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工业革命的成果

工业革命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0-12-08 19:22:43

Ⅰ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8世纪60年代发生在英国的一次革命,这次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了以往的手工业。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当中最为著名的珍妮纺织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皆是出现在这一次工业革命当中。

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手工业上面的,还有发生在经济领域、思想领域乃至政治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仅是提高了生产力,更是巩固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且工业革命也进一步解除了封建统治,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社会逐渐分裂成了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这也为后来的共产主义发展提供了基础。

Ⅱ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在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美国等欧美先进国家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

机器大工业的产生开辟了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丰富自然资源的广阔前景,这就使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原来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以工业为基础的工业社会。这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世界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和政治的重心从亚洲古老文明国家转移到欧洲和北美,世界格局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一、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

以机器取代手工工具,以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动力机械取代人力、兽力、水力和风力,克服了人力兽力的局限性和自然力的不可遇见性及难以控制性,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与过去时代的技术变革相比,工业革命中生产技术的变革具有全面、深刻、规模大等特点。它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纺织工业到动力工业,从采矿业到冶金业,从金属加工到工作母机的制造,从农业到交通运输业,没有一个部门不被卷入技术革命的洪流。在许多工业部门,机械化涉及生产的全过程。

采用机器仅仅是工业革命的一个方面,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科学化对提高生产效率也起了重要作用。把大量的机器和人力集中在工厂里,实现劳动分工的高度专业化;把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机器合理地组成机器系统,形成生产流水线;科学地计算完成每道工序所需的劳动时间,合理地安排劳动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产品元部件的专业化,增加可替换性,以便实现产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耐用性,以上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伴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动力和原材料供应,公用设施齐备,有利于发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优势及提高投资效益。

新材料的发现和发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为工作机、工作母机、交通工具、建筑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固耐用的基础材料,煤气制造、发电技术和石油提炼方法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新型热源和动力。化学工业的发展使人工制造染料、肥料、药品和其他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产品成为可能。

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的科学化,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工业生产量和贸易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明显改善。在1820—1980年的160年间,16个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总量增至60倍,人口增至4倍,人均产值增至13倍,而一个劳动力的平均年工时却从3000小时减至不到1700小时,劳动生产率提高约20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至70岁。

如果我们把目光转向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1860年至1913年期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7倍,世界贸易额从1851年的6.41亿英镑增至1913年的78.4亿英镑,增长11.2倍。工业发达国家在世界工业和贸易增长中占了很大份额。

工业革命使欧美国家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英国为例,英国(联合王国)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5%降到1841年的22%,1901年再降至6%,工业相应地从24%上升至34%和40%。大不列颠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从1801年的35%下降至1901年的9%,工业劳动力则从29%上升到54%。

工厂工业的发展导致工业资产阶级和产业无产阶级的产生,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代大工业的建立奠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中心地位。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把旧时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和地主阶级排挤到次要地位。各国经过资产阶级激进运动或民主革命,或通过一系列渐进式的改革,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权,多数居民亦获得选举权,政党政治及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逐渐建立起来。经济基础的发展使国家职能发生变化,政府的机构从王要管理财政、外交、军事和内政等,变成执行多种职能的庞大机器。以英国政府机构设置为例,1761年政府仅有14个大臣席位,到1892年自由党组阁时,主管大臣席位增至48个,政府加强了管理经济、教育、殖民事务、地方事务和司法方面的职能,政府机构的设置和国家职能趋于现代化。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和巩固其阶级统治,建立了非常庞杂和完善的国家机器。经济上强大起来的欧美大国在对世界其余地区进行经济、军事和领土扩张的同时,还竭力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推广到全世界。

二、全球交通网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前工业社会,由于交通工具落后、旅行困难,世界各地区之间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人员往来,文化和商品交流都不多。直到汽船发明以前,海上运输既费时又艰险,从欧洲到美洲需要航行约2个月。欧洲与美、亚、非各地区的贸易仅为少数冒险商人操纵,外来商品数量和品种都很少,价格非常昂贵。欧洲航海家、商人和传教士所涉足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商站和河口,亚、非、美各大洲的腹地对欧洲人来说,还罕为人知,至于大洋洲,直到17世纪才被欧洲人发现。

