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是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们成立了一个科研立项,我们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投了好几家杂志,刚刚我们组小组
丁V习惯性那就不许变好撒卡那几啥擦vs学姐数学没看见四百温度vd吧
我觉得要看你的研究成果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他是可以申请专利的话,那就属于发明创造
Ⅲ 大学生科研项目的成果类型有哪些
1、论文和专著2、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原型
3、自主开发的新技术4、发明专利
5、实用新型专利6、外观设计专利
7、带有技术参数的图纸等8、基础软件
9、应用软件10、其他
望采纳,谢谢
Ⅳ 中国的大学生有什么好的研究成果吗
利用风光互补发电,可一键式远程控制,体积小巧可携带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在4名大学生手中诞生。
来自东北大学的科研小组成员最新研发了“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便携式交直流充电桩”,这一发明让车主便携汽车“充电宝”成为可能。
据悉,“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便携式交直流充电桩”项目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辽宁省特等奖。
黄梦彤说,团队能够取胜,主要优势在于设备便携、结合新能源、设备与蓝牙连接通过手机了解充电情况吸引了评审的关注。他们的发明也已经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
黄梦彤坦言,把实验室项目转变为实际的工业产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科研团队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热爱绿色、倡导环保的电动车主,只要装配一个小型充电桩,就能让电动汽车车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个为了帮助大学生成长操碎了心的90后
Ⅳ 北京大学1980年后取得哪些科研究成果
第23届国际稀土永磁会议在美国召开 我校物理学院杨应昌院士获杰出成就奖
2014年8月17-21日在美国马利兰安纳波利斯召开第23届国际稀土永磁会议上,为我校杨应昌院士以及来自英国、日本和美国的共4位科学家颁发了杰出成就奖,表彰他们长期以来在探索、开发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稀土永磁国际会议是第一代稀土永磁的发明人Strnat教授1974年创建的,为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和2006年,两届会议曾在我国召开。稀土永磁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开始,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的重要产业,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家用电器、办公自动化等高科技产品中,对信息、交通、能源、环境诸领域的技术进步,起着推动和保障的作用。
杨应昌院士结合我国资源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稀土合金的磁性。 当时正值开发第一代稀土永磁钐钴合金的时候,他没有简单的跟踪国际研究热点,而是挖掘钐钴合金的物理内涵,把研究扩展到3d (过渡族金属)– 4f(稀土金属)金属间化合物,而且根据3d电子的属性,确认金属铁是3d电子最佳的载体。因此另辟蹊径,研究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在探索稀土铁合金的新相、揭示新效应、开拓新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1980年合成了具有ThMn12型结构的稀土铁新相,现在已成为稀土合金中的一个重要系列,不仅用于永磁材料的开发,而且也扩展到开发新型隐身吸波材料。自1983年后,稀土铁合金成为国际上开发新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的主流,杨应昌院士的工作,被国际同行列为开拓这一领域的先锋。1990年杨应昌研究组发现了在稀土铁合金中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发明了钕铁氮和镨铁氮等新材料。并且与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合作,采用中子衍射技术在国际上首先测定了钐铁氮和钕铁氮各类氮化物的晶体结构,表明氮原子占据晶体的间隙晶位。基于中子衍射的数据,计算了氮化物稀土4f电子的晶场作用和铁3d电子能带结构,从理论上阐明了在这些合金中氮的间隙原子效应的物理根源,从而在稀土磁性材料中,发现了一个新的家族,现在把钐铁氮和钕铁氮等统称为稀土间隙型化合物。这是自1983年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问世以来,发现的唯一的内禀磁性可与钕铁硼媲美的新材料。近年来,杨应昌院士的团队应用磁学中心在深入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并致力于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相继开发了钕铁氮和钐铁氮的产业化技术。关于开发高性能钐铁氮各向异性磁粉产业化技术的项目已于今年6月份通过了863专家组验收和教育部科技开发司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产品性能达到40兆高奥,实现和超过了发改委和工信部十二五期间发展钐铁氮新材料所预期的技术指标。
现在我国已从稀土资源大国成为稀土工业大国,稀土永磁材料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们面临的历史任务正是要从稀土生产大国向稀土科技强国迈进。杨应昌院士的获奖,标志着在稀土领域中,我国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日益显著和增强。.
