現象,明確自己的權利,確立自己的行為准則,個人修養經過法律嚴謹精神的熏陶也會得到提高。

『玖』 怎麼學習物權法啊聽不懂。。。沒概念。。。

  1. 多聯系實踐!光看法條很多東西確實難以理解!

  2. 就當是你自己財物在進行物權法內中的行為,如你有容一幢房子,你對此享有所有權,對其有完全的處分權,你可以將其出賣,其為不動產,過房需登記,可以抵押,抵押也需登記!還可以涉及到業主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地役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善意取得,共有等等!

  3. 你就想著一個財產到底有什麼用,用在某一方面會用到物權法的哪些知識

『拾』 物權法學習心得

1、定義:物權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內有權、用益物容權和擔保物權。
2、所有權:即自物權——對自己所擁有的物的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這里注意的是處分權,只有自物權才有處分權。
3、用益物權,是一種他物權。根據法律的規定或者雙方當事人的約定,對別人所有的物享有的以只能直接支配並且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權利,但是不能擅自處分。
4、擔保物權:擔保物權人在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擔保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閱讀全文

與物權難學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轉讓房轉讓合同協議 瀏覽:329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交賬會議紀要 瀏覽:877
雲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查詢 瀏覽:313
新知識的搖籃創造力 瀏覽:187
股轉轉讓協議 瀏覽:676
王者達摩大發明家 瀏覽:904
金庸為什麼不要版權 瀏覽:305
蘭州經濟糾紛律師 瀏覽:994
沈陽盛唐雍景糾紛 瀏覽:973
工商局生態市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757
侵權責任法第87條的規定 瀏覽:553
招商地塊南側公共服務項目批前公示 瀏覽:208
盤錦公交投訴電話 瀏覽:607
馬鞍山到宿遷汽車時間 瀏覽:215
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目標 瀏覽:813
知識產權服務制度 瀏覽:726
警察管詐騙叫民事糾紛 瀏覽:650
馬鞍山胡駿 瀏覽:110
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試點工作調研 瀏覽:680
山東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