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与船运和陆地轨道运输的结合,使社会进入汽船和铁路运输时代。交通运输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上各地区彼此隔绝的状态。自从1819年美国汽船“萨凡纳”号横渡大西洋抵达利物浦和彼得堡后,从欧洲国家到美洲的航行时间从约2个月缩短到19世纪中的10—15天。欧洲国家之间,欧洲和其他各大洲之间,凡可通航的地方,都建立了定期和不定期的航运联系。在19世纪,造船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推进装置由明轮翼改为螺旋桨,船体由木制改为铁制和钢制。19世纪70年代以后,汽船在数量上压倒木船。英、美、法、德等国都相继建立远洋运输公司,开辟了欧美之间及欧美各国通向亚非各重要港口的定期航线。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大陆和北美,进而蔓延到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一些国家修建了横跨大陆的铁路干线和国际铁路。美国走在各国前列。它在19世纪建成5条横贯全国的铁路干线,把美国东西两岸和南北疆域都连接起来。加拿大也于1885年建成跨越大陆的铁路。1888年,欧洲建成加来至君士坦丁堡的大铁路。1903年,俄国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南美洲从阿根廷到智利的铁路也于1910年建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发展扩大了大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商品市场。

欧美国家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加强殖民掠夺,致力于打通远洋运输的瓶颈。1855年,美国建成穿越巴拿马地峡的铁路,1914年建成巴拿马运河。这条铁路和运河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使两洋间的海路大为缩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伦敦到新加坡和孟买的距离分别缩短了1/3和2/5。1895年德国建成基尔运河,开通了北海和波罗的海间的捷径。

联结各大洲和大洋的海路的开通,使海上运输网和陆上运输网互相衔接,形成全球性的交通运输网络,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

此外,电报和电话等先进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世界各地区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先进工具。

三、先进技术的扩散

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新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必然要从它诞生的地方向周围传播,尽管这种传播会受到各种政治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但最终还是会推动世界各地区经济的发展。

近代技术革命的中心首先是英国,然后迅速向欧洲大陆和北美蔓延,再进一步传播到全世界。新技术的扩散主要通过先进国家对外出口机器、对外投资、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动和技术走私等途径。

最先吸收英国先进技术的是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欧洲大陆国家和北美,其次是白人殖民地,再次才是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其他国家。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初,英国企图垄断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曾颁布禁止熟练工人移民和机器出口的禁令。但新技术是封锁不住的,一些先进机器经特许或走私出口到其他国家,许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顾禁令移居国外,向移居国带去先进生产技术、机器图纸和技术知识。有些技术情报通过刊物公布于世。

法国在18世纪70年代就引进英国的珍妮纺纱机,随后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都引进了英国的纺纱机和织布机,机械化的纺织工业技术不久就传遍了全世界。英国新型的动力机—蒸汽机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到欧洲大陆和北美。法国建成第一条铁路仅比英国第一条铁路晚5年,美国晚7年,德国晚10年。在英国出现铁路后的一二十年里,在欧洲和北美就掀起了铁路热,一种崭新的陆上交通工具很快风靡全球。

欧洲大陆国家和北美不仅大量进口英国的机器,还引进英国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在这方面,法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英国企业家艾伦·曼比和他的四个儿子在法国建立机器制造厂和煤气厂,并拥有内河汽船。曼比和他的合伙人丹尼尔·威尔逊在巴黎附近开设机器制造企业,这些英国人建造的企业对该时期法国工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约翰·威尔金森1785年在勒克勒佐建造了法国第一座焦炭炼铁炉。英国资本、技术知识和熟练的工程师促进了法国内部的汽船运输和铁路建设。

19世纪40年代,约有一半的法国铁路公司股份都是英国的。在法国的英国工程技术人员不胜枚举,至1830年,有1.5至2万英国工人受雇于法国,在工厂、铁路和运河上操纵从英国进口的设备。

