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② 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除外
除了多读诗句以为 还要教育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要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③ 有关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④ 常用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诗句
朱元璋对功臣后代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⑤ 求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诗句
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诗句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⑥ 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⑦ 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⑧ 描写珍惜劳动果实的古诗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2
唐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小米,谷子。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3. 犹:还要。
4:四海:到处,天下。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⑨ 教育孩子要珍惜劳动果实的诗句
自然后果法---
没有诗句 就是让孩子自己建造个什么东西在即将完成的时候由家长毁坏
并对孩子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劳动来之不易,更不能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
但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