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不是理论成果
1、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第一次结合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三大改造”)。
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结合。
第二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包括:
①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等等)。
3、两次飞跃的时间分界线是1956年。
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成果是
第一次是毛 泽 东思想
第二次是邓 小 平理论
第三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请-你采纳
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对人生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在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虽然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和理论,但逐步地提出了关于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取得了一系列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反对本本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
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述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毛泽东思想从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对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断探索。毛泽东思想在继续探索中不断发展。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1978年,邓小平强调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随后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在各条战线上拨乱反正,并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科学阐述了许多从实践中提出的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论断,如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诸如姓“社”姓“资”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多方面作了系统概括,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将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
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8
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领抄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⑤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两次历史性飞跃,其中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指什么
在 2 0世纪的中国来 ,马克思主义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结出了两大理论硕果。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其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这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
这两次历史性飞跃留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其中主要有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用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永远常青的科学方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和解决中国问题的金钥匙 ;创新是我们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
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是什么分别产生了什么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抄国化的两次飞跃是什袭么?分别产生了什么理论成果?
答: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第一次伟大革命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次伟大革命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7)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以及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
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一个过程。
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数十年的革命实践证明,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刘少奇所说: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的真理,是唯一正确的救中国的理论与政策”。
“当着革命是在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就发展;而当着革命是脱离了毛泽东同志及其思想的指导时,革命就失败,就后退”。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什么时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1921年左右。而在1945年,党的七大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完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果实是毛泽东思想,这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
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并将此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系统地阐述了该思想。
(9)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