英国人约翰·休斯1869年与新俄罗斯合作创建了乌克兰炼铁工业,最初该企业的矿工、搅炼工和高炉工都来自威尔士。爱尔兰企业家W.T.马尔瓦尼及其合伙人在开发鲁尔煤田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兰开夏机械师威廉、科克里尔帮助比利时创建了纺织业和冶金工业,并在那里安装了第一台蒸汽机。挪威也是因引进英国技术和设备,才发展了近代棉纺织工业的。

英国技术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对外投资。19世纪,英国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在英国资本的支持下,在欧洲和北美建起了一系列的铁路公司,内河航运公司、矿山、纺织厂、机器制造厂、煤气厂和自来水厂。资本输出与机器设备的出口和技术人员移居国外,三者往往紧密相联,互相密不可分。

英国和跟随其后的其他欧美国家工业革命的技术成就也传到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但这些国家的命运与欧美国家大不相同,这在下一节里谈。

四、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国家的双重影响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对亚非拉地区历史的发展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它加快了弱小国家沦为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过程。与此同时,在欧美列强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和经济开发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把欧美先进的工业技术带到这些地区,使这些国家缓慢地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与欧美国家比较起来,亚非拉国家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极具艰难曲折的,充满了险阻和挫折,阻力主要来自欧美列强的掠夺和奴役性政策。

工业革命使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飞跃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群众处于被剥削地位,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接纳不了迅速增多的产品,以致造成生产过剩的危机,因此资本家们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同时,欧美列强对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扩大廉价的原料和农产品来源也成了这些国家的当务之急。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使这些国家获得大量超额利润,形成剩余资本,需要到欠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去寻找有利的投资场所,以便利用那些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赚取更多的超额利润。这些因素推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殖民扩张浪潮。工业革命也使欧美大国具备了向外扩张的物质力量。

19世纪,特别是该世纪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

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英国也是最大的殖民帝国。亚洲经济比较发达的文明古国是英国掠夺的首要对象。到19世纪中,英国完全征服印度,并通过2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政府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它还先后征服新加坡、马来西亚、沙捞越、北婆罗州、文莱、阿富汗、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宣布它们为英国的殖民地或保护国。法国则把印度支那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它多次发动侵略战争,最后于80年代占领印度支那,稍后又与英国划分在暹罗的势力范围。非洲大部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但那里资源十分丰富,是西方列强争夺的最后一块大陆。

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列强瓜分非洲的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北非成为英法两国争夺的焦点,埃及于1882年沦为英国殖民地。然后英国殖民主义者溯尼罗河而上,占领苏丹和整个尼罗河流域,法国则把阿尔及尔、突尼斯和北摩洛哥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西非,英、法为争夺尼日尔河和刚果河流域而进行角逐。英国占领了塞拉利昂、冈比亚河、伏尔塔河、尼日尔河下游的土地,以及黄金海岸(今加纳)和尼日利亚。从80年代起,从地中海到几内亚的大片土地,形成法属非洲。德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家们就建立殖民协会(1882年),推动殖民扩张。德国在80年代夺占盛产金刚石的安格拉、佩昆纳,并宣布多哥和喀麦隆为德国保护国。荷兰和比利时也参与了对非洲的殖民掠夺。

美国在1817年成立殖民协会,鼓吹殖民主义。工业化加快了美国殖民扩张的步伐,首先是越过阿巴拉契仑山脉,向西扩张领土,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强占他们的家园。40年代,美国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吞并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拉丁美洲被美国资本视为扩张重点。

1898年,美国发动美西战争,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太平洋上的关岛、菲律宾群岛,并正式吞并夏威夷群岛。

拉丁美洲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1810年至1826年期间,拉美人民经过独立运动,纷纷取得民族独立。但新独立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很软弱,英、法、美等国资本乘虚而入,加紧进行经济渗透,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它们通过大量移民、直接投资、进行不平等贸易等方式,掠夺该地区资源,剥削其廉价劳动力,使这些国家陷入半殖民地的境地。