Ⅵ 中山大学科研成果有哪些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学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包括国际重大科学计划)15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类项目58项,理工医科领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项,其中,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
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项目189项。2011年,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1项,立项数在全国高校并列*9。“十一五”以来,全校文科共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10项,其中,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6项,2007年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1项;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2011年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5项;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5项,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Ⅶ 简历上的大学期间学术研究,实践,获奖等怎么写
有很多同学在学校会参加诸如学生会、各类社团等组织,参与到这些组织的日常工作或者举的各类活动;有的同学会利用寒暑假参加诸如“支教”、“下乡调研”等志愿者活动;也有的同学参加各种形式的商业比赛。诸如此类的活动,一般在简历中作为社会实践项来描写。社会实践的描述格式、描述方法、描述原则及重点与工作实习经历类似,社团名称对应公司名称,在社团中的职位(部长、主席或干事等)对应工作职位,其具体职责、工作业绩等建议参照工作实习经历的描述方式逐一描述。在描述社会实践的时候,也应该参照“与职位相关”的原则,将与职位要求相关的社会实践重点描写,与职位不相关的轻描淡写或者不写。例如,以下社会实践描述的范例是针对市场营销、销售岗位的:社会实践2007.9–2008.6北京××大学××学院外联部部长北京通过多次电话与面谈的方式,两周内为学校一二九文艺演出拉到赞助1200元和音响设备,为外联部二年内第一次拉到现金赞助。组织部里8名干事为的“学术节”活动拉赞助,三周内通过100余个电话和250封邮件,并拜访15家公司,最后与星音娱乐(KTV)签下合作合同,由其赞助10张会员卡和200张免费练歌券。成功组织多场讲座、师生联谊舞会等活动,组织干事协同其他部门有效开展工作,协助历时2个月的“学术节”取得圆满成功。联系并承XXX的交流会,在四天内完成(包括周末),当天参与交流会人数超过200人,降低成本近50%。与工作实习经历描述类似,除了描述工作内容以外,还要重点描述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辅以具体数字来证明。奖励情况在简历中描写奖励情况时,应特别注意强调奖励的级别及特殊性。因为HR在收到的学生简历中,几乎每份简历上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奖励,奖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干部等等,名目繁多,司空见惯了,所以仅仅列出奖励名称是没有意义的,最好能够将所获奖励的难度以数字或者获奖范围表示出来,让HR明白所获奖励的含金量,从而增加简历通过筛选的概率。首先来看一则奖励情况描述范例:奖励情况:市级:上海市奖学金(全校仅10人)、上海市高等学校优秀学生(全校1%)校级: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奖学金一等奖(前2%)、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称号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奖学金二等奖(前5%)在这则奖励情况描述中,使用了具体的数字“10人”来描述上海市奖学金的奖励含金量,同时采用了粗体字格式来进行强调,其他奖励也分别用范围词前×%来进行表示,从视觉上来说,这样的数字描述很有吸引力。
Ⅷ 钱学森大学时期高考试卷如印刷,钱老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一、世界超音速时代之父冯·卡门评价钱学森:“人们都这样说,似乎是我发现了钱学森,其实,是钱学森发现了我。”冯·卡门,美国工程力学大师、航天技术理论的开拓者。1881年5月11日诞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城。1902年毕业于约瑟夫皇家工业大学。1904年入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08年获博士学位。在“空气动力学之父”普朗特指导下完成空气动力实验,研究边界层分离现象,提出著名的“卡门涡街”理论。1926年阐明并建立“湍流”概念。1938年指导钱学森等人成立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后来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1944年牵头组成科学顾问团,为研究火箭技术创造条件。二战后被派往德国考察火箭,提出研制导弹的计划。特别是对振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1963年2月18日,美国政府向他颁发“国家科学勋章”。
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Ⅸ 大学期间没有什么获奖经历和科研成果,对考研的影响大
大学期间没有获奖经历和科研成果,其实对考研影响不大,因为考研看的主要是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