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列强在大肆扩张殖民地的同时,还改变了对殖民地的掠夺方式。在前工业化时期,殖民掠夺的主角是商业资本及其所控制的特许公司。它们对殖民地虽然也进行经济开发,但更多的是采取直接掠夺、强迫纳贡、掠夺式贸易等方式,这些活动并未在殖民地造成根本性的社会和经济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殖民地的经济开发,把殖民地当作推销工业品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殖民地成了工业资本的剥削对象。他们为了利用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积极投资铺设铁路,修建港口,开发矿山,采伐森林,兴办种植园,建立加工工厂,特别是初级加工工场。殖民活动的范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使被征服地区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发生深刻变化,使它们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掠夺除了掠取黄金、金刚石、象牙等贵重物品以外,主要是猎获黑人,从事奴隶贸易,以此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进入工业革命阶段以后,欧洲工业资产阶级认为把非洲开辟为工业品市场、原料来源和投资场所更为有利,转而采取反对奴隶贸易的立场,原先积极从事奴隶贸易的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国都在19世纪头20年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欧洲工业国需要利用非洲的人力资源开发那里的矿山和土地,以获取更多的超额利润。

澳大利亚在1820年前是英国的罪犯流放地,此后英国改变政策,从1840年停止向那里流放罪犯,转向重视经济开发,大量移民,在那里开采黄金等矿藏,发展养羊业,把澳变成“‘约翰牛’的羊毛袋”。1807年,澳大利亚开始出口细羊毛,到1831年,出口量达250万磅。1851年,澳多处发现金矿,出现淘金热,此后10年间,黄金开采量价值12400万英镑,在此期间羊毛出口量和粮食种植面积都扩大了1倍以上。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都超过了母国。

英国对印度掠夺方式的改变最能说明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国家命运的影响。原先,英国对印度的掠夺主要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它强占印度土地,征收赋税,巧取豪夺。该公司垄断了东方香料、棉丝织品和茶叶向欧洲市场的出口,赚取暴利。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新生工业资产阶级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对东印度公司的垄断地位提出挑战。1813年,该公司的贸易业务被取消,变成英国进行殖民统治的军事行政机构。从此,英国工业品大量涌入印度。

印度曾是纺织工业大国,其手工棉丝织品曾享誉欧洲市场。英国为保护本国毛织业,曾禁止英国人穿戴印度棉织品,对进口棉布征收高额关税。英国机器纺织业发展起来以后,机制棉纱和布匹大量输入印度,在1830—1880年期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从5690万码(包括中国、日本、爪哇)增加到181340万码,出口印度的棉纱从490万磅增至4710万磅。1850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织品占其棉织品出口总额的1/4。印度从棉丝织的重要出口国变成进口大国,到50年代末和70年代,印度进口的棉制品和丝毛织品已占商品总额的50%以上。英国的机器制成品摧毁了印度的手纺车的手织机,破坏了殖民地的城乡手工业。英国的蒸汽机的科学在印度全境把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彻底摧毁了,使千百万城乡手工业者和以手工业为副业的农民丧失生计。除纺织品以外,英国还向印度出口金属制品、陶瓷、玻璃、纸张等工业制成品,印度成为英国在亚洲最重要的市场。

从两次鸦片战争时起,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轰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了欧美工业国家的工业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在东方,只有日本幸免于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剧,它通过明治维新,革新政治,成功地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独立地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最后也加入了殖民扩张的行列。

欧美工业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贸易主要是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出口工业制成品。以英国为例,1870—1879年期间,英国出口商品中,食品和原料仅占16.6%,而工业品却占83.4%,在进口商品中,食品和原料占86.6%,工业品仅占13.4%。同殖民地的贸易在主要殖民帝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拿英国来说,1913年,殖民地食品在英国进口总额中占30.3%,原料占34.5%。

西方工业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开发,对亚非拉的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工业国家的机器制成品在大量倾销到这些地区的时候,摧毁了当地传统的手工业,使土著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遭到破坏。西方工业强国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开发矿藏,发展单一农业,它们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于把这些国家变成工业品市场、原料供给地和投资场所。

工业国家对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开发带有强烈的掠夺和奴役性质,阻碍了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受奴役国家的经济命脉,控制其财政、海关,主宰其经济生活,使其长期处于依属地位。

另一方面,西方工业强国在把亚非拉国家变成工业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把西方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带到那里。西方列强的殖民开发打破了亚非拉国家的封闭和隔绝状态,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使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和手工业土崩瓦解,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慢发展,把亚非拉国家卷进了工业化的洪流,变成世界资本主义大市场的一部分。西方列强为了更好地掠夺亚非拉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一般都投资兴建铁路,发展陆上和水上运输,发展商业,开设银行,建立工厂,兴办学校,这些经济活动客观上促进了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对农业社会的改造。

殖民地工业的发展造就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广大人民来说,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但它们经过炼狱般的磨难以后,终于觉醒,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多数国家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获得解放,纷纷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加快了世界历也发展的进程,它不仅使西欧北美的经济文化获得空前的发展。也改变了亚非拉国家的历史命运,把它们卷进了工业文明的潮流。

Ⅲ 三次世界工业革命的成果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
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
的影响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1,前提:
2,条件: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获得大量资本
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殖民地遍及世界,市场需求极大
手工工场时期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生产技术
资本
劳动力
原料
市场
(必要条件)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兴起的前提和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1,前提:
2,条件:
(二)进程
1,机器的发明和动力的革新
飞梭
织布速度加快
珍妮纺纱机
细而易断
水力纺纱机
结实,较粗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又细又结实,要求提高织布效率
"万能蒸汽机"
瓦特
技术变革
碎石路
约翰·麦克亚当
交通运输
蒸汽抽水机
安全灯
托马斯·纽可门
汉弗莱·戴维
采 矿
焦煤炼铁法
达比父子
冶 金
飞梭
约翰·凯伊
棉 纺
发明
发明家
行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蒸汽时代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车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进程
1,机器的发明和动力的革新
2,工业城市的兴起
3,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陆上交通
海上交通
——铁路时代
——汽轮
蒸汽机车
史蒂芬孙
火车
早期英国的火车
1807年克莱蒙特号蒸汽船
4,扩展
英国(18C中期)
欧美(18C末)
(三)影响
1,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3,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4,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C下半叶),标志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资金等)
3,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三)进程
(二)条件
英国 贝塞麦炼钢法,
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钢铁
德国 西门-马丁炼钢法
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塑料
雷佩
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
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李比希
化学
柴油内燃机
狄塞尔
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
交通
发明
发明家
行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英国 贝塞麦炼钢法,
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炼钢法
钢铁
德国 西门-马丁炼钢法
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塑料
雷佩
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
柏琴
提出使用有机化肥
李比希
化学
柴油内燃机
狄塞尔
汽油内燃机
戴姆勒
交通
发明
发明家
行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意义最突出
爱迪生发明的炭丝灯
电气时代
有线电话
想一想今天
的电讯事业
哪些新的发展
二,进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C下半叶),标志
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资金等)
3,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三)进程
(四)影响:
(二)条件
(见全解)
经济思想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进行基础
重工业
轻工业
起始部门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发生时空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科技含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工匠
发明者
电力
蒸汽
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一) 工厂制度的建立
1,建立
2,特点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特点比较
瓦特的蒸汽机工厂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不分离
中小企业占多数
工业时代早期
代表企业
与政府的关系
信奉的理念
所有权与经营权
企业
规模
时期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
1,概念
垄断组织——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这种控制是通过订立各种协议规定价格,划分市场,分配产量来达到目的.
2,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企业间竞争加剧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到一定程度
产生垄断
垄断组织的形成
垄断组织形成过程
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特点比较
摩根,洛克菲勒,三井,西门子等
合作
联合
分离,高级专业人才管理
大企业时代到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瓦特的蒸汽机工厂
政府不加干涉
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不分离
中小企业占多数
工业时代早期
代表企业
与政府的关系
信奉的理念
所有权与经营权
企业
规模
时期
经济组织的变化
手工工场
工厂
工厂
垄断组织
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一系列大企业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___ 洛克菲勒(1839-1937),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1863年,洛克菲勒建立第一个炼油厂,1870年与人合办"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到1880年,洛克菲勒几乎垄断了美国整个石油业,并形成了美国第一个大托拉斯垄断组织.1892年,"美孚石油"一度控制了美国炼油业90%的生产量,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年利润达几十亿美元.1985年,美国评选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10位企业家,洛克菲勒名列第二.
凯恩斯主义
自由主义盛行
经济思想
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巨大
变化,垄断组织产生
实现生产方式根本性
变革,工厂取代工场
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和
生产组织
进行基础
重工业
轻工业
起始部门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
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首发英国,后扩展到他国
发生时空
科学理论指导,与生
产紧密结合
经验主义,科学与技
术未真正结合
科技含量
科学家和工程师
工匠
发明者
电力
蒸汽
动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项目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何特点
德,俄,日两次工业
革命交叉进行
从手工工场中实现飞跃
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采取财政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 19C末20C初
2,方式
1)国际贸易的发展
2)人口的流动
4)武力威逼
3)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或对外投资)
3,过程
1)16至18世纪中期,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过程
4,影响
(1)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 发展;
(2)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 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 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 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 正是今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早期表 现

Ⅳ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成果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如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

随着世界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给资本阶级带来巨大的收益。慢慢地,人们发明了用水力代替人力的生产模式,初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这样的模式完全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属于“靠天吃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制衡生产效率。自从蒸汽机发明以后,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

蒸汽机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英国工厂在利用蒸汽机的原理进行生产之后,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了一个工业大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另一个比 较重要的发明是蒸汽船。它是在蒸汽机的原理上进一步创造的。它作为蒸汽机的衍生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蒸汽机。

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很少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工具不发达,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蒸汽船的发明使得国与国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得先进的文化迅速向世界传播。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使用为主要标志,这一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4)工业革命的成果扩展阅读:

1、第一次工业革命意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是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2、第二次工业革命意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Ⅳ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哪些成果

1765年的珍妮纺纱机,发明者是英国哈格里夫斯;
1779年的骡机,发明者是英国内克隆普顿;
1785年的水力织布机,发明容者是英国卡特莱特;
1785年的改良蒸汽机,发明者是英国瓦特;
1807年的轮船,发明者是美国富尔顿;
1814年的蒸汽机车,发明者是英国史蒂芬孙

Ⅵ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有哪些

1733年 约翰 飞梭
1764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68年 阿克莱特 水力纺机
1802年 瓦特 改进了牛考门蒸汽版机权,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 蒸汽轮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
1844年 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

Ⅶ 工业革命成果和意义

成果: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轮船。

意义:

  1. 使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生版产力得到快速的发展。

  2. 促进权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开辟殖民地的活动,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 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建立。

  4. 促使资本主义势力彻底打败封建势力。

  5. 使人们的出行和经济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具体抄参考http://www.cpums.e.cn/shekebu/No.1/main/bj5dercgygeming.htm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
年代
内容
国别

电力
1866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德国

70 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八九十年代
电灯、电车、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

交通工具
七八十年代
汽油内燃机
德国

80 年代
本茨制成汽车

90 年代
狄塞尔制成柴油机

1903 年
飞机试飞成功
美国

通讯手段
40 年代
有线电报开发成功
美国

70 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

90 年代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

工业
1867 年
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80 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卤、苯、人造染料

Ⅸ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第一来次工业革命的
主要成果,即是源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3、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的
力量,使资产阶级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
4、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
5、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与工业革命的成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生华人在非洲建国小说 浏览:658
男人漏下体电影 浏览:831
火影女主玖辛奈 浏览:103
穿越成汉灵帝刘宏的小说 浏览:804
富家千金电影名字 浏览:454
都市偷心龙爪手相似 浏览:806
主角是一个韩国父亲一直网上找女儿 浏览:825
日本老电影男主角大白脸 浏览:626
一部小说主角叫陈凡的小说 浏览:434
电影见棺发财免费观看 浏览:780
大电影奶 浏览:388
午马演的水鬼有关的鬼片 浏览:443
周星驰电影大全粤语全集 浏览:837
小电影网站有没有 浏览:457
美国电影怎么叫大哥 浏览:365
成龙起死回生电影 浏览:219
俄罗斯反恐电影《沙漠》完整版 浏览:551
硬币性民事爱电影 浏览:870
工腾瞳电影 浏览:316
金三角十大毒枭电影完整版 浏览: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